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4收藏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第1张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青叶胆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采收与初加工 10 性味归经 11 青叶胆的功效与主治 12 青叶胆的用法用量 13 青叶胆的化学成分 14 青叶胆的药理作用 15 《中华本草》:青叶胆 151 出处 152 拼音名 153 青叶胆的别名 154 来源 155 原形态 156 生境分布 157 性状 158 化学成份 159 青叶胆的药理作用 1510 性味 1511 归经 1512 功能主治 1513 青叶胆的用法用量 1514 各家论述 1515 摘录 16 青叶胆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6 青叶胆饮片 1661 炮制 1662 鉴别、检查 1663 性味与归经 1664 功能与主治 1665 用法与用量 1666 注意 1667 贮藏 167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青叶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叶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叶胆 1 拼音

qīng yè dǎn

2 英文参考

mild swerti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wertiae mileensis,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Swertiae Mileens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e swertia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青叶胆为中药名,见《云南中草药》。是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 N Ho et W L Shih 的干燥全草[1]。

4 拉丁名

Herba Swertiae Mile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ile swertia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青叶胆的别名

肝炎草、青鱼胆、走胆药[2]。

7 来源

青叶胆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oetW.L.Shih的干燥全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青叶胆为龙胆科植物云南当药Swertia yunnanensis Burkill或青叶胆s.mileensis T.N.Ho et WL Shi的全草[2]。

青叶胆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 N Ho et W L Shih 的干燥全草[1]。

8 产地

青叶胆分布云南[2]。

9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性味归经

青叶胆味苦,性寒[2]。

11 青叶胆的功效与主治

青叶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湿热泻痢,赤白带下,流行性感冒,疟疾发热,急性胃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2]。

12 青叶胆的用法用量

煎服:10~15g[2]。

13 青叶胆的化学成分

云南当药含油橄榄酸、氧蒽酮的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及其苷类,还含有具生理作用的内酯碳苷类和黄酮酸苷类。青叶胆含日本当药素(Smertia japonin)及当药素(Swertisin)[2]。

14 青叶胆的药理作用

青叶胆能显著降低大白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2]。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2]。保肝降酶的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它还有抗炎活性,日本当药素也有降酶活性[2]。

15 《中华本草》:青叶胆 151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152 拼音名

Qīnɡ Yè Dǎn

153 青叶胆的别名

肝炎草、小青鱼胆、七疸药

154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滇獐牙菜和美丽獐牙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wertia mileensis2.Swertia yunnanensis Burk3.Swertia angustifolia Buch-Ham.Ex DDen var.Pulchella (D.Den) Burk.[S.Pulchella BuchHam.;Ophelia pulchella D.Don;S.Vacillans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晒干或鲜用。

155 原形态

1一年生草本,高1545cm。主根棕**,茎直立,四棱形,具窄翅。叶对生;无柄;叶片狭长圆形、披外形至线形,长25cm,宽1510mm,先端急尖,某部楔形,具3脉。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开展,侧枝生单花,花便细,长043cm,基部有2个苞片;花萼绿 ,叶状,4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花过直径约1cm,淡蓝色,4裂,裂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具小尖头,花瓣基部具2个蜜腺,蜜腺杯状,先端具柔毛状流苏;雄蕊4,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扁平,花药蓝色;子房卵状长圆形,长3545mm,花柱明显,柱头小。蒴果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达1cm。种子棕褐色,卵球形。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2与青叶胆不同点在于:其特征为茎具4枝。茎中上部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花大,5数,直径约2cm,花冠裂片长712cm,腺窝具少数裂片状流苏;花萼长达花冠的2/3,裂片线形,柱头2裂。

3一年生草本,高2 050cm。茎直立,四棱形,棱上有狭翅,上部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6cm,宽0312cm,两端渐狭,具13脉,中脉在下面突起。圆锥状聚伞花序有多花,花梗细,长37mm;花萼4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在花时比花冠短,背面有突起的3脉;花冠**或淡黄绿色,直径89mm,4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小尖头,中上部具紫色斑点,基部具1个蜜腺,蜜腺圆形,深陷,上半部边缘具短流苏,基部有1个膜片,盖在腺窝上;雄蕊4,花丝线形;子房狭卵形,无柄,长约5mm,花柱短,明显,柱头2裂。蒴果宽卵形。种子长圆形,褐色。花、果期89月,在广东可至翌年1月。

15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3001650m的山坡草丛中。

2生于海拔11003800m的草坡林下或灌丛中。

3生于海拔1503300m的田边、草坡荒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云南。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157 性状

性状鉴别 全株长1545cm。根圆柱形,长27cm,有时分枝,须根少,表面**或黄棕色。茎四棱形,棱角具极狭的翅,中空,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下部常带红紫色。单叶对生,多皱缩或略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线形或披针形,长14cm,宽17mm,无柄。圆锥状聚伞花序。蒴果狭卵形。种子多数,细小,棕褐色,卵形至类圆形。气微,味苦。以色绿、花多、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方形,角偶处具棱翅。表皮细胞1列,外被用质层。皮层及韧皮部均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髓部中空,边缘有厚壁细胞,木化。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0g,加甲醇50ml,在60℃水浴中温浸1h(或冷浸振摇4h),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1ml,在水浴上蒸干,残留物用醋酐1ml溶解,滴加浓硫酸23滴,溶液由**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检查三萜类)(2)取滤液12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现弱棕色荧光斑点。①喷三氯化铝试剂后呈现强黄绿色荧光斑点;②喷4%硝酸锆稀盐酸溶液后呈现强**荧光斑点。(检查5羟黄酮类,1羟基呫吨酮类)(3)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甲醇溶液12滴,产生绿色。(检查酚羟基,1羟基呫吨酮类)(4)薄层色谱 取滤液10μl点样。以齐墩果酸、1羟基3,7,8甲氧基呫吨酮、当药甙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0.5%碳酸钾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开,醋酐硫酸乙醇(12:1:20)喷雾后,于105℃烘烤显色,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有相同的色斑。

158 化学成份

青叶胆全草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日本当药素(swertiajaponin)即木犀草素7甲醚6-Cβ葡萄糖甙(7Omethyl luteolin6CβDglucoside),当药素(swertisin)即6-Cβ葡萄糖芫花素(6-Cβglucose-genkwanin)[1,2]。五种呫吨酮成分:即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 xanthone),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8-dihydroxy3,7-dimethoxy xanthone),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1hydroxy3,7,8trimethoxy xanthone)[3],1羟基2,3,4,5四甲氧基呫吨酮(1-hydroxy2,3,4,5-tetramethoxy xanthone),1-羟基2,3,5三甲氧基呫吨酮(1-hydroxy-2,3,5-trimethoxy xanthone)[4]。当药甙(sweroside)[5],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青叶胆内酯(swermirin)[6],当药苦甙(swertiamarin),2’-O乙酰基当药苦甙(2’Oacetylswertiamarin)[7]等。

159 青叶胆的药理作用

能显著降低大白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青叶胆水提物有保肝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见女贞子药理项下),苦味质与黄酮部分也有效,青叶胆苦味质部分20mg/kg皮下注射,黄酮20mg/kg皮上注射,连续6天,均可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转氨酶升高。齐墩果酸在100mg/kg、50mg/kg、30mg/kg的剂量水平均能明显降低由CCl4所引起大鼠SGPT的升高,10mg/kg作用较差。青叶胆黄酮在20mg/kg,青叶胆苦味质在20mg/kg也能降低由CCl4所引起的SGPT升高。日当药黄素对大白鼠由CCl4造成的急性中毒性肝损伤引起的SGPT的升高有降低作用。

1510 性味

苦;性寒

1511 归经

肝;胆;膀胱经

151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湿热泻痢;赤白带下;流行性感冒;疟疾发热;急性胃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外用可治急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

1513 青叶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前水洗。

1514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肝胆湿热,除胃中伏火。治肝炎,尿路感染。

1515 摘录

《中华本草》

16 青叶胆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青叶胆

Qingyedan

SWERTIAE MILEENSIS HERBA

162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oetW.L.Shih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163 性状

本品长15~45cm。根长圆锥形,长2~7cm,直径约02cm,有的有分枝;表面**或黄棕色。茎四棱形,棱角具极狭的翅,直径01~02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下部常显红紫色,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4cm,宽02~07cm。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4,条形,黄绿色;花冠4,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内侧基部具2腺窝;雄蕊4。蒴果狭卵形,种子多数,细小,棕褐色。气微,味苦。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色或黄绿色。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长梭形,有的有突起或一端延长,长100~120μm,直径40~50μm,木化,壁厚5~10μm,孔沟明显。纤维长梭形,长180~220μm,直径8~10μm,木化,壁厚约25μm,孔沟明显。叶的上表皮细胞壁波状;下表皮细胞角质纹理不甚明显,气孔多数,不等式或不定式。草酸钙结晶呈杆状、针状或片状,多存茌于叶肉细胞中。花粉粒圆形,直径30~37μm,具3孔沟,表面有细网状纹理。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4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一冰醋酸(12: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lg,内径为5mm)上,用甲醇约2ml洗脱,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獐牙菜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包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66 青叶胆饮片 166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类圆形,有的有分枝;表面**或黄棕色。茎四棱形,棱角具极狭的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切面中空。叶片多破碎。气微,味苦。

166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663 性味与归经

苦、甘,寒。归肝、胆、膀胱经。

1664 功能与主治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1665 用法与用量

10~15g。

1666 注意

虚寒者慎服。

166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6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独参汤处方大人参20~30克(去芦)制法上药叹咀。功能主治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辨证录》卷二:独参汤处方人参3两,附子3分。功能主治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用法用量煎汤灌之。摘录《辨证录》卷二《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处方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功能主治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别名人参汤处方大人参2两(去芦)。功能主治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用法用量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注意咳嗽去之。各家论述陈修园: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医学集成》卷二方名独参汤组成高丽参。主治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用法用量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保婴撮要》卷十七方名独参汤组成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主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

详见百科词条:独参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9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因地制宜为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指考虑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发病情况亦有差异。如南方炎热多雨,地势卑湿,病人往往出现湿热的证候;北方少雨干燥,容易出现燥证;高原沿海,某些地区水土不同,对体质和疾病亦造成不同影响,治疗用药时均应照顾这些特点。《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中论述,北方地势高而寒,故“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炎热多雨,地势潮湿,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详见百科词条:因地制宜 [ 最后修订于2016/3/17 18:24:06 共35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胰癌的症状 5 胰癌的辨证分型 51 胰癌·湿浊阻遏证 52 胰癌·气血瘀滞证 53 胰癌·肝胆湿热证 54 胰癌·气血两虚证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胰癌的穴位 2 治疗胰癌的方剂 3 治疗胰癌的中成药 4 胰癌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胰癌 1 拼音

yí ái

2 英文参考

pancreas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ancreas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胰癌 (pancreas cancer[1][2])为病名[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胰癌是指发生于胰的癌病类疾病[3][2]。

《中医药学名词》(2010):胰癌是指发生于胰腺部位的癌病[1]。

4 胰癌的症状

以脘腹痛,纳呆,消瘦,黄疸等为主要表现[3]。

5 胰癌的辨证分型 51 胰癌·湿浊阻遏证

胰癌·湿浊阻遏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turbidity blockade[1])是指湿浊阻遏,以胸脘痞闷,腹部隐痛,身目俱黄,**晦暗,纳呆,头重身困,恶心欲呕,口干不欲饮,腹胀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2 胰癌·气血瘀滞证

胰癌·气血瘀滞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气滞血瘀,以脘腹胀满,上腹痛呈持续性,痛处固定,腹中痞块,面色晦暗,形体消瘦,恶心呕吐或呃逆,舌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或涩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3 胰癌·肝胆湿热证

胰癌·肝胆湿热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1])是指肝胆郁热,以脘胁胀满,腹痛拒按,身目发黄,烦燥易怒,身热,纳呆,嗳气恶心,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燥,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54 胰癌·气血两虚证

胰癌·气血两虚证(pancreas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1])是指气血亏虚,以腹胀隐痛,扪及包块,纳差,倦怠乏力,全身消瘦,面色萎黄,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4]。

6

《普济方》卷九十六:承气汤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用法用量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摄生众妙方》卷四:承气汤处方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功能主治发汗,泻下,去脏毒。主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圣惠》卷三十九:承气汤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摘录《圣惠》卷三十九《痘科类编释意》卷三:承气汤处方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芒消1钱。功能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著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各家论述此开滞下利之方也。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泻满,芒消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泻实去热,甘草甘平调诸药,稍缓其峻急之性。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千金》卷九方名承气汤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千金》卷十六方名承气汤组成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

详见百科词条:承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2:29:59 共11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难经》为中医理论著作 。原作《黄帝八十一难经》。旧题战国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成书约在东汉以前 。书中以问难的形式讨论了81个问题,对诊脉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五输穴及补泻法的运用均作了论述。《难经》为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的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奇经八脉及所主病证。第3047难主论脏腑、对三焦、肾与命门提出新见解。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第6268难论述脏腑井俞诸穴。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现存明刻本,及1940年黄竹斋校本等。在线阅读:1《难经经释》[清]徐灵胎(公元16441911年)2《难经集注》[明]王九思(公元1505年)3《难经古义》4《八十一难经》[西汉末]秦越人扁鹊(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5《难经正义》[清]叶霖(公元16441911年)

详见百科词条:难经 [ 最后修订于2015/10/18 10:12:17 共69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栀子的别名 4 栀子的处方用名 5 来源 6 原植物形态 7 产地 8 采收与初加工 9 生药性状 10 栀子的炮制 101 栀子的炮制方法 1011 栀子 1012 炒栀子 1013 焦栀子 1014 栀子炭 102 成品性状 103 炮制作用 104 炮制研究 10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0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43 工艺研究 105 贮存方法 11 性味归经 12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13 栀子的化学成分 14 栀子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6 含量测定 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64 测定法 147 栀子饮片 1471 炮制 14711 栀子 14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4712 炒栀子 147121 含量测定 147122 鉴别、检查 1472 性味与归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1474 用法与用量 1475 贮藏 148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山栀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山栀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山栀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栀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栀子 已经自动替换为 山栀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shān zhī

2 概述

山栀

山栀为中药名,即《药性论》所载栀子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山栀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炒山栀表面深**或黄褐色[1]。焦山栀表面焦**[1]。山栀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山栀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炒山栀与焦山栀功用相似,炒山栀比焦山栀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山栀,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山栀[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山栀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3 山栀的别名

黄山栀、山枝子、大红桅。

4 山栀的处方用名

山栀、栀子、黄山栀、炒山栀、焦山栀、山栀炭[1]。

5 来源

山栀为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

6 原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7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8 采收与初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1]。

9 生药性状

山栀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山栀的炮制

汉代有擘破(《注解伤寒论》)的炮制方法[1]。

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备急方》)的方法[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炙法(《备急千金药方》)[1]。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杂录》)等炮制方法[1]。

元代提出“炒令十分有二焦黑”(《丹溪心法》)及蒸制(《世医得效方》)[1]。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良方》)、酒浸(《外科理例》)、童便炒(《医学入门》)、蜜制(《寿世保元》)、盐水炒黑(《宋氏女科秘书》)、炒焦(《景岳全书》)、酒洗(《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外科大成》)、姜汁炒黑(《本经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本草》)[1]。同时还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比较多,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炭等[1]。

101 山栀的炮制方法 1011 山栀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1]。

1012 炒山栀

取山栀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取出晾凉[1]。

1013 焦山栀

取山栀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取出晾凉[1]。

1014 山栀炭

取山栀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1]。

102 成品性状

山栀为不规则碎块状[1]。表面红**或棕红色[1]。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1]。种子扁卵圆形,红**[1]。味微酸而苦[1]。

炒山栀表面深**或黄褐色[1]。

焦山栀表面焦**[1]。

山栀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103 炮制作用

山栀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山栀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山栀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山栀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 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1]。炒山栀与焦山栀功用相似,炒山栀比焦山栀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山栀,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山栀[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山栀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104 炮制研究

山栀含都桷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山栀苷(gardenoside)、栀子子苷(shanzhiside)、山栀酮苷(gardoside)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熊果酸、绿原酸等多种有机酸类[1]。

10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对京尼平苷的影响:以山栀中京尼平苷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栀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1]。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山栀仁中,山栀壳含量相当低;炒山栀和

焦山栀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山栀比炒山栀更明显[1]。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上述大同小异,同时测出炒炭后山栀苷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2)对熊果酸的影响:对熊果酸的研究是采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比较了山栀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结果表明,山栀生品、炒品、炒焦品、姜炙品、烘品1~4(烘制温度为125℃、150℃、175℃、200C)中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炒炭品、烘品4(烘制温度200℃)中熊果酸较生品明显降低[1]。

10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对胆红素的影响:栀子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山栀与焦山栀之间差别不大[1]。

(2)止血作用:生山栀与焦山栀给家兔注射15g的剂量时均有显著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在075g剂量时,生栀子仍有作用,焦栀子则无此作用[1]。

(3)退热作用:对注射酵母液而引起发热的家兔,生栀子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焦栀子无此作用[1]。

(4)抗炎作用:生山栀的抗炎作用最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山栀抗炎作用明显减弱,且随温度升高,抗炎作用逐渐降低[1]。当温度超过175℃时,抗炎作用消失[1]。山栀加热炮制后抗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京尼平苷受热破坏或分解所致[1]。

(5)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山栀水煎液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1]。

(6)护肝作用:山栀生品有明显对抗CCl4所引起动物肝急性中毒的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护肝作用均降低[1]。实验初步认为,山栀若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应以生品为好[1]。

另据报道,生栀子与焦栀子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栀子为佳;焦栀子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山栀略强,这一点和中医对大便溏薄者用焦栀子是一致的[1]。

1043 工艺研究

对烘法是否能代替炒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生山栀、焦桅子、烘山栀的山栀苷含量,从定量结果看,烘和焦制品中山栀苷无显著差异[1]。从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后的样品提取液的δ值看,δ烘值比δ焦值小,说明用烘的方法炮制得到的结果比较恒定,便于控制质量[1]。考查不同温度炮制山栀炭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栀炮制后,山栀苷和鞣质均有明显变化,随温度增高,山栀苷的含量递减,当炮制温度高于180℃以后,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超过山栀苷熔点温度(162℃~164℃)时,苷分解严重[1]。鞣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高于200℃以上时,鞣质含量下降,且大部分炭化[1]。从而认为炒山栀温度应控制在160℃~200℃之间[1]。

10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性味归经

山栀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

12 山栀的功效与主治

山栀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山栀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1]。

山栀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山栀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山栀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炒山栀与焦山栀功用相似,炒山栀比焦山栀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山栀,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山栀[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山栀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山栀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用于多种实热性眼病,山栀能清泻三焦火邪。常与其他清热药配伍使用。

(2)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瞳神紧小、聚星障等眼病。常与龙胆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白睛溢血、前房积血、跟底出血等。山栀有凉血止血作用。每与茅根、地黄同用。

13 山栀的化学成分

含山栀甙(geniposide)、羟异山栀甙(gardenoside)、栀子甙(shanzhiside)、山栀新甙(gardoside)、山栀甙酸(geriposidic acid)、山栀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14 山栀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山栀

Zhizi

GARDENIAE FRUCTUS

142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143 性状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144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直径14~34μm,长约至75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种皮石细胞**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p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栀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山栀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85%(附录ⅨH第一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4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山栀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山栀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4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山栀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147 山栀饮片 1471 炮制 14711 山栀

除去杂质,碾碎。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果皮表面红**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横。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气微,味微酸而苦。

14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712 炒山栀

取净山栀,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褐色。

本品形如山栀碎块,黄褐色。

147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药材含山栀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5%。

14712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47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1474 用法与用量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14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4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