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学科概念·中医学 41 定义 42 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43 中医学的内容 44 中医学的特点 5 同类同名科教书籍·中医学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医学 1 拼音
zhōng yī xué
2 英文参考Chinese indigenous medic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orthodox medic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中医学:1学科概念;2同类同名科教书籍。
4 学科概念·中医学中医学为学科概念[1]。中医药学为学科名[2]。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医药体系,有别于近代从西方传人的现代医学体系,故又称中国传统医学[2]。从现代学科分类,中医药学是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合称,但两者的基础理论是统一的,所以历古至今中医药学都是统一的医药体系[2]。其中,中医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中药学是根据中医理论体系研究药物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来源、采集、炮制、性味、功用、配伍法则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系统学科[2]。
41 定义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3] 。
42 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学起源和发展于中国,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有了药物,砭石、外治法的广泛应用;春秋时期出现医学理论,医和于公元前541年提出“六气致病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此后两千多年,历代都有重要发展,特别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元四大家、明清的温病学说,都大大地丰富了临床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充实了治疗手段,建立起内容宏丰的科学体系,在整个古代长期居于世界医学发展的前列,是世界上现存的两大医学体系之一。
43 中医学的内容中医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方面:
(1)基础医学。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特征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包括运气学说、养生学说、未病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2)临床医学。研究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辨证论治。包括对内、外、妇、儿、骨等大多数已知疾病的诊治;创造和发展了辨证论治体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方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则,以及方药、针灸、推拿、 、导引等多种治疗方法。
(3)中药方剂学。研究中药药理和方剂的方理。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方剂学研究运用方剂的基本治法和各种方剂的分类、组方原则、剂型及煎服方法。
44 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具有不同于西方医学的许多特点,主要是其朴素的系统论思想,对于人的健康和疾病注重整体和交互作用,注重功能和动态过程的观点和方法,在医学科学的现代发展中,显示出其优势。随着中医事业的振兴,中医学逐步走向现代化,并正被世界各国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5 同类同名科教书籍·中医学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本文2023-10-19 09:45: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