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咳嗽
概 述
1.定义 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肃降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
2.发病情况
⑴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冬春为多。
⑵ 发病年龄:各年龄的儿童均可发病,而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为多见。
⑶ 发病特点:小儿肺常不足,元气虚弱,抵抗外邪侵袭的防御功能尚未健全,外感时邪首先犯肺,最易引起咳嗽。根据临床所见,外感咳嗽多而内伤咳嗽少。
⑷ 预后:本病预后较好。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调护失宜,咳嗽反复迁延不愈,可出现痰多喘满,时轻时重,时犯时止。如旧邪未去,又感新邪,常转为肺炎喘嗽。
3.历史沿革
咳嗽一证,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对咳嗽一证,采取脏腑结合病因的分类方法,并指出了小儿咳嗽的致病因素多为外感寒邪。《小儿药证直诀》将咳嗽分为“肺盛”和“脾虚”二类,认识到脾与痰有密切关系,并总结了“治嗽大法,盛则下之,久则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的治疗原则。明代《幼科金针·咳嗽》指出了小儿咳嗽的转归;而张景岳吸取前人之长,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则将小儿咳嗽分为风寒、肺寒、火热、食积等,这种分类方法,在目前儿科临床仍习用,可与景岳的外感和内伤的分类方法互参。
病因病机
病 因
外因:感受外邪。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
病 机
1 感受外邪,肺失清肃;
2 痰浊内生,贮肺作咳;
3 素体虚弱,肺脾受损。
诊 断
1.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干啰音。
3.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病程长短:外感咳嗽,常起病急,病程较短,并伴有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长,往往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亦可虚实互见,然虚证居多。
2 咳声轻浊:咳声频频,重浊有力,多属风寒咳嗽;咳声高亢气粗,或咳声嘶哑,多属风热咳嗽;干咳阵阵,气涌作呛,多属燥火伤肺;干咳或咳声短促而哑,午后黄昏为剧,多属肺阴耗伤;咳声高亢有力者为实;咳声低微,气短无力者为虚。
3 痰涎色量:痰涎稀薄,色白量少或中等易咯出者为寒;痰涎稠厚,色黄量少或中等,咯出不爽或有腥臭味者属热;痰少或成粘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夹以血丝,多属燥;痰涎清稀如水,起泡沫,量多,易咯出,多属痰饮。
治疗原则以宣通肺气,化痰止咳为主。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舒服症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 老年人肺部老化、免疫力下降,受点风寒就经常咳嗽。特别是在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问题更加的严重。老年人咳嗽就说明身体出现了某一种疾病,一定不能够忽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咳嗽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咳嗽的治疗方法
1、 法
1、胸部
点按天突、膻中、乳旁、乳根各50~100次。
2、下肢
点按丰隆、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各50~100次。
3、上肢
清天河水300次。泻心经、肝经、肺经、补脾经、肾经各100~200次。
4、头面颈项
开天门、分阴阳各100~200次。按揉风池、风府、百会各30~50次。从眉头向太阳穴方向揉按眉毛5~10次。
5、背部
向下搓背,开膀胱经,重点点按大椎、肺俞、脾俞、肝俞、心俞、哮喘穴。自上向下捏脊。向下推天柱骨至面板微红发热。
2、蒸气吸入法
半杯开水,病人将口置于杯口上,大口大口地吸蒸气15~20分钟。
3、润喉法
咯痰前先喝几口温开水,或用温开水含漱一会儿,使咽喉部润溼一会儿。
4、拍打法
拍打背部可使潴留在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的痰液受到震动而移位,有助于痰咳出。
5、 排痰法
如病变在下叶肺可采取卧位,头低足垫高,如病变在上叶肺,则采取坐位,病人多多呼吸几次,然后再咯,有利于痰的排出。
6、常吃镇咳的食物
1、冬瓜
性凉,能消痰、清热。凡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
2、罗汉果
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3、茼蒿
有润肺、消痰、止咳的作用。经常感到肺热痰多,常饮茼蒿汤不但能消痰止咳,还可清热除烦。
4、枇杷
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5、柿子
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6、荸荠
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7、无花果
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有古籍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治疗咳嗽偏方
第一: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材料:白萝卜、蜂蜜、麻黄、白胡椒
做法:将萝卜洗干净之后切片,然后放入干净的碗中。随后加入蜂蜜以及白胡椒还有麻黄,放入锅中蒸煮半个小时之后服用。服用之后躺倒床上,发汗之后就可以了。
功效:这种偏方具有止咳化痰以及发汗散寒的作用,特别是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效果更佳。
第二: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材料:萝卜、葱白、生姜、清水
做法:将白萝卜切片之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熟,随手放入生姜以及葱白,熬煮之后起锅。在服用的时候,不仅仅要喝了药液,同时渣渣也要一起服用。
功效:这种偏方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对于痰多以及怕冷、身体倦怠等情况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第三:烤橘子
材料:橘子
做法:将橘子洗干净之后放入小火中烤,等到橘子的外皮变成黑色之后就停止。然后趁热服用,止咳效果很好。
功效:橘子性温,具有化痰止咳的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患者服用。
第四: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材料:芫荽、饴糖、大米
做法:将芫荽清洗干净,然后大米放入锅中熬汤,最后取出大米汤。将大米汤和芫荽以及饴糖一起搅拌蒸煮,十分之后就可服用。
功效:在服用之后注意避开风寒,发汗之后身体很快就能换恢复健康了,特别是治疗伤风感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第五:麻油姜末炒鸡蛋
材料:麻油、姜末、鸡蛋
做法:将麻油放入锅中,油热之后加入姜末,最后再加入一个鸡蛋,翻炒之后晚上睡觉之前趁热服用。
功效:治疗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第六:葱白
做法:可以将葱白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煎煮服用药液。也可将葱白和大米一起熬粥,然后服用,止咳的效果也很不错。
功效:葱白性温,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调节身体中的体温,同时还有促进排汗的作用。除了能够治疗感冒以及咳嗽的情况之外,还具有预防以及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
第七:陈皮水
材料:等量的甘草和陈皮以及山楂、蜂蜜
做法:将准备好的三种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取出备用。放凉之后加入蜂蜜,搅拌之后服用。
功效: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身体咳嗽情况,服用这种方法都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是一岁以内的孩子服用这种陈皮水,建议用白糖取代蜂蜜,这对于孩子的身体更好。
第八:香菜黄豆汤
材料:香菜、黄豆、食盐
做法:将香菜洗干净,黄豆提前用清水浸泡好。将黄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煮十五分钟,随后加入香菜,继续煎煮十五分钟。起锅之前加入少量的食盐,同时去除渣滓,然后就可直接服用。
第九:薯蓣粥
材料:淮山、白糖
做法:将淮山碾碎之后筛选,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一边熬煮一边搅拌,烧开三次之后计入少量的白糖调味,然后服用。
功效:这种偏方不仅能够治疗由于身体损伤或者是过于劳累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还具有补肾、补脾以及致谢的作用,适合一些身体比较羸弱的患者服用。
第十:无花果冰糖水
材料:无花果、冰糖
做法:将无花果洗干净,然后加入清水以及冰糖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建议每天服用一次,分为三五天左右服用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偏方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由于肺热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还具有祛痰理气的作用,对于一些喉咙干痒、便秘以及声音嘶哑等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第十一:猪肉杏仁汤
材料:猪肉、杏仁、北沙参、食盐
做法:将材料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中煎煮,然后去除渣滓服用药液。
功效: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证候 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 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寒伤皮毛,外束肌腠,故全身酸痛。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
证候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风热之邪客肺,腠理开泄,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风热之邪灼津伤液炼液为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咳出。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证候 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则喉间痰鸣。气火上升,肺气不宣,心火亢盛,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便干结。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
治疗 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
证候 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 痰湿从脾生,上渍于肺,痰阻肺络,故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阻气道,则喉间痰声辘辘。痰湿内停,气失宣展,则胸闷,神乏困倦。湿浊困脾,脾失运化,故纳呆。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 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
证候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腠理不密,肺失清肃,故见咳而无力,咳嗽反复不已,自汗畏寒。肺虚及脾,则脾虚水湿不能运化,酿液成痰,则痰白清稀,气短懒言为辨证要点。常由痰湿咳嗽转化而来。
治法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4)阴虚咳嗽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肺热伤阴,阴虚生燥,故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阴虚则生内热,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热伤血络,故见咳嗽痰中带血。阴津耗伤,无以承者口渴咽干。本证以干咳无痰,喉痒声嘶为辨证要点。常由痰热咳嗽转化而来。
治法 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医·咳嗽咳嗽(cough)为病名。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针灸疗法对咳嗽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满意,久病患者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咳嗽的分类咳嗽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的特征。《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至此,咳嗽之辨证分类始较完善,切合临床实用。按病邪分类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
详见百科词条:咳嗽 [ 最后修订于2018/7/5 0:51:56 共1745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咳嗽
本文2023-10-19 09:42: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