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都有哪些宫殿?都是干什么用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故宫里都有哪些宫殿?都是干什么用的?,第1张

1、永和宫

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生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其后乾隆帝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2、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5、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乾清宫

——坤宁宫

——太和殿

——景仁宫

——永和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些无论是否依旧完好的琼楼玉宇,亭台楼榭,都代表着一个个文明曾经走过的足迹;静立在历史中守望着时光长河。

未央宫

未央宫,属西汉皇家宫殿群,与长乐宫、建章宫同为汉三宫。前身为秦代秦惠文王时期所建章台,是长安城中使用年代最久远的宫殿,同时也是使用朝代最多,目前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家宫殿。前202年,汉立之初,刘邦采纳娄敬的意见定都长安,定居长乐宫,并命丞相萧何主持设计和建造汉朝自己的宫殿,也就是未央宫。

这便是未央宫的由来,未央取长治久安、去灾无祸之意。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汉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四面各有宫门,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周回二十八里,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椒房殿等四十余屋,石渠阁和天禄阁等藏书之所,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修建未央宫时,刘邦领兵在外,回京后看到萧何所定的未央宫设计图,曾质问萧何:“天下汹汹,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为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固可因遂就宫也。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这句话大意为“正因为天下尚未十分安定,才可以乘机建造宫室;况且如今天下一统,不建造的豪华点不够体现天子威严,并让后代永远无法超越。”刘邦听后遂从之。

公元前200年,未央宫建造初成,但这时长安人口分布还未至此,此后过了七年,惠帝时期才开始建造长安城,并于前192年最终完工,并从汉惠帝时起,汉朝君王开始正式在未央宫处理政事,丝绸之路(一说甘泉宫,有争议)、昭君出塞等都是在此拍板。同时,由于未央宫地处之前所修长乐宫的之西,也分别被人叫做"西宫",“东宫”。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绿林义军攻入长安,王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最终“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根据《后汉书·刘玄传》记载:“王莽败,唯未央宫被焚而己”;再到后来赤眉军攻入长安,像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一样, ‘不为万世开太平者,难为一世开太平,只懂得毁灭的人,无法为任何世道、 任 何人带来希望’   在光武帝刘秀大军的压力下,赤眉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及至他们离开,长安已是一片废墟,长乐宫也是在此时彻底毁坏,据《王莽传》:"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墟,城中无行人。"

相比于长乐宫,未央宫还算幸运。东汉迁都洛阳后,刘秀下诏“修西京宫室”;隋唐时期,整个汉长安城都被划入禁苑范围;唐宝历二年,神策军在禁苑中修未央宫,据《唐会要》记载唐武宗也曾培修未央宫,此时距未央宫始建已1040年。此后唐昭宗被裹挟迁都洛阳,史书中就再不见未央宫之名。

及至今日考古发掘,未央宫的种种建筑才重见天日,现今已探明的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周长8800米。其中最重要的前殿体现了帝王建筑中办公场所 居高, 居中,局前 的特点。

建筑设计布局中,未央宫前殿居于未央宫正中,正前方,并利用龙首山最高点的地势为台。《水经注·渭水》记萧何修建前殿 “斩龙首山而营之” ;《三辅黄图》记前殿 “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锁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凡至其声玲珑然也。” 这句话是说前殿以木兰为栋椽,以杏木作梁柱,屋顶椽头贴有金箔片,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为青色,雕饰着古色古香的花纹。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

在色彩设计上, 《西都赋》 记未央宫 “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 。从这就可以看到未央宫所色彩鲜艳,其中以 “彤彩”“皓壁”“丹柱” 是描绘未央宫前殿;“玄墀扣砌”是说宫室地面涂以黑漆,宫室门迎镀以黄金; “玉阶彤庭” 指白玉的台阶,中庭涂以朱漆; “青琐丹墀” 指青花宫门,红漆台阶;另外整个宫殿的墙面、廊柱以白、红为主色调。从这些关于未央宫的后世描写可以看出汉代宫殿建筑中绝大多数色彩设计的主要风格。

装饰设计中, 《西京赋》 记其 “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金戺玉阶,彤庭辉辉。珊瑚林碧,瓀珉磷彬。” 是说宫殿中墙外或披挂锦绣,或披挂绳网,网上缀以珠宝玉壁。 “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雕楹玉磶。” 大概是说宫殿以玉璧为瓦当,用玉石做柱脚石。后世行文或有夸张,但也代表着当时未央宫用料之华贵。

未央宫中还有许多其它设计亮点,例如皇后所居 椒房殿 中以椒粉和泥涂抹墙壁,既使其呈暖色又使殿中芳香袭人;未央宫西南部的 沧池 由城外泬水从章城门引水,入宫后称“明渠”,既美化了未央宫的环境,又懈决了皇宫之内用水问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皇宫之内修人工湖、筑假山。

未央宫中也有着石渠阁和天禄阁等专门用来广收图书典籍和档案的 国家图书馆 ,收藏了大量藏书和资料,《三辅故事》记: “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许多著名文人都曾到石渠阁查阅过各种文献,西汉中晚期,石渠阁曾是长安学术中心,学者们在这里参加皇室或中央政府举办的学术讨论会。而天禄阁也聚集着众多著名学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是利用天禄阁的藏书而作 《史记》 一旷世奇作。

此外,不同于石渠阁和天禄阁这些国家图书馆中多达3090卷的纸质书籍,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刻着微小字迹的骨签,这些更容易保存信息的骨签记载了从汉文帝到西汉晚年的武器资料和国家机密档案,极大的帮助了现代考古学家研究汉代历史。

西汉的瓦当上,经常可以看到 “长乐未央” 的吉祥话,其中“长乐”代表着长乐宫,而"未央"则就是代表着未央宫。未央本取长治久安、去灾无祸之意,而未央宫今已消逝于历史烟尘。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部分源于文献、网络,侵删,以上。

                                     THE END

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我的世界建筑教程南亚建筑风格汇总,南亚以及东南的建筑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而大多经典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佛寺,想要在minecraft中实现,难度颇大,我们先来了解下现实中的建筑。

印度泰姬陵

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ShelJehan]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即泰姬·玛哈尔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12年10月,迪拜宣布复制泰姬陵。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大金塔始建于585年,初建时只有20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世纪的德彬瑞体国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112米,塔基为115平方米。塔身贴有1000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7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1260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664颗,翡翠551颗,金刚石443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64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40吨,一口重约16吨。古钟色彩斑斓,是1741年和1778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大约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很可能来自梵语"ViharaBuddhaUr",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使这佛塔群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和其它寺庙不同,婆罗浮屠修筑于一座海拔265米的岩石山上;周围是干涸的湖床,婆罗浮屠的底部高出湖床15米。湖的存在一度是考古学家的争论热点。1931年,一位荷兰艺术家和印度教学者WOJNieuwenkamp提出一套理论,认为婆罗浮屠起初是一朵漂浮在湖中的莲花。莲花是佛教艺术中随处可见的形象,经常作为佛陀的宝座和舍利塔的塔基。婆罗浮屠整座建筑似乎呈现一朵莲花的形象,其中的佛像似乎代表着大乘佛教中的《妙法莲华经》。塔顶的三层圆台似乎象征着莲花瓣。然而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表明这里不存在湖泊。

另一方面地质学家根据发现的粘土沉积物认为Nieuwenkamp的观点可能成立。2000年一项地层学、沉积物和花粉样本的研究表明婆罗浮屠附近曾经有过湖泊,然而湖泊的面积时时不同。另一项研究证实,在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之间,婆罗浮屠应该在湖泊的岸边。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就在婆罗浮屠的附近,它从更新世以来就一直喷发着火山灰。火山和河流塑造了婆罗浮屠周围的环境,也影响了湖泊的充盈和干涸。

柬埔寨吴哥窟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泰国黎明寺

又称郑王庙(WatArun),是纪念泰国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黎明寺位于泰国湄南河西岸的双子都市吞武里城,是泰国著名的寺庙,也是泰国王家寺庙之一。

主塔庙堂现供有郑昭王像及遗物,殿内悬有中国式的灯笼。每年12月举行的皇家托的卡定祭典,是郑王庙的最大庆典,也是泰国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郑王庙规模庞大,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寺院人口处有巨型守护神石像,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显得古朴而庄重。尖塔的外面装饰以复杂的雕刻,并镶嵌了各种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是泰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围尚有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而美丽的塔群。这些实心宝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层一层的佛像。从地面到塔顶,都以各色碎瓷片镶成种种花饰。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佛像造形生动,雕工颇为精细。此外,寺内还有佛殿、佛堂、内有佛足印的四方殿、佛塔、王冠形尖顶的门楼、佛亭、6米高的巨魔雕塑、回廊、假山以及中国石像等。大塔内有阶梯供游客攀爬。在塔上,可以极目眺望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市景。

清朝皇宫就是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故宫飞檐是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汉族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它显示着中国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沈阳故宫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NO1上阳宫

所属朝代:唐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

占地面积:800万平方米

NO2长乐宫

所属朝代:汉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

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

NO3未央宫

所属朝代:汉

所属城市:陕西省西安市

占地面积:500万平方米

NO4紫微城

所属朝代:隋、唐、武周

所属城市:河南省洛阳市

占地面积:420万平方米

NO5咸阳宫

所属朝代:秦

占地面积:372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陕西省咸阳市

NO6大明宫

所属朝代:唐

占地面积:320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陕西省西安市

NO7太极宫

所属朝代:隋、唐

占地面积:190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陕西省西安市

NO8北宫

所属朝代:东汉

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河南省洛阳市

NO9南宫

所属朝代:西周、东周、东汉

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河南省洛阳市

NO10兴庆宫

所属朝代:唐

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

所属城市:陕西省西安市

嫔妃住的宫殿有坤宁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永和宫、延禧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等。

1、坤宁宫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只有清朝初年几位皇后住在这里,即顺治帝废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

2、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3、承乾宫

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清朝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仪纯皇后,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佳贵妃),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4、钟粹宫

钟粹宫,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建筑,东六宫之一;位于景阳宫之西,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䜣之母(时为)静贵妃(孝静成皇后)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慈安)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仪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5、永和宫

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

其后乾隆帝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6、延禧宫

延禧宫,明清中国宫殿建筑,属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六宫区的东南下角。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另乾隆帝婉贵妃曾在此居住。

7、永寿宫

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太极殿(原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后突然暴死,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后因乾清宫发生火灾,万历皇帝也曾住此宫,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

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顺治皇帝恪妃,乾隆帝孝仪皇后,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庆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据史料记载,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废为静妃后居住此宫及康熙帝良妃及嘉庆帝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如妃曾在此居住。

8、翊坤宫

翊坤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之一。位于故宫西路开放区。曾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二进院格局,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清代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9、咸福宫

咸福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为后妃所居,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虽为后妃居所,但仍有皇帝在此居住。乾隆年间,便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乾隆驾崩后,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

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11、长春宫

长春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太极殿之北,咸福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后殿太极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辛酉政变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居于此宫。

——坤宁宫

——东六宫

——西六宫

故宫里都有哪些宫殿?都是干什么用的?

1、永和宫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