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春秋的古籍都有哪些,100分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关于周,春秋的古籍都有哪些,100分啊。,第1张

一.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英文名:The Zhou Dynasty

1、周朝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2、西周朝的兴起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发继位, 称周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3、主要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著名的有: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以辅周室。

齐国---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封地,今山东青州府。

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

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

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

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

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章丘县。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

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

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

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

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东莞县。

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睢阳县。

杞国---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

陈国---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

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

4、西周王系

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 :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周成王 :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 :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 :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 :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 :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 :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 :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 :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 :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 :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 :在位46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 :在位11年,(前781-前771)。

5、东周朝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前770年),周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1、东周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 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 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2、东周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6、东周王系

东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姬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厘王:(姬胡齐),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姬郑),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顷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简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姬贵),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姬骄),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7、政治制度

周灭商后,国王大搞分封,把王族与功臣分封到国家各个地方,建立起众多诸侯国,数量超过百个。通过宗法制和封建制,又建立起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同时建立起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封建国家。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8、经济技术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西周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土地耕种制度即“井田制”,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这样,为封建制度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基础。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独裁,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限制私人从商。商贸的品种有作物、牛马、用具、珍异和兵器等,甚至掠卖奴婢。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铜币。

9、科学文化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周易》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周代的另一种完善的文化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地图包括南越

文物的正史作用 在古代,有些史籍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在流传中缺佚,有些被统治阶级删改等,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极其珍贵的价值。它的表现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在古代,金石学家以金石文字正诸史之谬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只限于金石,现在可利用各类文物中的资料订正文献记载。这就使文物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挥。

在地方志中对一些古迹的记载,由于时代的限制,缺乏资料,又未实地调查,往往以一些传说为据,使记载失实。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已得以澄清,如河北省磁县许多古,在地方志等古籍中称为“曹操七十二疑”,但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包括墓志)证明并非曹操七十二疑,而是北朝墓群,是东魏、北齐的皇室及王公贵族墓地。

在古文献中,往往记载一些生产和生活器物的状况,这些记载又往往被认为是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导致错误。《韩非子》、《周礼》中,有关于髹漆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薄板胎漆器出现于战国中期。实际上中国漆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即出土有漆器,商代遗址和墓葬中更有多处发现。这些出土文物,都校正了《韩非子》和《周礼》的记载。

孔明灯、龙骨水车、地动仪、纸、铁犁等。

1、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2、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省称“龙骨”。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

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

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

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

4、纸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纤维无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发明源于中国。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浆纸。

5、铁犁

铁犁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当铁犁在17世纪传入荷兰以后,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孔明灯

——龙骨水车

——纸

——铁犁

——地动仪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炝金、描金等工艺品,还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传承

史前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先秦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这一时期,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这些精美的漆器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汉代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唐代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夹苎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以粘土制胚,外用苎麻布粘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夹苎佛像造价高,费时长,因为数目少而珍贵。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敦煌干漆夹苎佛像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

在和阗出土的佛教残像中,有陶像,也有少数木雕像和类似夹苎漆像的作品。在泥塑和陶制像中,除了佛、菩萨像多少带有“犍陀罗”的作风以外,还有很多天王、武士和各种形象的供养人造像,也多是由雕塑作者就地取材,是从当地现实生活中摄取的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南疆和阗出土的木雕像中,有一躯残损的天王像,其铠甲装束,多为中原形式,但神态面貌,却是当地人物为蓝本。另一片木雕像,分为三层,形象多赤裸劲直,几纯属印度式。最下层右侧,雕了两个男供养人,则又是中原当时的衣冠。还有一残断的佛手,用苎麻布贴成,表面涂以粉彩,很类似中国夹苎漆像的做法。从这只佛手上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这只手的肌肉关节,都表现得非常圆软,好像在皮层内饱含着流动的血液。像这样的艺术佳品,决不能与一般仅作外表摹拟的作品相提并论。

宋元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

明代雕漆,初以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张成、杨茂为榜样,

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的生产。成化、弘治年间内廷雕漆,器胎变薄,花纹疏朗,标志西塘派雕漆已进入尾声。云南大理为另一雕漆产地,名漆工现仅知王松一人。至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始进入内廷,大展技艺,终于取代西塘派,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其特点为,刀不藏锋、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失传,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漆作仿制成功,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做。扬州雕漆有螺钿、百宝嵌等品种,以螺钿最富特色,其中尤以点螺最为精巧,所制漆器花纹纤细,五彩缤纷。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后者尤善制仿古剔红漆器。苏、扬两地漆作毁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战中。福州漆器以脱胎见长,色泽华美,器体轻巧是其特色。系由名工沈诏安用传统夹□法所创。清末北京由修补雕漆发展到仿永乐、宣德和乾隆雕漆。莳绘漆为日本名漆,明代宣德年间漆工杨氏受命赴日学习莳绘漆,回国仿制,其子杨埙从学,所制足以乱真。另有漆工蒋回回也善仿莳绘漆,清代苏州仿莳绘漆极盛,金漆辉映,富丽堂皇。明末清初出现的软螺钿则是螺钿的新品种。新安(今安徽省新安县)方信川钿嵌堆、扬州卢葵生砂钿镶嵌漆均名震一时。戗金、脱胎等漆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现代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其特点。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有着庄重富贵的气质,古之时多为皇亲贵族所用,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以漆艺材料的自然美和制作工艺的手段来重新将其展示于平面艺术,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多种视觉语言,并揉合了中国传统景泰兰工艺眩丽的艺术效果来产生视觉的愉悦,唤起或深沉宁静、或蕴籍含蓄、或富丽华贵、或朴素高雅的艺术美感,激起心灵的智慧并寄予精神上的高度享受。[1]

技法种类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总之,漆器之中,以雕漆为最高贵,亦以雕漆为最有艺术意趣,故历代均努力制作。宋人雕红漆器,如果宫中用盒,多用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图画,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笔画。有锡胎者,有□地的,有红花黄地的,有五色的,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但传世者很少。

唐 高士宴乐螺钿

又有用朱为地,刻十锦花草,用黑为面,刻各种花草、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为盒类,盘匣次之。盒则有蒸饼式、河西式、帘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蛋式,大则几尺,小则几许,两面俱有花纹。盘则有圆者、方者、腰样者、四角者、八角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则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

螺钿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曹昭《格古论要》:"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但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可爱。"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今天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髹饰录 坤集 复饰》:“细斑地诸饰”。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这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所以今天多用这种方法。

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撒银屑的,称为戗银。据说戗本古创字,俗读锵去声,是器物上饰金的方法。据《丹铅总录》载,唐《六典》十四种金,有创金一法,吴伟业有《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明时创金极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格古要论》谓,假剔红用灰团起,外面漆上朱漆,称为堆红,又叫罩红。

工艺特色

概述

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属物件。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液汁。漆树产于中国,约10年树龄可割取树液── 生漆。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后,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表面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我们祖先制作的优美绝伦的漆器,象陶瓷、丝绸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犀皮”

"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

这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漆画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也可以用腰果漆和合成漆。漆画在唐宋时就已有了,常见的是黑漆地勾金。明代后期,使用“明漆”以晕化金银,产生深浅变化的效果,丰富了漆画。漆画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画种,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常以壁饰、屏风和壁画等形式出现。其材料多种多样,技法亦丰富多彩,依据不同技法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因此漆画是一门容量很大的画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艺术潜力。

漆画有着工艺独特、质材考究、制作精良等诸多特点,整个工艺流程纯为手工制作,而且工艺难度很大,极费工时,仅流程就有1、制版:2、拷贝:3、材料镶嵌:4、填漆;5、彩绘:6、罩漆:7、打磨:8、抛光等诸多种工序。产品技术性能具有防腐防潮,不变形,色彩稳定性强,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漆画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漆刮漆刷是绘画的工具,漆液是颜料的调色剂,而螺钿、蛋壳等特殊材料,用嵌、挂、撒、罩、磨等手段则构成了漆画效果的特殊品质。各种或素朴,或璀璨,或闪光,或亚光的质材,嵌贴出若即若离,似又不似的优美画面。凹凸无秩的漆面,若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又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像效果。漆液稀释流动的性能,漆膜皱折起伏形成的肌理,其妙趣横生之处绝非画笔所能致。而当髹漆达到一定厚度,则又可以于其上雕琢出山川树石、花鸟人物的立体效果。倘金属箔粉以不同面貌呈现在漆画上,既可以获得金碧辉煌的效果,也可以形成柔和含蓄的韵味。金属箔粉若又与漆两相结合,则还可达到为任何颜料所难以企及的内含光辉,灿烂明亮的奇异效果。天然漆给人以深沉内敛而又浑厚天成的美感,再加以种种嵌贴材料,就可达到或莹莹漆黑,或金光银辉,或五彩斑斓,或闪闪烁烁的艺术效果。而将透明漆兑色罩金,层层交叠研磨出的图画,则又如水月镜花,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扑朔迷离的诗般意境,以及整体的装饰情味和

漆画

细部的精妙处理,都使得漆画艺术具有了一种因时因地而异的奇特效果,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漆画之美,还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多样化的技法。广阔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无限丰润的美姿: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它可以如浮雕压缩块面,也可以如镶嵌画分块装饰,更可以与油画相较厚重感之短长。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 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 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其中大型屏风能展示出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屏风

屏风主要分座屏和折屏两大类: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有人也叫它立地屏风,有人也叫它插屏。有单扇的,也有两扇、三扇的。其中较小的座屏,是放在床前、桌案之上;作为装饰用的;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或者十二扇等。经不断的发展演变,屏风的种类不断增多,其中有落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雕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清代的屏风大体可分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原料是大漆,从一种名为漆树的树木上取材。将大漆加工成漆液后,方可进行漆漆创作。漆器是一种用漆调和各种颜料描绘在漆板上,并使用打磨等方式令其色彩逐渐呈现层次感和晶莹感的艺术画种由于漆板是用漆调和瓦灰将木板封闭打磨而成,可隔绝酸、碱、氧、水分,漆画一般可数以千年保持其色彩鲜艳的特点以漆为原料的漆画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视觉冲击力极强,又有为现代人所喜欢的材质感和油画、国画、版画及水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比,漆画的特色在于它的厚重感、层次感、晶莹感、色彩感、材质感及护理容易、保存期长久,而且漆画可很好的实现以上艺术形式的效果,制作成国画、油画等风格的漆画,且兼具漆画的特色和优势。

漆器屏风表现形式

大型立体天晨漆器屏风是宾馆、酒店、会所、大厅、殿堂、办公室等品味装饰及收藏的最合适高档尊贵艺术画种,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漆画可制作为墙上的壁挂式漆画、地上的落地屏风大座屏、落地围屏及用于隔断的隔断屏风等。

四大漆器

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更加丰富多彩。

扬州漆器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有不少以干漆夹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推光漆器

据史料记载,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1917年,平遥城内漆工乔生瑞、任茂林等6人合资开设“合成铺”,从事漆器生产,生产出的漆器质地优良,风格独特,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等地。1937年,日本侵华后,生产停顿。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平遥推光漆器又枯木逢春,大放异彩。

推光漆漆料来源于植物漆树,人们称之为“老漆”、“大漆”。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先选好木料,制胎,再以猪血、砖粉涂缝,磨光,然后开始涂天然老漆,磨了再漆,漆了再磨,反复多次,最后用手掌蘸麻油在漆面上推出光泽来,而后又经过推敲、描金、彩绘等几道工艺,分别现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推光漆器,漆光闪闪,映影如镜,故又称“金漆家具”。

表面光滑明亮,画工精巧细腻,着色娴熟鲜明,线条刚柔相济,笔法刚劲秀丽,使用轻巧坚固,且能耐热防潮,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它既能作为欣赏品陈列装饰,又有实用价值。

成都漆器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大多工序为手工制作,底胎用质地细腻、脱水处理后的原木,工艺涉及雕、嵌、填、描、推、绘、贴等方法,最具特色的是精细彩绘、雕花填彩(漆艺精在以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雕锡晕色丝光(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金属材质高贵而细腻,熠熠闪烁的光泽是漆器艺术的极致魅力)。

文明基础:文字:发明国家:四大文明古国;时间:原始社会;人物:古代原始人。考古:古埃及圣书字与鸟兽文;古苏美尔图画文字(公元前3200年)发展至古巴比伦锲形文字(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印章文字发方便食品展至古梵文;中国象形文字体系庞大,起源复杂,从时间上最早可追溯到12万至1万年前彝族先民古夷人所创造的刻画文字,与之笔画造字法类似的有传承至今的神奇“女书”;河南舞阳出土的甲骨文与石刻文距今有八九千年历史;河南发现的“岩刻天书”距今也有四千年历史,此外如三星堆文明中发伞现的“巴蜀图语”,发现很久的殷墟甲骨文以及金文等,都属于早期象形文字的范畴。其形成成熟过程的跨度数千年。意义:文明传承的载体笔: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2000年前;考古: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比古埃及发明的圆笔早了1000多年,比罗马人发明的鹅毛笔早了近3000年。纸: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200年;考古: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同时期中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为绢书与竹简,绢书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竹简则较为笨重,携带不便。埃及莎草纸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绢书,因为造价昂贵,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造纸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05年;人物:中国东汉宦官蔡伦活字印刷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中国北宋;人物:平民毕升天文历法地理:历法:发明国家:一说古苏美尔,一说古埃及;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考古发现:古埃及曾发现世界距今最早的太阳历与太阴历。中国发明世界最早的阴阳历,即现今仍使用中的农历。浑天仪: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17年;人物: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地动仪: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32年;人物: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太阳黑子:发现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28年;考古:中国《汉书五行志》最早记载哈雷彗星:发现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613年;考古:史书《春秋》中最早记载指南针: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战国时期;考古:战国时的司南地图:现存最早的地图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刻制地图数学:勾股定理: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考古:《周髀算经》中记载的西周数学家商高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为勾股定理的由来。不过一般西方公认公元前540年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勾股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发明国家:古希腊;时间:公元前300年;人物: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圆周率:发现国家:中国;时间:中国南北朝;人物: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祖冲之零概念:发现国家:中国与古玛雅;时间:4000年前圆周制:发现国家:古苏美尔;考古:发明360°圆周制,沿用至今。阿拉伯数字:发明国家:古印度;考古:西亚苏美尔与巴比伦文明也曾使用十进制与六十进制。但西方公认的十进制阿拉伯数字是从古印度传播到阿拉伯再通行到世界各地的。中国的十进制也属独立起源,与西亚十进制类似。算盘:发明国家:中国;时间:东汉以前;意义:古代计算机。计算机发明前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计算工具。化学:制陶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未知,不晚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大地湾文化已经出现技艺成熟的精美彩陶,暂未发现该彩陶技术之前的遗址。意义:最早的化工工艺及人造器皿的一个重大进步。玻璃制造技术:发明国家:一说古埃及,一说古苏美尔;时间:距今约5000年(一说5500年);考古发现:埃及发现一个距今1500年的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工厂。意义:重要的日常用品;对后世的物理光学意义重大。水泥:发明国家:中国;时间:距今约5000年;考古发现: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四期文化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和一般的中国古代建筑不同,其地面不是夯土结构而是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火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1200年前;人物:中国唐代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漆器: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海水淡化:发明国家:古希腊;时间:古希腊罗马时代;人物: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副食手工:酿酒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地点: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意义:最早的粮食加工副食品。纺织术:发明国家:不可考。时间:约12000年前。考古发现:古印度最早种植棉花,是棉花纺织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养蚕织丝,是丝麻纺织的发源地。意义:现代纺织业的源头。纺纱工具:发明国家:中国;时间: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现地点:陕西华县发现的史前“纺缚”,比原来人们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纺纱工具——公元前1700年古埃及壁画上的纺轮早了3000多年。意义:加快了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日常生活</b>:镜子: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4000年前;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中国铜镜钟表: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400年左右;考古发现:古埃及计时水钟肥皂: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000年左右锁:发明国家:中国与古埃及;时间:距今约4000多年伞:发明国家:中国;时间:距今约4000多年;考古:《史记·五帝纪》已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冰箱: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4000年前。考古:古籍

关于周,春秋的古籍都有哪些,100分啊。

一.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英文名:The Zhou Dynasty1、周朝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