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调洗肝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酒调洗肝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酒调洗肝散 1 拼音
jiǔ tiáo xǐ gān sǎn
2 处方黑参、大黄、桔梗、知母、朴消、栀子、黄芩。
3 制法上为末。
4 功能主治眼热气上攻无时,黑睛痛者。蟹睛疼痛外障。
5 酒调洗肝散的用法用量《眼科全书》无黄芩。
热甚者,加生地、归尾。
6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古籍中的酒调洗肝散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神崇疼痛歌
黑参热盛加归地,外点还宜石燕丹。 方剂:酒调洗肝散方 朴硝 大黄 桔梗 栀子 黄芩 知母(
《眼科心法要诀》:[卷二]神祟疼痛歌极痛难当。此肺肝风热,上攻于眼,不可洗。宜服酒调洗肝散,外点石燕丹。酒调洗肝散方朴硝大黄桔梗栀子黄
《银海精微》:[卷上]痛如神祟上昼痛。下昼痛者宜服助阳和血汤,上昼痛者宜服酒调洗肝散、明目流气饮,点清凉之药。又有一样眼,时时痛
《审视瑶函》:[卷三运气原证]寒热之母,甘草生用,所以奉令承使,奔走赞成者也。酒调洗肝散治实热气攻眼,无时痛甚。黑玄参大黄黄芩山栀仁
《银海精微》:[卷下]审症应验口诀目录 1 拼音 2 《本草纲目》卷十三引李杲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一味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25 一味黄芩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一味黄芩汤 1 拼音
yī wèi huáng qín tāng
2 《本草纲目》卷十三引李杲方 21 方名一味黄芩汤
22 组成片芩1两。
23 主治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咳嗽吐痰,烦渴,脉浮洪。风劳肤如火燎,重按不热,日西更甚,喘嗽,洒淅寒热,目赤心烦。
24 一味黄芩汤的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顿服。
25 一味黄芩汤的临床应用
骨蒸发热: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
古籍中的一味黄芩汤 《本草从新》:[卷一草部]黄芩、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
《本草述钩元》:[卷七山草部]黄芩洪。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此气分热也。宜泻肺。用一味黄芩汤。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愈。(濒湖)
《杂病广要》:[内因类]骨蒸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甚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火]肺火本畏火,东垣治肺热如火,烦燥引饮而昼甚者,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金气分之火。先生因之,再加栝蒌、桑皮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42.黄芩解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黄芩片 黄芩片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áng qín pià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Huanqin Pian
22 标准编号WS3B040190
本品为黄芩制成的片剂。
23 制法取黄芩 3340g,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 4小时,上清液加明矾饱和水溶液,俟沉淀完全,滤过;沉淀物用适量水洗涤 2 ~3 次(至无明矾反应为止),于60℃以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味苦、涩。
25 鉴别取本品 4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乙醇 5ml,温浸 5分钟,滤过,取滤液 2ml,加镁粉少许与盐酸 3~ 4滴,显紫红色。
26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消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1~2 片,一日 3~4 次。
29 注意身体虚弱者慎服。
210 规格每片重 0 26g
211 贮藏密封。
古籍中的黄芩片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跌打损伤辨生死诀]仙授外伤见血主方各二钱,牛膝三钱。舌伤加石膏二钱,升麻三钱,用黄芩片贴舌上含之,以断其血。齿伤加独活、细辛、谷精草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仙授外伤见血主方按症加减各二钱,牛膝三钱。舌伤加石膏二钱,升麻三钱,用黄芩片贴舌上含之,以断其血。齿伤加独活、细辛、谷精草
《医方集宜》:[卷之四诸血门]治方天门冬麦门冬当归人参黄芩生地五味子姜三片煎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医方集宜》:[卷之三疟门]治方治疟热多烦渴柴胡黄芩天花粉人参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医方集宜》:[卷之三呕吐门]治方安宫牛黄丸是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传统中成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
,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
、脑膜炎
、中毒性脑病、脑出血
、败血症
见上述症候者。
古籍有记载:
吴塘: 此芳香化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牛黄
的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珍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脑
打成伪之,樟脑发水中之火,为害甚大,断不可用),雄黄石之香,麝香
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
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
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
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珍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注:《中国药典》1990年版方,以水牛角浓缩粉代犀角,去金箔,大蜜丸。
方解如下:
方中牛黄清心凉肝,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水牛角清营凉血,解毒定惊;麝香芳香开窍,通络醒神,共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雄黄
解毒豁痰,共为臣药。冰片、郁金通窍醒神,化浊开郁;朱砂、珍珠镇心安神,定惊止搐,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镇静开窍之效。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半夏(汤洗7遍,去滑)、枇杷叶(炙,去毛)、旋覆花等分。主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方名前胡饮别名前胡汤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生姜(切,焙)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主治脚气攻心,腹胀满,呕吐不下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朴消1钱匕,搅匀,空腹温服。制备方法上细锉,如麻豆大。附注前胡汤(原书卷八十三)。《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柴胡(去苗)1两,桔梗(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旋覆花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半夏(汤洗7遍,焙)1两半,白术1两半。主治暴急成劳,痰盛喘嗽。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7遍)半两。主治妊娠恶阻,食即吐逆,头痛颠倒,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桔梗(炒,锉)1两,旋覆花(炒)1两,玄参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焙)2两。主治肺脏
详见百科词条:前胡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51:24 共105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蒿芩清胆汤记载于《重订通俗伤寒论》,其组成为青蒿6g、淡竹茹9g、半夏5g、赤茯苓9g、黄芩9g、枳壳5g、陈皮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煎)9g,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现代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等辨证属少阳湿热痰浊者。
蒿芩清胆汤对上述多种感染性疾病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钩端螺旋体、疟原虫、肝炎病毒等有抑杀作用,又有抗炎、抗氧化、镇痛、解热降温作用,同时还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增强和调节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且具有保肝、利胆、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作用,这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帮助。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像疟疾、钩端螺旋体病,以及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应用该方剂时还应配合各种针对病原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静脉点滴。
详见百科词条:蒿芩清胆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5 13:08:39 共85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酒调洗肝散简介
本文2023-10-19 13:31: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