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三希堂”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 乾隆 皇帝 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
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花隔扇将其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摆设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其御笔手书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书法),从内容可见乾隆之胸襟与志趣。“三希堂”的陈设幽雅朴素,既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又带有极强的人文气息。古朴而不失优雅,清新而富有内蕴。
书斋之所以改名为“三希堂”,是因为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尤其受到乾隆帝的珍爱,并特意贮存于此,不时把玩。实际上,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这些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力作,凡经乾隆亲自鉴赏过的珍品,往往钤有“乾隆御览”和“天子古稀”二玺。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在艺术上拥有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直觉。他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同时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身为帝王而有如此才华,加上天下太平能游历神州,真是不虚此生,这在帝王群里也堪称“个中翘楚”。他又是帝王中少有的高寿者(可能与其广泛的情趣爱好相关),因年事已高祭天时在天坛留下的“古稀门”,也成为一段佳话。
乾隆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同时他还是一名语言学家,其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 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他为最。乾隆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书籍,完成《明史》《清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这些成就与他的博学不无关系。由于乾隆皇帝对文化事业的热心,汉学从乾隆朝愈益兴盛,至嘉庆朝,形成了着名的“乾嘉学派”。
在建筑艺术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驻足“三希堂”外,感觉其空间虽小,但管中窥豹、小中见大。“三希堂”引领着天下读书人的人文风尚,同时更见证了一代盛世的人文辉煌。
乾隆皇帝
上古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后世经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依次演进,至隋唐,书法大盛,篆隶楷草行风行于世。王羲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米芾等书法方家各擅其长,引领着各种书体的发展,使书艺创作更加辉煌。
沿至清朝,满族的书艺亦达到极盛,清帝皆长于书画。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帝更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藏历代书法珍品。
《三希堂》原名“温室”,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辽宁抚顺望花区“雷艺书画班”教师王洪瑞历时多年将我国先秦至清代200多位书法家800余件作品,其中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七百余枚、字数14万字,转化为矢量电子版软件,同时创作完成了《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它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延绵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汉魏至今的行草书。在书写载体上从龟甲、金石、竹简、布帛、纸张、直到电脑。无论从文字书写形式和书写载体变化,都与时代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书法作品普遍是以碑刻、书籍、等形式来展示和保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碑刻风化严重,碑面石块剥落,有些字迹开始模糊不清,有的已经断裂,有的遭到人为损毁。而书籍、保存又有印刷型文献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存放受限制,易损毁,信息传递慢,资源共享困难等缺点。当今社会高新科技已经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媒体相继应运而生,在对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及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能相比的。目前书法作品在计算机上主要以位图格式应用,适用于浏览、欣赏、教学等方面,很难与矢量软件相兼容,无法应用于更多多媒体领域如:激光设备领域、光电设备领域、雕刻设备领域等,因此我们急需将我国有价值书法作品转化为矢量电子版格式,为古代至今的书法艺术精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精确的矢量电子版资料档案,它将更好地与当代多媒体相融合,对书法载体及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传统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
《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就是对书法作品转化矢量电子版后与科技相融合的一次实用性应用,此部作品所用材质为当今新型材料,,整幅作品具有拓片和雕刻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典雅质朴又具有现代气息,方便搬运和展示。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包括《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三部分组成,根据北海公园阅古楼珍藏的《三希堂法帖》碑刻原石款式、尺寸,用现代材料及手法进行雕刻创作。其中《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495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36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47块,总块数为578块。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书法丛帖也是我国魏晋至明末最完整的书法石刻精品集成。它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稀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宗命大学士隶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将浦将其“三希”及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这部法帖三十二册,刻石495块,收入了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三百四十多件书法作品,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二十一家、明代二十八家,另有题跋二百一十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四十余方,字数达九万余字。
《三希堂法帖》刻成后,乾隆二 十年,酷爱书法的乾隆皇帝发现还有不少好法帖没有收进去。乾隆又命蒋溥、汪由敦、嵇璜等编次《墨妙轩法帖》 4卷,为《三希堂法帖》之续,也被称为《三希堂续法帖》款式与《三希堂法帖》相同。收集自唐褚遂良以下诸家书法作品30余种,由焦国泰镌刻。帖石嵌在颐和园万寿山之惠山园墨妙轩两壁,原石现已佚。这部现代雕刻作品共36块。因《三希堂法帖》只收入了魏晋至明代书法作品。所以这次增补完成了《再续三希堂法帖》的创作,其目的是能够完整展示我国魏晋至清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轨迹。它是根据清代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作品选择其代表性按照《三希堂法帖》雕刻体例进行现代雕刻创作。清代的书法在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成就十分辉煌。为此这次增补了王铎、傅山、邓石如、康有为等十五位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另外在《三希堂法帖》只收入楷、行、草字体的基础上收入了篆书和隶书字体,五种字体得以全面展示 。 补续清代部分为四册47块。
《淳化阁帖》现代雕刻作品是以《淳化阁贴》早期拓片为底本,经电子版保存后创作完成的又一部书法现代雕刻作品,它与《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共成完璧,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二千余年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十卷。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宗帝命侍书学士王著选择内府藏历代法书,摹刻于板上,拓赐给朝中重臣。《淳化阁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一百零五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此部现代雕刻作品共80块。
以上这部书法现代雕刻系列作品规模宏大,总块数为658块,总长度674米,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书法演变的历史,适用于相关文化活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项目开发应用等。目前很多有价值书法碑刻作品已成为我国重要文物,对外展出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部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从中看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沿革发展过程,观赏到历代书法家们精妙的作品,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及所具有的无限生命力。
中国书法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已成为传统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的艺术宝藏,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来珍存、展示、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还需要更多的人们共同努力探索才能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艺书画班”(雷锋社区院内) 王洪瑞
乾隆皇帝的“三希堂”
本文2023-10-19 12:05: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