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笔记:第十三章——抗癫痫药
握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其他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病因」多种病因引起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导致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综合性局部发作)、局限性发作(单纯性局限发作)四种类型。根据类型,合理选药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苯妥英钠(大仑丁,Phenytoinsodium,Dilantin)
[作用及用途]
1、抗癫痫对大发作疗效较好(首选药),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小发作无效。静注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2、抗外周神经痛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1、急性毒性
(1)口服有胃肠道刺激反应,静注可致静脉炎。
(2)静注过快可致:①血压降低;②心肌抑制;③中枢抑制。
2、慢性毒性
(1)齿龈增生。
(2)肝药酶诱导剂→VitD代谢加速→缺钙,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叶酸吸收和代谢障碍。
(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5)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
丙戊酸钠
抗癫痫机制与其能提高脑内GABA含量有关,用于各型癫痫,对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因有肝毒性,不作首选药。
酰胺咪嗪
1、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对大发作也有效。2、对外周神经痛疗效较好。
一、癫痫治疗的总则
1根据发作类型选药(各类型癫痫对首选药)
1)、大发作: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
2)、癫痫持续状态:安定静注,也可苯妥英钠静注或苯巴比妥肌注。
3)、小发作:乙琥胺,也可用氨硝基安定。
4)、精神运动性发作:苯妥英钠、去氧苯巴比妥或酰胺咪嗪。
2用药方案的制订与执行:
(1)制订:首选单用药,次选联用药。
(2)执行:疗程不宜短,停药宜渐减。
3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1)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2)检查时间:每月复查血象,每季复查生化。
4慎重对待孕妇用药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抗精神病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
了解抗躁狂药和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又称抗精神分裂症药。对躁狂抑郁症也有一定疗效。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Chlorpromazine,Wintermin)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对精神活动及行为的影响氯丙嗪正常人情绪安定,感情淡漠,不关心周围事物,在安静环境下易于入睡,但易被唤醒,醒后神志清楚。即使大剂量也不产生麻醉。镇静、安定的作用机制于氯丙嗪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位的α受体有关。
(2)抗精神病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者,病人可在清醒状态,幻觉、妄想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能自理生活,这种作用长期服药不产生耐受性。抗精神病作用机制:氯丙嗪立体结构与DA相似,与DA竞争脑内DA受体,通过阻断中脑一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一皮质通路的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3)镇吐作用镇吐作用强。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除晕动病外)有效。
(4)对体温的调节降温特点:①作用与机体所处周围环境温度有关。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炎热环境下,体温升高;②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小,散热增加,不但能降低发热者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5)加强中枢抑制药(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作用。
2、植物神经系统
(1)α受体阻断作用α受体阻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氯丙嗪的降压作用还与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心脏和直接扩张血管有关。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禁用肾上腺素急救(其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2)M受体阻断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内分泌系统
阻断丘脑下部结节一漏斗通路的DA受体,导致:1)催乳素分泌增加;2)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和促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用途]
1、治疗精神病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偏执型、紧张型效果好,青春型次之。均需要长期用药。
2、止吐和治疗顽固性呃逆:用于各种原因如胃肠炎、放射病、药物引起的呕吐,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3、人工冬眠疗法与异丙嗪、哌替啶、乙酰丙嗪等合用,产生冬眠深睡状态,使体温降低,代谢、耗氧量、器官活动减少,对缺养耐受力增加,对各种病理刺激反应减弱,使脏器得以保护。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甲亢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1)M受体阻断效应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2)α受体阻断效应体位性低血压。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表现以下三种形式:1)帕金森综合症最常见;2)急性肌张力障碍;3)静坐不能。
发生机制是氯丙嗪阻断黑质一纹状体DA受体,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所致。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安坦或氢溴酸东莨菪碱)而不能用左旋多巴治疗。
(2)迟发生运动障碍
长期用药出现,停药后不消失,抗胆碱药反加重症状,可试用利血平或毒扁豆碱治疗
3、过敏反应皮疹、皮炎、微胆管阻塞性黄疸、粒细胞减少。
4、药源性精神异常。
5、猝死冠心病患者易发生。
6、急性中毒:昏睡、休克,冠心病患者易发生抢救时升压宜用去甲肾上腺素。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特点]
1、抗精神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强。
2、镇静、降压作用较弱。
二、硫杂蒽类
泰尔登
[特点]1、镇静作用比氯丙嗪强;2、具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
[用途]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尤其对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症效果好。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特点]
1、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很强。
2、镇静、降压作用弱。
[用途]常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也适用于止吐、持续性呃逆。
第二节抗躁狂药
碳酸锂
[作用与用途]
1、对躁狂症发作疗效显著,用于治疗躁狂症。
2、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亦有效,与氯丙嗪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1、常见反应胃肠道反应、肌颤、口渴、多尿。
2、甲状腺肿大。
3、中毒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
第三节抗抑郁药
抑郁症临床首选三环类化合物,常用丙咪嗪,其它有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
丙咪嗪
[作用与用途]
1、抗抑郁作用,用于各种抑郁症。
2、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
1、抗胆碱致阿托品样副作用。
2、严重者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第四节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主要作用于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用于消除或减轻紧张、焦虑、惊恐、稳定情绪和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常用的抗焦虑药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的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等。镇静催眠药包括司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
什么是“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是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吗?
锥体外系反应(EPS)是传统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4种:
1、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局部肌群的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呈现不自主的奇特表现,如,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扭曲等等。
2、静坐不能:治疗1~2周出现。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 不愉快,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原地踏步等。
3、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初是运动过缓,写字越来越小。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 ,面具养脸,粗大震颤,流涎,皮脂溢出。
4、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 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特征。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增加。最早为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
肌张力障碍可能和脑部的神经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这样往往会使骨骼肌的运动功能受到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运动障碍的症状表现。通常肌张力障碍可能会导致下肢运动障碍、面部运动障碍以及躯干运动障碍等一些严重后果,严重使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肌张力障碍可能会发生于一些脑部疾病,比如脑梗塞、脑出血以后,有时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肌张力障碍一般会导致哪些严重后果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1、下肢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会出现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的情况,有时会导致患者频繁跌倒。与此同时,腿部的运动功能障碍有可能会逐步发展,进而导致上肢活动的不灵活,有时还会出现颤抖等表现。另外,患者的肢体表现为伸直、屈曲或旋前、旋后等异常姿势。
2、面部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往往会会累及到面部,致使患者面部出现挤眉弄眼、歪咧嘴等动作,还有面部的正常表情会消失,有时会出现面具脸的表现。如果舌肌和咽喉肌肉受累,一般会导致舌头伸缩不灵活以及磨牙的异常情况,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斜颈。
3、躯干运动障碍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的躯干及脊旁肌也会出现肌张力的下降,这时很容易出现全身的扭转或螺旋形动作,导致肌肉肥大以及脊柱前凸、侧凸,还会发生骨盆倾斜的情况,这样会使患者的身体协调性大大下降,一些日常的基本动作也无法完成。
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失常药。根据临床用途,分为三类:即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躁狂抑郁症药(antimanic and antidepressive drugs)及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失常的躁狂症状。
根据化学结构可将常用抗精神病药分为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及其他药物。
一、吩噻嗪类
吩噻嗪是由硫、氮原子联结两个苯环(称为吩噻嗪母核)的一类化合物。根据其侧链基团不同,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及哌啶类(表17-1)。
以上三类中,以哌嗪类抗精神病作用,其次是二甲胺类,哌啶类最弱。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有氯丙嗪、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等,以氯丙嗪应用最广。
氯丙嗪
氯丙嗪(chlorpromazine)又称冬眠灵(wintermin)。
「体内过程」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但吸收速度受剂型、胃内食物的影响,如同时服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显著延缓其吸收。口服氯丙嗪2~4小时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肌注吸收迅速,但因刺激性强应深部注射,其生物利用度比口服大3~4倍,这与口服具有首过效应有关。吸收后,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氯丙嗪具有高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中分布较广,以下丘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和海马等部位浓度,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氯丙嗪主要经肝微粒体酶代谢成去甲氯丙嗪、氯吩噻嗪、甲氧基化或羟化产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氯丙嗪及其代谢物主要经肾排泄。老年患者对氯丙嗪的代谢与消除速率减慢。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浆药物浓度相差可达10倍以上,因此,临床用药应个体化。氯丙嗪排泄缓慢,停药后2~6周,甚至6个月,尿中仍可检出,这可能是氯丙嗪脂溶性高,蓄积于脂肪组织的结果。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氯丙嗪主要对DA受体有阻断作用,另外也能阻断α受体和M受体等。因此,其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DA受体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至少有D1和D2二种亚型。D1受体与GS蛋白相偶联,激动时可经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在外周引起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增强。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尚不清楚。D2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见于脑内DA能神经通路。脑内DA通路有多条,其中主要的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前者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后两条通路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有关。此外还有结节-漏斗通路,与调控下丘脑某些激素的分泌有关。D2受体与Gi蛋白相偶联,激动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另还能开放钾通道。氯丙嗪对脑内DA受体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因而作用多样。
1中枢神经系统
(1)抗精神病作用 正常人一次口服氯丙嗪100mg后,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事物少起反应,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精神病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氯丙嗪抗幻觉及抗妄想作用一般需连续用药6周至6个月才充分显效,且无耐受性。但连续用药后,安定及镇静作用则逐渐减弱,出现耐受性。
临床上主要应用氯丙嗪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急性患者疗效较好,但无根治作用,必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伴有的兴奋、紧张及妄想等症状。
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未定。早年发现吩噻嗪类可提高动物脑内DA的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生成率。这意味着DA的更新增加,因而推测这是由于吩噻嗪类阻断了脑内DA受体,代偿性地加速了突触前膜中DA的合成与代谢的结果。还发现吩噻嗪类增加DA的更新率与其作用强度相平行。后又发现,吩噻嗪类可抑制脑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对该酶的抑制程度又与它们的临床疗效相一致。此外,以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又发现吩噻嗪类可与3H-氟哌啶醇及3H-DA竞争脑内特异性结合部位(DA受),而竞争力的强弱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作用强度相平行。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脑内DA功能过强所致,且脑内D2受体密度已特异性地增高。吩噻嗪类是D2受体的强大拮抗剂。因此认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的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D2受体而发生的。
(2)镇吐作用氯丙嗪有强大镇吐作用,可对抗去水吗啡的催吐作用,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去水吗啡对延脑第四脑室底部极后区的催吐化学感受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的D2受体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可见氯丙嗪的镇吐作用是阻断CTZ的D2受体所致。但氯丙嗪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对顽固性呃逆有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如癌症,放射病及某些药物引起的呕吐。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则体温升高。氯丙嗪不仅降低发热体温,而且也能略降正常体温。临床上以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如合用某些中枢抑制药,可使患者处于深睡,体温、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的状态,称为人工冬眠疗法。可用作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上述药物与氯丙嗪合用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氯丙嗪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占优势。因而在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2植物神经系统氯丙嗪具有明显的α受体阻断作用,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同时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因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反复用药降压作用减弱,故不适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氯丙嗪尚可阻断M胆碱受体,但作用弱,无治疗意义。
3内分泌系统 结节-漏斗处DA通路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下丘脑某些激素的分泌。氯丙嗪可阻断该通路的D2受体,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因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肿大及泌乳。乳腺癌患者禁用氯丙嗪。此外能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以及抑制促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后一作用可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不良反应」氯丙嗪安全范围大,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1一般不良反应有嗜睡、无力、视力模糊、鼻塞、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长期应用可致肿大、闭经及生长减慢等。氯丙嗪局部刺激性较强,不应作皮上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静注或肌注后,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嘱患者卧床1~2小时后方可缓慢起立。
2锥体外系反应是长期大量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其发生率与药物剂量、疗程和个体因素有关。其表现为:①帕金森综合征,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②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出现于用药后1~5天,由于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患者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③静坐不能(akathisia)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以上三种症状可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安坦缓解之。此外还可引起一种少见的锥体外系反应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或迟发性多动症,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运动,出现口-舌-颊三联症,如吸吮、舐舌、咀嚼等。若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但也有停药后仍难恢复。应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反可使之加重。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可能与氯丙嗪长期阻断突触后DA受体,使DA受体数目增加,即向上调节有关。
3过敏反应常见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数患者出现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也有少数患者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应立即停药,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急性中毒」一次吞服超大剂量(1~2克)氯丙嗪后,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昏睡、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并出现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证」氯丙嗪能降低惊厥阈,诱发癫痫,有癫痫史者禁用。昏迷患者(特别是应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慎用,冠心病患者易致猝死应加注意。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奋乃静(perphen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及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是吩噻嗪类中的哌嗪衍生物,其共同特点是抗精神病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用也很显著,而镇静作用弱。其中以氟奋乃静和三氟拉嗪疗效较好,最为常用,而奋乃静疗效较差。硫利达嗪(thioridazine,甲硫达嗪)是吩噻嗪类的哌啶衍生物,疗效不及氯丙嗪,但锥体外系反应少见,而镇静作用强。
二、硫杂蒽类
硫杂蒽类基本化学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其代表药物为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又名泰尔登(tardan)。其抗精神分裂症和抗幻觉、妄想作用比氯丙嗪弱,但镇静作用强,而抗肾上腺素作用和抗胆碱作用较弱。因化学结构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故有较弱的抗抑郁作用。适用于伴有焦虑或焦虑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等。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反应,与氯丙嗪相似。
三、丁酰苯类
本类药物有氟哌啶醇(haloperidol),其作用及作用机制与吩噻嗪类相似。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均很强,镇静、降压作用弱。因抗躁狂、抗幻觉、妄想作用显著,常用于治疗以兴奋躁动、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镇吐作用较强,用于多种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对持续性呃逆也有效。锥体外系反应高达80%,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大量长期应用可致心肌损伤。同类药物氟哌利多(droperidol)作用维持时间短,临床常与镇痛药芬太尼合用作安定麻醉术。
四、其他类
五氟利多(penfluridol)为长效抗精神病药。大服后8~1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128小时后,血药浓度仍为峰值的30%一次用药后7天,血中仍可检出。其长效原因与贮存于脂肪组织,并自其中缓慢释放入血及入脑组织有关。每周口服一次即可维持疗效。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无明显镇静作用。副作用中以锥体外系反应常见。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适用于慢性患者维持与巩固疗效。同类药物尚有匹莫齐特(pimozide),其作用维持时间较五氟利多短,每日口服一次,疗效可维持24小时。
舒必利(sulpiride)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对长期用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病例也有一定疗效。无明显镇静作用,对植物神经系统几无影响,不良反应少,锥体外系反应轻微。本药还有抗抑郁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氯氮平(clozapine)抗精神病作用较强,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病例仍可有效,也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几无锥体外系统反应,这可能与氯氮平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有关。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应予警惕。
你好,肌张力障碍治疗现状及进展
肌张力障碍是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2、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
3、麦杰综合征(Meige syndrome)
4、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
1、口服药物。最常用的药物为大剂量抗胆碱能药物(安坦6~30mg/d口服;苯甲托品3~15mg/d口服)和/或多巴胺耗竭剂利血平01~06mg/d口服,左旋多巴与卡马西平对少数病例有效。
2、局部注射肉毒素。目前世界上能够临床应用的肉毒素产品只有3个国家能生产,其中我国兰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衡力牌A型肉毒素最为常用。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监护下实施。
3、脑起搏器治疗。这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通过电磁场来刺激特定点部位来治疗,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孙国安教授发明的“分离型脑起搏器”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体外充电的脑起搏器,安全,高效,使用简单,维护方便,价格低廉,有广阔的推广空间。
北极人飘
药理学笔记:第十三章——抗癫痫药
本文2023-10-19 09:53: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