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动与静止的问题古人有哪些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对于运动与静止的问题古人有哪些解释?,第1张

类似于船、河岸和水三者之间谁在运动,以及天和地、月和云谁在运动等问题,是古代人最关心的运动学问题。这里既涉及参考坐标的重要性,也和相对运动问题有关。

对于运动与静止的问题,曾经几乎同时困扰了古代东西方的哲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停泊在河中的船实际上处于运动之中,因为不断有新水流和这船接触。“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的命题就是由此而来的。而我国古人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回答了运动与静止的问题。

针对“刻舟求剑”,晋代天文学家束皙认为,运动着的船实际上是不运动的,如果过江时一直保持船和河岸垂直指向对岸,船和河床的相对位置就不改变。把参考坐标取在过江线或河床上这时就得出“水去而船不徙”的结论。

束皙的另一种看法是,让船和水同速漂流,把参考坐标取在整个水流上,船对于水也不发生位置移动。

由于参考坐标的关系,原来不动的物体都成为运动的了。这并不奇怪,也不是令人惊奇的,这些极其典型的相对运动的事例,很早就为我国文人所注意,并成为他们笔下的力作佳句。

束皙曾说:“仰游云以观月,月常动而云不移。”晋代葛洪说:“见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南朝梁元帝萧绎的诗《早发龙巢》提到在行船舱板上人们的感觉说:“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敦煌曲子词中有句:“看山恰似走来迎。”

然而,古代人在判断“天”和“地”的相对运动时,并不像上述事例那么简单明了。在古代人看来,“天左旋,地右动。”也就是说,以天上星体的东升西落来证明地的右旋运动。

汉代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日月实际上是附着在天上做右旋运动的,只是因为天的左旋运动比起日月星体的右旋运动来要快,这才把日月星体当成左旋。

这种情形就像蚂蚁行走在转动着的磨上,人们见不到蚂蚁右行,而只看见磨左转,因此以为蚂蚁也是左行的。这就是著名的“蚁旋磨”理论。

西汉时期学者扬雄《法言义疏》记载:“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晋书·天文志》中曾经用相对运动的思想解释天象:“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我们暂且不管《晋书·天文志》中“天”指的是什么,是否在运动,仅从物理学看,“蚁旋磨”理论思想是高明的,表明古人不仅看到了相对运动,而且还试图以相对速度的概念来确定运动的“真实”情况。

在历史上,许多人参加了这场左右旋的争论。至宋代,由于理学大师朱熹的名气,他所坚持的“左旋说”又占了上风。这场争论,长达2000多年。直至明代,伟大的律学家朱载堉作出物理判决之后,还争论未了。

朱载堉说:“天和地、人和舟、蚁和磨、快慢二船、良驽二马,如果没有第三者作为参考坐标,就很难辨明它们各自的运动状态。”

从物理学看,两个彼此做相对运动的物体A和B,既可以看做A动B不动,也可以看做B动A不动,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问题。若要争论它们的运动方向或谁动谁静,那真是千载不决之疑。

朱载堉的回答完全符合运动相对性的物理意义。然而,朱载堉不明白,即使飞到日月旁,也不能“辨其左右”,而只能回答“似则皆似矣”。

以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地的运动,在古代的东西方都是一致的。但像朱载堉那样对相对运动作出物理判决的人,在西方只有比朱载堉稍后的意大利人伽利略算是最早的。

要解决地静还是地动的问题,关键是要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地动的不可觉察性。这样,才能牢固地确立地动的观念。我国古人从经验事实中总结出这一伟大的发现。

总之,我国古代提出了最古老的相对运动说法,这是我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成就之一。

晋书·天文志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所谓提倡恢复古文还是在要求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他要把儒学和古文放在一起复兴,要将这二者上升为相辅相成的东西。在提倡古文时,必须以文明道,代圣人立言。

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这八位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的意义:

首先,中华民族的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文化的复兴。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因此,文化复兴是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韩愈在给皇帝的《论佛骨表》一文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甚至认为佛教“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所以,文化的道统不是简单的统治合法性的理论论证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夷夏之辨”的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大非。

正因为此,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某种意义上说,韩愈所面对的由盛转衰的中唐与顾炎武所面对的夷狄入主的清初在文化问题上也是一致的。

其次,文化的复兴应该从读“古文”开始。韩愈所说的“古文”是指“三代两汉之书”,实际上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经典,读“古文”就是读经。

尽管近年来读经运动在中国得到各方重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体制特别是中小学,还有很大的难度,当下最紧迫和现实的也不在于此。

而是应该在学校中学习更广泛的古代优秀典籍和文化,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古圣先贤教育;重视古人读书的智慧和经验,构建从蒙书到经学的古诗文学习体系。

修身可分为身体和心性两大部分,拿健康来说可分为身体和心态两方面。佛学旨在使人放下我执,普度众生,最终脱离六道轮回的大自在境界。

就健身而言,推荐两部佛学经典:一是大悲咒,大悲咒可治8400种病,开智慧去烦恼,常读自然身心健康。二是《金刚经》,此经是佛学大乘经典,读诵受持功德不可思议,但佛学讲因缘,一般来说能够受持大乘经典的人都多有善根,要求读诵之人要发广大菩提之心,即要有普度众生之愿,方能得储佛菩萨及护法加被。《金刚经》在佛学中常被人称为续命经,即经常读诵,可得增加寿命、增福增财等储多福报。金刚经可破我执,常读可得金刚不坏之身和心志,功德不可思议,功深者圆寂后可得舍利子,命终往生极乐佛国等诸佛国土。

中国古代虽无“体育”一词,实际上却拥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蹴鞠

蹴鞠是中国古代足球运动。

角力

角力是中国古代摔跤运动,是人们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早的一项体育活动。

捶丸

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但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

射箭

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射箭运动。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以后很长时间,弓箭又是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现弓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下来了。

引言:倡导古文运动的诗人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一、基本信息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为涉及到文学思想内容,所以加油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性质古文这一概念是由韩愈最先提出来。指的是先朝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路,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以道,除了唐朝,韩愈柳宗元以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代表人物。

二、人物简介

韩愈是河南河阳人,韩愈年仅57岁,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之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来的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是位重要思想家,他所倡导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重要手段,在政治上反对潘政割据,对于韩语对待潘政割据态度,不仅是表现在平定淮西那件事,他在一系列文章中都贯彻着这个思想。韩雨作品非常多,现存诗文700多篇,其中散文上有400篇,有卓越成就。

三、文章特点

韩愈文章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惧,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于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政治态度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出的话,这就是了不起,但是正因为如此,韩愈文章中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之韩语文化艺术不同凡响。所以能够制造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发言真率,无所畏惧,不仅表现在君王面前,敢于说真话,而且还表现在他不顾儒家传统观念。

古文运动为唐宋两代改革文章体裁的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扭转写作骈文的风气,改为学习三代两汉的古文。

唐朝的骈文过度要求排比、对偶、用典以及格律,缺乏实用价值,于是唐初陈子昂、张说等人开始提倡复古的言论,同时期的文人,例如李华和萧颖士等也开始排斥骈俪浮华的风气,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时期。

韩愈、柳宗元

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加入从事古文写作,由于有理论有创作,故有成就。附和者有李靓、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韩愈有自信,百折不回,又善于宣传,广收门徒,于是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韩愈主张思想复古、文学复古,以复古道为目的,复古文为手段,而所谓“道”,是指儒家的道。韩愈在继承的基础上,亦有所创造和革新,主张学古文“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

柳宗元论文意见,与韩愈不尽相同,但反六朝与复古的观点却一致。柳宗元所谓的“道”,比韩愈更广泛。柳宗元散文创作成绩优美,是韩愈古文运动有力的支持者。

余绪

李翱、皇甫湜继续倡古文,其后又有孙樵、刘蜕等人继承余绪,但是已衰落,不如之前兴盛。

宋代兴起原因

宋代古文运动源于骈文的再度流行。韩愈、柳宗元以后唐代散文衰落,李翱过于重道,但他的文章不足以继续领导风气;皇甫湜则使散文走上怪僻艰涩之途。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专事雕章琢句,六朝风气又盛行起来。宋初文风绮靡,文人多写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骈文。宋真宗时,西昆派更重视雕章丽句。另一方面,宋代尊王攘夷思想与哲理风气兴起,亦推动古文运动盛行。

发展

宋代古文运动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的鼓吹者有石介、柳开、孙复、穆修、尹洙和王禹偁,主张有明道、致用、尊韩、重散体及反西昆体五点。

第二阶段以欧阳脩为领导者,主张文道并重,先道后文,除理论外他还有优秀的作品,支持者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及曾巩。(古文运动成功)

古人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古板,不爱动。对于运动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的,除了我们现如今,所有人都知道的蹴鞠,也就是现在踢足球的前身。古人还喜欢狩猎、马术、投壶等等。

马术

这马术并不是只有清朝的时候才有,早在隋朝末年,唐代初期就已经由波斯传入中原。

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媚娘之间的故事,其中就有关于马球比赛。

当时的马球是作为娱乐项目,被逐渐的推广。起初的时候,它是作为军队训练的科目进行的。宋朝的时候,关于马球的史记资料也很多见。

包括元朝,明清时期,马球运动依然在盛行,而且是作为竞赛类的项目,保留下来。

投壶

看过韩国电视剧的朋友,对于高丽时代的投壶游戏应该不陌生。其实这种投壶游戏,早就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我国有了。

这是模仿射箭,将射箭,进一步演变成为投壶,也叫射壶。这种娱乐游戏项目,又和一些繁琐的礼节结合在一起,是当时社会盛行的一种礼仪。

划龙舟

划龙舟一般流行于长江流域。是古越国人为了祭祀而兴起的一项活动。春秋战国时,龙舟在吴、越、楚这些有水的地方比较盛行。直到如今这些地方,还保留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惯。

武术

武术运动,兴盛在宋代。并且形式多样化,形成很多风格不同的流派。因为当时倭寇的存在,给武术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再加上古代人喜欢强身健体,时间和空间以及条件都给武术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对于运动与静止的问题古人有哪些解释?

类似于船、河岸和水三者之间谁在运动,以及天和地、月和云谁在运动等问题,是古代人最关心的运动学问题。这里既涉及参考坐标的重要性,也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