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古22年拍卖作品有哪些
张若古22年拍卖作品有《盛世祥和图》《百吉图》。《盛世祥和图》《百吉图》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行最后以180万成交。《大千四绝》在北京歌德拍卖,尺寸99×50cm×4,成交价1280000元。《鸿运祥和图》在容瀚(北京)国际拍卖,尺寸140×68cm,成交价520000元。
鬼谷下山,拍了两亿三千万 1 最贵的中国绘画 171亿元在12月10日举行的翰海秋拍上,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最高价,打破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2 最贵的古琴 137亿元在12月5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上,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琴成交价达137亿元,不但创造了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还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最高拍卖纪录。3 最贵的掐丝珐琅 1295亿港元在12月1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5亿港元的成交价由刘銮雄拍得,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4 最贵的乾隆御笔 8736万元在12月6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上,乾隆巡视河南嵩阳书院时的写生《汉柏图》以8736万元成交,并刷新乾隆御笔世界纪录。5 最贵的紫檀 7168万元在12月5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以7168万元成交,刷新内地家具拍卖纪录。6 最贵的黄花梨交椅 6880万元12月12日,以专业经营古典家具拍卖的南京正大拍卖有限公司首次登陆京城,一件明代黄花梨交椅以688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出黄花梨家具的新纪录。7 最贵的朝珠 6786万港元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串清18世纪御制东珠朝珠成交价高达6786万港元,刷新御制珠宝世界纪录。8 最贵的西洋座钟 4928万元在12月6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上,一件清乾隆御制铜鎏金珐琅嵌宝石西洋式座钟以4928万元刷新清宫钟表拍卖世界纪录。9在12月4日北京匡时秋拍的“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上,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1512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10 最贵的字 每字约750万元在11月20日中国嘉德秋拍中,只有41字的王羲之草书摹本《平安帖》,成交价为308亿元,大约每字值750万元,堪称“史上最贵的字”。11 最贵的新中国纸钞 230万元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在2013年05月10日晚举槌的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此前备受关注的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一页手稿,最终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被号牌为1000号的先生收入囊中。
由于该份手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对这件拍品具有优先购买权。也就是说,如果7日内没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行使优先购买权,1000号才能确认这件拍品归他所有。
现存的鲁迅手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基本都收藏在博物馆里。散落在民间的非常罕见。而委托拍卖的鲍耀明早前也曾将一部分捐赠给鲁迅博物馆、绍兴周作人文库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等。这次他拿出余下9件藏品拍卖,所得将用于发展中国大陆聋哑儿童教育。
650万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一: 行业划分
古董拍卖鉴定目前大部分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岛。藏家参与前一定多比较,多了解,祝您发财。
拍卖有风险,建议大家谨慎参与,顶级品牌单位近些年的真实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体不乐观。
有藏品大家尽量找古玩城老板去推销卖掉,或者摆地摊处理掉,“拍卖”属于有钱人参与的风险游戏,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特别是天天给你打电话的公司,并不是你的藏品值钱,主要为收你的图录费,鉴定费、出关费、什么保证金等一个个陷阱等着你,国内正规单位,谁跟你啰嗦,谁给你打电话?个别收入低,经济困难的藏家,醒醒吧,几百万、几千万没那么好做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二: 正确判断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三: 畸形心态
因为很多知识匮乏、家庭困难的农民朋友在巨额估价的诱惑下,估价2000万的藏品,先交20万的服务费,他们想着只要我凑够20万,等于2000万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产的,变卖生产工具牲畜牛羊的,东凑西借的,把20万交给拍卖公司后,然后把工作辞了,田地也荒了,忙着去预定宝马名车,算计准备去买别墅,朝三暮四等钱换媳妇的都有。盲目参与导致家破人亡的事迹时有发生。
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藏家分析时就出问题了,试想一下,假如你委托四件东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万富翁,如果那么容易发财的话,干脆把房子卖掉委托上100件东西,最少成交两件,转500万也很划算,对不?
嘉德今年春拍,十副齐白石的画,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骗子吗,古董拍卖想成交就得多参与。
保利,嘉德为什么不收低端藏家的东西,因为成交了大家高兴,失败了大家说骗子,
缴费了,有些东西不容易成交,导致藏家很郁闷,下结论为骗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四: 合理的估价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价要合适,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在哪里都有机会交易。
引用资料---青岛大前门集团拍卖:关于藏品估价:通俗点说,你家有个漂亮闺女,嫁个普通人老百姓比较随便,嫁个村长,一个村里就一个村长,这个可以有机会,嫁给县长、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给市长、你觉得好嫁吗?-------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价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闺女嫁给省长那么简单,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卖百万、千万、无疑是把闺女必须要嫁给国家主席。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五: 比较实力
正规单位像正规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办公室,藏品放在办公室与艺术大厅买家随到随看除此之外,行业内95%的小拍卖单位,租个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的小办公室,藏品签订委托合同后,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后等到拍卖的几天才拿出藏品,在宾馆、酒店花五六千元租个场地,着急上火的预展一两天走个形式等于完成拍卖活动,这种方式几乎没有卖东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看服务
引用资料-----新华锦拍卖:拍卖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做的优秀首先做好服务,
满足各类藏家的需求,
第一:对于高端藏家:我们做高端星级服务
第二:对于经济困难摆地摊层次的低端藏家,我们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中档次服务让藏家轻松愉快参与,让艺术走进生活。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注意合同合同陷阱
很多藏家受损失后,法律爱莫能助,这类藏家往往没有文化知识,看不懂合约,到时交了巨额服务费,受伤害后无法投诉,属于社会的可怜弱者,备受同情,但又无法帮扶,法律也无法帮助他们主持公道,因为签约合同后,视为满意接受服务,并承担后果。
从圆明园铜兽头到《研山铭》 国宝回流有了里程碑
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中国人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随着国力日益强盛,一些有实力的收藏机构、公司和个人主动出击,通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祖国文物,直接促进了海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回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通过竞拍以高价购得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铜兽头中的虎头、牛头和猴头,结束了国宝飘零异国他乡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2002年 11月,流落在海外达三百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被国内买家以 2990万元的天价购得,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我国文物回流的里程碑。
《研山铭》是第一件启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抢救回归的文物。 2002年,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研山铭》为该经费的第一次试水。而此前有多个文博单位多次在拍卖会上出手,显示出政府对艺术品回流的支持: 2002年中贸圣佳春拍上,北京首都图书馆以 800万元购入《孔子弟子像》 (手绘善本 ); 2002年 11月嘉德秋拍中,上海博物馆以 990万元购得《钱竟塘藏历代名人书札》,创历年古籍拍卖价格最高记录。
显而易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海外艺术品回流的一大重要因素。
回流文物艺术品在国内成交高价迭出
在十年前的中国,有人拿 3000万元买一件文物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今天成为了事实。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人不但满足了温饱还满足了收藏爱好,而且如今不少人已经将文物收藏作为显示品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国内文物回流市场日益升温,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 2002年,以中国各大拍卖公司在海外征集拍品为主的拍卖会,以创纪录的成交金额获得成功;第二次浪潮是在 2003年,以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为特征的海外文物商家直接到国内进行文物回流商品的销售;第三次浪潮就是在今年,开始出现海外收藏家团体在国外组织拍品,委托中国拍卖公司在国内进行专场拍卖。
以中国嘉德为例,在 2004年的拍卖品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海外征集来的,比例占到了总量的 40%,近两年拍出的艺术品包括: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2002年春拍, 2530万元 )、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 (2003年秋拍, 627万元 )、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和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 (2004年春拍, 3575万元和 1650万元 )。
海外藏品数量惊人
原本“出身”就在中国的艺术品,正逐渐回流到中国,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一百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而 1992年之后,一些海外收藏家开始陆续将文物艺术品拿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售。 1994年到 1998年,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拍品中,从海外征集的文物达到一万余件,截止到 2003年 10月,共计拍卖回流文物三万三千余件。而这十年来,从海外征集的文物一改过去价位偏低的状况,中、高档次拍品的比例逐年上升,刷新纪录的高价位成交拍品基本上都是回流文物,有些回流文物的成交价位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
据有关专家分析,旧中国文物流失国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是两种途径流到国外:一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二是前几年一些国外买家通过拍卖会、古玩摊子、文物商店等内地艺术品市场公开购得。与此同时,港澳台人士从内地和国外,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收藏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这些方式都是在中国艺术品没有得到国内的重视,普遍价格低廉的时期出现的。
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外回流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 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 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率保持在 90%以上。文物价格的“回归”,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从根本上彻底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回流艺术品不仅对国家馆藏文物是个极大补充,也使许多珍贵艺术品由此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而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济力量推动回流速度
2004年 6月,南京一家公司以 6930万元的天价竞拍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成功,开创了中国书画交易新的世界纪录,可以看成中国民间收藏力量潜力巨大的象征。富裕的江浙一带在掀起购房热潮之后,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升值潜力更大的艺术品市场。这些民间投资力量的加入,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另外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些文物通过竞拍的形式回到国内,但不久又立即转到海外,例如,曾被广泛关注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成交价高达 2530万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然而,最后的“赢家”其实是美国一家美术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国内的企业或投资者往往缺乏独立的鉴定和判断力,对瞬息万变的拍卖市场尚不太适应,片面追求保值、增值或带有“捡漏”的侥幸心理,导致难以成交。上海博物馆在得知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有意出让宋拓本《淳化阁帖》,立即抢先出手,最终以 450万美元购得此本,让启功先生感叹“不见此帖,我死不瞑目”的“我们的国宝”回到国内。
国家的支持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推动力量,恐怕还是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消费力。“盛世兴收藏”,这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代都可能出现的现象,中国这些年来国力的极大增强,为艺术品回流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例如美国在“二战”过后,国力空前强大,所以他们在国内兴建了许多博物馆,这一时期在欧洲大举购买名画。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海外文物回流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随着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踏上回国之路,全球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始重新整合,中国文物价位正在迅速接近或达到国际市场水平。而中国文物高价位的诞生,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藏家的关注,这也就促使流失的中国文物加快了朝国内移动的速度。
那要看是从什么角度来看。 像圆明园的12生肖铜首每个都拍了1亿多。
首先,所谓古玩,一般认为,就是那些有着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古老的器物。而这些器物有的是有价值的,有的则是无价值的。这里所说的价值,并非是指它值多少钱,而是指其能否有历史研究价值。一般说来,所谓的值钱,就是指器物的收藏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说,当然是年代越久远,就越值钱;数量越稀少越值钱。
但是,随着现在的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很多原来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现今也变得能值不少银子了。
在拍卖行里,有时一件并非绝对稀世珍宝的物件,就可能拍出上千万的价格来。
所以说,值钱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真要说出最值钱的物件来,恐怕那还得问问专家们了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张若古22年拍卖作品有哪些
本文2023-10-19 12:23: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