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种年龄男女都怎样称呼
1、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2、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4、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5、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扩展资料:
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
古时孩童,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
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
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
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大约到了十五岁,女孩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佩戴上笄(也就是发簪),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
黄发则是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古人认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
凤凰网——古人对1到140岁的称呼,美到让人窒息!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当时成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意思是二三岁的小孩子,还在襁褓里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
4、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意思是男孩子八个月长牙齿,八岁换牙,女孩子七个月长牙齿,七岁换牙。所以用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意思是开始可以入学了。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意思是收起头发打结,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岁少女。
9、及笄:女子15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10、束发: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16岁女子。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14、古稀:70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酒随时都可以喝,但是70岁的人很少,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5、耋:70-80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耄:80-90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17、期颐:100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的命名特点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年纪的古称排序: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期颐之年:一百岁。
称谓来历:
在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一、幼年
1、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4、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5、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6、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7、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0、黄口:10岁以下。
1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少年
1、金钗之年:女孩12岁。
2、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3、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4、及笄:指女子15岁。
5、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青年
1、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2、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3、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4、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6、桃李年华:女子20岁。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8、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四、中年
1、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3、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五、老年
1、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从心之年:70岁。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6、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7、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9、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0、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1、期颐:指百岁高寿。
古代各种年龄男女都怎样称呼
本文2023-10-19 10:02: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