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辨证 还有研究的必要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四库提要辨证 还有研究的必要吗,第1张

有啊 !

余嘉锡是中国目录学权威,所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凡二十四卷,四百九十篇,囊括经史子集四部书,计八十余万言,是一部研究古籍和学术史的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学者著书立说时如能加以充分利用,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柴德庚非常重视《辨证》。二十四史中,余嘉锡辨证十二种,其学术成果多为柴德庚《史籍举要》一书援引。但是在《后汉书》一条中,柴德庚未能发觉余嘉锡考辨的精微之处。《后汉书》是由范晔的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与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合并而成。关于合并的时间,《四库提要》认为“乃宋乾兴初判国子监孙奭建议校勘,以昭所注司马彪《续汉书志》与范书合为一编。”而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经过考证认为孙奭建议合并者,乃刘昭所注志与章怀太子所注纪、传,而司马彪志与范书,当刘昭作注之时,合并已久。司马彪志和范书合并与刘昭所注志和章怀太子所注纪、传合并,本为两事,不可混为一谈。然《史籍举要》于此处,仍然沿袭《提要》之误而不察。

  

    当然《辨证》之内容并非就无懈可击,通览《辨证》,以下三点我认为是其有待探讨的地方:

  

    1、对存目书重视不够。《辨证》总计考辨《提要》490篇,其中著录书《提要》417篇,存目书《提要》71篇,《小序》2篇。《提要》编辑体例于所谓俚俗讹谬无可采者,则只存书名,注出节略,谓之存目。如今著录之籍保留下来,而存目之书则不可尽见,幸亏有了存目可以窥其梗概。因此我们对于存目之书,重视程度上应该不亚于著录之书。《提要》中存目之书两倍于著录之书,而余嘉锡辩证存目书提要仅71篇,才是《辨证》全书篇幅的七分之一。

  

    2、对殿本重视不够。《提要》版本有殿本和浙本两个系统。殿本非所常见,世所重者,浙本而已,各地翻刻,多从此出。浙本虽据殿本重刻,但与原刻颇有异同。余嘉锡曾利用殿本祛惑决疑,如《东观汉记》条,为证一处笔误,余嘉锡取殿本、阁本相对照。然则余嘉锡考辨《提要》,乃多据浙本以核其是非,至有不必辨而辨者数事。如《隋书》条,如《钦定历代职官表》条,殿本《提要》不误,为《辨证》所不察。

  

    3、余嘉锡所称版本,多有未亲自寓目而仅据公私书目有关著录以定是非者。如《尔雅注疏》条,余嘉锡未见原刻,然而却援引他人论及此书版本者加以确证。当然通人如余嘉锡者为之,不仅可免“见名不见书”之讥,而且多有十足把握。然古书已经亡佚,此法固优为之,古书若然尚存,此法不免有缺陷。如《云庄礼记集说》条,余嘉锡根据陈鳝《经籍跋文》所载,认定原本为十六卷,而非《提要》所谓三十卷。实际上今本十卷,为明弘治间坊贾所合并,因其纰缪甚多,嘉靖间遂有三十卷本传世,余嘉锡不知世所固存三十卷本,亦误。

  

    尽管如此,将《辨证》与同类书进行比较,还是更胜一筹。余嘉锡同时代人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共补正图书2388种,所涉及的种类超出《辨证》四倍以上,对于余嘉锡不曾辨证过的一千多种书籍而言,显得格外可贵。但是对于同一书籍同一问题的辨证,胡氏就不如余嘉锡甄采的书籍完备,论断方面,自然也不如余嘉锡来得谨严和精当。

  

    更重要的是,余嘉锡更进一步,说:“目录之书,实兼学术之史。”这样目录学在余嘉锡手中,不仅仅是书本之学,而且通过“即类求书,因书究学”,攀登上了更高层次的史学研究境界。如《周易正义》条,《提要》述及王弼易学的盛行和郑玄易学的衰微,以为是在《周易正义》既行之后,《辨证》不以为然,认为“殆及贞观时,颖达作疏,众说之废已三百年,郑学之微已数十年矣。今顾以诸家之废绝,尽归咎于《正义》之行,此特侈口而谈,聊以快意,而未考史实之言也。”又如《诗集传》条,《辨证》不仅纠误和解释误因,而且还揭示出朱子对于《诗序》看法变迁的原因。又如《五经文字》条,张参一代名儒,而其书“割裂偏旁,凌轹统绪”,不足为训,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字学之荒疏。” 其他如《周易正义》条,《东观汉记》条,《小学类小序》条,皆属煌煌巨制。学术发展脉络,须眉必现。这些篇幅,虽均在校勘考据之间,但已通过“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史学研究境界。

  

    余嘉锡鸠合众书,通过对大量古代书本文献的辨证,重新审查一些说法的由来,用追根溯源的方法建立或瓦解某些史实的依据,以图确立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正确途径。一旦考据被置于这样的问题意识和追求目标之中,这时对《提要》的辨证便不再是所谓的“饾丁琐细、支离破碎”的文献考据,而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的大学问。因此,《四库提要辨证》不仅是一部可供临文备查之用的工具书,还是一部虽不系统却独抒己见的学术史著作。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转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 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 、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 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氵睿。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 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由其父启蒙,曾索《书目答问》骇其浩博,茫乎失据,不知从何入手,及读《輶轩语》,始知从《四库全书提要》求治学之门径,十七岁起,日夜研读,但有所得,笔之书首,集年成册,更以他本。这就是他从事《提要辨证》的开端,至1937年,国乱日纷,恐多年心血付之流水,遂以子、史两部写定之稿一百二十余篇,排印数百册,即此书之初版。此后续有增益,从l937年至1952年.十七年间先后写定经部稿六十余篇,集部稿百余篇,史、子两部稿百余篇,凡二百六十余篇.自谓“惟以著书为事,此稿既为一生精力所萃,於他人或不无裨益,未可任其废置,因重加编定,取其成稿四百九十篇,依《四库提要》原书目次排列,汇为一书,以就正於当世。傥蒙告之以所闻而匡其不逮,则是区区之愿也。”。共八十余万字、系统地专辨《四库提要》对所论述的许多古籍,从内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作了翔实的考证。

余亲福分析《四库提要》的功过得失,态度比较客观。首先,他指出:今《四库提要》属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自是非“旁通曲证,伎联瑜不掩,淄涡以剔,持比向、敖,殆无多让。至于剖析条沈,斟酌古今,辩章学术,高担群言,犬非王尧臣、冕式等所能望其项背。故日郎别录拟来、未有此书,非过论…—汉唐目录书尽亡,《提要》之作,前所未有。此可为读书之门径。

《辨证》是作者一生精力所萃。作者十六岁之时,虽然十分好学,但还不懂治学途径,当读到张之洞《輶轩语》“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之语时,不禁欢呼雀跃。第二年,其父从长沙购得《提要》,大喜过望,日夜苦读,遇有疑难之处,便核对原书,有所发现,则记于书眉,这是作者从事《辨证》写作之始,时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仅十七岁。次年,便将研究所得,誊录一册。“而后读书续有所得,复应时修改,密行细字,册之上下四周皆满,朱墨淋漓,不可辨识,则别易一稿。如此三十余年,积稿至二十余册。”到1931年,作者已撰写考证《提要》之稿七百余篇。1937年,作者择取史、子两部写定之稿290余篇,分为十二卷,排印数百册以避免亡佚。自此以后,作者研治此书更勤,到1952年,又已费时十五年,新撰《辨证》稿260余篇,汇合前稿,共计490篇,约90万字,按《四库提要》原书顺序编排,即我们今日所见之《辨证》。从1900年到1952年作者写成此书,用时53年。我们说《辨证》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毫不为过。《辨证》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和研读《四库提要》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总结《四库提要》对学术界所起的作用,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又指出了它存在的严重缺失,他说:观其援据纷纶,及按其出处,则经部多取之《经义考》,史、子、集三韶多取之《通考·经籍考》,即晁、陈书目,亦未尝复核原书,无论其他也。及具自行考索,征引群籍又往往失之眉睫之前。隋、唐两志,尝忽不加察,《通志》《玉海》仅皆一引用。至宋、明志。及《干顷堂书目》惮于检阅夫。……纯缪之处,难可胜音,余已逐条驳正,不假一二淡也。余氏对《四库提要》的错误和疏漏之处,认真加以考核.“搜集证据,推勘事实”,“权衡轻重,而后笔之于书”(引义俱见本书《自序》)。全书征引繁富,考证极详,按《四库提要》原书日次编排.先摘原文,然后逐项指出它的失误所在。条理清晰,便于对照阅读,每本将所考辨的,包括原书内容、作者、版刻诸方面的问题。例如蔡卞《毛诗名物解》二十卷。《提要》:“白干女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十风一变,其为名物训访之学者.仅卞与陆佃二家。……然其书虽工氏之学,而征引发明,亦有出于颖达《正义》、陆玑《草木虫鱼疏》外者,寸有所长,不以人废言也。”《四库提要辨证》所说见卷一。

嘉锡案:又如《新语》二卷。《四库提要》云:“旧本题汉陆贾撰……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悉见于《史记》。”《四库提要辨证》说:自来目录家皆以《新语》为陆贾所作,相传无异词,至《提要》始疑其伪,而其所考,至为疏缪,不足为据。

余嘉锡核对《汉书·司马迁传》终篇未尝记及陆贾《新语》,并进一步找出了《四库提要》致误的原因,是因为高似孙《子略》适于曾说“班固称太史公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余氏判断说:“此盖似孙误记,而《提要》误信之,未及复考之《汉书》本传也”(引文皆见本书卷十)。上述两个例子,都是纠正《提要》对书籍内容疏于考核造成的外误。

案:“开卷本做十四卷,实诸本皆做二十四卷,开卷便错。则不能推委其责也,此文又见互动百科,显系相互复制,错误累累。大者不计,只其文字错误,已骇人。凡百余处。其引书,余因无原书,一时不能覆案,且定有改修错处。望读者君子亦为修改。”

 1、最早的类书——皇览  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最早的政书——政典  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现存最早着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着——明儒学案  30、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着——史通  43、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着——集古录  46、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现存最早钱币学专着——泉志  49、最早的地理专着——禹贡  50、第一部河道水系专着——水经  51、第一部潮汐学史专着——海潮辑说  52、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60、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  61、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宋诸臣奏议  62、现存最早的套印绘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  63、现存最早的有文字的套印本——(元资福寺刻)金刚经注解  64、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着——藏书纪要  65、现存最早的写本围棋着作——棋经  66、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着作——忘忧清乐集  67、现存最早的象棋谱专书——梦入神机  68、最早的字书——史籀  69、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专书——铁云藏龟  70、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契文举要  71、第一部词典——尔雅  72、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73、最早的韵书——声类  74、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75、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  76、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  77、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  78、现存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7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0、现存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81、现存最早且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82、现存最早刊刻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  83、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84、最早的小说丛书——古今说海  85、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86、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单篇——典论论文  87、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文心雕龙

汉成帝时期校书,诞生目录文献《别录》。社会发展,战乱不断,造成史书大量增加,其数量足当“诗,兵,技,术”类图书之和,故,保留经子,增史,并上述四类

《别录》的分类体系从校书的分工来看很可能已分成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大类及总序辑略共七略,之后的《汉书艺文志》沿袭七略的六分法。至西晋荀勖,则开创我国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晋中经新簿》,总括群书分为甲乙丙丁部。

将六艺略分为甲部,后世改称经部;诸子、兵书、数术三略合为乙部,后称子部;而这时史书数量已多,所以丙部将分在六艺略春秋里的史书独立出来,后为史部;丁部则为诗赋图赞,传为集部。东晋时期李充根据新簿编撰《晋元帝四部书目》,将史书提升到乙部,诸子列到丙部,确定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四库全书的诞生:

最后在清朝编辑我国古代最大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时,将编辑过程中撰写古籍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便是经史子集分类法的确立。

四库提要辨证 还有研究的必要吗

有啊 !余嘉锡是中国目录学权威,所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凡二十四卷,四百九十篇,囊括经史子集四部书,计八十余万言,是一部研究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