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上统治俄罗斯两百多年,为何俄罗斯人跟东方人一点都不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蒙古历史上统治俄罗斯两百多年,为何俄罗斯人跟东方人一点都不像?,第1张

很多年来俄罗斯就好像一个置身于世界舞台上的巨人:在东方国家眼里俄罗斯的中华民族特性好像应当归属于西方式,殊不知一直以来俄罗斯却被挤兑在西方国家流行管理体系以外。俄罗斯与众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使其一直维持着一种不欧不亚不东不西的难堪境遇: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土地坐落于亚洲地区,仅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坐落于欧洲地区;殊不知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数量都日常生活在欧洲地区一部分的国土上。

俄罗斯人一看便是和蒙古人混血儿,叶利钦,普京大帝,勃列日涅夫汉族也和蒙古人混血儿。西方国家在美国白人至上的核心理念下绝装不下俄罗斯的压根所属便是与蒙混血儿,更装不下在我国,由于西方国家务必维持白种人的主导权及优势,近几年来及之后的战事只有在西方国家外的地区,人种是战事的来源于,是动物的丛林法则。

蒙古统治的俄罗斯

在非常悠长的古时候历史上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法国等众多东欧其他国家、中欧地区与地中海沿岸的南美地域展现出迥然不同的文明行为特性。1236年成吉思汗的小孙子拔都率军远征欧洲。从1240年到1480年蒙古人统治利文斯顿诸公国长达240年时间。蒙古人的统治给俄罗斯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危害:蒙古人统治阶段对俄罗斯人疯狂抢掠,另外也恰好是蒙古的统治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

成吉思汗阶段的蒙古人给欧洲地区产生了黑喑 ,她们此后不会再接纳被蒙古人统治过近百年的俄罗斯人 ,如同日韩讨厌大家一样 ,她们觉得大家的传统式早已终断 ,觉得大家便是蒙古人或者满人。俄罗斯人是否有蒙古人血系得看秀发,秀发灰黑色的百分之九九是有蒙古人血系的。由于俄罗斯人逐渐是没有黑头发的。蒙古族人喜爱叫她们二毛子,这才算是真真正正缘故。

俄罗斯有一亿多的人人口数量,中华民族有100好几个,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非纯种的俄罗斯人早早已无声无息了。那时候蒙古人才好多个,里边还许多别部,反同化作用吧,俄罗斯对修真称之为白根汗,对西方国家按古希腊称之为沙皇,俄罗斯是为了更好地权益,就蒙古那点人,在伊斯兰教区,彻底就女性被完化。

实际上说俄罗斯人并不像亚洲人是很一切正常的,尽管被蒙古人统治力几百年,可是俄罗斯的历史时间并并不是仅有这几百年,早期及其蒙古溃败以后,俄罗斯人再次日常生活,并且蒙古人结婚对象是蒙古人,强制和俄罗斯人发生性关系仅仅个别现象,只不过海洋中的一滴水罢了。说白了有“蒙古人”遗传基因是有点儿管窥蠡测了。统治俄罗斯近300年,俄罗斯说蒙语了没有?身影也没有!

德语中确实很多使用了蒙古语语汇,殊不知德语终究是有别于蒙古语的一种语言表达。一样对罗斯人推行羁縻统治的蒙古人也从没尝试自身的民族宗教去同化作用俄罗斯人的东正教信念,实际上钦察汗国的蒙古人反而是在钦察人的危害下要伊斯兰替代了蒙古人自身的“长生天”信念。俄罗斯混有蒙古血系不假,俄罗斯在文化艺术上遭受蒙古危害也不假,殊不知俄罗斯仍然在人种、语言表达、宗教信仰等各层面与蒙古是迥然不同的中华民族。

蒙古人是吸引俄罗斯,并不是统治,换句话说蒙古人把那时候的罗斯国吸引了,只需斯拉夫每个罗斯国按时交纳地方税就可以了,由于蒙古人非常少,与俄罗斯人联姻的也不是许多,不太可能同化作用俄罗斯人。蒙古人数小,此外蒙古人以后俄罗斯人和结合的大量,更充足,原来略带的一点点遗传基因也被冲谈了,俄罗斯的防长绍伊古仿佛带有一些蒙古族遗传基因。

蒙古人哪里有文化艺术,她们到哪去全是用他人的,因此 才会那麼强大也不可以长期!在俄罗斯几百年,用的是斯拉夫的文化艺术!在我国用的是汉族人的文化艺术!最后如何吃进去的如何吐出来,还得搭上自身的遗传基因!一个中华民族有着强劲的文化艺术才是硬道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古人民全力支援苏联的卫国战争,仅在1941年就捐献了一百四十节火车车厢的价值六千五百万图格里克的物资,还通过对外贸易银行捐赠了二百五十万图格里克、十万美元及三百千克黄金。苏联利用这些资金购置了五十三辆坦克和一个航空大队的飞机。蒙古标号的坦克编入苏军近卫坦克第一百一十二旅,从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蒙古牧民”航空兵大队在苏空军近卫航空兵第二团的编制内,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胜利。1941—1942年,蒙古人民还送给苏军三万五千匹马,补充了苏军的骑兵部队。

在德军进抵莫斯科城郊,苏联军民英勇保卫首都的危急情况下,蒙古人民军派出两个骑兵团直接参加了保卫莫斯科的战役。两个团总共兵力一万多人,配备了最好的马匹和精良的马刀及自动步枪,于 1942年2月1日,乘坐一列专用火车向苏联腹地飞驰。

这时,苏联红军已转入了局部反击,并筹划着向德军发起总攻。蒙古两个骑兵团团长到达苏军总参谋部,见到了朱可夫大将。朱可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决定将这两个团编入西方面军科涅夫上将指挥的部队。他们到达前线,正值总攻将要开始,科涅夫给他们的任务是利用骑兵机动、灵活,可以脱离后方作战的特点,绕过敌人的炮兵和坦克阵地,从侧面楔入敌人后方,配合正面部队发起猛攻。

总攻开始,蒙古两个骑兵团犹如猛虎下山,骑着骏马,挥舞着马刀,踏着厚厚的积雪,绕过了德军正在运动的坦克和炮兵,从侧背冲向敌阵。蒙古骑兵团的兵力虽小,但使正在后退的德军一时陷于混乱,正面苏军得以迅速推进。到4月20日莫斯科会战结束,骑兵团出色地完成了十余次冲锋任务,科涅夫上将高兴地称赞他们为“马背上的英雄”。

蒙古骑兵更为辉煌的战绩,是在1945年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蒙古政府也同时宣布对日开战。百万苏军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发起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其中主攻方向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以蒙古东部塔木察格布拉克突出部为中心,向两翼扇面形展开,齐头并进。蒙古军队第五、六、七、八总共四个骑兵师,被编在方面军右翼的第十七集团军的右侧,越过蒙古东南部的无水草原和部分沙漠戈壁,向中国境内多伦到张北一线的日军和内蒙古德王的伪军发起进攻。

蒙古经过战时动员,军事力量增长到八万至十万人,动员能力已达到其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就是说只要能上前线的青年人都参军了。虽然武器装备都是苏联供应,但吃穿用对蒙古国民经济来讲也是沉重负担。好在进攻发展神速,只用了八天就占领了张北、多伦和赤峰。蒙军的英勇作战,得到苏联***的高度评价。当时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参谋长、战后曾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的扎哈罗夫元帅,在其主编的《结局》一书中这样写道:蒙军在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右翼实施的进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切断了日本在满洲和华北之间的交通线,而在华北,敌人配置了预定调往满洲的重兵集团。敌人无论如何也未预料到,苏、蒙军队会从察哈尔沙漠实施如此沉重和迅猛的突击,致使关东军指挥部陷于混乱境地。可是,苏、蒙骑兵(按:苏军在这个方向上只有一个第五十九骑兵师)却越过无水的沙漠和盐碱地实施了这样的突击。这次沿沙漠草原实施的机动,打乱了日军指挥部的计划,使其无法在这里组织可靠的防御。

蒙军官兵是天生的骑兵,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马的习惯,并代代相传。入伍后,他们不需要进行骑马训练,就可以实施长距离的行军。一周驰骋六七百公里,对蒙古战士来说是很普通的现象。

扎哈罗夫接着描写蒙古骑兵前赴后继强渡山洪滚滚的河流的动人情景。如果不是代代禁忌,扎哈罗夫说不定会称赞蒙古骑兵战士不愧为成吉思汗的英雄后代。

1945年9月1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为了表彰蒙古军队在远东战役中的重大贡献,授予蒙古人民军二十一名军官苏联勋章。这批军官后来都成为蒙军的中上层骨干。一直到七十年代初,蒙军***还是这些参加过“哈拉哈河战役”和“远东战役”的英雄。

保卫苏联的蒙古骑兵

俄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词汇——“鞑靼枷锁”,专指13至16世纪蒙古军事贵族对俄罗斯的统治。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使俄国挣脱“鞑靼枷锁”并转而控制大批蒙古部落后,又以更强硬的手段来对付昔日的征服者。然而当苏维埃政权乃至俄罗斯民族遇到威胁的时候,却有数以万计的蒙古人骑上骏马,挥舞红旗,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直打到柏林城下。

■陈肇祥

当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时,俄国境内约有近700-900万蒙古人,分属卡尔梅克、雅库特、布里亚特等部落。俄国内战爆发后,大多数哥萨克参加l了白卫军,蒙古牧民却从布尔什维克那里看到摆脱受奴役的希望。特别是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他们在前沙俄骑兵中尉奥卡·阿历克谢·戈罗多维科夫的组织下,成立卡尔梅克骑兵团,接受俄共(布)阿斯特拉罕地区党委的领导。

卡尔梅克骑兵团

1918年5月,哥萨克白卫军逼近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察里津。在万分火急的情况下,卡尔梅克骑兵团闻讯后第一个赶来支援,察里津城防负责人、北高加索军区司令斯涅萨列夫怀疑他们是奸细,用碉堡和电网阻止他们进城。正当蒙古勇士进退失据之际,率红军第5军残部从乌克兰撤来的伏罗希洛夫收留了他们,将他们安排在自己的装甲列车上。几天后,斯涅萨列夫还是认为这批蒙古人不可靠,伏罗希洛夫语气生硬地顶了回去:“(蒙古骑兵)比你的机枪大炮更能保卫察里津。”

卡尔梅克骑兵团没有辜负伏罗希洛夫的期望。1918年8月,第一次察里津保卫战打响,戈罗多维科夫将骑兵和战马一起安置在有装甲防护的列车车厢里,旁边还有野炮和重机枪提供火力支援,这种号称“骑兵战车”的怪物沿着环城铁轨巡逻,有效遏制哥萨克骑兵的突击。

10月,一辆名为“列宁”号的装甲列车搭载一个连的蒙古骑兵,出奇不意地杀到白卫军控制的城郊火车编组站,抢走两趟装甲列车。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俄国,伏罗希洛夫兴奋地告诉斯大林:“如果能让我拥有10万蒙古骑兵的话,不光察里津,整个黑海和高加索都会唾手可得。”

在第一次察里津保卫战结束后,红军又在更南面的库班同邓尼金白卫军陷入苦战。伏罗希洛夫赶制出6趟装甲列车,其中“毁灭者”号和“劳动人民力量”号为卡尔梅克骑兵团的专用列车。1920年2-3月,红军在罗斯托夫和巴泰斯克两地与邓尼金部展开惨烈的拉锯战,蒙古骑兵频繁出现在最危险的战线上,歼灭了不少成建制的哥萨克骑兵。最终,邓尼金率残部逃往克里米亚半岛,他后来在自传体史书《俄国内战史》中将卡尔梅克骑兵团称为“可恶的蒙古人”。

1920年底,俄国欧洲部分的战事大体结束。卡尔梅克骑兵团解甲归牧,作为感谢,苏维埃政权在伏尔加河下游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并将大量叛乱哥萨克的牧场和牲畜划归卡尔梅克蒙古人。1935年,自治州升格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在20世纪20-30年代,卡尔梅克已发展成苏联重要的牲畜供应基地,另外有大约10万名蒙古人在红军中服役,有些还当上高级指挥员。至于那位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戈罗多维科夫则在1932年出任土耳其军区副司令员,正是靠着当年在察里津所立的战功,在苏联1937年的“大肃反”中,他才幸运地躲过浩劫,并于1938-1941年间担任苏联红军骑兵总监,1940年被授予骑兵上将军衔,之后便赋闲在家。

回报苏联

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悍然入侵苏联后,蒙古人又跨上了战马。

9月18日,德军对重镇基辅形成合围。为了给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杀出缺口,两个卡尔梅克蒙古骑兵师充当突围先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起进攻。手持马刀的战士与德军坦克战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打出一个缺口,让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巴格拉米扬等高级将领得以脱险。在基辅战役的最后阶段里,被围的蒙古骑兵整营整连地挥舞着马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苏军此役损失约70万人,卡尔梅克蒙古子弟则有1万多人捐躯,近万人被俘。

面对基辅战役失利所造成的兵员不足,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GKO)下令将紧急组建的70余个预备役师转入正规军,准备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其中就包括新组建的蒙古人部队。到1941年底,苏联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手下已有两个卡尔梅克加强团,共有一万多人。蒙古骑兵上校丹纳多济和阿尔拜格被借调成为苏联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

自1941年12月起,苏军在莫斯科近郊开始发动小规模反攻。朱可夫根据蒙古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确定了作战方针,即绕过德军最猛烈的炮火和坦克的阵地,从侧面插人德军后方,使德军的步兵背部受敌,苏军主力再从正面发起猛攻。1942年1月7日,丹纳多济率领蒙古勇士们,绕过德军的预设阵地,从侧翼抄袭了驻守加里宁的德军的后路。德军背部受敌,四处躲藏,很多人像烂泥一样被马匹踩踏在地上。到4月20日莫斯科会战结束,丹纳多济和阿尔拜格进行了十余次冲锋,所部伤亡殆尽。

法西斯德国在莫斯科郊外的失败,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失利,从此苏德战争形势开始扭转。

英雄蒙尘

当斯大林决心扩大红军中的蒙古部队时,一个意外消息彻底打乱了一切。

1942年8月12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克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斯塔那。为笼络当地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纳粹拆除集体农庄,将土地“还给”蒙古人,并许诺蒙古人能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最终,三名当地长老归顺了德国,并主动帮助德军司令魏克斯元帅组建第103蒙古营和2200名蒙古人组成的“多尔蒙古团”。

蒙古人替纳粹效劳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勃然大怒。他推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2月27日发布命令: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蒙古族为“叛徒民族”,并将12余万名族人(参加苏联红军的除外)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这时,苏德在斯大林格勒前线的较量也进入关键时刻。坦克部队已消耗大半的苏军极需骑兵充当重要突击力量,然而最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蒙古人却被划入叛徒的行列,这让红军将领们左右为难。

在这个局势微妙的时刻,已退居二线的前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戈罗多维科夫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向斯大林上书要求保留一支蒙古部队,他以性命担保卡尔梅克蒙古部队永远忠于苏维埃国家。最终,斯大林同意了戈罗多维科夫的请求,但将这支部队的人数限定在2000人之内。

1944年3月,经过戈罗多维科夫多方奔走,苏联近卫第1骑兵军直辖的蒙古骑兵团正式组建,已是上将军衔的戈罗多维科夫担任团长,这是二战中后期苏联红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蒙古部队。

为鼓舞士气,戈罗多维科夫要求该团将士在作战时不仅要打出苏联战旗,还要高举成吉思汗时代的灵旗——苏勒德(Sulde)。苏勒德是用最好的牡马身上割下的马鬃制成,系在紧挨长矛刃口作为缨穗。战士每到一地扎营,就将苏勒德插在营帐入口外以表明身分。按照蒙古将士的说法,苏勒德迎风飞舞,捕捉着“长生天”赐予的力量,又将力量传递给战士。据说,战士活着时,苏勒德引领着他的命运;战士牺牲时,他的灵魂会寄附在苏勒德上,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正是在强烈荣誉感的召唤下,这支蒙古部队斗志昂扬,苏联骑兵元帅布琼尼在一次视察蒙古骑兵团时说:“这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军队,骑兵们期待‘奥卡汗’(士兵们私下对戈罗多维科夫的称谓)带领他们横扫敌巢。”

直捣柏林

1943年夏,蒙古骑兵团并入苏军草原方面军序列,参加了强渡第聂伯河的战役。1944年9月初,草原方面军改称乌克兰第1方面军,蒙古骑兵团继续随行,参加了东喀尔巴阡山战役。

在冲破杜克拉山口的过程中,他们突遭德国武装党卫队第1哥萨克师的拦截。尽管敌众我寡,但戈罗多维科夫把这次遭遇战看成是“长生天的指引”,高喊“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领着将士们冲向哥萨克人。战斗中,蒙古骑兵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关键时刻,戈罗多维科夫带领小分队冲杀到第一线,亲手斩杀了一名哥萨克连长,终于击退了哥萨克人,第1哥萨克师不得不向斯洛伐克撤退。

此后,士气高昂的蒙古骑兵团沿着13世纪蒙古大将拔都西征欧洲的路线,由东喀尔巴阡山直插匈牙利,横扫波兰,最后在1945年4月抵达德国柏林郊外。由于希特勒将整个柏林变成了碉堡群,骑兵不适合市区作战,戈罗多维科夫只好让战士们下马当步兵,与敌人展开逐户逐院的近战。

在争夺古本要塞区的战斗中,前面提到的敢死队长奥赫罗普科夫大尉带领一帮神枪手,专打德军的火力点。奥赫罗普科夫早年是一个职业猎人,所以根本不用专门进行训练。到4月20日,他的个人猎杀记录就达到147人,许多德军督战官被他击毙后,防御工事里的德军士兵便乖乖地举手投降。4月23日,奥赫罗普科夫在攻击一座德军街垒时被流弹射中胸部,差点毙命。这次受伤终结了他的职业生涯,他不得不在医院休养几个月。

随着柏林战役变成了消耗战,蒙古团暂时在柏林郊区搭起帐篷,担任警戒任务。于是,随处可见的蒙古人和毛发蓬松的小马和骆驼,让柏林市民感到自己的城市让“蒙古人”占领了。不过,蒙古骑兵团并未给柏林人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为免遭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官员的猜忌,直到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戈罗多维科夫也严禁蒙古骑兵团官兵进入柏林市区宿营。不过,蒙古团的老上级、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却没有忘记这群英雄,他点名要求德国国防军第3骑兵师向蒙古骑兵团投降。

正名

二战期间,蒙古骑兵团共有12人获得“苏联英雄”的称号。但由于未能得到兵员补充,战争结束时,初建时拥有2000人的蒙古骑兵团只剩下700人。1945年10月,蒙古骑兵团解散,经历战火考验的骑兵们重新回到卡尔梅克过起游牧生活。

但戈罗多维科夫却没有停止战斗,他现在要为整个蒙古民族所受的不白之冤讨回公道。由于他的奔走,再加上国际社会纷纷声援,在苏联国内,要求予以平反的呼声也长年不断。经过长期的“调查取证”,加之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政府终于在1958年5月平反了卡尔梅克蒙古人的冤案,他们的民族声誉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得以恢复,大多数人得以返回伏尔加河两岸的原籍。1958年11月7日,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重新建立。

1960年2月26日,戈罗多维科夫在莫斯科去世。为了纪念他对苏维埃政权的忠诚和做出的贡献,1971年,苏联政府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一座城镇命名为“戈罗多维科夫镇”。

提到苏联,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国家,但是最终他也逃脱不了解体的命运。苏联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所以大大小小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自愿联合起来而组成的苏联,自然在解体之后,也就四散开来。

虽然苏联在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它解体之后,却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说关于苏联解体以后,这些士兵到底应该如何分配他们的国籍。关于这个问题,苏联也进行了多方商议,最终推出来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苏联当年之所以能够利用人海战术与德国相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拥有着更加广阔的人力资源,使得这些人能够投入到战斗当中,为自己换取战斗胜利的果实。而在苏联时代,其实他们实行的就是义务兵役制,这种兵役制在我国现今依旧存在。

这是一种增强国家国防安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主要方式,而苏联的每名男性士兵都要在十八岁到二十七岁之间,义务服兵役两年或者服三年左右的海军兵役。这使得苏联能够在长久的战斗过程之中,保持较强的人力输出。

但是即使苏联有着如此多的人参军,依旧逃脱不了解体的命运,而当苏联解体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这些兵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因为苏联解体前的兵役制度,其中最为严苛的一条就是,将本地的士兵安排到距离更远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民族间的融合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出于这样的战争考虑,他们往往会将处在乌克兰地区的士兵派往中东,或者将北俄罗斯的人民派往南亚。这是因为这样一个举措,使得这些士兵成为了,远离故土保家卫国的战士。

到战争结束之后,这些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去处,因此苏联的加盟各国,开始决定将这些士兵进行一定的划分。可能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让这些士兵留在自己所服役的地区。但是这个方案一旦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上,就成了他们反抗的理由。

他们不愿意与自己的家人长期分离,在战争时期也许自己可以为了国家献身,但和平年代,更多的与家人相守相伴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因此这个方案引起了很大的混乱,甚至一度时间,苏联的许多装备,都在这些士兵的反抗情绪之下毁坏了。

既然这个办法行不通,他们又想了第二套方案,那就是这些不愿意待在别的国家的人,可以选择退役,如果你不退役也不愿意待在别的国家,就可以被收纳为俄罗斯人,俄罗斯的这个做法堪神。

正是因为这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有了一定的人力基础,其实这个方案推出以后,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能够给自己一个国籍,是对军人最起码的认可,而且在退役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自由性。当然除开人员的问题之外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装备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谈到这个问题,苏联能够想到的是,将这些装备化作自己的遗产,随着人员走动而进行迁移。他们将这些武器,送给这些曾经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但是最终这些武器都没有成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英勇事迹的资本,反而是流入了黑市,形成了黑色交易。后来为了缓解武器分配上的矛盾,他们选择将地域作为其划分的标准,使得俄罗斯在很大面积上,接管了前苏联以前的武器,让自己在战后有了军事上的快速发展通道。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可能会因为特殊的原因而联合起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会走向结束的局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长期处在战争的状态之下,依旧保持着较为热情的状态。而当战争退却以后,这些军人的分配就是各个国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任何一个联邦国家,都应该给军人一个合法的名分,让他们能够在战争过程之中,能够为国而战。

  蒙古军队,蒙古属内陆国家,只有陆军和空军,共计9750人。

  蒙古陆军

  兵力8500人,作战非常的英勇。同时拥有陆军和空军等兵种,拥有很多现代化的武器;

  蒙古空军

  现役空军义务兵约有1250人;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蒙古国建立后,曾经发动了三次西征,占领了从中亚、西亚到东欧的广大土地,他们不仅抢掠了大量财宝,而且还掠夺了大量人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妇女。

在古代战争中,妇女也是战利品的一种,特别是年轻、美貌的妇女,更是相当抢手的对象,对于强悍的蒙古大军来说,获取更多女人是他们发动战争的不竭源泉。

在第一次西征中,他们的目标是中亚的美女。他们如同狂风一般毁灭了表面上很强大的花剌子模。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均烧杀抢掠,每攻破一城必然屠城,为了“奖励”蒙古军人的战功,成吉思汗还准许他们大掠三天。在这三天里,蒙古人会重复展示他们的 ,逢人便杀,遇到女人必然 ,整个中亚哀鸿一片。此战之后,蒙古士兵抢的盆满钵满,很多人都拥有了中亚籍的女奴。

在第二次西征中,蒙古人的目标是东欧诸国,强大的蒙古骑兵横扫了从俄罗斯到波兰的广大土地,而美丽的俄罗斯姑娘也成了蒙古人抢手货。据当时的蒙古人记载,斡罗思(俄罗斯)妇女肤白丰满,而且热情奔放,是做女奴的好材料。所以在征服基辅罗斯的战争中,大量俄罗斯姑娘成了蒙古人的玩物,大部分随着蒙古人东返蒙古草原。少数随着拔都汗手下的蒙古士兵,留在了俄罗斯,成为钦察汗国的属民。

在第三次西征中,主要针对对象是 帝国。蒙古大军在旭烈兀的领导下,大败 ——突厥联军,灭亡了 帝国。而在这次西征中,广 斯、 妇女成了蒙古人的女奴。其中,波斯妇女尤其美丽,她们是雅利安人,拥有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双重特征,很受蒙古人喜爱。于是在西征中,许多波斯妇女作为女奴存活了下来。

通过三次西征,蒙古即使再不受欢迎的单身汉也拥有了三妻四妾,蒙古人的帐篷里挤满了女奴,而且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俨然一个多国部队。家庭由蒙古籍的正妻负责管理,而男主人只用坐享齐人之福就可以了。

战争对于普通国民来说是个可怕的事情,而对于蒙古这样掠夺成性的民族来说,却如同一次欢乐的春游,即使最普通的人,也能从战争中获利

蒙古历史上统治俄罗斯两百多年,为何俄罗斯人跟东方人一点都不像?

很多年来俄罗斯就好像一个置身于世界舞台上的巨人:在东方国家眼里俄罗斯的中华民族特性好像应当归属于西方式,殊不知一直以来俄罗斯却被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