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饮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4收藏

蒙古族饮食,第1张

蒙古族的主要饮食如下:

1、马奶酒。马奶酒为草原上的一大特色。马奶酒酒精度不高,牧民们用它来款待客人。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这种饮料酒精度不高,牧民常用它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2、手扒肉。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3、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谓多种多样。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锅里熬煮。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

4、奶豆腐。奶豆腐把熬奶皮子剩下的奶,或制黄油后余下的奶渣,待其发酵后,用麻布滤去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煮,边煮边搅,待其稠糊时,装入布袋压榨,挤出黄水后,倒入木模,便成方块,再切成长条或小方块,晒、晾干即成。

蒙古族饮食:

1、牧区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奶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火焰恰到好处。

2、农村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现在,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许多,除肉食外,各地冬夏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蒙古族住所:

1、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居住工具,具有便于搬运﹑易于拆搭﹑抵抗风寒等特点,适于游牧生活。一般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丈余,以圆形围壁“哈那”和伞形顶架“窝尼”组成。周围和顶上覆以厚毡,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包顶中央有天井,用于通风与吸收阳光。

2、部分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使用土木结构的蒙古包,外形大体与毡包相同。有的在向阳处开着窗子,里面砌火炕,在伊盟(鄂尔多斯市)一带称“独贵”,意为圆形。

3、也有少数汉式砖房,多为王公府第和活佛、喇嘛、官员的住宅。

扩展资料:

蒙古族其他风俗习惯:

1、蒙古族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直率的民族,茫茫的草原上没有旅店,但每一座蒙古包里的主人都会愉快地招待那些素不相识的客人,他们端出奶茶,斟上奶酒,煮上羊肉,或以歌劝酒,或敬献哈达,热诚招待客人。全家男女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宛如自家人。

2、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恋爱,自主择偶,绝大多数家长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选择,父母前往女方家“征得同意”只是一种必要的程序。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蒙古族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在创造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时,也形成了相应的饮食习俗。这些习俗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先白后红是指蒙古族在待客时的一种饮食习俗。蒙古族视白色为纯洁的象征。因此,每逢大小宴席,蒙古族都以白食为宴席的开端。例如,在宴席开始之前家主会将一银碗奶按照辈分和年龄让客人品尝。再如,蒙古族在祭奠翁衮山神、敖包和苏力德的时候,都会用鲜奶向上天和圣主祭洒。在喜庆和祈祷结束后,往往用双手挥动着奶桶,进行招福致祥的仪式。又例如,当客人看到准备好的羊背子的时候,会发现羊头上面抹了黄油,这表示款待客人时,以羊背子作为红食中之上品,但仍要以白食为先导。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

白食制做简单却有趣。在食用时一般都有"德吉"的礼俗,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先认客人品尝的礼节。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红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的名贵佳肴。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热忱和豪放。

整羊背子,蒙古语称"秀斯"或"乌查",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宴请尊贵客人时摆放的传统佳肴。"乌查之宴"的礼节很隆重。首先诸位客人,按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礼俗,从贵宾、长辈开始依次入席。这时,主人用四方形木制大盘端来一只煮熟的全羊,摆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面。全羊四条腿盘着,卧在木头盘子里,其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此后,主人举起银碗,向各位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表示以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蒙古族的礼节欢迎客人。

客人们依次接过鲜奶,用右手无名指少许蘸一点奶子,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己尝一点,以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紧接着主人以明朗清晰的声调吟唱传统的敬献全羊祝词,祝词完毕后,主宾将木盘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

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少许放入小杯中,向天泼洒,意为将圣洁的食品先敬上苍和大地。然后把全羊肉极熟练地卸成不大不小的五十多块,摆放好再将羊头放上去,调转木盘,把刀柄递到客人手里,恭恭敬敬地站立,两手举起掌心向上,说:"诸位用膳"后,便倒着退出门外,主宾将羊头取下去,把全羊荐骨部两侧各切下三条肉,左右交换放下,然后请大家用餐。丰盛的全羊肉,浓郁的气氛,使客人置身于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之中。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 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肉食,奶食,粮食三种。

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口有黄酥油、白酥油、奶皮子、奶酪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和奶酒。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

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

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多为用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

扩展资料: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一布里亚特3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本民族语言学家多次改革,已经规范化的蒙古文。

元世祖忽必烈曾命西藏僧人八思巴另创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文(字)”,一度推行,后渐停使用,但用其记录的许多文献,仍有其研究价值。17世纪中,喇嘛僧人咱雅班第达为准确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稍改变通用的蒙古文字,制成一种叫作“托忒”的蒙古文,在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通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

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中国网-逐水草而居-蒙古人

中国网-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蒙古族把奶食习惯地称为白食,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

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红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的名贵佳肴。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热忱和豪放。

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牧区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奶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

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火焰恰到好处。农村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如今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许多,除肉食外,各地冬夏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蒙古族节日:

蒙古族重要节日有春节﹑兴畜节和那达慕等。其中,那达慕是蒙古族最为盛大、影响广泛的节日。

“那达慕”,系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每年7﹑8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大会召开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乘车骑马,云集在碧绿丰美的草原。他们或参加比赛,或专程赶来参观娱乐。

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只举行射箭﹑赛马和摔跤的比赛;现代那达慕从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其他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展览、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篝火晚会等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劳动模范。

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最引人入胜的是民族式摔跤。脸色黝黑﹑身体魁伟的摔跤手上身穿着镶有铜钉的黑色摔跤衣“昭德格”,下穿白色跤裤,腰系彩绸做成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或马靴,袒胸露背,有的跤手还在脖子上围着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跤手们跳着雄健的“鹰步”上场,对方的摔跤手也按着民族古老的传统风格,挥舞双臂,犹如雄鹰展翅,勇士们的搏斗就开始了。

蒙古族的文化活动:

一、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听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二、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最早的马头琴称为“奚琴”或“胡琴”,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清末称作“潮尔”。演奏形式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三、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安代﹑驯马手、小青马等。通过草原马上生活提炼而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饮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乳、肉、米(稷子米)为主,兼用其他粮豆、蔬菜和野果。巴尔虎、厄鲁特、布里亚特蒙古原本都是贝加尔湖周围的部落,饮食习俗大同小异,主要是肉食、乳制品,以粮为辅,其早餐必以奶茶为主。而农区迁来的蒙古族则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乳肉为辅。

  1乳制食品

  奶茶:蒙古族普遍饮用。砖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锅内放入几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倒茶,加适当鲜奶煮开加盐。布里亚特人的奶茶则不同,用壶将砖茶沏成浓浆,开水另装在暖瓶中,喝茶时将茶浆、开水、牛奶以个人习惯兑成不同成色的茶,一般不加盐。巴尔虎人的早茶是:米单独煮成干饭,家庭主妇给每个人的碗里放上一勺米,放2~3片奶干儿,加一小勺奶皮子或乌如莫,加奶茶,奶茶随喝随倒,但食品一般就不再加了。

  乌如莫:布里亚特人称朱黑(稀米丹)。过去将鲜奶放酸,把浮在表层的油脂收起。近代利用牛奶分离器分离,以备食用。

  黄油:把乌如莫倒入锅内熬煎,分解出的油即为黄油。

  朱乞黑:熬油的渣滓,加糖、野果做成的糕点。

  酸奶:牛奶发酸后,蛋白质沉淀,凝结的部分,可拌炒米或饭吃,或做奶豆腐。

  奶豆腐:酸奶煮熟,挤出汁水,捣粘,用模子制成各种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块状晾干。蒙古族牧民则将酸奶用手挤成碎块晾干,称奶干儿(巴尔虎人则切成片)。

  酸奶汁:做奶豆腐挤出的汁,放置缸内发酵致酸,夏季兑凉水做消暑饮料,也可酿酒。

  皮子:秋冬时乳脂增高,是做奶皮子的季节。首先将鲜奶煮沸,然后用微火长时间扬沸,使油脂上浮,晾凉,将其凝结层取出,折成双层晾干即可。

  奶酒:鲜奶加酸奶储缸内,搅动,使其味酸,便可酿制。蒸馏法与酿酒无异。酒性柔软,不易醉,如醉则不易醒。

  80年代,随着牛奶加工业的发展,蒙古族牧民自制的奶食品相对减少,奶酒则更少,而啤酒、白酒则日渐多起来。

  2肉食

  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食物,有手把肉、肉粥、肉汤(徐勒)面等。

  宝日斯:春季冬储肉开化时割成条状,在阴凉处晾干存储,夏季砸开切段下锅做粥或肉汤,也可烧食、蒸食。

  马肉:热量大,冬季三九时食用最佳。

  驼肉:一般上冻后、开化之前食用。

  牛羊肉:是牧民的主要肉食,一般在冬季宰杀肉牛,夏秋季宰食羊肉。

  巴尔虎人一般晚上煮肉,由家庭主妇把煮熟的肉按人分放,每人一份,吃不完时第二天喝早茶还可以吃自己剩余的那一份。

  肉汤里放些大米或稷子米熬粥,加酸奶食用是布里亚特蒙古族的习俗;巴尔虎人则汤上撒干面粉,搅成面汤,称为拌汤。

  3粮油

  过去蒙古族多以稷子为主粮。食用的方法是,先将稷子蒸熟,晾干去皮加工成米――稷子米,以备熬茶或焖干饭、熬肉汤粥等食用。另一种是,将蒸出来的稷子米晾干,在锅内放细白砂烧热加米。

  炒成爆米花,而后晾干加工去皮成炒米,在早茶时放半碗炒米加奶皮子或熟肉片倒热茶是比较普遍的吃法。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喜欢吃炒米拌酸奶加“乌如莫”和白糖。

  80年代以后,牧民定居,住进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在食物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多以食用面粉、大米为主,但炒米仍是不可缺少的食粮。而布里亚特人常吃自己做的“列巴”(面包),用专用炉烤制。

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的主要饮食如下:1、马奶酒。马奶酒为草原上的一大特色。马奶酒酒精度不高,牧民们用它来款待客人。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