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张

旧人教版

隋朝:隋朝建立和南北重归统一;

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唐朝: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唐和吐蕃的关系;

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日关系(遣唐使、鉴真东渡),中印关系(玄奘西行)。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北宋(辽、西夏)、南宋(金);

经济重心的南移。

元朝:蒙古统一和元朝建立;

元朝大运河;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回族的形成)。

明朝:明朝的建立及君主集权的加强(政治上和思想上);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搞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清朝:清朝的建立;

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增设军机处,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清朝的疆域及清朝前期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东北、西北<新疆>、西<西藏>、东南<台湾> 四个方向);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其它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只要把课本看过一遍找得到书就行!

什么的祖先

古老

祖宗和祖先有什么区别

你好:祖宗一般是指近几代的亡者,如祖父、曾祖父等,有直接的血统关系。祖先是指时代更远的亡者,不一定有血统关系。

人类的祖先是什么?

是人!从历代史前遗迹可以证明。绝对不是达尔文所推论的人由猴子进化而来。

靺鞨族是什么族的祖先?

移居越国的通古族,其中心份子当是肃慎。他们本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后来势力从中国东北延伸至黑龙江流域及沿海州,再迁徙至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日本海岸。肃慎这名称,是隋唐时,称呼先秦时期居住于东北地方的民族的总称。日本的史料,也沿用此称呼。《日本书纪》记载阿倍比罗夫曾率水军北上,三次进行「讨虾夷」、「征肃慎」。在第三次征讨时,于渡岛和肃慎的船只遭遇。肃慎的船只以羽毛插在木头上当作旗帜。比罗夫试图与肃慎交易,于是在海岸堆积丝织品、兵器、铁器等物。结果肃慎方面来了两个老人,他们拿走丝织衣服与麻布。此外,也有很多从东北地方上京献马的记录。这些马是白色苇毛、白蹄的欧亚大陆产的名马。除了马匹之外,肃慎还产名叫「独犴」的北方野犬、箭筒、砂金等名产。迁徙至山形县的肃慎人,由于精通采矿、采金技术,逐渐往内陆深入,一度还曾到达茨城县的鹿岛。至今山形县内及鹿岛附近,仍流传着通古族的传说。一进入八世纪,肃慎的子孙靺鞨族就开始擡头。靺鞨人原本是住在黑龙江流域,为求较温暖之地,于是进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那些移居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称为肃慎,而移居高句丽的则称为靺鞨。他们都是通古族。六六三年,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打败了日本与百济的联军,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住在高句丽的靺鞨人大都逃往中国东北,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于七二七年为和日本签订通商条约,派遣使者至日,和日本维持约二00年的正式外交关系。这二00年间,甚多的靺鞨人涌到日本。单单在七四六年一年,就有一千一百多人登陆山形县,归化为日本人。因为山形县、新泻县一带,都是通古族的同胞,所以对他们而言,一定觉得非常有亲近感。据《续日本纪》记载,在越后(新泻县)有「狄」族或「虾狄」族登场。 狄族不仅活跃于越后,而且深入东北地方。这狄族究竟是什么民族呢?七0九年,虾狄叛乱大和朝廷,所以大和朝廷在山形县设征狄所,藉以调派武器与船只。由于叛乱不断,大和朝廷一面派持节镇狄将军讨伐,一方面派使者到靺鞨的根据地,也就是中国的东北去交涉。狄族大概是高句丽被新罗灭亡时,流亡到越后的靺鞨族的一支。他们不断伸张势力,半世纪后,建立流亡国家,拒绝服从中央政权。而这个民族据说是女真也就是今天满族的祖先。

韩国人的祖先是什么

韩国人祖先不是百济族和高句丽族,布里亚特人(未识别民族)就是古扶余人,

日本人,百济,高句丽,布里亚特人(扶余)都是扶余系民族,DNA接近,

高句丽族是黄帝之孙太阳神高阳氏之苗裔,属于古羌人的一支

古代文献和高句丽壁画也表明高句丽是黄帝之后,五胡十六国的高句丽人高云自称为高阳氏之苗裔

韩国人的祖先是古亚细亚人种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韩民族发源地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

朝鲜族是古亚细亚人种(尼夫赫-科里亚克人)和新亚细亚人(逃避苦役的中原人姓氏氏族)混合而成,古亚细亚人血统占主体,就像混血儿有几分之一新亚细亚人血统。

中国中原人带青铜兵器和铁器征服了 原始韩部落 建立了辰国,后来辰国变成三韩,土著部落马韩,和中国中原人和杂居的辰韩、弁韩。

尼夫赫人和科里亚克人或为古代马韩人,带有先进青铜武器和铁器的避苦役的秦人建立了辰韩、弁韩

辰和秦 发音相近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韩国人遗传DNA基因和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最接近。俄罗斯有科学家说科里亚克族,尼夫赫人与朝鲜人属于蒙古人种北亚型中的b型,韩民族属古亚细亚人(千岛人种),和爱斯基摩人、日本少数民族爱努人,美洲印第安土著基因相似。

韩语、尼夫赫语、科里亚克语 为 吉古亚细亚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利亚克-尼夫赫语群

五官骨架:不光韩国人骨架大、大饼脸、一线眼、颧骨高,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同样很多骨架大,五官大饼脸,有俄罗斯混血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除外

韩国人和东北朝鲜族五官差异,朝鲜族是

kreao发音 像极了 科里亚,科里亚克

科里亚克族 (Коряки) 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科里亚克自治区。科里亚克族自古以来实行明确的男女分工劳动制。  有人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接近朝鲜族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与语法与韩语相似,也有同源词,以鹿为图腾(朝鲜人也以鹿为图腾),也是古亚细亚人,不少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代秽貊-夫余人的后裔;而。  狗是他们最主要的牲畜,他们与韩国人一样喜欢吃狗肉(他们是少数喜欢吃狗肉的民族),因为他们也养驯鹿与从事捕捞,被称为驯鹿民族,他们与尼夫赫人(吉里亚克族)即是满人所说的费雅喀人是朝鲜人的族源,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濒海地区的一些韩系语言(新罗,伽耶)也属于吉利亚克-尼夫赫语群的一个亚分支,推测远古时期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是沿着海岸线由勘察加半岛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后来由于通古斯语族肃慎系民族和东夷濊系民族的相继东扩,割裂了南北两个吉利亚克语群的联系,使得吉里亚克语群被压缩在南北两块狭小的飞地上各自演化,北部的吉里亚克人被通古斯人驱赶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南部韩系各族则被北方东夷中的濊貊系与通古斯民族压缩到朝鲜半岛南端,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三韩。

人类的祖先是什么

众说不一,有以下几种说法:1人类演化进程(现代人的形成),由猿人——类猿人——直立人——智人——古代人——现代人;2有的说人类的祖先可能是狼;3有的说人类的祖先可能是微生物,是从水里来的(现代科学的确证明,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可能都是从水里来的,然后由微生物逐渐演化形成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海洋生物、猫科类动物、齧齿类动物、飞行类动物等(指鸟、飞禽等);4有的说人可能是由灰尘(或者说粉尘)而形成的,依据是好像是人的皮肤;5有的说人类的祖先可能是由地球来的外来物种,祖先可能是外星人(据说古时候可能爆发过星球大战,居住在地球以外的两个不同星球的不同人种由与某种原因爆发战争,战败一方的外星人遗民定居地球,与地球原始人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人类;

祖先的意思是什么

祖先 [zǔ xiān]

基本释义

1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

2演化成现代生物的古代生物

详细释义

民族或家族的上代先辈。

演化出现代各类生物的各种古代生物。如: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近义词

先人 前辈 祖宗

百科释义

祖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ǔ xiān解释是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还指演化成现代生物的古代生物。

元朝的祖先是什么人呀?

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漠北诸部中,黄金家族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北宋时,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居住于今日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蒙古国东方省地区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

大明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祖先是什么意思,祖宗又是什么意思

祖宗一般是指近几代的亡者,如祖父、曾祖父等,有一有直接的血统关系。祖先是指时代更远的亡者,不一定有血统关系

祖先是什么样子

据科学家在考古发现中推想,人的祖先就是和现在的猴子类似的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了满族是通古斯人的说法。但实际上,现在根本就没有通古斯人和通古斯族的说法,通古斯只是作为一个语系出现。而这也正是满族和通古斯的关系,因为,满族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南部分支,而满-通古斯语族则属于是属于阿尔泰语系。

通古斯人(鄂温克人)

当然,最早通古斯的确是指的是民族,但却与后金国建立者女真人关系并不大。通古斯人是俄罗斯人对游牧于西伯利亚地区鄂温克人的称呼。当然,鄂温克人与女真人也是有关系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中国东北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居民之一——肃慎人。

满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在传说之中,肃慎人甚至能追溯到舜禹时代。据说,大禹定九州时,来朝贡的周边各族就包括居住于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当时,“肃慎”被称为“息慎”。《国语》中更是记载了肃慎人向周武王贡献“楛矢石砮”的经过。可见早在周朝之时,肃慎人就已臣服中原王朝。

肃慎人

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肃慎人开始被称为挹娄,此时的挹娄依然处于部落时代,被活跃于松花江中游一带的夫余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到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史书对挹娄的后裔,开始用“勿吉”和“靺鞨”来称呼。但实际上,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是同一个词语。

在北魏太和年间,推翻了夫余奴隶主的统治之后,靺鞨,或者说勿吉开始发展壮大,在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形成了七部,分别为栗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唐朝期间,靺鞨族的首领被唐玄宗封为了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的官衔。从此,靺鞨开始以渤海为号。

渤海国遗址

从建国开始,渤海国存在了200多年,它也始终臣服于唐朝,成为唐朝在东北地区忠心耿耿的藩属国。最鼎盛时,渤海国疆域从如今的辽宁开原市至丹东市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向东则抵达大海和朝鲜半岛,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北。最鼎盛时,渤海国境内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被称为“海东盛国”。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朝末年,同样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契丹族开始崛起,并最终灭亡了享国200余年的渤海国,曾经强盛一时的靺鞨族开始四散各地,许多人也因此逐渐被汉族或其他民族同化。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仍保持着靺鞨的生活方式。

曾经的靺鞨七大部之一黑水靺鞨,在唐朝时就曾被唐朝皇帝封为勃利州刺史。渤海国灭亡之后,黑水靺鞨开始向南迁移。辽国的建立者契丹人,则将这一支靺鞨人称之为为“女真”,为了避讳,有时候也称其为“女直”。

满族

辽国将女真分为了两部分,分别为熟女真和生女真。熟女真指的是女真人中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一部分。他们居住于松花江以南较为温暖、同时经济较为发达,开发较为完善的地区。而生女真则分布于松花江以北黑龙江流域。生女真的发展十分落后,他们甚至仍处于奴隶时代。

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处于野蛮原始时代的民族,反而武力更为强大。北宋初年,生女真中的完颜靠着强大的武力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尤其在获得铁器,掌握炼铁技术之后,完颜部的实力开始迅速扩张,并逐步统一生女真。公元1115年,以完颜部为核心,在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女真人起兵反抗辽国,并最终覆灭了辽国,建立起来女真人的第一个政权——金。

金国

女真人在与北宋联合灭辽之后,随即又推翻北宋,占领了最繁华的中原地区。随后,大量女真人开始迁入中原定居。随着大量进入中原的女真人,不可避免的,这些女真人被汉族同化,女真人的民族特点基本消失。在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已经与汉族无异。

金朝灭亡之后,仍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依然保留着女真人传统的渔猎生活方式,也因此,这部分人仍然保持着女真的民族特点。在《元史》中,就多次记载了元朝征调女真人出征的记录。除此之外,当时的女真人在元朝的统治之下,被要求捕捉海东青,以供元朝统治者玩乐。

明朝女真各部

到明朝时期,散布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开始被分为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东海女真。最终,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逐步崛起,并最终统一女真各部,确立了八旗制度和后金政权。随后,将国号改为“清”的女真政权,更是入关占领天下,建立起来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

  不要把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混为一谈。

  所谓“炎黄”只不过是神话传说当中上古时期的两位君主,是民间口头文学形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汉朝以前,还不存在 炎帝、黄帝这样的称呼,先秦时期的古籍上只有轩辕氏,神农氏,这样的称呼。后来秦始皇称帝号,从此帝字成为最高君主的专用名词。到了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汉朝于元朔五年正式颁布皇家祭祀的上古先神名位,从这时起才把上古的主要君王正式定了谥号, 炎帝、黄帝 就是在当时定的名。说白了只是封建皇帝为宣扬君权神授作的宣传而已。

  从科学角度讲,所谓‘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是不现实的。

  1、炎黄以前就没有其他男性吗?同时期的蚩尤、三苗、九黎、这些人的后代难道都灭绝了?

  2,炎、黄都是男性,那么同时期的女姓又是从哪里来?他们的配偶从哪里来?难道是他们的姐妹?

  3,假如 炎、黄的后代成为今天中国人的祖先,那么炎 黄都后代都是男性吗?他们的女儿都去了哪里?嫁给了谁?

  4,炎、黄 的男性后代如果要繁衍成为今天中国人,那就必须有女性配偶,这些女性配偶又是从谁家来的?那些舅舅家的后代去了那里?也都灭绝了吗?

  5、在最初人口很少时仅由两个家族进行繁衍,又怎能避免近亲结婚呢?

  很显然,‘炎黄子孙’的说法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是不真实的。古代的人们不懂科学,于是古人习惯泛泛而论,但在现代人眼里稍微思考一下都会发现这种说法是荒诞不精的。今天中国的人口当中不要说少数民族,即使是汉族当中有多少黄河流域最初原住民的直系后裔都是未知数,毕竟历史过去了数千年,人口的不断迁徙,民族的不断融合早已改变了古代的人口分布。

  炎黄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可以理解,但是历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绝不能靠虚构的传说去判断。

  ------------------------------------------------------------------

  满族是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种族上与汉族一样属于东亚地区较典型蒙古利亚人种,语言则属于阿勒泰语系的东方分支通古斯语族,与汉族的语言基本没有同源关系。

  满族最初祖先来自哪里目前还没有定论,通过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境内从20世纪初不断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目前国内外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远东黑龙江中下游在距今3000年前属于一种新石器文化(学术界称扎尔采文化),大约公元前10-5世纪这一地区迁入了新的居民,这些外来民族与最早的土著发生了融合,形成了以今天黑龙江省境内发现的‘新开流文化’为代表的新的古代民族。紧接着在稍晚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山海经〉先秦古籍当中都出现了“肃慎”这一古代民族的名称,而且明确记载这个民族生活在东北地区。〈汉书〉与〈后汉书〉当中把“肃慎”称为“挹娄”,并说明了挹娄人是古肃慎人的后代,还更加明确的记载了挹娄人居住在夫余国北面。“夫余国”是两汉时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上世纪3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现已基本探明,古夫余国大致的地理位置在今天吉林省境内,以及黑龙江省嫩江以南的地区,由此推断古代挹娄人应生活在今天松花江下游于牡丹江流域,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通过考古发现了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末时间跨度近600年之间先后兴建的多座古代城堡遗址,从出土的器物证实,这些古代居民冬季居住在土城内部的半地穴式房屋中,夏季则离开城池沿江搭帐篷从事捕鱼,他们的经济以渔猎为主,兼顾粗放农业,饲养的主要牲畜是猪,马,牛的数量很少,没有羊。这与史书中关于挹娄人的记载基本吻合。到了公元4世纪--5世纪,松花江下游的古城逐渐废弃,当地的挹娄人开始南迁到今天吉林省境内的松花江流域,同时期当地原有的夫余国古城衰落消失了。这于朝鲜史书〈三国遗事〉与中原史书中的记载相吻合,当时挹娄人的部落联盟南下吞灭了夫余国。以〈魏书〉与〈北史〉记载从公元5世纪起挹娄人开始改名为“勿吉”,生活范围扩大到北至黑龙江下游,南至辽河以北,东到日本海沿岸,西与蒙古草原的突厥相邻,居有整个松花江流域。到了隋唐时期,隋朝史书正式把勿吉人的7大部落统一定名“靺鞨”。隋文帝开皇年间 靺鞨诸部大首领组成庞大的使团到达长安,隋文帝设国宴招待,席间与靺鞨诸部首领进行了谈话,诸部首领即兴表演了舞蹈。这次宴会被记载在〈隋书〉当中。唐朝以后‘公元698年’由靺鞨南部最强大的部落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这是靺鞨族第一次建立比较完善的国家政权。渤海国陆续统一了除‘黑水部’之外的其他部落,都城设在忽汗州(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到公元926年,渤海国被辽太祖 耶律 阿保机 所灭。辽朝把渤海人南迁到今辽宁省辽阳、沈阳等地改名东丹国,进行傀儡统治。黑水靺鞨在渤海国灭亡后南迁填充了渤海故地并改名女真,靺鞨族名逐渐被废止。辽朝起初把作为外藩的黑水靺鞨称为生女真,把散居在松花江以南归入自己编户的靺鞨人称为熟女真。后来丹国被裁撤,余留的渤海人被称为 曷苏倌女真,与熟女真归为一类。到公元1115年,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古打”灭辽,建立金朝,将过去的生女真多个部落与熟女真、曷苏倌女真统编入猛安谋克,从此,女真族这个名称确立下来,一直沿用到名末清初。直到公元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 皇太极 颁布谕旨,正式将女真旧族名废止,改用新族名“满洲”,从那时起满族这个称呼一直使用到今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旧人教版隋朝:隋朝建立和南北重归统一; 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唐朝: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