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崇拜一种有超凡魅力的运动的起源》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荣格崇拜一种有超凡魅力的运动的起源》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第1张

《荣格崇拜》([美]理查德·诺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lY6RofgxJJ4KVkYbZJsVw

提取码:g6ph    

书名:荣格崇拜

作者:[美]理查德·诺尔

译者:曾林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5

页数:340

内容简介:

《崇拜》出版伊,就以其大胆的、独创性的点和视角,在者掀起了强烈的震憾。书中,作者用最证实的资和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真正的荣格”:19世纪末斯的神秘主义、新异教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自然科学对他的影响:荣以其人魅力在追随者中所建立的魅力型学派的发展;其著作中所流的种族主义倾向,等等。

本书细致、翔实地梳理了荣格学派的发展演变、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理论的历史渊源、荣同弗洛伊德间的恩怨纠葛等,并提供了全新的论述和评价,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心理咨询师成长必读书目

 心理咨询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也少不读书,下面推荐一些心理咨询师成长必读书目!

  1、经典精神分析系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这是源头之水,要多喝,最少杂质最纯粹的精神分析味道,这是学术原浆,很多后来的学问都是它勾兑出来的,必须要学习的:

 《佛洛依德文集》4册(8册、12册,车文博主编)(这套书是阿苏好友巧乐在北京送我的,是我啃过的最有味道的心理学书籍,原汁原味,完美复制弗洛伊德的思考过程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如果用心读个五遍十遍,思考并做笔记,直接跟弗洛伊德学习,胜过几百万的培训费。)

 《寻找佛洛依德》(韩国李武石)(这本书深入浅出,很有味道,入门书里的好书)

 《精神分析入门》(洛斯奈)(精神分析的基础概念的介绍,短小精悍)

 《佛洛依德自传》(廖运范译)(这本书作为传记小说略严肃学术,很有深度和值得咀嚼)

 《燃烧的激情-弗洛伊德传记小说》(欧文斯通写的,这是阿苏读过的写弗洛伊德传记最好的一本,有情节有细节有感觉,真实的还原了弗洛伊德的一生。)

 《弗洛伊德和莎乐美通信集》(莎乐美)(精神分析大师大师与20世纪初最智慧美女的心灵交流)

 《师从弗洛伊德1912-1913》(莎乐美)(此书很精彩,将精神分析早期的真实发展情况记录的很详细,那些理论活生生的呈现在你面前,原来理论也是有生命的,不是凭空而来的,而且你会发现原来大咖们原来也有叼丝的一面。)

 《危险方法》(约翰克尔)(此书经典,还被拍为**,重现了当年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弗洛伊德和荣格还有莎乐美之间的恩怨情仇,各自为精神分析发展做出的贡献,各种搞基和移情。)

 《同情心的丧失》(阿尔诺格鲁恩,同情心的丧失的原因是童年的受虐,变为成年后的施虐,同时麻木自己的心灵。)

 《111个失败的案例》(杰拉德·斯考尼沃夫,此书是反移情的名著,通过咨询案例的失败,来探讨咨询师的反移情的问题。)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斯蒂芬·A米切尔)

 《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精神分析名著)

 《阅读你的症状》(雅克拉康,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大家可以多搜索他的书来看,霍大同教授是拉康学派的,潜意识是他者的语言。)

 《一切皆语言》(多尔多,拉康的战友,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师。)

  2、阿德勒,

 第一个从精神分析阵营里分裂的人,阿德勒当年非常吃荣格的醋,感觉是荣格将弗洛伊德抢走了,冷落了维也纳学派,于是开始了将近三年的精神分析内部撕逼之旅,一部精彩的后宫剧啊,也是第一个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学校和教育的人,此君认为人的动力来自于自卑的补偿,人要创造生活的优越感,角度独特:

 《超越自卑》(我大学时读的,非常精彩,身体的自卑引发不满,通过努力补偿自卑,超越自卑,人是受家庭排序社会影响的。)

 《理解人性》

 《生活的科学》(学会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3、分析心理学系列,

 荣格是第二个从精神分析阵营里脱离的牛人,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级,因为理论以及更隐晦的问题的冲突,曾经的精神分析学派太子直接给了弗洛伊德一刀,两人都大伤元气,慢慢的沉淀之后发展出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揭示了人类集体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更多的涉及神话、宗教以及玄学:

 《荣格全集》(大部头啊,啃啊啃啊,慢慢啃啊,啃不完啊,继续啃啊)

 《红皮书》(荣格的手稿,也是荣格的心路历程)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荣格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当年读的我如痴如醉)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人及其象征》

 《心理类型学》(内倾外倾,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荣格自传》(荣格梦的一生,与弗洛伊德的自传相比,装逼多了,也梦幻多了,比较精彩的部分是荣格去印度非洲考察的那个时候,直击人类的心灵深处。)

 《金花的秘密》(荣格与中国道家智慧的一见钟情,然后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当时的荣格在智慧层面多饥渴,易经八卦,共时性,内丹。。。)

 《二百万岁的自性》(史蒂文森,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二百万岁的自性,想想比那个精子冠军还励志。)

 《变型,自性的显现》(破茧成蝶,用分析心理学去诠释心灵的变形)

 《人格阴影》(维蕾娜卡斯特,面对阴影才有整合)

 《人与神话》(布罗姆)

 《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入门书籍,便宜有方便携带)

 《大母神》(诺依曼,神话-人类共同的娘亲和乳房)

 《千面英雄》(坎贝尔,这个有点像权力的游戏里的那个杀手之神。)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灵性:分析与体验》(申荷永老师对分析心理学的理解,很接中国人的地气)

  4、弗兰克尔,

 这是一位牛逼的传奇人物,从奥斯威辛集中营里走出来的精神分析大师,开创了意义疗法,当年阿苏读到他的事迹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集中营里呼唤上帝,让生命在意义中升华:

 《活出意义来》(动物只求快乐与征服,却不懂生存的意义;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

 《无意识的上帝》(生而为人,为什么)

  5、弗洛姆,

 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洛姆与霍妮的恋情曾经如火如荼,最后被甩,有人说是弗洛姆劈腿,两人都从这段关系中获益匪浅,弗洛姆反思得出爱的真谛,写出人类史上最经典的关于爱的书籍:

 《逃避自由》(弗洛姆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光是书名就吸引了我)

 《爱的艺术》(当年爱的太深,受伤太重,反向形成思考爱的本质,最后得出成熟的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 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

 《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直觉是弗洛姆不懂弗洛伊德,有些很精髓,但有很多偏见和谬误,感觉他对精神分析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禅宗与精神分析》(与铃木大拙合写的)

  6、霍妮,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找亚伯拉罕做过咨询,也是阿德勒的学生,女性精神分析师中的佼佼者,精神分析师中的战斗机,一直对弗洛伊德及其女性性欲理论开火,性格也很奇葩,被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开除后,干脆自己搞个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亲任所长: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都有病)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自我分析》(与弗洛姆分手后,霍妮大受打击,进行了深度的自我分析,一个精神分析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分析经历,还有案例分析,感觉分析得不是很深刻和彻底。)

  7、客体关系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此理论探讨的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如何成长起来,将人格发展的重心从俄底普斯情结转移到从出生到3岁的俄底普斯前期的冲突之上。

 《嫉妒与艳羡》(梅兰妮·克莱因,被誉为继弗洛伊德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物之一,个性强悍,当年在伦敦直接和弗洛伊德和安娜干起来,后来好脾气的安娜想办法平息了这场纷争。)

 《一个儿童的分析过程》(克莱因)

 《抱持和解释》(温尼科特,抱持性环境那是相当的温暖的)

 《游戏与现实》(温尼科特)

 《婴儿与母亲》(温尼科特,在他的看法里,母亲是环境的一部份,身为儿童的照顾者,重要的是提供能促进发展的环境。)

 《成熟过程和促进性环境》(温尼科特)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

 《客体关系入门》

  8、存在主义:

 根植于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主张,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由罗洛梅开始,到欧文亚龙兴旺,多亏了欧文亚龙写的一手好文章。

 《爱与意志》(罗洛梅,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

 《焦虑的意义》(罗洛梅)

 《存在心理治疗》(罗洛梅)

 欧文亚龙系列:欧文亚龙的文笔真的让人惊叹,记得我第一次看《诊疗椅上的谎言》时,被深深的震撼,直指人心,好喜欢这个老灵魂,祝福亚龙教授身体健康,你是活着的传奇。

 《爱情刽子手》(咨询不顶用,还是要靠爱情,哈哈,亚龙也有吃瘪的时候,有时咨询师也是有限的。)

 《诊疗椅上的谎言》(好书啊,我喜欢亚龙的叙事风格,平实深刻还有趣味,将心理咨询写成故事真不简单。)

 《当尼采哭泣》(有**看哦,大家去土豆上搜)

 《叔本华的治疗》(此书真的很有意思,故事讲得真好,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如此好看又好玩的书)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哇塞,这本书简直可以作为咨询师培训手册,每个小章节都很经典。)

 《直视骄阳》(死亡焦虑,每个人都得面对的存在命题,直面死亡如同直视骄阳)

 《妈妈的意义》(妈妈,我们的生命的来源,灵魂的归属,与母亲的联结是我们灵魂的升华和沉淀)

 《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此书是团体心理治疗的经典书籍,团体心理治疗是最有意思和味道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人际场中互动,在当下的关系中感受体会)

 《日益亲近》(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过程,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去阐述咨询过程,是一个日益亲近的美妙的关系。)

  9、家庭治疗系列:

 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单位,焦点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还是要先从梅利鲍恩和米纽庆的家庭治疗开始学,这是比较本质和根基的家庭治疗基石。

 《家庭与家庭治疗》(米纽庆)(家庭治疗大师,当年深入贫民窟,了解各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震撼美国社会。)

 《回家》(米纽庆)

 《家庭与夫妻治疗》(米纽庆)

 《家庭治疗:方法和理论》(讲解梅利鲍恩家庭系统流派的技巧和原理。)

 《治疗关系中的三角》(梅利鲍恩,被忽略的先知,家庭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很多核心原理都是他提出来的。)

 《家庭治疗概论》(戈登堡)

 《循环提问》(此书胜过现场培训的效果,德国人的书真是给力)

  10、沟通分析系列,

 这是简化版的美国精神分析,将精神分析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很有意思,比如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儿童自我,心理游戏,心理剧本,游戏三角,非常的通俗易懂,同时也是了解潜意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的架构和技术:

 《人间游戏》(艾瑞克伯恩,沟通分析的创始人,心理学的畅销书,如果你不觉知,你的人生就是一个游戏)

 《沟通分析心理治疗》(艾瑞克伯恩)

 《你好,我好》(人生的目的就是达到我好-你好的状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保持自信》(托马斯哈里斯,沟通分析学派的另一本能买到的老书)

 《原来可以这样爱》(许宜铭)

 《心灵重塑》(许宜铭)

  1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异军突起,打破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框架,重新进入到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感受力,无条件的彻底接纳,真诚、同理地了解,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中心。

 《个人形成论》(人是具有无限潜能的。)

 《当事人中心疗法》(嗯哼疗法,启动来访者的主动性)

 《罗杰斯论会心团体》(张美女翻译的,这本书是我的团体治疗理论的核心,我和这本书很投缘,我一看就懂,一看就知道怎么用,好像和罗杰斯就像心灵相通一样。)

 《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就是那个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12、超个人心理学,

 这是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由马斯洛开启,“自我实现”陷入绝境后,马斯洛觉得这会导致绝对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自我实现,从而另辟蹊径,搞出个超个人心理学,没想到大受追求新奇的年轻人喜欢,发展很快,其中的佼佼者有肯威尔伯,主要是他的整合性观点有些新意,其他的没有太多深度。

 肯威尔伯:

 《恩宠与勇气》(肯与老婆的抗癌经历,看了肝肠寸断,感人至深)

 《意识光谱》

 《没有疆界》

 《一味》

 《万物简史》

 《整合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郭永玉(编的一本对超个人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大体认识,有很多干货)

  13、身体语言系列,

 微语言体系是潜意识的承载着,身体也会说话,而且身体表达的比嘴巴更多,弗洛伊德说:潜意识虽然不会说话,但你的每个毛孔都在表达它,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身体语言的奥秘吧:

 《身体语言密码》(亚伦皮斯,很好玩的一本书,看完之后你就会观察人的日常生活表现了。)

 《人体密语》(莫里斯写的,一代人类奇才,多领域的大师,这本小册子真是写的让人拍案叫绝)

 《身体语言》(亚伦皮斯)

 《FBI教你识别身体语言》(看完你就可以做FBI了,嗯,可以做梦做FBI了。)

 《两性身体语言》(英国资深心理学家马丁劳埃德—埃利奥特为读者带来一部两性交往秘籍,向你传授有关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艺术。)

  14、心理学大众专业层面:

 这些是心理学基础层面的书籍,但又是比较著名的一些心理学书籍,也有很强的阅读性,对于非专业人士有很好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认识。

 《金枝》(弗雷泽,人类学巨作,越看越好玩,原始人巫术的研究,其实发现现在人也差不多还是在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的范畴。)

 《乌合之众》勒庞(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名著,人越多,智商越低,越容易冲动和狂乱。)

 《心理学与生活》(津多巴,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本科和北师大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很有趣,又专业又有趣味。)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罗伯特费尔德曼,又专业有又有趣味的书籍,对于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们很有帮助,比一般的育儿书籍绝对经典多了。)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老师编的,我大学时买的,书都翻烂了,看过不下十遍,按照心理学各个疗法流派编的案例集,非常经典,以前是膜拜,后来发现好多问题,现在温故知新。)

 心理学三大经典史学著作:读书先读史,这三个大师写的心理学史是超级经典的,让人爱不释手,我大学本科时好喜欢这三本书。

 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

 舒尔茨的《现代心理学史》

 黎黑的《心理学史》

 《金赛性学报告》和《海蒂性学报告》,这两本书作为专业人士都需要看看,性是人类最深的本能和动力,了解性,了解人。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这本书据说弗洛伊德和荣格都从中吸收了非常多的营养,但是两人都否认,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15、中国古代的智慧,

 西方心理学的大师们很多都从中国古代经典吸取营养,作为中国人,应该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吸取得天独厚的营养,我们的文明在全世界的历史中可是领先过很长时间的,这个部分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些,大家都可以从很多途径获得书目的:

 《易经》、《道德经》、《庄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淮南子》、《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阴符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太上清静经》、《金刚经》、《坛经》、《太上感应篇》、《太极图说》、《朱子治家格言》、《传习录》、《菜根谭》、《道德经圣解》(萧天石,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单独推荐,近代人写的,南怀瑾的同门)等

;

  代表性著作是《人及其象征》。

  作品介绍:

  本书为荣格向一般读者解释他对人类心灵最大的洞识:象徵的重要性,特别是梦中显现的象徵。读者可从本书中看到,梦被视为对做梦者直接、亲身而饶富意义的沟通,本书佐以实例或当代艺术配合解说,揭示梦的特质与功能、探索现代艺术术术的象徵意涵、透露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意识。透过深入浅出的诸多阐释,让读者更加了解荣格的思想。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今天继续读《荣格自传》。你怎么看人对未知事物的预感?

是啊,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这种对未知事物的预感是从何而来的呢?后面再说它。

话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潜意识、精神等,都是形而上的、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不仅存在,而且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在那里,大象无形,却力量无尽。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我们还是有方式去感觉它的。

如何去感觉呢?我觉得不能用人类的方式去思考,也就是说不能站在“我”的角度去觉知精神,要忘记“我”的存在,以旁观者的角度,站在边上观察。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做多余的思考,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把那些知识、经验等思维产生的东西放到一边,全心全意去观察。

也许有人要问了,什么是全心全意的观察?就是不带有任何倾向和偏好的用心去观察,要知道,人的精神是无限的,所以不能用有限的思维去观察无限的精神,而人的心却是有容乃大的。

我是很认同心即宇宙,万物一体的说法,如果把人的心看做宇宙的无限空间,正因为人的心可以包容万物,所以才能够看见万物,而人的心是通过和万物形成连接才得以感应到它的存在。

也许有人会问,用心去观察那些形而上的事物,最终观察到的究竟会是什么东西?自然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本质和客观规律啊。这是只有心可以看到、而思维无法感知的东西。

而人对未知事物的预感就是来源于此。当你能看到万事万物的存在本质和客观规律,对未知事物自然也会有所感应。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心的觉知与观照,心的能量就是这么的强大。

有一个关于心外无物的故事,我特别有感触。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人的眼睛是受心控制的,你没去看那朵花时,你的心在花身上没动,因此心和花都处于沉寂状态。当你来看它时,你的心在它身上,你心动了,而花也映入你的眼,所以它的颜色和你的心一样,都鲜活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花不在你的心外,所以你的心和花才会处于同一节奏和状态,你看到它,它在你心里鲜活,你没看到它,它在你心里沉寂,这不就是万物一体的动静状态吗?

所以说,觉知和洞察事物不要用脑,要用心,心是万物的尺度,当心以万物的视角看万物,必然是客观的,而用心体察事物要的就是这份客观。

就是这样。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高明勇

引文

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 CG 荣格

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氏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

数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观点与精神分析学的弗洛伊德学派相当一致的精神分析学家。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一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综心理学,而后又把它叫做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体系不仅仅只包括种种概念和理论公式的主体,而且还容含着治疗有精神问题的人们的种种方法。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的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焰。”

——CG 荣格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学说是荣氏对弗氏无意识理论的发展。虽然荣格也承认无意识这一概念,但却不同意弗氏关于无意识是毫无理性的性本能的冲动的观点。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在临床实践和广泛的阅读的基础上,从神话以及他的病人的梦和幻想中,发现许多现象似乎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因此他相信所有的人不仅都有着个人无意识而且同时也都具有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把弗氏的无意识概念加以拓展,将它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话来说“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留所保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如果说意识是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个人无意识是由于潮汐才露出来的那些水面下的陆地部分,那么集体无意识就好比是广大无比的海床,具有更为内在和深刻的意义。

在荣格看来,每一个艺术家为探索人灵魂深邃的人,只有当他成为一个“集体的人”,才能真正窥见人类最深刻的内在律动。在这种意义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并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恰恰是集体无意识的造化。正像并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德意志民族的浮士德精神造就了歌德一样。与其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作品,还不如说是某种冥冥之中的集体无意识成全了他们的艺术悟性,使他们有可能为艺术历史长廊留下《最后的晚餐》《摩西》《维纳斯的诞生》。

原型理论

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重要概念是原型。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一词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义词就是原型,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荣格指出,“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尽管归属于集体无意识,但是却能够体验为一种印象式意象。在每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同一原型可能细部或名称有些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通心理要求。譬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原型在作品中屡屡出现,其各个内在意义仍是相对统一的。譬如西方艺术中的圣母题材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但却没有穷尽的时候,因为它们面临的是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母亲的无尽之情,因而具有不朽的魅力。

荣格对于原型的界定一直采取了诗性的态度,他说“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荣格通过对神话的广泛研究和临床的治疗经验,揭示了原型和神话以及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他把原型理论扩展到文艺领域。原型,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原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中。

在文艺研究中,荣格不同意文学艺术即幻想的特点,不赞成把治疗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法直接运用于文艺研究。因此,弗洛伊德从 “个人无意识”的角度去解释文艺现象,而荣格则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去解释。荣格认为文艺作品是个“自主情结,”其创作过程并不完全受作者自觉意识控制,而常常受到一种积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经验就是“集体无意识”。虽然读者不能直接在文艺作品中发现集体无意识,但却能通过神话或图腾或梦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因此,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建构出这种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

好运

《红书》适合智商超高人群读。

2009年,《红书》的存在已经流传了80多年,但它从未正式出版过,甚至从未在荣格的众多学生和追随者中公开亮相过。此后,它在全世界各地出版了不同语言的版本,德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和中文版本。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

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

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

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出自《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中的沧海一粟。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这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意识,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坚强或懦弱,果断或犹豫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大师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

  瑞士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之一,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瑞士的已不仅仅是瑞士美丽的山水了。到瑞士的苏黎世去见见大名鼎鼎的卡尔·荣格,或

  在荣格过世后的今天去库斯纳赫特瞻仰他的故居,去波林根感受荣格亲手制作的石刻与塔楼,走一走荣格曾天天经过的那座小石桥,已成了许多游客的夙愿。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1875 1961)是世界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 1939)的晚辈与合作者,他修正了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作是受无意识的性欲所激发的观点,并在其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创立了独特并具有深远意义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心理分析学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之中。在他高度评价并从中获取丰富滋养的作品中有《易经》和《太乙金华密旨》。荣格教授对于心理发展过程(自性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思想;而他将共时性确立为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他对于中国思想中有关自然界因果及非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后而得出的结论。

  近年来,荣格分析心理学及其在其他学科的影响在中国日益升温。在中国,成立了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有了第一个获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家资格的中国籍成员———华南师范大学的申荷永教授;并接连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1998)与第二届(2002)“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国际心理学会前任主席托马斯·科茨 ThomasKirsch ,国际心理学会主席鲁格·肇嘉,国际心理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默瑞·斯丹博士 MurrayStein 等国际心理分析界著名人士先后出席会议并致辞;这一切都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荣格的声誉和影响可与弗洛伊德齐名,而且在某些方面和领域甚至超出了前者。他的理论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界。荣格用自己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当代的哲学和整个人文学科,影响了当代的科学思想和研究。

  荣格是最早认真思索古代中国传统意义的深度心理学家之一。20年代初,荣格认识了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Wilhelm,1873 1930)。维尔海姆是一位德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深入地研究,并把中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作翻译介绍到了西方。通过维尔海姆的译著和介绍,荣格开始了解中国,开始了解《易经》及《太乙金华密旨》等蕴含深刻东方思想的名著。

  荣格本人曾这样评价过以上两部典籍的德文译者维尔海姆:“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荣格曾学习过汉语,深受汉字中丰富意象的吸引,称其为“可读的原型”。他不仅用中文为托尼·沃尔夫和爱玛·荣格镌刻墓志铭,而且在他生前最后雕刻的石头上,用中文“天人合一”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针对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学说,这也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在无意识心理中不仅有个人自童年起的经验,而且还积存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人生下来时并不像洛克所说得那样是一块白板,而是先天就遗传带来了一种“种族记忆”,就像动物身上先天遗传着某些本能一样。为了探索研究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非个人内容,荣格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从精神医学转向了人类学。在这里,荣格终于找到了那种把由力比多转变而成的象征形式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统一起来的实体。荣格将这种实体命名为“原始意象”,后来又将其定名为“原型”。

  荣格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于表现集体潜意识。“创造过程,就我们所能理解的来说,包含着对某一原型意象的无意识的激活,以及将该意象精雕细琢地铸造到整个作品中去。艺术家把握住这些意象,把它们无意识的深渊中发掘出来,赋以意识的价值,并经过转化使之能为他同时代人的心灵所理解和接受。”“一种原型的力量,无论是采取直接体验的形式还是通过叙述语言表达出来,之所以能激动我们是因为它发出了比我们自己的声音强烈得多的声音。谁讲到了原始意象谁就道出了1000个人的声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为之倾倒。这便是伟大艺术的奥秘,是它对我们产生影响的秘密。”

  原型理论的鼻祖应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学著作《金枝》。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原型理论的奠基之作。弗雷泽比较了多种民族的宗教仪式,并且根据其间的类似点,研究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模式,指出远古神话是仪式活动的产物,是伴随或后于这种活动的描述。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据此,弗雷泽提出了一个意义极其重大的人类思想发展公式:巫术—宗教—科学。在这种历时程序之中,许许多多神秘的仪式和奇异的神话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原型在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与《金枝》一样,他的《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也是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荣格的原型及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批评领域里,自莫德·博赫金(MaudBodkin,1875 1967)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分析诗歌的名著《诗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一书发表以来,文学批评中便大量使用“原型”这一概念。

  从文学角度系统深入地探讨神话—原型问题的是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Frye,1912 1991)。在荣格的启发下,弗莱也从神话、仪式这些被视为积淀人类祖先原始经验和原型意象的形式出发,认为文学是神话仪式的表现,是神话的再生与复活。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一书,以相当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极大地突破了从上世纪20年代起统治英美批评界的“新批评”派的眼光狭窄、观念僵化的局限,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艺批评的新局面。《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的理论与研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崛起。《批评的剖析》“以宏阔的视野,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旁证博采的称引和概括,使原型批评的理论得到系统化的阐释,被人们誉为这一批评流派的必读经书”。

  中国学术界先后引进并翻译了弗雷泽、荣格、弗莱等名家有关原型理论的著作,并出版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较有影响的原型理论学术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应是“神话—原型”理论研究方面的名家和权威人物。他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神话—原型理论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如:《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原型重构》(1991);《原型与跨文化阐释》(2002);《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原型与汉字》等等。此外,清华大学王宁与徐燕红主编的《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1996);杨丽娟的专著《世界神话与原始文化》(2004);施春华的专著《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2002);程金城的专著《原型批判与重释》(1998);常若松的专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999)等等都对中国的神话—原型研究的热潮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神话—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神话—原型批评强调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而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好比看一幅油画,不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种细节,也要“向后站”,从大处着眼,从更广的角度去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突破某一两种文学作品的界限,达到对文学总体轮廓的清晰把握。这种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以其独特的宏观性为西方文学批评开拓出新的思维空间。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中国文化对于荣格及其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荣格本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充实与完善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同时,他也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尤其是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荣格之后,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仍然在发展,而且仍然表现着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1995年8月,在瑞士苏黎士召开了第13届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议。与会者超过500人,来自世界各地,表现了目前国际间分析心理学或荣格学者的强大阵容。尽管这些分析心理学家遍布世界各地,其各自所使用的语言和研究兴趣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仰慕和追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