三星堆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宝物?
我们一直把黄河称之为母亲河,因为在黄河流域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遗迹都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在这里诞生,继而不断地壮大。但是有一个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明白了,长江流域也是华夏儿女的发迹地之一。这个遗迹就是三星堆遗址。按理说这么一个伟大的发现应该是早就传遍四海了,但有一些史学家总是在刻意隐瞒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这又是为何呢?
三星堆遗址位于我国的四川省境内,经过研究表明,这堆遗址距今已经3000—5000年。史学家们也习惯性的把几千年前生活在三星堆中的人称之为古蜀人。
三星堆遗址的出土,对很多人的历史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消息一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纷至沓来。甚至于有人说三星堆是外星人留下的遗迹。这些说法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相关资料的证实。所以人们只能是猜测。一旦有一种说法被证实,那么我们以前得出的很多历史结论就得推翻重来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而且,也不能说是史学家们要可以隐瞒三星堆遗址的结论,而是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足够有信服力的说法被证实。三星堆遗址中只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董青铜器,并没有任何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文字是记载历史潮流最重要的工具。只凭借那些古董是很难得出一个具体定论的。从中国发现的古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三星堆的记载。
三星堆的发现是突然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会在长江上游地区发现这么一个遗迹,太出人意料了。对于这么一个神秘的遗址,那些史学家们在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时,是不会说出自己看法的,甚至于连这件事都不愿多提。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更是很难解释,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工艺来说,青铜器的水平都大大出乎了专家们的意料。虽然在三星堆中发现了3具古人的残骸,但是几千年过去,这些残骸早已化验不出什么结果了。对于三星堆遗址,我们不能单纯的把他看成是出土了一堆文物。这个遗址后背所代表的东西,那些青铜器所具有的意义,才是重点研究的对象。
文明起源的探索本就是艰难而道远的,谁也不能确定今天发现的就一定是对的,说不定明天就会发现一个四星堆、五星堆。学术的研究是讲究证据和史实的,因此更需要慎言。
三星堆是发现在四川不见于古籍记载的一个文明,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在里边有青铜神树,大立人,青铜面具,而且在三星堆的发掘之中,发现了大量的象牙。
在现今的中国,大象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热带雨林,四川并没有大象的分布,那么三星堆的大量象牙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的检验,可以确定在三星堆发现的象牙,属于是亚洲象的象牙,而且可以确定了象牙就是产自本地,这其实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不久之前,也就是三星堆所在的几千年前,在四川一带是存在大象的。
现在的人们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生物的判断,是基于现在的情况来判定的,但实际上这个与几千年的情况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几千年前无论是气候还是生物与现在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现在的人的看法中国是没有犀牛的,但实际上中国的犀牛是在清末到民国时期才最终灭绝的。
而大象其实也是这样的,在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森林茂密,气候温暖而湿润。在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大象,我们知道现在的河南的奸臣是豫,而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这一点在周代的青铜铭文上也有记载,也就是说是在周代的时候,河南这个地区还存在着大象的。而像长安这样的地方,在唐代的时候,都还有犀牛这样的存在。
而三星堆的时间大概是夏商时期,比周代要早,而四川的地理位置,比黄河流域的河南更靠南,在当时的气候也更温暖湿润,所以有大象的分布也并不奇怪,其实这一点从很多其他的古迹之中的发现就可以确定了。
所以三星堆的象牙就是来自四川的周边,当时的四川是存在着大象的。只是如今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捕杀,很多古代存在的动物,从原本的栖息地里消失了。
第二展馆外貌
第二展馆入口
根据参观的内容,对照三星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导讲词,我发现展览的内容有所调整。导讲词中所述的第二展馆的部分文物及内容在这里没有看到;由于我们看展览已经超时,匆忙间也遗漏了一些展览内容。
下面,我根据参观的内容和类别,参照《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导讲词,做相应的归类描述。
第二展馆主题: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
一、 奇秘面具——三星堆青铜面具
1、正大神容——青铜大面具
这是展馆体量最大的面具,高72厘米,宽132厘米,面具厚重沉稳,端庄谨严,呈现出其作为膜拜对象的显赫威仪。
面具的背面
面具的侧后
2、纵目千里——青铜纵目面具
这件面具高66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它是谁?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和传说中第一代蜀王——蚕从有关。古籍《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有学者认为“目纵”很可能指的就是眼睛突出。古人可能有意夸大了祖先的特征,似乎是利用夸张的五官来表现祖先有超人的能力(摘自导讲词)。
面具的背面
3、天之骄子——戴冠青铜纵目面具
面具出自二号祭祀坑,高825厘米,宽78厘米,在额正中的方孔中补铸有高达68厘米的夔龙形额饰,这件面具的耳和鼻采用嵌铸法铸造,我们可以从面具的背后清楚的看到嵌铸痕迹。出土时,面具的眼、眉有黛色,口唇涂有朱砂。其造型之精美使它在各类形象中颇显突出(摘自导讲词)。
4、各式青铜人面具
5、青铜眼泡
6、青铜眼形器
遗址中还出土了数目众多、形式各异的青铜眼形器。这种菱形的眼睛颇为引人注目,它们有的由四部分组成,有的由两部分组成,也有完整成型的,从这些数字几何等分上可以看出古蜀先民对数学和几何学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些眼形器,均有穿孔,应是绑附或钉挂在其他物体上使用的,其用途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摘自导讲词)。
二、日照中天——青铜太阳轮
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件青铜轮形器,这是其中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古人塑造的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是人类早期共同的文化心理。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岩画和文物中,有关太阳的图案或其纹饰多得不胜枚举,而这件以青铜的实物形态来表现太阳的却是很少见的,这些太阳轮上均有小孔,估计是要把他们钉挂起来,作为太阳的象征接受人们顶礼膜拜的(摘自导讲词)。
三、凤鸟翔云——青铜大鸟头、青铜鸟
青铜大鸟头 出自二号祭祀坑,高403厘米,出土时在它的勾喙口缝和眼珠周围还涂有红色的朱砂,这只鸟头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弯钩状的喙。古代传说中的蜀王柏灌、鱼凫、杜宇都以鸟命名,可见古蜀族与鸟的关系极为密切, “凫”指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鸟鸬鹚,即鱼鹰。不少学者认为三星堆与鱼凫王的关系最为密切,大鸟头与鱼鹰的造型十分接近,从颈部的四个圆孔来看,估计是固定在神庙建筑或者其他物体之上,作为蜀王鱼凫的象征和标志使用的(摘自导讲词)。
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以集群形式展现的动物造型,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鸟和鸟形饰一般是一些大型器物的附件或装饰物。鸟与蜀族有极大的关系,几代都以鸟为名,鸟崇拜之风在古蜀可谓兴盛。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在早期的农业社会,崇拜太阳就是祈求丰收(摘自导讲词)。
青铜鸟形器
四、龙蛇腾飞——青铜龙、蛇
这件爬龙柱形器出自一号祭祀坑,高41厘米,龙的前爪爬在器顶上,身尾贴于器壁,后爪紧抓器壁两侧,尾巴上卷,从头部的犄角和胡子来看,酷似山羊。龙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这件龙柱形器做工精美,可见在古蜀人的眼中也是地位崇高,颇具神威的灵物。青铜蛇三角形的脑袋微微上昂,长着一双勾云纹的眼睛,身上有菱形纹和鳞甲,背部有残断的羽翅。蛇颈部和腹部又环纽,估计原来蛇是挂在某种物体上作为神物受人顶礼膜拜的(摘自导讲词)。
五、雄杰灵怪——青铜鸟脚人像
鸟脚人像残高814厘米,分为两部分,下部鸟高514厘米,上部人身残高30厘米,人像穿紧身短裙,上部的人腿粗硕健壮,鸟爪强劲有力的钳住下面的鸟头,鸟的造型极为抽象,大大的眼睛,弯弯的勾喙,从颈部变成蛇、龙等动物的尾巴,估计这件器物的上半身散落在其他的地方而没有埋入坑中。这件器物反映的可能也是一个“人神合体”的形象(摘自导讲词)。
六、藏礼于器——青铜尊、罍
青铜尊
青铜罍
七、威严神通——青铜兽首冠人像
八、青铜持璋小人像
九、金面使者——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金面罩是用金皮捶拓而成,依头像造型,贴在青铜人头像。三星堆二号坑共出土戴金面罩人头像4件,大小形状与普通人头像相当,但由于戴了金面罩,使这几件人头像在数十件人头像中颇显尊贵。金面罩象征的是地位还是代表不同的肤色,学术界尚无定论。早在商代,蜀人就知道以黄金为尊,并将其用于祭祀活动了(摘自导讲词)。
十、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两坑共出土了50多件人头像,这些人头像面容清瘦,表情凝重,耳朵上有穿孔,估计是用来佩戴耳环的。 人头像后面,有的还有各种辫发。
说三星堆文化与殷商同期,也是科学测算出来的。当然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众所周知,商朝就是以出土青铜器和甲骨文名扬天下,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虽然中国古籍中提到过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但因为没有任何文物出土所以一直存在争议。
更加科学的推测这几天也出来了,考古专家们在四号坑取了数十份碳14的标本样品,交由有关部门进行碳14的测定,测定发现是距今公元前1199年到公元前1017年之间。
也就是说,四号坑是距今3037年—3219年之间。具体换算也很简单,就是2021加上1199或者1017再减去1年(公元没有0年),前后的误差有182年。
这182年可是很精彩了,正处在商朝(武乙)子翟和周朝的周穆王时期。如果没有更久远的碳14标本样品,那么三星堆文化存在的时间就是在商周交替时期。
武乙统治下的商朝已经逐渐衰弱,传统的天神观也受到冲击而且周边很多部落也逐渐强大起来,比如东夷和旨方,武乙在位期间和他们打的起劲。
周穆王则更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 、伐徐戎,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记载。
这182年中,无论是商朝还是周朝都无暇顾及远在四川的三星堆居民。但三星堆居民却已经发展出不输于商、周的文明。他们善于学习,不仅在和商、周的接触中学会了冶炼和锻造青铜更是通过远古丝绸之路和西亚有了接触,学会了炼制和锻造黄金的技术。这才有了震惊后世的青铜神树、青铜鼎、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出土文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相信三星堆文化的神秘性也会渐渐退去。说他们是外星人的,是对人类文明的不自信。一有什么暂时无法理解的东西出现,就把锅甩给外星人,故意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这也是网络文学兴起的副作用。
当然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不错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像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事件一样,有人充分发挥想象力,扯出双鱼玉佩,外星人、平行空间甚至地底文明,写成小说是真的好看,我也很喜欢看,但千万别当真哦。
朋友们,你们对三星堆文化还有什么看法?它既然已经发展出高级文明,为什么又会突然消失呢?是被中原文明吞并了,还是为了避战乱,远走他乡,踏上远古丝绸之路?毕竟在原址上发展出了不同的文明,这点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和挖掘。
未解之谜一:三星堆遗址居民属于哪个民族
关于堆里居住的是哪个民族,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多数专家都认同氐羌说,他们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三星堆的主要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古文苑》有:“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史籍记载“蚕丛纵目”,堆里二号坑出土的几件双眼球呈柱状外凸的青铜纵目人像,实力证明记载没错。《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之人”死后多以石棺葬,后人沿习成风,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石棺葬群。
未解之谜二: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文化在史书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清代《汉州志》有“三星泮月”之说,那只是对这一带地形环境的描写,被称作“汉州八景”之一,与历史文化没有一点关系。堆里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看着不像中国人倒像个“老外”。
未解之谜三:古都怎么消失的
从三星堆遗址的情况可以看出,宏大的三星堆古城,在商周之际突然废弃,废弃的原因目前主要有水患说、迁移说、亡国说、改朝换代说等。专家倾向于最后一种意见,并从遗物与史料结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指出在“商周之际或西周前期大约有一次杜宇取代鱼凫、强行改变三星堆文化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变革。
在我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就是《山海经》了,每天读完几页后总是会将书中的一些疑问积累下来拿去问我们的语文老师。但说实话,《山海经》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也是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书籍,里面的很多字句词汇的用法比一般的文言文更加难懂,因此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跟老师共同讨论。
而如果真正读进去了《山海经》,你就会发现书中的那些神话传说,跟如今我们华夏文明的神话体系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反而跟另外一个存在于西南地区的古文明以后很多共通之处,那个文明正是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到了三星堆文明,从此这个神秘的古蜀国揭开了面纱的一角。只不过那个年代战火纷飞,人们忙着守卫家园,考古调查的工作自然只能稍后。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百姓过上了安稳平和的日子,三星堆遗址的挖掘才重新提上日程,尤其是1980年开始的多次发掘中,大量三星堆的新发现陆续震撼了全世界的目光。
1986年两个祭祀坑中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金银玉器,以及之后古城墙遗址的发现,这才使得"三星堆文明"发生了质变,这是一个拥有城市、文字、冶炼技术、礼仪祭祀等的古代灿烂文明。
那为何说三星堆文明跟《山海经》又有关系?首先目前所发掘的三星堆遗址距今有4800年至3100年左右的历史,也就是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从时间上来推断三星堆文明是要早于华夏文明的开端夏朝的,哪怕算上炎黄部落时期,三星堆文明依旧要早于炎黄时期。
我们来看看三星堆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青铜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共有八颗,其中修复完整的那颗高达395厘米,是全球已知的最大的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我们可以看看一号神树的造型,共三层,每层三枝,共有九枝,九只鸟立于其上。
这造型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是的没错,正是《山海经》当中扶桑树的造型。《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则言:"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看见没,找遍中国所有文物,符合扶桑神树以及上面金乌造型的,唯有三星堆青铜树。
并且我们根据三星堆的其他文物也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崇拜太阳神鸟的,比如说这个来自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就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对于太阳神鸟的崇拜,而在华夏神话传说当中,太阳神的地位反而没那么高。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青铜像,这是什么?神将句芒,扶桑神树就是归句芒管辖的,《山海经海外东经》有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句芒是著名的长官春天的神将,而这个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像跟《山海经》中的句芒一模一样。
同时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三星堆遗址当中出土的文物跟《山海经》中所对应的都非常集中,基本都是对应的《东经》中的内容,除开上面说的扶桑树、金乌、句芒等外,还有九尾狐等形象也能一一对应。
看完了上面这些对应后,对于《山海经》记载的到底是不是华夏文明这件事,相信你一定已经有了论断。
不过话说回来,甭管《山海经》中记载的四海八荒到底是不是华夏,亦或者是囊括了整个世界,但其中的诸多内容的确值得一读,私以为比欧美那些著名的游记,像是《格列X游记》之类的有意思多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古代神兽瑞兽的描写,很可能会超出你的认知,比如说在《山海经》中九尾狐并非妖媚的形象,而是神兽。
三星堆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宝物?
本文2023-10-19 07:23: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