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艾灸正当时,这个时候艾灸这4个位置效果最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夏日艾灸正当时,这个时候艾灸这4个位置效果最好!,第1张

          艾灸是女人的“第二春”!

为什么这么说呢?女性为阴柔之体,最大的问题首推阳气不足、体质过寒,加上现代女性多数不怎么运动,很多人都有经络不通畅的现象,很容易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经络不通,身体处处淤堵,烦恼不就来了。而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对女性的寒性体质特别有效。

          艾灸,补充阳气最佳方法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他的医书《扁鹊心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冰台,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艾草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水、抗衰老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药理成份,有消炎化瘀、平喘化咳、镇静之功效。艾叶中含有苦艾醇、苦艾酮,具有解热、止血、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

              夏季艾灸再好不过!

女性在夏季做艾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皮肤红润细腻,同时艾灸的补益作用可以丰胸,排毒作用可以减肥。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全方位的保养作用。艾灸的适应症:女性手脚冰凉、面色晦暗、月经不调、痛经、黄褐斑、痤疮、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房瘦小、浮肿肥胖、宫寒不孕、胃寒胀痛、怕冷等。

长久以往,艾灸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缓解例假疼痛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四穴,决定女人健康美丽

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而如果经常用艾条或随身灸施灸身体上四个重要的穴位,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各个功能器官运转正常的功效。这个时候,外表的美丽可以说只是一个良性的副产品罢了。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可以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而无疾。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身体沉重、僵硬、酸痛,正是身体中有寒邪作祟的表现。

1关元穴——妇科疾病必灸穴位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艾灸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促孕、延缓衰老。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譬如:古代名医张景岳就在著作中详细的论述了艾灸关元对妇科作用:“妇人带下瘕聚,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孕妇不可针,针之落胎……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

2足三里——调和脾胃的明星穴位

足三里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专家还是入门级的灸疗爱好者,无不知其“大名”。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

大多数女性疾病的灸疗调理,都需要艾灸足三里。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气血亏虚、气虚血弱的问题,而气虚血弱是引发女性诸多妇科疾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可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水谷运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气虚血弱,这就能从源头上治疗妇科疾病。宫寒、慢性妇科炎症、卵泡发育不良,都用得上这个“明星级的穴位”。

譬如:很多女性朋友为了减肥都吃得少,这就很容易导致胃气亏虚,使胃不能很好地为人体供应气血;很多女性爱吃冷饮,爱吹空调,且女性本身就容易下身寒凉,再加上上述那些习惯,就更容易胃寒、宫寒了——这时,尤其需要艾灸足三里!

3合谷穴——养颜、止痛、提正气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因为合谷穴在手上,取穴方便,平时自己就可以左右手互相按揉,让体质增强。如果能够坚持艾灸该穴,效果更佳。

当女性痛经时,尤其是疼痛难忍时,艾灸合谷往往能取到迅速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的神奇功效。用艾灸来美容的,平时可以多多艾灸或者按摩合谷,它能让你的脸色变得更加红嫩。

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中医认为,合谷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合谷穴还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或艾灸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通过刺激合谷穴,能够提升人体正气,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增强,具体而言是使血中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吞噬杀灭体内的细菌、病毒。免疫力增强了,人得病的几率就下降了,身体自然就强壮了。

4内关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内关位于腕上三指,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艾灸内关穴对痛经和宫寒不孕也有很好的作用。现在正是三伏灸,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内关穴,对改善治疗以下疾病,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三伏天艾灸效果增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白领面临这双重的压力,加上生活不规律,给自身和精神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而艾灸可以通过热力把药效渗透到身体上,从而调理身体。但是很多人会问,什么时间艾灸最好?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可以艾灸吗?下面给大家讲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从节气上:艾灸是非常注意注重节气灸的,不仅是因为在节气的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而且还能使艾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比如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在人体内的阳气开增加,当身体阳气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会冲击身体里隐藏的病灶,如果这时候艾灸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还是非常适合艾灸的时间。由于有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的说法,因此就要从夏天开始调理,然后就有了三伏灸。

02

从季节上:冬天这个季节是人体处于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因此我们就要注意调养自己的身体,如果不注意那么可能会由于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的不同病症,而且在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女性朋友来讲是非常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

03

如按疗程艾灸:按照艾灸疗程来看开始的3次最好是每日连续进行艾灸,然后每个穴位15—20分钟,等到三次结束后,后面的可以10天隔一天再灸。对于小孩子和老人来说艾灸的时间要短些。毕竟小孩和老人的身体不像成年人的好。在一般情况下,用艾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一点,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可以长一点,毕竟艾灸器和艾灸罐比较温和。对于保健养生来说艾灸是比较灵活的,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选择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舒适度来选择艾灸的时间。艾灸的时候经常在腰部和腹部是比较好的选择

04

关于晚上是否可以艾灸吗: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压力越大也从一定的方面造成了生活的不规律,进而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情况下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将药效渗透到身体上,从而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可以艾灸的,只要掌握好时间就可以了。一般在晚上艾灸最好是在九点之前结束,如果结束不了,就可能会引起后晚上的睡眠质量。

05

对于艾灸的时间来说,艾灸其实最需要的是稳定而又空闲的时间,虽然艾灸没有过多的强制性的要求,但是如果你的时间不稳定在艾灸的时候依然还要忙来忙去,那么爱意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06

艾灸效果是体现在灸感上,当感觉到有灸感就表示艾灸效果是很明显的,而找灸感的方法是:尽可能集中意念,意守施灸效果佳。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安静、闲暇的环境,然后身体放松、呼吸均匀、抛开心中杂念、好好享受艾灸带来的舒服感觉,功效才能倍增!

07

在古医书说的其实不一定适合现代,而且古代和现代的环境,饮食,和生活环境以及所面临的压力也不近相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古医书是根据当时古人的生活习惯定了很多规矩,比如古医书说艾灸需在白天进行。但是在现代很多人白天要上班,白天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间艾灸。有人也提到过古医书上说:艾灸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点是最好的,这个时间段阳气比较旺盛的,但是在这个时间段肯定有很多人都在上班,但是上班时间肯定不能用来艾灸,因此用艾灸治疗疾病,还是要找一个闲时最好。当你闲下来的时候,心静神清,不急不躁,恬淡休闲。这个时候治疗,心态也是好的,神经也是放松的,当然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08

很多人晚上艾灸,效果也是可观的:虽然古医说晚上不能艾灸,但是很多人依然白天上班没时间,在晚上下班后开始艾灸的,也同样取到了不错的的效果。如果我们因为上班,在白天灸可能会处理的很匆忙,那么这时候艾灸后的汗毛孔是张开的是非常容易经受两次风寒的。然而在晚上艾灸完后可以直接睡觉,不在外出,而且时间也是充足的。因此相比于白天匆忙的艾灸还是选择晚上艾灸比较好。

09

艾灸穴位是否一定要很准确:对于艾灸一灸其实就是灸一片的,也就是说艾灸一个穴位时,艾灸旁边的穴位也是能够把这个穴位灸到的,所以不需要十分准确。当然,如果你对穴位掌握的很好,有足够的穴位知识,能够更精准的取穴,那么艾灸效果是会更好的。另外艾灸也是可以在病痛处艾灸,那样效果会更加直接一些。因为艾灸是片的融合,艾灸会有渗透热度,传热度,融合热度等方式。所以艾灸并不难,如果你穴位掌握的不准,就在病痛位置,一片的一片的艾灸也是会有效果的。

灸罐(也称为罐灸)是传统中医外用技术的创新,是集传统的拔罐、艾灸、药疗等多种方法的系统化整合,医理遵循中医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原则。灸罐同时融入了生物物理、热物理学、国际前沿技术理论“真空零点论”的应用原理,根据国家生命科学大会对生命概念进行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多项国家科研成果以及国家973计划中对艾灸拔罐经络现象的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灸罐技术独特的理论依据。

灸罐以拔罐、艾灸为基础,其历史传承和中医机理也离不开拔罐和艾灸的中医理论。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最早记载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有以角法治疗痔疾的记载:(略)。到了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用角法以治痈肿。到了唐代,唐太医署设立的医科中又将医科分为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拔罐疗法)五科。角法一科的学制定为三年。说明角法在当时已经从理论、操作和临床等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学术指导。到了清代,医家吴谦等撰著《医宗金鉴》,详细记载了针刺、中草药、煮罐后拔之针药罐综合疗法。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拔罐疗法的出处、形状、治疗病症、操作方法等都作了更细致的论述。“火罐,凡一切风寒,皆用此罐。……患者自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近代,随着拔罐被广泛应用于多门学科,拔罐疗法已被载入: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百病中医民问疗法等专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在石器时代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的用火方法。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主要作用归结为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取决于气、血、经络的正常运行。气行则血行,描述了气的动力作用;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就说血的血质要正常;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循经络周流不息。气血运行的道路要通畅。简言之,正常人体气的运行的动力要充足,血的质要好(不瘀滞),运行的道路要通畅。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用艾灸方法就能达到解决气血在一定程度上的瘀滞和经络的畅通。临床上用于痹证、腹泻、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气分阴、阳、虚、实”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气虚下陷急症的急救。阳气虚弱不固,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这是灸法的独特作用。

灸法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法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共识。

灸罐是拔罐和艾灸的传承和创新,体现在:

1、器械的造型,古代拔罐器械是曲线形,圆形,椭圆形等。如牛角罐,陶瓷罐。近代的玻璃罐都是如此。古代和近代罐体用硬质材料制作。灸罐器械是双曲线葫芦形,用软质材料制作。如橡胶、硅橡胶等。

2、器械的功能,用硬质材料制作的罐体真空方法是口吸法、点火法、机械抽气法,到达使罐内取得真空的目的。艾灸则用艾叶做成条以一定温度产生作用。灸罐则是按压罐体自动排气即可到达真空效果。结合机械抽真空达到对真空度的控制。

3、器械将真空和热作用合二为一。灸罐用耐高温材料制作,可经受180℃以上的高温,科技的进步是灸罐出现的重要原因。灸罐同时具备了真空拔罐和艾灸的全部功能。

4、器械功能的创新点:灸罐除了真空、艾灸功能,还由于罐内的大容量高温室可装入36×500px体积的药物进行高温汽化。可以比喻为将大煮药罐才能产生的作用,搬到小型拔罐器中了。这是多少中医人梦寐以求的结果。比如你想配一副跌打损伤的药外敷患处,你得配药,在药罐中煎煮,把煮热的药包好,医者要拿住药包放到患者的患处,这样四个步骤,并且是医者患者一对一的作用。而且只能同时是一个地方作用。有了灸罐就不同了,你把需要选配的药物配好,放入灸罐器中,加热5分钟,放到需要的部位拔罐就ok了。并且接着再加热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罐,拔到你需要拔的部位。改进后的灸罐同时能加热多个罐,可同时放到你需要的多个部位,对贯彻中医调和阴阳,上病下治,打通一条经络,打通多条经络意义重大。

罐内大容量高温室,不仅能装入普通中药,也能装入鲜药。许多民族药,特效药都是以鲜药外敷产生疗效的,因此,灸罐的作用无形中又扩大了它的适应范围。这对中医外治方法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做法。

中医治疗中的一个新思路: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医治疗疑难病的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努力方向。

灸罐引入国际前沿理论技术“真空零点论”的实用价值在于:“真空是能量动力放大器”,这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根据生命科学大会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在生命体系中,体内外物质和(热)动力体现出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物质动力能正常交换的是健康生命,反之,则是亚健康、疾病状态。

对动力能产生的放大器作用,可以解释中医学理论中关于:调和阴阳、气血通畅、“小能量,大作用”、“气至”现象的发生,这些中医基本理论中的关键名词的相互贯彻联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中医“气至”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 “阴平阳秘”的转化规律在中医有效性标准中是:“气至”现象的发生。

“移动气至”是通过各种物理方法,让身体产生“气(场、热力场)”在身体上流动的感受。能达到这个效果的方法很多,中医技术中有接近中心的作用面积越小,热的能级越高,热交换概率越大,激发出现“气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但如果你仔细推敲其中的方法,不难得到:激光灸就是最科学的。这是一个违背事实的错误结论!矛盾出自哪里呢?在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产生“气至”效应项目的基本是“点效应”方法,而汗法项目中大多数无“气至”效果的报道,外热汗法以出汗为有效,深层的内热法以点热效应产生的“气至”为有效。代表性方法有:雀灸,砭石灸,激光灸,悬灸等,热药效应有:隔药灸,刺激效应有:针灸,生物电等。“点效应”有什么特点呢? “点效应”包括了:点面积,温度的热量。热量的大小以能级来衡量。也就说“点效应”包括了点面积的和温度能量的大小来度量。根据热物理学定律,同等热条件下,热能级与热作用面积成高斯正态分布。

函数关系为:

原来“面积小,热能级高”必须以皮肤的最大承受能力为准,一般情况都在50℃以下。如此,我们就明白,气至发生的条件是:面积小,能级高还应加上温度小于50℃的控制范围,因此,“小热量,大反应”,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了。

艾灸专家陈日新教授总结出:灸法并不是使皮肤越热越好,而是要达到小热量大反应,透热、传热、散热、近端微热远端热,是灸法达到“气至”最佳效果的充分必要条件。

我们开发的真空灸仪器完全遵循“小面积,高能级,感觉舒适”的“气至”三要素进行设计制作,仪器特点是:柔性材料、葫芦形结构、大容量药物汽化内加热腔、自动控制。

二、多因素能级交换

美国的科学研究有一个惊人的结论:“真空是能量的放大器,当放入1个能量时,可输出4--20个能量”。重温科学发展史,我们看到电子放大器的发现应用,导致了人类信息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能量放大器作用的发现,在中医科学上的应用,是否也将给中医药领域带来一次大的进步或者是革命呢?有待历史的检验。

真空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普遍应用到中医的拔罐治疗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真空拔罐治疗的应用范围从脓疮治疗向内、外、妇、儿、五官等多学科广泛渗透。我们创新的真空仪将真空拔罐器放入艾灸技术,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艾灸热力、药力在真空中发挥能量的再放大,在原来基础上更快速的改善人体微循环,修复神经组织,恢复疲劳效果更加显著。对体表排毒,祛瘀生新,经络气血的疏通是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我们的真空灸技术体现了“小热量大反应”的“能量放大器”作用。小热量的最佳温度是多少呢?

许多科学实验研究说明,在35--43℃区间是最佳的小温度。我们假设它们的平均值39℃的能量级定为1,放入真空这个能级放大器中,虽然39℃这个温度不变,但它的能级被放大到小于或接近4倍。也就得到一个结论:在真空环境中各种热、药、力的渗透力和交换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与真空灸产生的“气至”效果大于82%的实际结果相吻合。

上海中医药大学程珂教授通过对艾灸的研究认为,生物组织是先吸收热量,饱和后再向外输出热量,这样一个反复的热振荡过程。这个研究成果可以完整解释“灸法不是使皮肤灸得越热越好”,“近端微热,远端热”的热灸“气至”现象。因为,热能在交换传输过程中,热传输方向的双向性的,一是反向性传输,导致局部热量累积增加但振荡效应很低,因此传输作用很小,造成局部热得难受;二是顺势性传输则导致近端输入,远端发热现象。我们制作的“生命能场共振仪”采用了大振幅,低频率的热振荡与“负压振荡技术”相结合方式,使“气至”效应的概率提高到87%以上。说明“气至”效应与生物共振紧密相关。

真空灸热交换,共振式热交换,能级不断反复加速,体内外的热交换不断实现跃升,由物理学可知,共振产生的加速度可使能量瞬间达到一个复合的极大值。这三组极大值的组合,构成真空灸能场调节特有的“e阶能级交换” 法(见右图)。

以上分析得出:真空灸使药物在180℃温度下被汽化,药物分子的化学动力,温度作用下的热动力,真空环境的能级放大,增强了药物的渗透能力,是热控释药的一种新的可操作技术,是传统药罐技术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多因素生命能级交换中有独特效应。

6、外用配合药物的研究。

真空热灸液对生物能场的调节作用。真空热灸液是一款无毒纯中药的祖传秘方,可外用内服。外用时,药力穿透角质层,直接对真皮层、基底层的感受细胞产生药物的多重作用。如,调节寒热失衡、驱寒发汗、止咳平喘、排除瘀毒、调和营卫。可刺激体内热源产生发热效应,导致局部或全身出汗,这种生热效应可流向全身引起全身出汗,也可随经络流向引起经络通路的热感,如仅仅流向手背和关节,使手背关节产生热感,又如,可使热流流向内脏,体表不出汗,体内却暖和如春。内服后,体内发热速度较外用加快,大脑前额发热出汗,是否药力有突破血脑屏障的作用?有待验证。

真空热灸液可调节生物能场的产热机能,有驱除外感风寒的作用。以外用为主,外用时无体质的虚实寒热差异禁忌。孕妇忌用。

7、内服配合药物的研究

内服药茶对生物能场----脑动力场调节的思路。

中药茶市场开发多以添精补肾,健脾安神,清火减肥、保寿延年的品种较多。对大脑神经系统作用的药茶品种的开发相对较少。我们研制的内服药茶主要成分含:茶碱、灵芝生物碱、白花蛇舌草甙、胡萝卜甙、红景天甙、咖啡酸、冬虫夏草甙等。中药主要来自西藏、贵州、福建等地。药茶有补精益髓,提神醒脑,疲劳恢复,快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瞬间补充青春活力,泡水喝后几分钟就能够马上恢复大脑的指挥控制功能。药茶以药性平和,针对脑神经有良好作用的名贵中药材。无虚实寒热体质的禁忌,无毒副作用,适应面广,可长期饮用。

8、器械实现数字化,可控化,网络化。

中医走进每家每户是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数字化、远程控制的人机交互功能越来越彰显重要意义。灸罐涵盖中医外用的多种功能,实现了网络、数字、远程控制,人机交互功能符合中医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先进的中医现代化仪器设备。

1艾灸相关知识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 (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 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 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 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2想要一些艾灸治病的资料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施灸的材料主要是由艾叶加工而成的艾绒,并可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药物。此法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回阳固脱、益气升陷、消瘀散结和防病强身等作用,多用于各种虚寒证。

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艾炷灸由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小如米粒,大如枣。 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待患者不能忍受时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宜。有的则要求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使局部烫伤起泡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

化脓的局部称为灸疮,5~6星期后,灸疮结痂脱落,留有瘢痕,所以又称“瘢痕灸”。 而间接灸即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

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艾条灸艾条是以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

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活动或上下左右移动或旋转,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直至局部皮肤红晕。

艾条灸方便舒适,操作简便,适合用于家庭灸疗保健。 温针灸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其他灸法包括温灸器灸、天灸等。温灸器是一种特制的灸疗仪,操作时将艾绒放于温灸器内点燃,然后对准穴位施灸,可防止艾绒脱落烫伤皮肤。

天灸是用白芥子、毛斑蝥蒜泥等天然 性药物敷贴于体表,使局部发泡的一种灸法。至于“节气灸”或曰“三伏灸”,则与如今的“冬病夏治”有关。

灸法虽然简便易行,但若不掌握其适应症及其操作方法,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故此施灸时应注意: ①防止烫伤皮肤或衣物。必要时可在周围垫些纸片等物品。

②颜面五官、 和大血管周围不宜施直接灸,关节处不宜用化脓灸。③ 注意灸量,非化脓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不宜起泡。

4化脓灸者要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以防感染。⑤发热者不宜灸法。

另外,患者 应安置妥当,施灸时不可随便变动。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保暖设备,一般不宜脱衣施灸。

3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

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 中封穴。

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

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 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

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 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

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

介绍一些简单的 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 多梦 焦躁 等 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 是非常有效的。

3 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

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 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

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

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 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

4 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 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

4艾灸的奇效

带状疱疹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体上,以胸腹部发病为多见,所以被人们俗称为“蛇缠腰”。开始发病时,发病部位皮肤出现的是椭圆形红斑,很快在红斑上发生水疱,时间长了小疱会合成大疱,感染后出现化脓现象。由于这种疾病不仅有皮肤的损害,更是对神经有 ,所以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活动,而且往往各种药物起效很慢,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逐渐痊愈。

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治疗带状疱疹偏方,有用墨汁涂的,有用香油抹的,但大多只能暂时缓解,或者治疗时间过长,病人很痛苦。偶然从一位老中医处听说艾灸对治疗这种顽症有奇效,在实践中试了十例,确实很有效果,就介绍给朋友们,希望对解除病痛有所帮助。

在带状疱疹初起时就要着手治疗,越早越好,先用三棱针在带状疱疹向前发展的头部进行点刺,以刺破表层皮肤为度,这时有血水渗出,然后用艾条对准针刺部位进行温灸,以皮肤感觉到温热为度,开始艾灸时间要长一些,至少要1小时以上,每天1次,后面可以艾灸半小时算一次。第一次艾灸后,就会感觉到发病部位有清凉感觉,疼痛减轻,而带状疱疹头部不再向前发展了,治疗三天左右,水疱会缩小甚至干枯,有结痂的趋势,这时基本上活动时不再感觉到痛苦了,坚持一周基本痊愈。

由于艾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神奇,我也尝试分析其中的原理,大概是这种疾病是由于体内火毒外串至皮肤引起的,如果不将火毒引出,则它会不停的沿皮肤发作,而针刺的作用就是在火毒前行处打开个突破口,再使用艾灸的通经活络作用将火毒引发出来,所以很快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5有趣的中医情志疗法有哪些

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

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

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

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 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

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 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

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羞耻疗法 羞耻是人的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 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

艾故事系列:

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几千年来,艾草给了我们太阳般的温暖,它也一直守护着我们华夏民族。

古代燧人氏以艾绒钻木取火,见艾可以产生火,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三伏天说艾灸的故事#

“艾”的故事一、

“端午插艾”的传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我们都会看到很多人家将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对于端午挂艾、插蒲,缘于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每到端午节,瘟神都会来人间降灾,不忍人间再受灾难痛苦的天帝动了恻隐之心,派他的使臣下人间体察民情。

五月五日那天,天帝的使臣扮作卖油翁,一边走村串巷,一边大声吆喝:“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不是四斤吗?怎么会是三斤?一定是糊涂了。于是,村民纷纷抢购二葫芦油。不过,有个老头不仅没有买,还不停提醒天帝的使臣,说他算错了。

之后,天帝的使臣对那老头说,你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告诉你吧,今天晚上瘟神会来人间降瘟灾,不过,你只要在你的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便可躲过瘟灾。

老头一听,挨家挨户告诉了村民。

就这样,因为家家户户都插上了艾蒿和菖蒲,瘟神也就无法降瘟灾给这地方的村民了。慢慢地,流传下来便成了一种习俗。

当然,艾蒿和菖蒲能不能辟邪不好说,但它真得有药用价值。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气味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认为,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将艾叶加工成艾绒,还可用于针灸,也叫艾灸。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今天给各位分享灸艾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草的功效和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绍2、艾草的功效作用3、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4、艾草的作用与功效5、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绍1、祛风散寒功效:用艾草艾灸,可很好的祛除体内的风寒,可有效缓解因外感风寒所致感冒、头晕、咳嗽等症状。

2、活血化瘀功效:艾草还可用于缓解因血瘀所致的痛经,还可用于治疗因跌打损伤所致的肿胀等症状。

3、温经通络功效:艾草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因血液不足所致的手脚冰凉。

4、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功效:艾草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使人有效缓解疲劳,从而改善睡眠。

艾草的功效作用艾草的功效作用

艾草的功效作用,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们都有所了解,它对很多疾病都有改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艾草的功效作用,教你正确养生。

艾草的功效作用1

食用

艾草可作艾草汤、艾草茶、艾草粥、艾草粑粑等食谱,食用以后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平时还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神经痛、头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等症,具有非常好的食疗效果,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艾草它毕竟是一味药材,因此不可滥用哦,尤其是阴虚血热等体质者要慎用。

洗澡

艾草可治疗过敏、湿疹及皮肤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做艾草水哦。

烟薰

艾草在燃烧的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真菌、细菌和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哦。

艾草的作用多,将艾草用来烟熏,可以在室内形成空气药分子膜层,而悬挂的艾草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

在人体周围空气中也能够形成天然消毒的气幕,经呼吸系统侵犯人体的细菌、病毒是最容易蓄积于鼻窦腔与咽喉中。

艾草中含有天然的杀菌、抗病毒等成分,可在鼻窦腔、喉头与气管中形成“药膜”,大量积聚抗体。

从而达到灭菌、杀毒、防止染病的效果。

因此悬挂艾草及燃烧艾草,就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芳香疗法”哦。

艾草的功效作用2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作用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中医针灸里面的灸法,把艾叶加工成的“艾绒”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文化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

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

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推荐阅读:中医养生中医艾灸有哪些好处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这种食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单纯地从功效上来说是很难说清好与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

具有以下作用:

1、对家居的绿化作用是无可质疑的。

艾草,它的面积比较大,因为每片叶子上面的气孔放出来的`氧气比较多,因而,它在担任家庭之肺这个角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偷懒。

2、它有很好的药物价值。

对于将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医治作用——抗菌作用。

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叶油对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驱邪的作用。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源泉亦久。

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

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

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凉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艾草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

5、艾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

6、艾草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

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8、艾草有调经止血_安胎止崩_散寒除湿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11、艾草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经不调_经痛腹痛_流产_子宫出血。

13、艾草能调经:缓解痛经,或是经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

15、艾草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16、艾草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7、艾草有养肝的功效:富含维生素,保护肝细胞和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18、艾草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20、艾草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仁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艾草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23、艾草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艾草治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

25、艾草根治风湿性关节炎_头风_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卫生易简方》)

27、艾草用于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缓疼痛,减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

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纲目》)

32、艾草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千金方》)

33、艾草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杨诚经验方》)

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服艾草。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植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作用。

艾草可以煮鸡蛋,泡水,艾草还可以驱蚊,那怎样正确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呢?来看看艾草的使用方法吧!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条

艾草条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

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将点燃的艾草条放到腹部靠近肚脐处,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进入到体内经络,理畅经络和气血,同时这对子宫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艾草条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

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

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

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

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草驱蚊

艾草驱蚊。

“一些中草药和植物,是天然的驱蚊材料。

”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

每天晚上将艾草或艾条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或者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艾草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所以驱虫的效果是相当好的,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常闻能令人头脑清晰、聪耳明目、记忆力增加,甚至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由于艾草辛温的属性,适合用来活络通筋,因此,在中医上经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

夏日艾灸正当时,这个时候艾灸这4个位置效果最好!

          艾灸是女人的“第二春”! 为什么这么说呢?女性为阴柔之体,最大的问题首推阳气不足、体质过寒,加上现代女性多数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