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日记 [日本]紫式部》读后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紫式部日记 [日本]紫式部》读后感,第1张

作品提要

自丈夫过世后,受藤原道长之托,我入宫辅佐其女太子妃中宫彰子。对于宫中的生活,我时常觉得抑郁苦闷,所幸中宫的娴雅美丽常常能带来一丝愉悦,虽然快乐转瞬即逝。

父亲小时候曾教授哥哥惟规汉籍,我只能站在一边聆听,并且能够比哥哥更快地掌握父亲教授的内容。我现在能读读写写多半得益于少女时代对汉籍的研习。平日里,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源氏物语》和日记写作上,唯有在那些文字中才能真正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情感,其他一切皆是身外之物,不足为挂。

转眼又是秋天,太子妃因怀孕生子回到藤原家中静养。我也有了难得的清闲,不必终日陪伴左右。太子妃不负众望顺利诞下皇子,宫中连续多日举行盛大的庆生仪式。而我置身事外,浮华看来是如此淡然。

作品选录

一 土御门邸之秋——宽弘五年七月中旬

刚刚入秋,土御门邸内的景象又别有一番情趣。水池畔的枝头浓夏已褪,引水管四周的草丛也染上了秋色。举目望去,夕阳映照的晴空澄澈无垠,令人神往;侧耳静听,绵绵不断的诵经声,沁透了人的心脾。

微风也渐渐地带来了凉意。园中的引水潺潺不断如轻声絮语,与邸内的彻夜诵经声相衬相融竟让人分不清孰为流水,孰为诵经。

御体沉重的中宫仪态娴雅,掩饰着临近御产前的诸多不适,故作安详地任侍奉侧近的女官们日常闲谈。看到中宫如此怡然的神态,如此高尚的用心,竟然没有语言能够来称赞。在这浮生如梦的世上,也许只能从中宫的美德中得到心灵的安慰。我一直情绪低沉,而今天终于消掉了胸中的郁闷。

四 道长的公子三位君——某日傍晚

日暮傍晚,一片宁静。我和宰相君两个人悄悄地说着话儿。道长大人的公子三位君走过来卷起了隔帘的下端。这位公子虽然年纪很轻,但举止稳重,态度老成。公子一副惹人恼恨的样子说:“女人还是心性高些的好。可这样的佳人又实在是不多见。”听他那若有所忧的口气,难免使人错以为公子还太幼稚。其实这恰是公子性情的优秀之处,反倒让我这样的人自觉羞愧。公子又随便说了几句平常话,然后吟着“若眠花下……”起身离去。这位公子真的是物语中赞美的那种男人。

像今天这样的偶然小事,有时候过后还会再想起来,而有的事情当时觉得很有趣,可过了不久却会全部忘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八 重阳节的菊花棉——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侍女兵部送来了饱沾着晨露的菊花棉。说:“这是道长大人的夫人特意送给你的,夫人说愿你能够用它拭去脸上的衰容。”我立即提笔写下答谢的和歌: 

若承菊露容颜不老, 更愿花主长命千秋。

正准备附上这首和歌把菊花棉给夫人送回去,却听说适才夫人已经从中宫那里退下返回自己的房里去了。一想此时送回去也无益,便留下了菊花棉。

十 修法祈祷——九月十日

中宫妃身居帐台之中。帐台东侧的一间,中宫贴身的女官们在那里集中待命。帐台西侧的一间,是准备作恶灵载体的巫女们。她们分别被安置在一对对屏风围起的小格局内,格局的出入口挂着垂幔。每一个小格局里的巫女身边,还各有一位修法僧高声祈祷,降伏灵怪。南面的一间,密密匝匝地坐着几排品德高尚的僧正和僧都。他们齐放高声,有的反复祈祷,有的直言陈怨。每一位凛凛的身姿,看上去几乎就是不动明王的现身;每一位嘶哑的声音,听起来都觉得无比尊贵。北面的木格子纸墙与帐台之间空隙很窄。事后数了数,坐在那里的竟有四十余人。人多拥挤得谁都不能转身,当时大家只是一个劲儿地亢奋,一个劲儿地发懵。那些最近才从乡下被召进邸里做事儿的侍从们根本就没有能坐进来的份儿。自己的裙裾、衣袖也都不知被挤在了哪里。身肩重任的老女官们看着中宫的样子都低声哭泣。

十六 女官们的服装——九月十二日

中宫妃通身洁白的装束,无半点污尘。在中宫面前,同样身着白衣的女官们的容姿、相貌也全都一目了然。白衣映衬下的头发,就像是一幅好的水墨画上用浓墨画出来的一样。这样的场面很让我难堪。因为羞于在中宫御前露面,所以,白天我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里,悠然地看着其他女官们前去侍奉。几位获赐允许着禁色衣装的女官,穿着白色织锦的唐衣和白色的褂子。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华丽耀眼,却反倒少了各自的韵味。那些不允许着禁色衣装的女官们,特别是年纪略大些的几位,为了使自己的衣着不太显眼,故意只穿了郑重一些的三重套褂或五重套褂。织锦的上装外,轻松地披一件平纹唐衣。其中有的女官的多重套褂用的是绫或罗。女官们手中的扇子也像是费了不少苦心,既不艳美夺目,又各有幽情雅趣。有的女官喜欢在扇面上抄写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古典诗句,有的人竟不约而同地写了同样的一句。虽然各位的本意是想在扇面上尽展自己的风格和情趣。想不到年龄品性相仿的女官在诗句的爱好方面也非常接近。大家都觉得很有趣,便互相看着别人的扇子与自己的暗做比较。女官们心性都很高,诸事不愿意落在人后。比如说衣装,一般都在裙裳、唐衣上面加些刺绣,有的还在袖口等处加花边,甚至还有的在裙裳接缝的地方用银丝线缝出一条交叉线组成的带状花纹。有的女官把银箔压成白绫模样,涂在扇面上做银泥,为的是表现出深山积雪明月高悬的意境。结果是扇面闪闪发亮,反而看不清上面的图案,数把扇子同时拿起来的,竟像是挂了一排镜子。

二十四 寄思于水鸟——十月十三日

天皇行幸土御门邸的日子一天天地接近,土御门邸内的迎驾准备也到了最后力臻完美的阶段。从各处寻来了美丽的菊花,连根挖回来栽上。庭院中正一点点变色的白菊、盛开中的黄菊,还有栽种成多种样式的各种菊,丛丛密密多彩多姿。趁朝雾之隙放眼望去,那景色竟让我生出了返老还童之心。想一想如果不是像我这样思虑过重的人,也许就会热中于自己的各种喜好,也许还会言谈举止显得更加年轻,也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度过这无常的浮世吧。而我呢,无论遇到多么精彩的事、有趣的事,心情也还是高兴不起来,总是被一种思绪所牵扯着。结果是易忧郁,心事重,多愁多叹。其实自己很苦。那么,试一试设法忘掉一切吧,思虑过多并没有什么意义,反倒罪深一等。天明前,眺望室外,成群的水鸟正在池中无忧无虑地嬉戏。

水鸟水上游,庸人庸世忧,

将人比水鸟,浮世亦多愁。

别看水鸟们游得自然,真的变成水鸟看看,肯定会有困苦。那么,再让水鸟来比作我呢?

二十九 中宫大夫与中宫权辅——同日夜晚

日暮夜临,月色皎明。中宫辅要找一位女官,替他向中宫妃启表对晋升职位的谢恩。双扉门那边湿淋淋的,似乎洒上了小皇子的浴水,而里面又没有声音。于是,他来到了渡廊东端的宫内侍屋前,问:“有人在吗?”然后又走近中间的那一间,向上抬起没有插上栓的格子窗,问:“有人在吗?”里面没有人出来。这时,中宫大夫走过来问:“有人在吗?”里面的人想,再装作没听见就不好了,便稍稍应了一声。两位官人好像都没怎么在意。中宫辅责怪道:“我问了两句没有人答应。中宫大夫刚问了一句就痛快地答应了,你们特别优待中宫大夫,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在这样私下里的场合,按官职级位的差别对待可不好吧。”说完,用优美的嗓音唱起了“今日之尊”。

夜色渐浓,明月如镜。两位官人竟张口要求屋里的人“摘下格子窗。”尽管这里是私邸,但身为公卿赖在女官们的屋前做出如此低劣之举,真是有失体面。如果屋子里面是年轻的女官,两位官人即使是毫无理由地闹一点玩笑倒也还说得过去,可眼下的事,就是觉着不够正派,所以也没有摘下格子窗。

三十二 制御册子——十一月十日前后

中宫妃返回宫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女官们一直忙于各种不断的庆典仪式,毫无闲暇。中宫妃说要制作物语的册子,所以我天一亮就第一个去御前侍候。先选出各种颜色的纸,再附上物语的原本,再各处送信请人抄写。然后,又把抄写好的物语整理装订,日子就在这样的工作中度过。道长大人对中宫妃说:“什么样的幼儿母亲会在这么冷的季节做这种活儿?”尽管说是这么说,大人还是反复几次给中宫妃送来了薄纸、笔、墨什么的。最后又送来了砚台。中宫妃将那砚台又赐给了我。让大人十分惋惜。大人责怪我说:“你侍候在里边就做这种事啊。”不过,大人又把墨挟、墨和笔送给了我。

我将从家中取来的物语原本藏在了自己的居室内。可是,当我去中宫妃前侍候的时候,道长大人偷偷入室,找出来拿走了。全部都交给了内侍督。刚刚着手改写的部分已经丢失,恐怕会招来让我在意的评论。

三十四 居家思忧——十一月十五日前后

御前庭院的池中,成群的水鸟一日比一日多了起来。中宫妃返还宫中之前如果能下一场雪就好了。御前庭院的雪景色该会多么地富有情趣呀。就在我暂时由中宫妃身边退下返回自家后又过了两天,下雪了。看着自家院中并无可取之处的树,心情忧郁,思绪万千。自不幸孀居以来,每日无所事事,怔怔地沉湎于愁思。无论是看见花色还是闻得鸟声,还是观望四季变化的天空、月光、霜雪,虽然知道是又一个季节到来了,可心里想的全都是自己的余生会有怎样的结局。前景未卜,总难释怀。于是,就那些无聊的物语,与几位交谈不多却又能心犀相通的人恳切地书信往来。对原来关系疏远又不易接近的几位,还设法找出缘由与她们通上信。如此,散散杂杂的物语品评,漫无目的的书信言辞,虽然也一时安慰了内心里的空虚,但自己绝不能算做是活得有价值的人。如今回想起来,不免深感羞耻和难过。自从进宫服侍中宫妃以后,更明于事理,亦更多忧。

忆前抚今,难拂心愁。为了解忧,试着拿出物语来翻阅。物语的内容索然无味,全没有了从前阅时感到的那些乐趣。几位曾经与我心怀同感,亲切地言语交往过的友人,如今也许都认为我愚钝、浅薄而瞧不起我吧。这样猜度他人,自己也觉得惭愧,连信也不好意思送去了。还有几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城府很深的信友,似乎在怀疑我把她们的信随意散落给了别人。那些人怎么能够把我猜测得这样卑下呢。仔细想一想,也许事情就应该如此。尽管心中非常不快,但是在形势上又不能立即与她们绝交。慢慢地与其中的几位疏远了关系,渐渐断了音讯。另外,也有几位女友,见我入仕宫中,便推想我一定是经常侍奉于君侧很少能回家,于是她们自己也难得上门来访问了。如今,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让我觉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暂时回到自己家中时,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无论做什么事,心中都充满了无缘由的哀愁。

如今仕奉于宫中,在女官里面也有几位朋友。有时因公务在身不得不站着短说几句。有的朋友可以置心而谈,有的朋友可以言中无忌。然而,女官中能与我自然而然地恳切交流的人并不多,而我又只能从这些不多的几位身上感受到人与人的亲近。其实这也是我的软弱之处。

四十三 年末独咏——十二月二十九日夜

腊月二十九日——当年初次入宫的日子——回家省亲后又返回宫中。想当初获召时心里犹犹豫豫,进宫的路上亦如身在梦境。而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宫中的职务,自己都对自己的变化感到讨厌。

夜阑人静。中宫妃为了避忌深居内室,不得参见。只好独自寂寞地躺下。这时,一同做事的一位女官心神不宁地说:“宫中和民家就是不一样啊。若归省在家时,这个时辰怕是早已睡下了。而在宫里,官人们的鞋声频繁不断,实在是让人难以入寐。”我写了一首和歌: 

又迎岁暮到,岁岁催人老,

夜阑听风声,难耐心寂寥。

四十八 评论和泉式部、赤染卫门、清少纳言

和泉式部,曾与我交往过情趣高雅的书信。可是她也有让我难以尊重的一面。当她轻松挥毫写信时,确实展现了她在文章方面的才华,就连只言片语中都饱有 。和歌更是雅趣盎然。不过在古歌的知识和作歌的理论方面,她还不够真正的咏歌人的资格。只不过是信口而作的和歌中总有一两点令人瞩目。仅仅是和歌作得妙一些就随便地对别的和歌乱加非议和评价,看来对和歌并不是真的精通。说是歌人大概也就属于那种顺口自然成章的类型。还不至于优秀到让我自愧不如的程度。

丹波守的正夫人,中宫妃和道长大人都称她为匡衡卫门。虽然所作的和歌并不是特别的出色,但其歌中确有独自的风格,并且她本人也并不因为自己被称为歌人而随便吟咏。她的作品,凡是为世人所知的,哪怕是偶然的小作,都隽美得令我羞愧。而那些咏着上句、下句快要断开来的和歌,作出了点不值得一评的风格就自以为是佳词妙句而得意洋洋的人,让人觉着既可恨,又可怜。

清少纳言是那种脸上露着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摆出智多才高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可是仔细地一推敲,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像她那样时时想着自己要比别人优秀,又想要表现得比别人优秀的人,最终要被人看出破绽,结局也只能是越来越坏。总是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的时候,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每每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而性质都变得轻浮了的人,其结局怎么会好呢。

四十九 回顾人生

回顾人生,纷纷杂杂,竟没有一件能铭刻在心的事情。那时候人生未卜,无以安心。内心里的空寂导致了精神上的颓唐,但我至少保持住了在行为上绝不自弃。多思之秋,夜晚靠近缘廊而坐,呆呆地望月,月色勾起了我对往日盛时的怀念。明月依旧,人事已非。因月下多有禁忌,我稍稍向屋内退了退,而心中仍思绪不断,难以平静。

凉风习习的傍晚,四周寂静无人。独自抚琴而弹。弹着弹着,心事又害怕被外人听出“苦叹伴琴音”。那时的我真是又悲惨又愚蠢。我的筝琴和和琴一直是调好了琴弦放在黑得难看的房间里,没有想到要吩咐一声:“下雨天把音桥按倒。”琴放在那里天长日久积了厚厚的灰尘。我把琴颈夹放在矮厨和屋里的柱子之间,再把琵琶放到琴的左右。和一对大厨紧紧地堆在一起,其中的一个厨子里装着古歌和物语的卷册,虫子在那上面做了窝,一打开就有虫子往外乱爬,看着很恶心,所以就没有人打开它。另一个厨子里收藏着汉籍书卷。自从珍爱它们的人不在世了之后,再就没有别人抚摸过了。有时百无聊赖,也从那厨子抽出一两册汉籍来浏览。这时,侍女们就会聚起来议论:“汉籍读得多了,才会薄幸,为什么身为女人却要读汉文呢。从前的女子,就连阅读经书都要被制止的呀。”这些背地里的议论传进了我的耳朵。我很想反驳说,“迷信那些东西真的会长命无恙吗?没有人见过,也无法证实呀。”可是,我不能真的反驳,那样会显得我思虑不深。另外,侍女们说的或许真的有点道理。世上的万事都因人而异。有的人自命不凡,讲究体面,看起来心情惬意;还有的人无所事事,闲得发慌,又难以排遣,便搜寻出旧日的习帖来看,或者是勤谨敬佛,捻响着手中的数珠,每日诵经不断。以上的做法均不合我意。我连自己在家中想做又能做得到的事情,都要顾及到侍女们的耳目,克制自己不去做。何况现在已入仕宫中,与众女官为伍,虽然有时遇事也想说一句两句,但转念一想还是什么都不说了吧。对那些根本听不懂的人,说了也是枉费口舌,而在那些好评头品足又妄自尊大的人面前,说什么都只会引起麻烦,所以我更加噤口不言。总之,诸事通达之人实在是太少了。一般人只知道以自我的判断标准来衡量他人,专挑自己得意之事,别人全不在眼里。

这些人看见我的脸色不好,就认定我是因为自己的容貌不佳而腼腆羞愧,其实我并不是腼腆,而是不想遇到麻烦。既然总要和这些人不得已地对面而坐,我不想招来她们的非议。在宫中的日子长了,我自己也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迟钝呆漠的人。于是,她们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性格啊。原来以为你是一位心高气盛以风流自居的人,孤傲得让人难以接近。我们都曾经议论过你,想象你一定为人清高,只嗜好物语,动不动就立刻吟出一首和歌,而且又瞧不起别人。因此我们都憎恨你进宫。想不到见了面之后,才发现你温厚得让人感到意外,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听了这样的品评,心中不太愉快。她们竟把我看扁了,把我看成了一个简单的老好人,不过,在宫中的表现是我自己故意做出来的姿态,就连中宫妃都几次说过:“原以为与你会很难相处,没想到关系倒比别人更融洽。”我还要注意,不要让那几位性格怪癖又故作优雅,被中宫妃高看一眼的上葛女官们对我产生反感。

五十一 日本纪女官,进讲乐府

有一位内侍名叫左卫门,很奇怪她竟然毫无道理地不喜欢我。令人不快的讥评很多传进了我的耳朵。

主上命人诵读源氏物语,说:“这一位是有才学之人,可读得懂日本纪。”而那位内侍听了便胡猜乱想,向公卿们散布说:“以才学自恃呢。”还故意称我为“日本纪女官”。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我连在自家的侍女面前都尽量不去读汉文书籍,何况在宫中这样的是非之地。为什么要炫耀学问呢?

家人式部丞,幼时习读汉文。我居侧聆听。式部丞正坐习之时而费解,时而有遗;我居侧听之却早得其味,熟谙心中。深好学问的父亲常叹:“可惜不是个男儿。实乃吾身不幸。”

然而,渐渐人们有了议论:“即便是男子,以学问为荣的人又会怎样呢。好像没有扬名显身的嘛。”自从听到这些议论后,汉字我连个一字都不写了。每日无学只是发呆。曾经读过的汉文书籍如今也根本不再过目了。可是,我如此谨慎还要招人非议,世间上以讹传讹,真不知道有人会怎样地憎恨我呢。羞愤之余,我连写在御屏风上的诗句都懒得抬眼看了。中宫妃曾经命我在御前分段地讲读白氏文集,所以认为我在汉文方面有较好的造诣。从前年的夏天开始我为中宫妃挑着进讲白氏文集中的两卷乐府。此事一直极力避开众人的耳目,专门利用中宫妃身边没有其他女官侍候着的缝隙时间。我瞒着对谁也不讲,中宫妃也为我保密。不过,道长大人和主上似乎察觉到了中宫妃在学习汉文,道长大人还给中宫妃送来了请出色的书法家抄写下来的汉文书籍。的确,那位长舌的内侍还不知道中宫妃命我进讲汉文的事情,如果让她知道了的话,不知又要有多少飞短流长了。世间万事纷杂,令人忧郁。

(林岚译)

赏析

紫式部(Murasaki Shikbu,约978—约1016),充满神秘色彩的日本女作家,除了流传深广的几部作品——《源氏物语》、《紫式部日记》,人们对于她的真实姓名、生卒年都无法准确地考证。长德三年或四年秋,二十几岁的紫式部嫁给藤原宣孝。这段婚姻并不幸福,不久丈夫过世。不论藤原宣孝有几位妻室,也不管婚姻是多么的短暂,紫式部都不得不去背负死别所带来的悲凉与哀伤。婚姻的失败与痛苦使一个女子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尝试着将感悟付诸文字,以获得某种慰藉。紫式部的学识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并受到皇室权贵藤原道长的赏识,被邀请入宫担当中宫妃的女官。

《紫式部日记》正是创作于紫式部出仕入宫期间。不同于简单意义上的日记,《紫式部日记》采取的是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非常流行的女性文学形式,这种日记创作在日后发展成为私小说。以日记形式进行的传记创作,短小随性,易于抒发女性内心世界细密的情感。因此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紫式部日记》摆脱了一般传记的理性正统形象,文笔精巧细腻,似有一阵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日记最为直观的女性气质体现在文字的画面感上: 土御门邸的水池、枝头、夕阳、晴空、微风在紫式部笔下都幻化成富有动感的生命,仿佛闭上眼就能真切地看见娴雅的中宫妃在土御门邸闲庭信步。她的笔触细致但简洁,吸纳了汉诗文的特点,强调构图的同时又有情感空间上的留白。所谓“诗情画意”,情在画面之外无限绵延,有意犹未尽之感,抒情与叙事相得益彰。清新的文字,或有种“禅味”的空灵脱俗。

与柔美温婉的“女人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紫式部对于同时代女歌人的评论,全然客观冷静的笔触使她俨然变成一个批评家,有着与女性完全相反的男性思考特质。这种具有天赋性的思想深度,人们普遍认为是通过大量阅读汉籍磨炼出来的。这在她评论和泉式部、赤染卫门、清少纳言等人的时候表露无遗。“脸上露着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摆出智多才高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可是仔细地一推敲,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就是她对清少纳言的私议。她还说过更为刻薄的话:“像她那样时时想着自己要比别人优秀,又想要表现得比别人优秀的人,最终要被人看出破绽,结局也只能是越来越坏。”这从侧面反应了紫式部在宫中的为人处世方式。宫廷中即便是后宫——一个纯粹女人的世界,都是充满险恶与阴谋的。紫式部虽然表面沉默,但不代表她懦弱。恰恰相反,她是个不屈从表面浮华的人。这种客观的冷,在日记中若隐若现: 既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寂寞,也是自觉远离的方式。身处宫中而不随波逐流的清高使紫式部的文风脱俗高雅。

除了上文言及的文学价值外,《紫式部日记》中的社会价值也不可小觑。该作品涵盖了相当丰富的内容: 宫廷礼仪,宫廷习俗,宗教仪式,服饰文化,后宫生活等等。《紫式部日记》好似日本平安时代宫廷精巧的缩微风景画卷,这在日记的前半部分,中宫彰子怀孕生子的描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宫彰子怀孕是日本皇室的大事,更是藤原家族日后能否在皇室中握有实权的关键,日记中相当的笔墨描写了中宫妃生子前后的情形。虽然事件本身与宫廷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紫式部的视角却是纯文化和具有个人感 彩的。神秘的驱鬼仪式,繁复的修法祈祷,以及后来中宫生下男婴时土御门殿喜庆的场面,庆典中各嫔妃女官的服饰姿态等等,都得到细致的描画,成为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面镜子。

紫式部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记录者,更多是通过文字流露对于皇室的批判及身处宫廷的无奈。在紫式部的内心深处,一直以冷静的态度观察着包括藤原道长一族在内的宫廷权贵、公卿及其妻妾子女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在日记中,对以中宫彰子、藤原道长为首的社会上流阶层,紫式部既未责难也未贬斥,而是称赞,同时流露出对中宫的同情: 作为一个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真正幸福,牺牲于政治的无奈,使她对中宫的描述体现了接近于倾慕和爱怜之间的感情,“看到中宫如此怡然的神态,如此高尚的用心,竟然没有语言能够来称赞。在这浮生如梦的世上,也许只能从中宫的美德中得到心灵的安慰。”中宫的美丽纯洁映衬出宫廷斗争的险恶,她的形象成了紫式部内心的安慰,并发出“世上依然还有美好之物”的感叹。

整部自传以日记的方式书写,不免有零散断裂、太过纤柔细碎的毛病,有时几个画面之间似乎缺少一些必然的联系。但作者自身的雅致文笔,以及丰富的文学和社会内涵足以掩盖这些不足。《紫式部日记》犹如一颗温润的珍珠,在众多传记作品中散发着别致的光辉。

(庄加逊)

两个人,伏羲是太昊的先祖,具体区分如下:

伏羲:

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据已故考古家王献唐先生考证,他出生在泗水县泉林、华村一带。伏羲聪慧过人,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相传,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创制古代历法。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 

在天水麦积区(原叫做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卦台山上,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他画出了八卦。 

后来,那个跃出龙马的山洞被人们称为龙马洞,渭水河中的那块大石就叫做分心石。现在去卦台山,你还能看到这些地方。而且,龙马洞里还有石槽和石床的残迹。 

至于八卦的功绩,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到现在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据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启发。

有这种可能: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都是出自伏羲氏的部落首领,他们处于不同时代,但地位相同,且都可称 “伏羲”(因为都出自伏羲氏的部落)。

太昊 

在位起讫: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生卒年:公元前7593—前7527年。

出生地:泰安(今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立都: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年号:太昊元年(癸丑,前7568)。

亦作太皞,风姓,号伏戏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牺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牺氏,都陈。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五任帝。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太昊,又名:大嗥、太嗥(古时大、太,昊、嗥通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主要文献《左传》P112“大嗥,即太睬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嗥亦作吴”(《十三经论》)。之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的世系记载,上起太吴,下至商周,包括了上古史大部分帝王和首领:炎帝、黄帝、少吴等;“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民俗学研究的深入,这些世系将成为信史的组成部分。”(王立:谈《山海经》的人神差异)。而《汉书·律历志》将太吴、少昊列入中国古史最完各的按五德相生顺序编排的帝王系统,为后来的各朝各代封建高层所认可,并遵奉不违。

太昊——历史上真实人物:东夷先祖

《汉书》“太吴帝宓羲氏,宓者伏”,此后各种典籍、文献中又有:包牺、庖牺、伏戏、宓戏、牺皇、雄皇氏等等同音、同义、近义及通假字。应该说太昊确有其人,先为东夷部落联盟酋长,后与西来东进的伏羲氏东西合璧,融为一体,并称太昊伏羲氏,为华夏文化的共祖。据严文明先生考证:“东夷的祖先有太吴、少昊,而太吴时代应该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东夷文化的探索》);另据何光岳先生考证:“古书中的凤鸟即长尾鸟鸡也即皋鸡,太昊(嗥)以皋鸡为图腾”、“凤之象也,燕颔鸡啄,五色各举,出于东方君子国。”(《淮夷史考》)。

这些文史资料告诉我们:太昊是一个生活在东部沿海或海中岛国以鸟为图腾的部落酋长。据历史学家奕丰实教授考证:“太昊和少吴是传说时期东方夷人的较早阶段,太吴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地区”。(《太吴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出过多部海岱文化论著的奕丰实教授,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现象:“皖北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最有可能是从苏北地区迁徙而来的。同时,鲁东沂、沭河上游一带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其中一部份也有可能来自苏北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迁徙呢?奕教授推测有两个因素,一是大汶口文化人口增多,势力膨胀而进行的向外扩张(《海岱地区考古研究》)。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处于海岱文化南缘、良渚文化北渐的苏北地区,一直存在着两大文化区系的交往与联系(奕丰实《良渚文化的北渐》),最终采用了战争形式,导致两败俱伤。二是水患,低洼的苏北加上黄河改道至淮河下游人海,当时还不可能有大规模人力来治理河道,导致大量人口外徙。由此可知,太吴系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地区,后来迫于良渚文化的压力和水患,才举族西迁至皖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而留居原地的太昊系的其他支系(j{口少吴),尽管也创造了较高的文化,因偏居海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渐被西迁中原的人们所淡忘,或因史书文字的疏记,故较少提及;后世一直尊太昊为东方之帝,是与太吴最初居于东方有关。至于说太吴后裔较少,少吴后裔较多,是因为太吴西迁后与中原乃至豫南、鄂北、直达陕甘,溶人并同化于华夏文化有关。这对偏居海隅的少吴部族得以在东方独立地繁衍,便有了合理的解释。

2.太昊在“东海之外”的活动遗迹与传说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历史简编》中明确指认:“太吴是东夷族的酋长”。而东夷是日、月崇拜、鸟(凤)为图腾的近(座)海部落;最近发掘并列为国家级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藤花落史前内外城墙遗址及文物,展示了一个久已湮灭了的古国——应为少吴之国。经国家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史学家论证:为少昊古国初都。从而证明与少吴有传承关连的太吴,毫无疑问是创造藤花落古国文明的先祖。

而连云港及周边地区有关太吴的遗迹和种种传说,多少又反映了这位太古之帝留在这方水土及民间口头文学中的痕迹。

①据专家对属于我市上古文化北缘——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一件简化图像考证分析:上图的圆圈为“日”,中图的横月上弧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尖,认定为“火”,下图为五个向上的锐角,是群山的图示。那么这个图形的整个含义为“大地(群山)”上空是“日”与“火”的合字,即“炅”或作“吴”。田昌五先生认为:“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有如后来的族徽”。为此奕丰实教授认定:是分居于皖北豫东苏北地区“持有这种族徽的昊族居民,只能属于太吴系部族。”

②编蓑衣、创历法、发明畎田制,以石代木天表柱,乃太吴在古羽山的四项发明。太昊还针对当时古羽山地区多雨、潮湿的天气,发明了用草编织的蓑衣,至今云台山区及周边山民、农民还有编织或穿用蓑衣的习惯;在稻麦即将成熟季节,你在农田可看到身着蓑衣的稻草人,用以驱吓偷吃粮食的鸟类,太昊利用连云港地区多山、多岛、东临大海,地理位置适中的优越条件,指派羲仲在羽(蜗、隅、郁)夷的所在地云台山,建立了测天观海(潮)场所。为其创立八卦历法提供了日出日落、潮汐涨退、气候季节变化等数据。至今太吴指派羲仲观日祭日的遗迹还在。连云港是世界水稻种植的发源地之一,这已被将军崖岩画等史迹与出土文物所证实。这也是太吴部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太吴利用连云港地处黄、淮下游,水量充沛(河水、雨水),土地肥沃,气候温湿,适宜农、牧、渔、猎的特点,进行了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其发明的畎田沟洫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一大发展。太吴还改木制天表柱为石质天表柱,名石晷,至今云台山的东磊还有石晷残迹可寻。

③百鸟栖息繁衍的古羽山,是东夷凤鸟图腾的发源地。太吴的另一个名号叫帝俊,帝俊又称为大吴嗥,其形状为鸟首人身,说明帝俊是鸟绝不会错。古羽山之地的大海和临海沼泽便成为百鸟觅食的天堂、繁衍的王国。鸟自然成为与其共存的人类的食物链之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许多与鸟相关的习俗与文化。如以鸟的不同特性,任命部落里的不同职能官员的名称;以鸟的生活习性,来判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变化;以不同鸟类的栖息地命名有关部落、民居的名称和族徽(图腾)。

④吴佬爷与十花城。传说在市区东部的埒子口外,有一座非常富裕繁华的神国——十花城。哪家、哪人做了坏事,吴佬爷就会降灾于彼;如行善做了好事,昊佬爷也会记着;待有善果了,就带你或全家乘他的芦苇筏到十花城去玩。这城墙、城门都是用芦苇编的,挡风挡雨挡潮水,开城门时昊佬爷也是用芦苇两根,搭成“十”字形,对着门念念有词:“昊佬爷来门开开!吴佬爷来门开开!”如此门就自动打开。城里物产丰富,应有尽有;人人穿金戴银,个个喜笑颜开,可自行取用,不用付钱。一次有一户人家进了十花城起了贪心,大包小包,全家疯拿;临走时,乘昊佬爷瞌睡间,还偷走了芦苇十字钥匙,说等下次再来;不想全家上了芦苇筏漂了不一会,就被海浪吞没;接着十花城也沉入海底,变成了浅滩,长满了芦苇。至今人们手拿芦苇十字钥匙,寻找十花城,可再也碰不上了。人们说是吴佬爷生气惩罚这一家,但也殃及无辜;自从沉了十花城,沿海海汛侵堤,灾难不断。

据说这昊佬爷就是太吴,这十花城就是藤花落。

⑤观音老母、女娲与太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通称观世音为观音大士、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等等;唯独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古人称之为“观音老母”。原来仪妙庄严、俊美无比的女性神灵,竟然被称为“老母”———位有些老态龙钟的婆婆,真耐人寻味。小时听大人讲:人是观音老母创造的,她捏泥为人,是人祖。现在才知道,这哪是观音,绝对的“女娲”。自然当地人称创造人类的女娲为观音,那么女娲的丈夫——太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女娲的化身——观音老母的配偶,这不是亵渎神灵,是两种传说的“东海之外”的合璧。

⑥二郎神、侉父、沧海桑田。二郎担山赶太阳,已是连云港地区民间家喻户晓的口头禅,至今遗留二郎神担的东陬山、西陬山在东部海滨,并有童谣、大鼓词传播至今:“一字洋洋离家乡,二郎担山赶太阳……”。歌颂二郎神担山镇住了后羿射下的九颗到处乱滚的毒太阳。看来这二郎神应是夸父,是居住在羽山一带操“侉”音的连云港人。据推测,这二郎神、夸父都是太吴的化身。二郎担山赶太阳也好,夸父逐日也好,都与东夷人的太阳崇拜有着密切关联。精卫填海的故事,后羿射九日的传说,都标志着我们这个“东海之外”头上顶日的太昊部族战天斗地的豪情壮举。 

他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像日月那样光明。

黄帝时有风后(风伯), 竹书纪年夏代有风夷, 春秋时有风姓小囯任、宿、须句等, 其后融入华夏族。

太昊是纯血缘伏羲氏族传人,他的祖辈是三任帝嬟移,母辈是四任帝师嬟。

太昊生于师嬟二十二年(戊子,前7593),是纯血缘伏羲氏族的一位绝顶聪明的男子。当时的社会制度是以女人为尊,男人从属于女人。因此,各部落大酋长多数都是女人。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的男人才能有资格被选为部落首领。太昊就是其中一个。

公元前7569年,四任帝师嬟病于宫中。师嬟去世后,族人他即帝位,以癸丑年(前7568)为太昊元年。

太昊执政时期,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和山东半岛的山地,《淮南子、时则训》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国,东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这里清楚地说明,当时伏羲女娲政权所统治的区域在中国的北方和东部,而在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及西部高原,同时还活动着其它部族的中华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氏族联盟政权。

太昊初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年时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太昊执政时期除继承了先祖伏羲所创造的远古文明外,还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在生活上的发明主要有三项:

一是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当时气候多雨,洪水不断泛滥,黄河水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冲击着下游洼地,形成大面积的平原。当时人们称这种河水冲击形成的平原为“息土”、“息壤”、“宿沙”、“夙沙”。太昊时期发明的“畎田”就是在这些平原上开沟挖渠,即可以灌溉农田,又可排泄洪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伏羲氏因有畎田之利,后被周边氏族称之为畎夷。

二是对大风雨表的改革,太昊以前的大风雨表为木质,称木主,极易损毁。太昊改用石主为碑,以象髀骨,树立测试风雨的山碑天齐石主。又称石晷。

三是发明草编织物——蓑衣。当时的气候晴天少阴雨多,夏季里更是经常阴雨连绵,麻类织成的衣物不利于田间劳作和渔猎。这时候,民间发明了用草和树皮编成的防雨工具,称作蓑衣,以适应当时的恶劣天气。后来,人们便把这项发明归功于太昊了。

太昊娶五世女娲氏女子为妻,生有四子。长子名重,次子名该,三子名修,四子名熙。这四个儿子后来都得到了太昊的重用。太昊执政时,提升葛天氏后裔木正勾芒(又作句芒)为天栋勾陈柱下史总官,拜为上相。改任长子重代替勾芒木正之职,主东方木星,龙星的观测。因为人们习惯于称木正为勾芒,便把重称作勾芒。此后“勾芒”便成了木正官职的代名词。太昊任命次子该为金正,号蓐收,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又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

太昊时期在文化上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十二地支。

传说十二地支是太昊的重臣勾芒发明的,古时的十二地支读音和写法与现在完全不同,古时的写法和读音是:⑴□读“孳zi”,即现在的子;⑵□读“孬nao”,即现在的丑;⑶□读“坳ao”,即现在的寅;⑷□读“娇jiao”,即现在的卯;⑸□读“臣chen”,即现在的辰;⑹□读“广guang”,即现在的巳;⑺□读“五wu”,即现在的午;⑻□读“围wei”,即现在的未;⑼□读“长cang”,即现在的申;⑽□读“酋qiu”,即现在的酉;⑾□读“渠qu”,即现在的戌;⑿□读“矿kuang”,即现在的亥。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写法暂时空缺(据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

太昊是伏羲女娲政权的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史书上曾留有许多记录,但由于天灾人祸的损毁,保留下来的很少,我们也只能从史书的引文和考古中获得少量的信息。

太昊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卒于太昊四十二年(甲午,前7527),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在宛丘太昊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尊号白帝、帝太昊。

…………………………………………………………

太昊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7568(癸丑)……元年……

前7567(甲寅)……二年……

前7566(乙卯)……三年……

前7565(丙辰)……四年……

前7564(丁巳)……五年……

前7563(戊午)……六年……

前7562(己未)……七年……

前7561(庚申)……八年……

前7560(辛酉)……九年……

前7559(壬戌)……十年……

前7558(癸亥)……十一年……

前7557(甲子)……十二年……

前7556(乙丑)……十三年……

前7555(丙寅)……十四年……

前7554(丁卯)……十五年……

前7553(戊辰)……十六年……

前7552(己巳)……十七年……

前7551(庚午)……十八年……

前7550(辛未)……十九年……

前7549(壬申)……二十年……

前7548(癸酉)……二十一年……

前7547(甲戌)……二十二年……

前7546(乙亥)……二十三年……

前7545(丙子)……二十四年……

前7544(丁丑)……二十五年……

前7543(戊寅)……二十六年……

前7542(己卯)……二十七年……

前7541(庚辰)……二十八年……

前7540(辛巳)……二十九年……

前7539(壬午)……三十年……

前7538(癸未)……三十一年……

前7537(甲申)……三十二年……

前7536(乙酉)……三十三年……

前7535(丙戌)……三十四年……

前7534(丁亥)……三十五年……

前7533(戊子)……三十六年……

前7532(己丑)……三十七年……

前7531(庚寅)……三十八年……

前7530(辛卯)……三十九年……

前7529(壬辰)……四十年……

前7528(癸巳)……四十一年……

前7527(甲午)……四十二年……

两伏羲太昊先祖具体区: 伏羲: 伏羲我古籍记载早王据已故考古家王献唐先考证泗水县泉林、华村带伏羲聪慧根据万物变化发明创造八卦古文字发端结束结绳纪事历史结绳中国用捕鸟打猎并教渔猎发明瑟创作《驾辨》曲标志着华文明起始 伏羲传说类文明始祖尊三皇首 相传母亲名叫华胥氏非美丽雷泽郊游游玩途发现脚印于奇自脚踏脚印觉种蛇缠身觉于身孕令奇怪怀孕怀十二首蛇身孩伏羲纪念伏羲诞特名改纪古代十二作纪据史家考证古纪今水《汉书》说道: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水郡古帝伏羲氏所所水历称羲皇故 根据传说史籍记载作类文明始祖伏羲主要功绩:、教民作中国用于渔猎提高类产能力同教民驯养野兽家畜由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嫁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族外婚结束期知其母知其父原始群婚状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往结绳记事落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音乐带入帮助修身理性反其真五、其统治域治且任命官员进行社管理代治理社提供借鉴六、创制古代历 伏羲功绩创立八卦 水麦积区(原叫做北道区)渭南乡西部卦台山相传伏羲画八卦传说伏羲远古代于自所知雨刮风、电闪雷鸣既害怕困惑聪慧伏羲想切都搞清楚于经站卦台山仰观月星辰俯察周围形位研究飞禽走兽脚印身花纹 卦台山苦苦思索期观察现象突听声奇怪吼声见卦台山面山洞跃匹龙马说龙马物着龙马身身非奇特花纹匹龙马跃跃卦台山渭水河块石块石形太极配合龙马身花纹顿让伏羲所悟于画八卦 跃龙马山洞称龙马洞渭水河块石叫做石现卦台山能看些且龙马洞石槽石床残迹 至于八卦功绩于博精深文化内涵特征伏羲文化现仍吸引着内外数者探索、研究且代许科都深受其影响并启示据说德数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受八卦启发 种能: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都自伏羲氏部落首领处于同代位相同且都称 伏羲(都自伏羲氏部落) 太昊  位起讫:公元前7569—前7527 卒:公元前7593—前7527 :泰安(今山东泰安市汶口) 立都:汶(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号:太昊元(癸丑前7568) 亦作太皞风姓号伏戏氏木德王春皇云伏羲氏云宓牺氏云包羲氏云庖牺氏都陈氏族联盟代伏羲娲政权五任帝位百十云百六十四 太昊古籍或记太皞古东夷部族祖先首领东夷古原堪与华夏抗衡部族与华夏交往十频繁并创造灿烂殷商文化界已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带《左传·昭公十七》载:陈太皞虚陈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其裔属渐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任、宿、须句、颛顼风姓实司太皞与济祀服事诸夏直春秋战期东夷各支才逐渐鲁、齐、越等吞并融入华夏《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其淮、泗夷皆散民户说东夷各支已再独立实体存华夏族编户与华夏融体华民族主要组部随着华、夷交融合东夷祖先首领太昊、少昊等纳入华夏古帝序列 太昊名:嗥、太嗥(古、太昊、嗥通用);早见于文字记载春秋战前期主要文献《左传》P112嗥即太睬氏传说古代帝王 嗥亦作吴(《十三经论》)战初期《山海经》世系记载起太吴至商周包括古史部帝王首领:炎帝、黄帝、少吴等;随着考古、古文字民俗研究深入些世系信史组部(王立:谈《山海经》神差异)《汉书·律历志》太吴、少昊列入古史完各按五德相顺序编排帝王系统各朝各代封建高层所认并遵奉违  1太昊——历史真实物:东夷先祖  《汉书》太吴帝宓羲氏宓者伏各种典籍、文献:包牺、庖牺、伏戏、宓戏、牺皇、雄皇氏等等同音、同义、近义及通假字应该说太昊确其先东夷部落联盟酋与西东进伏羲氏东西合璧融体并称太昊伏羲氏华夏文化共祖据严文明先考证:东夷祖先太吴、少昊太吴代应该汶口文化晚期(《东夷文化探索》);另据何光岳先考证:古书凤鸟即尾鸟鸡即皋鸡太昊(嗥)皋鸡图腾、凤象燕颔鸡啄五色各举于东君(《淮夷史考》) 些文史资料告诉我:太昊东部沿海或海岛鸟图腾部落酋据历史家奕丰实教授考证:太昊少吴传说期东夷较早阶段太吴部族初于鲁东苏北区(《太吴少昊传说考古研究》)部海岱文化论著奕丰实教授揭示鲜知历史现象:皖北豫东区汶口文化遗存能苏北区迁徙同鲁东沂、沭河游带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其部份能自苏北区原导致种迁徙呢奕教授推测两素汶口文化口增势力膨胀进行向外扩张(《海岱区考古研究》)并非完全处于海岱文化南缘、良渚文化北渐苏北区直存着两文化区系交往与学校(奕丰实《良渚文化北渐》)终采用战争形式导致两败俱伤二水患低洼苏北加黄河改道至淮河游海能规模力治理河道导致量口外徙由知太吴系部族初于鲁东苏北区迫于良渚文化压力水患才举族西迁至皖北、豫东鲁西南区留居原太昊系其支系(j{口少吴)尽管创造较高文化偏居海隅历史发展河渐西迁原所淡忘或史书文字疏记故较少提及;世直尊太昊东帝与太吴初居于东关至于说太吴裔较少少吴裔较太吴西迁与原乃至豫南、鄂北、直达陕甘溶并同化于华夏文化关偏居海隅少吴部族东独立繁衍便合理解释  2.太昊东海外遗迹与传说  代著名历史家范文澜先《历史简编》明确指认:太吴东夷族酋东夷、月崇拜、鸟(凤)图腾近(座)海部落;近发掘并列家级十考古新发现藤花落史前内外城墙遗址及文物展示久已湮灭古——应少吴经家众知名考古家、史家论证:少昊古初都证明与少吴传承关连太吴毫疑问创造藤花落古文明先祖 连云港及周边区关太吴遗迹种种传说少反映位太古帝留水土及民间口文痕迹 ①据专家属于我市古文化北缘——莒县陵阳河遗址土件简化图像考证析:图圆圈图横月弧向凸起尖认定火图五向锐角群山图示图形整含义(群山)空与火合字即炅或作吴田昌五先认:氏族部落标志族徽奕丰实教授认定:居于皖北豫东苏北区持种族徽昊族居民能属于太吴系部族 ②编蓑衣、创历、发明畎田制石代木表柱乃太吴古羽山四项发明太昊针古羽山区雨、潮湿气发明用草编织蓑衣至今云台山区及周边山民、农民编织或穿用蓑衣习惯;稻麦即熟季节农田看身着蓑衣稻草用驱吓偷吃粮食鸟类太昊利用连云港区山、岛、东临海理位置适优越条件指派羲仲羽(蜗、隅、郁)夷所云台山建立测观海(潮)场所其创立八卦历提供落、潮汐涨退、气候季节变化等数据至今太吴指派羲仲观祭遗迹连云港世界水稻种植发源已军崖岩画等史迹与土文物所证实太吴部落类文明贡献太吴利用连云港处黄、淮游水量充沛(河水、雨水)土肥沃气候温湿适宜农、牧、渔、猎特点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其发明畎田沟洫制既灌溉排涝;农业文明发展太吴改木制表柱石质表柱名石晷至今云台山东磊石晷残迹寻 ③百鸟栖息繁衍古羽山东夷凤鸟图腾发源太吴另名号叫帝俊帝俊称吴嗥其形状鸟首身说明帝俊鸟绝错古羽山海临海沼泽便百鸟觅食堂、繁衍王鸟自与其共存类食物链久久便产许与鸟相关习俗与文化鸟同特性任命部落同职能官员名称;鸟习性判断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现象发变化;同鸟类栖息命名关部落、民居名称族徽(图腾) ④吴佬爷与十花城传说市区东部埒口外座非富裕繁华神——十花城哪家、哪做坏事吴佬爷降灾于彼;行善做事昊佬爷记着;待善带或全家乘芦苇筏十花城玩城墙、城门都用芦苇编挡风挡雨挡潮水城门昊佬爷用芦苇两根搭十字形着门念念词:昊佬爷门吴佬爷门门自打城物产丰富应尽;穿金戴银喜笑颜自行取用用付钱户家进十花城起贪包包全家疯拿;临走乘昊佬爷瞌睡间偷走芦苇十字钥匙说等再;想全家芦苇筏漂海浪吞没;接着十花城沉入海底变浅滩满芦苇至今手拿芦苇十字钥匙寻找十花城再碰说吴佬爷气惩罚家殃及辜;自沉十花城沿海海汛侵堤灾难断 据说昊佬爷太吴十花城藤花落 ⑤观音母、娲与太吴全各乃至世界各通称观世音观音士、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等等;唯独连云港及周边区古称观音母原仪妙庄严、俊美比性神灵竟称母———位些态龙钟婆婆真耐寻味听讲:观音母创造捏泥祖现才知道哪观音绝娲自称创造类娲观音娲丈夫——太昊顺理章娲化身——观音母配偶亵渎神灵两种传说东海外合璧 ⑥二郎神、侉父、沧海桑田二郎担山赶太阳已连云港区民间家喻户晓口禅至今遗留二郎神担东陬山、西陬山东部海滨并童谣、鼓词传播至今:字洋洋离家乡二郎担山赶太阳……歌颂二郎神担山镇住羿射九颗处乱滚毒太阳看二郎神应夸父居住羽山带操侉音连云港据推测二郎神、夸父都太吴化身二郎担山赶太阳夸父逐都与东夷太阳崇拜着密切关联精卫填海故事羿射九传说都标志着我东海外顶太昊部族战斗豪情壮举 我远古神传说圣明帝王百王先居三皇列五帝首类社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期自聪明智慧立齐功绩称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伏羲赞词意伏羲功德量像月光明 黄帝风(风伯), 竹书纪夏代风夷, 春秋风姓囯任、宿、须句等, 其融入华夏族 太昊纯血缘伏羲氏族传祖辈三任帝嬟移母辈四任帝师嬟 太昊于师嬟二十二(戊前7593)纯血缘伏羲氏族位绝顶聪明男社制度尊男属于各部落酋数都极少数类拔萃男才能资格选部落首领太昊其 公元前7569四任帝师嬟病于宫师嬟世族推荐即帝位癸丑(前7568)太昊元 太昊执政期其区域主要太行山东山东半岛山《淮南、则训》记载:东极自碣石山朝鲜贯东至樽木青土树木野太昊句芒所司者万二千清楚说明伏羲娲政权所统治区域北东部江流域岭南区及西部高原同着其部族华属于同氏族联盟政权 太昊初都于汶(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太昊执政期除继承先祖伏羲所创造远古文明外许新发明创造发明主要三项: 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气候雨洪水断泛滥黄河水携带着黄土高原量泥沙冲击着游洼形面积平原称种河水冲击形平原息土、息壤、宿沙、夙沙太昊期发明畎田些平原沟挖渠即灌溉农田排泄洪涝农业文明发展伏羲氏畎田利周边氏族称畎夷 二风雨表改革太昊前风雨表木质称木主极易损毁太昊改用石主碑象髀骨树立测试风雨山碑齐石主称石晷 三发明草编织物——蓑衣气候晴少阴雨夏季更经阴雨连绵麻类织衣物利于田间劳作渔猎候民间发明用草树皮编防雨工具称作蓑衣适应恶劣气便项发明归功于太昊 太昊娶五世娲氏妻四名重名该三名修四名熙四都太昊重用太昊执政提升葛氏裔木勾芒(作句芒)栋勾陈柱史总官拜相改任重代替勾芒木职主东木星龙星观测习惯于称木勾芒便重称作勾芒勾芒便木官职代名词太昊任命该金号蓐收称金氏主西金星观测三修四熙共主北水星号玄冥负责北辰星观测 太昊期文化重贡献发明十二支 传说十二支太昊重臣勾芒发明古十二支读音写与现完全同古写读音:⑴□读孳zi即现;⑵□读孬nao即现丑;⑶□读坳ao即现寅;⑷□读娇jiao即现卯;⑸□读臣chen即现辰;⑹□读广guang即现巳;⑺□读五wu即现午;⑻□读围wei即现未;⑼□读cang即现申;⑽□读酋qiu即现酉;⑾□读渠qu即现戌;⑿□读矿kuang即现亥古符号文字输入写暂空缺(据王《三皇五帝代》) 太昊伏羲娲政权位作帝王史书曾留许记录由于灾祸损毁保留少我能史书引文考古获少量信息 太昊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卒于太昊四十二(甲午前7527)终六十七岁遗体葬宛丘太昊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尊号白帝、帝太昊 ………………………………………………………… 太昊位表(供参考) 公元纪(干支)……位间……事记 前7568(癸丑)……元…… 前7567(甲寅)……二…… 前7566(乙卯)……三…… 前7565(丙辰)……四…… 前7564(丁巳)……五…… 前7563(戊午)……六…… 前7562(未)……七…… 前7561(庚申)……八…… 前7560(辛酉)……九…… 前7559(壬戌)……十…… 前7558(癸亥)……十…… 前7557(甲)……十二…… 前7556(乙丑)……十三…… 前7555(丙寅)……十四…… 前7554(丁卯)……十五…… 前7553(戊辰)……十六…… 前7552(巳)……十七…… 前7551(庚午)……十八…… 前7550(辛未)……十九…… 前7549(壬申)……二十…… 前7548(癸酉)……二十…… 前7547(甲戌)……二十二…… 前7546(乙亥)……二十三…… 前7545(丙)……二十四…… 前7544(丁丑)……二十五…… 前7543(戊寅)……二十六…… 前7542(卯)……二十七…… 前7541(庚辰)……二十八…… 前7540(辛巳)……二十九…… 前7539(壬午)……三十…… 前7538(癸未)……三十…… 前7537(甲申)……三十二…… 前7536(乙酉)……三十三…… 前7535(丙戌)……三十四…… 前7534(丁亥)……三十五…… 前7533(戊)……三十六…… 前7532(丑)……三十七…… 前7531(庚寅)……三十八…… 前7530(辛卯)……三十九…… 前7529(壬辰)……四十…… 前7528(癸巳)……四十…… 前7527(甲午)……四十二…

在古籍保护中,数字化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基础。通过数字化,古籍能够“化身千万”,在新的纸张、缩微胶片、光盘、硬盘等介质中永久保存,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数百甚至上千年前的珍贵古籍。汉龙公司研发生产的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专为大幅面古籍、档案、字画、地图、图纸等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扫描而设计,其高精度、真彩色扫描镜头可以完美再现原件的所有细节,无红外线/紫外线冷光源为扫描原件提供了充分了保护。凭借上述优势,汉龙公司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行业。

《紫式部日记 [日本]紫式部》读后感

作品提要 自丈夫过世后,受藤原道长之托,我入宫辅佐其女太子妃中宫彰子。对于宫中的生活,我时常觉得抑郁苦闷,所幸中宫的娴雅美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