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系列(四)——未央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些无论是否依旧完好的琼楼玉宇,亭台楼榭,都代表着一个个文明曾经走过的足迹;静立在历史中守望着时光长河。
未央宫
未央宫,属西汉皇家宫殿群,与长乐宫、建章宫同为汉三宫。前身为秦代秦惠文王时期所建章台,是长安城中使用年代最久远的宫殿,同时也是使用朝代最多,目前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家宫殿。前202年,汉立之初,刘邦采纳娄敬的意见定都长安,定居长乐宫,并命丞相萧何主持设计和建造汉朝自己的宫殿,也就是未央宫。
这便是未央宫的由来,未央取长治久安、去灾无祸之意。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汉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四面各有宫门,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周回二十八里,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椒房殿等四十余屋,石渠阁和天禄阁等藏书之所,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修建未央宫时,刘邦领兵在外,回京后看到萧何所定的未央宫设计图,曾质问萧何:“天下汹汹,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为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固可因遂就宫也。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这句话大意为“正因为天下尚未十分安定,才可以乘机建造宫室;况且如今天下一统,不建造的豪华点不够体现天子威严,并让后代永远无法超越。”刘邦听后遂从之。
公元前200年,未央宫建造初成,但这时长安人口分布还未至此,此后过了七年,惠帝时期才开始建造长安城,并于前192年最终完工,并从汉惠帝时起,汉朝君王开始正式在未央宫处理政事,丝绸之路(一说甘泉宫,有争议)、昭君出塞等都是在此拍板。同时,由于未央宫地处之前所修长乐宫的之西,也分别被人叫做"西宫",“东宫”。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绿林义军攻入长安,王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最终“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根据《后汉书·刘玄传》记载:“王莽败,唯未央宫被焚而己”;再到后来赤眉军攻入长安,像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一样, ‘不为万世开太平者,难为一世开太平,只懂得毁灭的人,无法为任何世道、 任 何人带来希望’ 在光武帝刘秀大军的压力下,赤眉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及至他们离开,长安已是一片废墟,长乐宫也是在此时彻底毁坏,据《王莽传》:"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墟,城中无行人。"
相比于长乐宫,未央宫还算幸运。东汉迁都洛阳后,刘秀下诏“修西京宫室”;隋唐时期,整个汉长安城都被划入禁苑范围;唐宝历二年,神策军在禁苑中修未央宫,据《唐会要》记载唐武宗也曾培修未央宫,此时距未央宫始建已1040年。此后唐昭宗被裹挟迁都洛阳,史书中就再不见未央宫之名。
及至今日考古发掘,未央宫的种种建筑才重见天日,现今已探明的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周长8800米。其中最重要的前殿体现了帝王建筑中办公场所 居高, 居中,局前 的特点。
建筑设计布局中,未央宫前殿居于未央宫正中,正前方,并利用龙首山最高点的地势为台。《水经注·渭水》记萧何修建前殿 “斩龙首山而营之” ;《三辅黄图》记前殿 “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锁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凡至其声玲珑然也。” 这句话是说前殿以木兰为栋椽,以杏木作梁柱,屋顶椽头贴有金箔片,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为青色,雕饰着古色古香的花纹。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
在色彩设计上, 《西都赋》 记未央宫 “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 。从这就可以看到未央宫所色彩鲜艳,其中以 “彤彩”“皓壁”“丹柱” 是描绘未央宫前殿;“玄墀扣砌”是说宫室地面涂以黑漆,宫室门迎镀以黄金; “玉阶彤庭” 指白玉的台阶,中庭涂以朱漆; “青琐丹墀” 指青花宫门,红漆台阶;另外整个宫殿的墙面、廊柱以白、红为主色调。从这些关于未央宫的后世描写可以看出汉代宫殿建筑中绝大多数色彩设计的主要风格。
装饰设计中, 《西京赋》 记其 “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金戺玉阶,彤庭辉辉。珊瑚林碧,瓀珉磷彬。” 是说宫殿中墙外或披挂锦绣,或披挂绳网,网上缀以珠宝玉壁。 “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雕楹玉磶。” 大概是说宫殿以玉璧为瓦当,用玉石做柱脚石。后世行文或有夸张,但也代表着当时未央宫用料之华贵。
未央宫中还有许多其它设计亮点,例如皇后所居 椒房殿 中以椒粉和泥涂抹墙壁,既使其呈暖色又使殿中芳香袭人;未央宫西南部的 沧池 由城外泬水从章城门引水,入宫后称“明渠”,既美化了未央宫的环境,又懈决了皇宫之内用水问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皇宫之内修人工湖、筑假山。
未央宫中也有着石渠阁和天禄阁等专门用来广收图书典籍和档案的 国家图书馆 ,收藏了大量藏书和资料,《三辅故事》记: “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许多著名文人都曾到石渠阁查阅过各种文献,西汉中晚期,石渠阁曾是长安学术中心,学者们在这里参加皇室或中央政府举办的学术讨论会。而天禄阁也聚集着众多著名学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是利用天禄阁的藏书而作 《史记》 一旷世奇作。
此外,不同于石渠阁和天禄阁这些国家图书馆中多达3090卷的纸质书籍,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刻着微小字迹的骨签,这些更容易保存信息的骨签记载了从汉文帝到西汉晚年的武器资料和国家机密档案,极大的帮助了现代考古学家研究汉代历史。
西汉的瓦当上,经常可以看到 “长乐未央” 的吉祥话,其中“长乐”代表着长乐宫,而"未央"则就是代表着未央宫。未央本取长治久安、去灾无祸之意,而未央宫今已消逝于历史烟尘。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部分源于文献、网络,侵删,以上。
THE END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 ,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最高等级:庑殿,只有皇谓的建筑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悬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样就不按等级划分了。
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两层屋檐)和单檐二层屋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所以最高等级就是重檐庑殿顶。
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因为它是皇宫中的正殿,最重要的建筑。天安门只是重檐歇山,因为它只是皇宫的前门。
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最高等级是**,其次是红色,再次是绿色,再次是蓝色。**是皇帝的专用色,不仅是建筑,在服装和其他方面也都是。。黄袍加身。就是做了皇帝;朝廷大臣立了功,得到的最高奖赏是赏穿黄马褂。
屋顶上用**琉璃瓦是皇家建筑才能用的,北京所有宫廷建筑的基本色彩就是红墙黄瓦。在都城以外的其他地方,只有皇家的陵墓、皇家寺庙(皇帝期建的)、各地的孔庙或文庙可以用**琉璃瓦。
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推为国家正统思想,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礼制规定祭祀孔子的孔庙文庙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所以全国各地的孔庙文庙都可以用红墙黄瓦。
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下面是一些例子:
1 建筑规模扩大: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规模比之前的时期更大,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裕和强大。例如,魏国都城大梁的王宫,据说规模宏大,超过了魏国之前所有宫殿的总和。
2 高台建筑:这个时期的宫殿建筑常常建在较高的台基上,显得高大而庄严。例如,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宫,其台基高约6米,整个宫殿的规模也相当宏大。
3 多层建筑: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开始出现多层结构,显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例如,楚国都城郢的章华台,据记载有五层之高。
4 木结构:这个时期的宫殿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特点。木结构的宫殿建筑可以节省大量建筑材料,同时也使得宫殿的建造速度更快。
5 建筑装饰: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和复杂。例如,秦国都城咸阳的甘泉宫,其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墙壁上绘制着各种彩色图案,反映出秦朝的奢华和繁荣。
6 建筑制度: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制度,如“左祖右社”制度,即宫殿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是后世“左祖右社”制度的滥觞。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宫殿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请注意,具体情况可能因国家、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系列(四)——未央宫
本文2023-10-19 10:26: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