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4收藏

湿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湿疮的病因病机 5 湿疮的诊断 51 急性湿疮 52 亚急性湿疮 53 慢性湿疮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类型的湿疮 6 需要与湿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相鉴别 62 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7 湿疮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风热蕴肤 712 湿热浸*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脾虚湿蕴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14 血虚风燥 7141 症状 7142 辨证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湿疮 722 亚急性湿疮 723 慢性湿疮 8 湿疮患者日常保健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湿疮的穴位 2 治疗湿疮的方剂 3 治疗湿疮的中成药 4 湿疮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湿疮 1 拼音

shī chuāng

2 英文参考

ecze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湿疮(eczema[1])为病名[2]。是指以多形损害,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为过敏性炎症皮肤病[2]。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 者,称 风;发于手部者,称瘑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3]。

4 湿疮的病因病机

湿疮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5 湿疮的诊断

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湿疮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51 急性湿疮

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

52 亚急性湿疮

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

53 慢性湿疮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全身症状。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类型的湿疮

湿疮虽有上述共同表现,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或特殊的致病条件,湿疮可有下列特殊类型。

(一)头面部湿疮发于头皮者,多有糜烂、流滋,结**厚结,有时头发粘集成束状,常因染毒而引起脱发。发于面部者,多有淡红色斑片,上覆以细薄的鳞屑。

(二)耳部湿疮好发于耳窝、耳后皱襞及耳前部。皮损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及裂隙,耳根裂开,如刀割之状,痒而不痛,多对称发生。

(三) 部湿疮主要发生于女性,表现为皮肤潮红、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痂皮。自觉瘙痒,或有皲裂而引起的疼痛。

(四)脐部湿疮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有流滋、结痂,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亦易染毒而出现红肿热痛,伴发热畏寒,便秘溺赤。

(五)手部湿疮皮损形态多种,可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反复发作,可致皮肤粗糙肥厚。冬季常有皲裂而引起疼痛。发于手背者,多呈钱币状;发于手掌者,皮损边缘欠清。

(六)小腿部湿疮多见于长期站立者,皮损主要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的内外侧。常先有局部青筋暴露,继则出现暗红斑,表面潮湿、糜烂、流滋,或干燥、结痂、脱层,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常伴有臆疮。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出现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或减退。

(七)阴囊湿疮多发于阴囊,有时延及 周围,少数累及 。;急性期潮红、肿胀、糜烂、渗出、结痂;慢性期则皮肤肥厚粗糙,皱纹加深,色素沉着,有少量鳞屑,常伴有轻度糜烂渗出。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

(八)婴儿湿疮多发于头面部,尤常见于面部,在面部者,初为簇集性或散在的红斑或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的鳞屑和**痂皮。轻者,仅有淡红的斑片,伴有少量鳞屑,重者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浸*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自觉瘙痒剧烈,患儿常有睡眠不安,食欲不振,一般1—2岁之后可以痊愈,若2岁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且有家族史、过敏史者称为四弯风。

(九)四弯风一般分为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婴儿期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流滋、结痂、脱屑。好发于头面、躯干、四肢。儿童期皮损呈局限性、对称性,多为干燥常有鳞屑的丘疹,或为边缘清楚的苔藓样斑片,因搔抓而有抓痕、表皮剥脱、血痂。少数可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正常皮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初起较大,颜色潮红,日久变硬,色褐。多见于肘窝、胭窝或四肢伸侧。成人期皮损类似播散性牛皮癣,皮损为多数密集的小丘疹,常融合成片,苔藓样变明显,其上有细薄鳞屑。好发于颈部、四肢、眼眶周围。自觉剧烈瘙痒。部分患者伴有消瘦、便溏、纳呆、神疲乏力、头晕、腰酸、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中18E增高。

6 需要与湿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相鉴别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以红斑、潮红、肿胀、水疱为主,形态较单一,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不复发。

62 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牛皮癣皮损好发于颈项、四肢伸侧、尾骶部。初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后融合成片,典型损害为苔藓样变,皮损边界清楚,无糜烂渗出史。

7 湿疮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风热蕴肤

湿疮·风热蕴肤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massing in skin)是指风热蕴肤,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发病迅速,泛发全身,瘙痒剧烈,舌质红,苔舌薄黄,脉浮数或弦数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2 湿热浸*

湿疮·湿热浸*证(eczema with dampnessheat inundation pattern)是指湿热浸*肌肤,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无休,抓破后渗液流汁,伴身热不扬、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或数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21 症状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7122 辨证分析

湿热浸*,热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湿热浸*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

7123 治法

清热利湿。

712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

713 脾虚湿蕴

湿疮·脾虚湿困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蕴于肌肤,以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散在丘疹、丘疱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舌苔白或腻,脉弦缓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31 症状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7132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

7133 治法

健脾利湿。

7134 方药治疗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714 血虚风燥

湿疮·血虚风燥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纳差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弦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41 症状

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7142 辨证分析

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则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血虚风燥之象。

7143 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7144 方药治疗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瘙痒不能人眠者,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湿疮

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以清热安抚、避免 为原则,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糜烂、水疱、流滋较多者,以收敛清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苋水洗剂,黄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矾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2%~3%硼酸水、0.5%醋酸铅外洗;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 、促进角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722 亚急性湿疮

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有少量流滋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外搽;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敷或黄柏霜外搽。

723 慢性湿疮

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如青黛膏、5%硫黄软膏、5%一10%复方松馏油软膏、湿疮膏、皮脂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8 湿疮患者日常保健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 物洗涤。

2.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发物。

3.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粟疮 31 湿疮的一种·粟疮 311 病因病机 312 症状 313 治疗 32 眼病的一种·粟疮 321 病因病机 322 症状 323 辨证分型 3231 脾虚湿困证 3232 湿热夹风证 324 治疗 4 西医·粟疮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粟疮的别名 44 分类 45 ICD号 46 流行病学 47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 48 发病机制 49 黑布拉痒疹的临床表现 410 黑布拉痒疹的并发症 411 组织病理检查 412 黑布拉痒疹的诊断 413 鉴别诊断 4131 丘疹性荨麻疹 4132 慢性湿疹 4133 疥疮 414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 4141 全身治疗 4142 局部治疗 4143 其他 4144 中医疗法 415 预后 416 黑布拉痒疹的预防 417 相关药品 418 相关检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粟疮的方剂 2 治疗粟疮的中成药 3 粟疮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粟疮 5 治疗粟疮的穴位 1 拼音

sù chuāng

2 英文参考

conjunctival folli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let sor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中医·粟疮 31 湿疮的一种·粟疮

粟疮为病证名[1]。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称血风疮(general papular eczema)[2]。是指以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成片为主要表现的湿疮[2]。

粟疮相当于西医的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1]。

311 病因病机

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1]。

312 症状

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1]。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1]。

313 治疗

治宜疏风清热[1]。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1]。外敷二味拔毒散[1]。

32 眼病的一种·粟疮

粟疮(millet sore;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为病证名[1]。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见《目经大成》卷二)、睑生粟(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是指以眼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色黄而软,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

粟疮相当于西医的滤泡性结膜炎[2]。

321 病因病机

粟疮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1]。

322 症状

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1]。

粟疡类似西医的滤疱征,可见于沙眼,也可见于其他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的疾患[1]。

323 辨证分型 3231 脾虚湿困证

粟疮·脾虚湿困证(millet sor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重,以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涩痒不适;眵少或眵稀色白,睑内颗粒丛生,色黄而软,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或濡为常见症的粟疮证候[2]。

3232 湿热夹风证

粟疮·湿热夹风证(millet sor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plicated by wind)是指湿热兼风,以眼痒涩难睁,灼热磨痛,羞明流泪,眼眵黏稠,眼睑轻度肿胀,白睛及睑内红赤较甚,睑内黄白色颗粒丛生,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粟疮证候[2]。

324 治疗

粟疮治宜清热、除湿、祛风[1]。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1]。

4 西医·粟疮

黑布拉痒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粟疮”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粟疮”记载:“粟疮形如粟粒,其色红,搔之愈痒,久而不瘥,亦能消耗血液,肤如蛇皮。”

痒疹(prurigo)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黑布拉痒疹是急性痒症的一种急性型。好发于儿童及幼儿。断奶后的婴幼儿最多。黑布拉痒疹(Hebra’s Prurigo,Prurigo Hebra)、成人痒疹、结节性痒疹、冬令痒疹、妊娠痒疹等。临床上以圆顶丘疹、苔藓样结节和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据病程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急性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苔藓、Hebra痒疹、急性单纯性痒疹。②亚急性痒疹:Kogoj亚急性痒疹、Lubz多形性痒疹、Hutchinson痒疹、冬令痒疹、Parier寻常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亚急性单纯痒疹。③慢性痒疹:色素性痒疹、Besnier痒疹、头皮结节性神经性皮炎、疣状角化病、疣状胼胝样湿疹、结节性痒疹。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以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镇静、抗过敏、止痒原则。

41 疾病名称

黑布拉痒疹

42 英文名称

Hebra prurigo

43 粟疮的别名

Hebra痒疹;粟疮

44 分类

皮肤科 >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 痒疹

45 ICD号

I282

46 流行病学

急性型黑布拉痒疹多发于10个月至2~3岁小孩,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

47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不同病期的痒疹的原因可能不同。急性痒疹常为昆虫叮咬后之一种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48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急性痒疹常因昆虫叮咬后出现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49 黑布拉痒疹的临床表现

1黑布拉痒疹好发于乳儿及1~2岁婴儿,特别是断乳后婴幼儿。

2临床上可分两期

(1)早发期:多发于8~10个月或1~2岁时,初发为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小丘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逐渐增多,散漫全身。

(2)成熟期:多发于2~3岁,早发期皮损愈发愈多,形成典型痒疹结节,为米粒至高粱粒大,淡红、褐黄或似正常皮肤的坚硬小结节,可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3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以下肢为著,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但决不化脓。重者皮损遍布全身,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儿烦躁不安。

4自觉剧痒,反复发作,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5组织病理: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无特异改变。

410 黑布拉痒疹的并发症

临床上成熟期: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411 组织病理检查

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无特异改变。

412 黑布拉痒疹的诊断

好发于儿童,四肢伸侧的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典型的痒疹结节,自觉剧痒,可考虑Hebra痒疹。

413 鉴别诊断

黑布拉痒疹需与以下皮肤病相鉴别。

4131 丘疹性荨麻疹

早期症状、皮损二者相似,但本病皮疹有中心小疱,坚硬透明,经过较短,不继发苔藓化。

4132 慢性湿疹

和长期Hebra痒疹的继发损害有相似之处,但本病有急性湿疹病史,皮肤浸润肥厚、倾向湿润,易反复再发,无一定部位,四肢多见于屈侧,无淋巴结肿大,与年龄季节无关。

4133 疥疮

共同居住者易被传染,蔓延迅速。有指缝、手腕、腰围等特殊好发部位。会 典型的疥疮结节。夜间瘙痒剧烈。可查见疥螨。

414 黑布拉痒疹的治疗

以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镇静、抗过敏、止痒治疗原则。

4141 全身治疗

(1)追寻病因:对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或结核患者,应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据病情,酌给钙剂,抗组胺剂,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等。

4142 局部治疗

原则为止痒、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可参照皮肤瘙痒症治疗。

4143 其他

常行全身浴,每周2~3次,最好睡前行之,可使患儿获得良好睡眠。

4144 中医疗法

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方加减。湿重时加薏米仁及车前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

415 预后

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416 黑布拉痒疹的预防

1去除病因,对伴发病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17 相关药品

组胺、维生素A

418 相关检查

维生素A

5

疾病介绍:

西医: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中医 :

中医古籍称为“浸*疮”,“香瓣疮”,“四*”,“湿疮”,“火革疮”,“绣球风”,“奶癣”。

中医认为湿疹病因复杂,病机认识不一,多认为是外邪引发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或内邪招致外邪相合致病。湿为主因,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其病位在肌肤,但发病与禀赋,外感,气血,脾,肾,肝有关,湿瘀互结,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为其关键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证。

案例介绍:

患者:男,49岁,经朋友介绍到深圳徐和堂就诊。

主诉:

左小腿外侧近外踝处湿疹,反复发作6-7年,偶痒,中药,西药治疗均效果不佳。

其他:

1:眠可,晚睡,基本11点后,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

2:纳可,爱喝啤酒,咖啡(每天一杯),冰棍。

3: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4:头部易长痘痘。

5:头顶及前额头发稀疏,10来年

检查结果:

1: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20年

2:肝囊性病变,囊肿可疑

3:体内疑有寄生虫

4:急性腰椎筋膜炎(第一次刮后出现)

5:腰5骶1轻微膨出

病因分析:

结合患者症状和舌像来看,患者舌尖可见红点,说明上焦有虚热,症状表现头部易反复长痘;咽炎反复;舌边隐约可见红点,轻微凹陷,提示肝疏泄失常,内有郁热,加之患者长年晚睡,损伤肝脏,表现为肝炎,肝囊肿;舌中部苔白厚腻,有裂纹,加之患者喜啤酒冷饮咖啡,脾虚湿盛,中焦运化不利;舌根部苔白厚腻,提示肾阳不足,表现为腰椎膨出,易腰酸。

综上分析,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病性为寒,湿,热交杂。据患者讲述,湿疹的发生源于被蚊子咬,抓破皮后越发痒,后逐渐严重,范围扩大,蚊子咬只是湿疹发生的导火索,患者前些年喜欢玩皮划艇,小腿长期泡在水中,内外因夹杂,最终在小腿处形成顽固性湿疹。

第一次舌像:

静静老师详细问诊开出如下方案:

1:心包经(疏解肝的血瘀),肺经(肺主皮毛,调理皮肤问题),大肠经(辅助肺经),三焦经(疏解肝的气瘀),尺泽(配合左心包引血下行),孔最,列缺(主任脉),少商,支沟,商阳,合谷,后溪(主督脉),外关,阳池。

2:百会,四神聪,头维,角孙,率谷。(提升阳气,疏通头部气血); 耳后高骨,风府,风池,天柱,安眠,颈/椎动脉,颈百劳,颈5-7,肩井到肩峰与三焦经相连,肩髃。(疏通肩颈部,改善脑部气血供应,提升睡眠)

3:督脉,膀胱经,肺肝脾肾反射区,两肋,重点抠溪谷,京门(肾募穴),章门(脾募穴),大包(脾之大络),期门(肝募穴),肝俞,脾俞。(提升阳气,重点调理肺肝脾肾脏)

4:胸腺,两侧到云门,中府,下至天枢,太乙,滑肉门,关元,中极,水分。

5:治肝三穴(通治一切肝病),风市,中渎。

6:膝盖以下,先健侧足三里,丰隆,下巨虚,昆仑,丘墟,大都,解溪,冲阳,厉兑,胆胃脾经常规,四井排毒,补气六穴;患处锐角由外往里刮。

治疗过程:

第一次痧像

背部中上焦出痧多色暗红,项部横纹,大椎富贵包凸起,下焦出痧淡,腰部板结发硬,多结节,肝区出暗红凸起痧块;高低肩,脊柱右偏

第一次患处刮前刮后:

刮痧前患处可见明显结痂,周边皮肤色暗发硬;患处由外往里刮,气血引到结痂处,然后将痂刮掉,最后湿疹处大量排黑痧,刮后患处周边皮肤变的鲜亮,脱痂处有血水渗出。之后每次湿疹处都能磨出大量黑痧。

经过前面11次刮痧,湿疹处已经好转,周边皮肤变软,第12次刮痧,静静老师查房时,经局部触诊,表示可对湿疹处进行更大范围的“破坏性”刮拭,湿疹处刮出暗红色血水,表面硬皮刮掉后,可见长出来的新肉,回家后患者发来照片,患处仍然在渗出**水液,持续2-3天后,患处变干。

  第1次和第17次背部痧像对比:

整个背部变薄,脊柱直了很多,双肩基本持平,大椎明显平了,腰部赘肉减少,腰椎变软,结节变少变小。

第1次和第17次湿疹处对比。

经过17次刮痧,患处结痂已完全脱落,没有明显的疮口,皮肤干燥无渗出物,周边皮肤变软,至今为止湿疹处很少痒,偶尔因为天气干燥会微痒。

第1次和第18次舌像对比:

18次后,舌中后部白腻苔少了很多。

意外收获:

刮痧前患者头顶头发稀疏多年,中间有白发,第二次刮痧开始,每次重点对头发稀疏处刮拭,且能磨出大量黑痧。

经过10多次刮痧后,头顶处头发变得密集,颜色黑亮。

症状前后对比: (西医检查结果因患者没有复查,此处不做对比)

个人思考:

1:整个过程中,前几次刮后湿疹处效果比较明显,中间几次虽然每次都能大量磨出黑痧,但患处变化不大,后经老师指点,才对患处“下狠手”进行更大范围的“破坏”,随后患处恢复更快,所以针对此类顽固性皮肤病,刮到一定程度后得加大“力度”,才能使效果更好。

2:前期刮痧中,患者非常配合,戒烟戒酒戒咖啡,收到一定效果后,开始少量的吸烟和咖啡,无形中对疾病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另外,患者从开始刮痧至今,仍没有改变晚睡的习惯,如果能调整过来,将对疾病尤其是肝功能的调理有非常的大的帮助。

李氏砭法八大理论的运用:

1:通论

对于此案例中的湿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下焦淤堵不通,气血无以下行濡养四肢肌肤,而在局部发生湿疹,李氏砭法将落脚点放在“疏通”二字上,经络通、血管通、神经通、淋巴通,全身所有的通道都打通了,这个病自然就能化解;通了以后,就调动了人体气血的正常循环,自愈力就被调动起来。

2:整体论

患者虽然表现为局部湿疹,但其病因涉及多个脏腑,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任何地方出问题,触一发而动全身,中医的五行理论就把人连为一个整体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可把人的某一个器官独立对待,所以针对湿疹问题,我们同样需要整体调理,肺肝脾肾同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肝胆论

李老认为,五脏之病十之六七皆取决于肝胆,患者有长达近20年的肝病,肝病久之,一方面克脾胃,影响脾胃致中焦运化失常;另一方面子盗母气,影响肾脏致下焦虚寒,所以方案中非常重视肝脏的调理。

4:四井排毒论

李氏砭法对于皮肤类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整体刮痧将气血引至小腿患处,然后进行狂风暴雨的排毒,毒素的大量排出可加速患处的愈合。

湿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湿疮的病因病机 5 湿疮的诊断 51 急性湿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