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中指的哪里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关中著名景点有兵马俑、华山、法门寺、太白山、黄帝陵、大雁塔等。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_、雍以东至河、华。渭谓渭水(作者按:应作‘_谓_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先秦古籍,没有哪一种曾提及“关中”这个地名。最早提及并大量使用此地名的,是西汉时期的《史记》。粗略检索可见,《史记》中提及“关中”地名四十余次。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扩展资料:
汉武帝迁移函谷关,导致将豫西弘农地区也划进“关中”的范围,这种地理分境的遗风,直到唐代仍有影响——唐代的关内道,就包括了弘农地区。要到北宋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划分政区,弘农地区才彻底脱陕归豫。
函谷关经过西汉的这次迁徙,又经东汉末年曹操向北改移道路,地形不再如前险要,军事价值已大不如先秦时期。加之西方的潼关代之兴起,函谷关遂逐渐衰落。
汉代以后,陕西东方门户的军事攻防战,就主要围绕潼关进行。而由函谷关而来的“关中”这一地名,也经历了由汉至宋的漫长转化期。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
由于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宝鸡流入陕西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经地方都是冲积平原,所以在陕西省域来说,称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站在我国疆域范围来说,称为“关中盆地”。
关中平原地处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和秦岭山脉之间,这一片地域十分辽阔,因此还被称为“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渭谓渭水(作者按:应作‘汧谓汧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但《史记》中有时将汉中、陕北也包括在关中的范围之内。后来还有些说法,大抵都是就关立论的。
一说是它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和陇关中间;一说在函谷关和散关的中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晚出,但同战国秦汉时期的所谓四塞意义大体相同,相当符合当时的情况。”
-关中
1、关中:此关指函谷关所谓关中是陕西渭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2、关内:此关指山海关。指长城以南地区。
3、关外:此关指山海关。所谓的关外就是指东北地区,又叫关东。
4、关东:在古代也仅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到近代才有别的含义。
所谓“关”,这里指的是关口、隘门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交通要道的关卡、屏障。
关中
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指的是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在古代文献中常有它们的出现,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中开头就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说的就是秦国的东面要塞:崤山与函谷关。
现在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大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在内的五市一区。
关内、关外、关东
这些可以放在一起说,即关口内外。由于历朝历代所指的关不尽相同,所以它的内外范围也有所变化。
古代在陕西定都的王朝比如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其以东地区就被称为“关外”,也叫关东。春秋战国时期的“关东六国”由此而来,以此划分秦与齐楚等六国的方位。而关内就是其以西京畿附近地区。
到了明清时期,关则是指山海关。出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就是关外,也叫关东。关东有了东北区域的概念。“闯关东”说得就是到东北去谋生。关内指长城以南地区,今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关中”的主体分布于渭河平原,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之上,陕西中部区域,它南面是秦岭、北方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陇东高原、东边是黄河。这种山间谷地的地形,人们能够在四方驻关以自守。通俗来讲,“关中”就是“关隘之中”的意思,先秦时期,“关中”用来指函谷关、崤山以西的秦地,关中的“关”也仅仅是指函谷关,关中也常常与关外相对使用。
那么在汉代以后,西北地区需要防范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出于战争的需要,先后在陇山设置了崤关。从两汉开始,关中逐步与先秦的语境当中的指的秦地的天府一词相融合,关中也逐步由函谷关以内转变为四关之内的意思。今天我们所说的“关中”实际上已经不再以函谷关为界,而是以潼关为界,文中自古都是公认的王霸基业。如果形势有利,关中势力可以南下席卷巴蜀,进而图谋东方,如果形势不利,则可以闭关自守,等待机会;同时,关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重要支点。
我们再来说“关东”,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函谷关以东被称为关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而这时的关东指的是虎牢关以东,主要指河南、山东,位于中国地理四大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而“关西”这个称谓,是秦汉统一之后逐步用来取代关中的名字,也就是函谷关以西之地,这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汉、唐两朝,东有洛阳、西有长安,这两座京城几乎各占了一半的定都时间,统治者不再把关中平原视为中心之地,而把河洛中原是为天下之中。
汉武帝时期,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开拓了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这个时候关西就取代关中来称呼函谷关以西的广阔土地。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在河南新安修建函谷新关,旧关从此废弃,鉴于新关直入关东容易绕过,曹操便在旧关以西,修筑潼关来作为关东、关西的分界线。
而等到了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关西的说法就彻底消失了。而关南一词主要出现于宋辽对峙时期,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利用辽国内乱的机会出征北伐,一举收复了瀛、莫、宁三州,这三州无险可守,所以辽人北面修建了洼桥、金逸、淤口三关作为屏障,但是这三关最后还是被周君夺取。柴荣夺取这三州设立了17县,宋朝统称这17县为“关南”。
关内关外的称呼则源于明朝时期,明朝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来防御北方,随着长城的修建,明朝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军事重镇可不单单是一个城市,而是以长城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其中就包含
关中平原 当你仔细观察看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关中平原位于中国现有版图的中部,几乎处于圆点上。因此测量中国大地坐标的原点就在这里,测量时间的原子钟也在这里,这里是中国时间和空间的原始点。关中平原四季分明,它有着春的妩媚,夏的热烈,秋的爽朗,冬的寒冷。无风灾,无水患,风调雨顺,物产丰富,这里历来称为天府之国。尽管这里水利资源相对较少,几十年之中会有一次旱灾,但是它依然无愧于天然粮仓之美誉。位于关中平原东面的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冲开戈壁沙漠一路南下,跌入壶口峡谷,继续南去,在秦岭山脉的阻挡下,屈服地拐了个九十度的弯,掉头向东奔去。在黄河和秦岭山汇合之处,形成了保卫关中平原的重要关口——潼关天险。在这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鸡鸣三省,关扼九州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潼关就保卫了长安城的平安。战国末期,诸侯联兵仰攻潼关,秦开关迎敌,九国之师望风逃遁。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十部皆反,屯兵潼关,曹操帅兵十万出击,与马超夹关而战,马超兵败西逃。唐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叛军直抵潼关,唐玄宗昏庸,杨国忠不懂军事,致使潼关失守。在近代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人占据了大半个中国,都未能越足潼关。关中平原的南面是横贯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是保卫关中平原南方的天然屏障。古时翻越秦岭只有几条顺河而行的山路,异常险峻,有些是在山崖上凿出的栈道,上是绝壁,下是深渊。诗仙李白就有“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慨。汉初名将韩信,曾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妙计翻越了秦岭。秦岭山脉就像威猛的勇士,守卫着关中平原的南方。关中平原的西面是六盘山和秦岭山交汇之地,那里盘踞着宝鸡重镇,宝鸡向南去的路上有晁峪的大散关,正西是拓石山,西北是关山,北面是陇县,宝鸡和陇县天然如犄角之势,共同守护着关中平原的西方。而宝鸡又以炎帝的出生之地和周王朝、秦帝国的发祥地而著称,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关中平原北部是黄土高原的台地,继续向北是戈壁沙漠。长久以来,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游牧民族,屡犯中原,故历代王朝都在北方的群山峻岭上修筑长城,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关中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南端的边沿,是黄河的古河道,经渭河长年的冲刷,形成了富饶的平原。八条河流纵横,滋润着这片土地。这里物产极其丰富,是粮油的主产地。战国时代,韩国畏惧秦国的强大,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助秦兴修水利,在泾河与洛河之间修筑一条人工水渠,史称“郑国渠”,这条水渠秦国用了十年时间,投入人力不下百万,使秦国在此期间无暇攻打韩国,韩人称之为“疲秦计”。而韩国绝无料到,修成的郑国渠全长三百里,灌溉面积号称四万顷,流域地区每年产出的粮食,可供一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秦国更加强大富裕,最终将韩灭亡。自中国的帝都东移(洛阳,开封,南京等),长安古城乃至关中平原,就从历史的重要位置中下滑,从唐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虽已失去汉唐时期的辉煌,但它所拥有的是沉积的历史和无数个说不清的历史迷团。当你漫步在这里,会由衷的产生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敬重,你随意拨开脚下的黄土,也许能发现秦砖汉瓦,也许能挖掘出西周的城郭和汉唐的陵墓。当二十一世纪的风吹动着三千年以前的历史遗物,那些沉睡在豪华陪葬品供奉中的帝王们,企盼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奢糜的生活。孰不知他们的尸骨早以荡然无存,只有那些殉葬品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下,据考证仅帝王的陵墓就有八十余座,王公贵族的墓地就不计其数了。在中国的地下,黄金储藏量最多的是这里,因为是墓地藏金,仅其数量已很可观,更不要说黄金制成的饰物和器物所具有的文物价值,所以这里的文物是无价的,这片土地是无价的,因为它富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里是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这里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这里是炎帝和黄帝共同抗击赤尤的地方;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这里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方;这里是汉武大帝称雄天下的地方;这里是大唐天子接纳外邦来朝的地方。这里有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的半坡遗址;这里有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这里有姜太公直钩钓江山的钓鱼台;这里有褒姒一笑戏诸侯的骊山烽火;这里有震惊世界的秦陵兵马俑阵;这里有李耳著书讲经的楼观台;这里有法门寺举世罕见的佛祖舍利;这里有碑林所藏隋末唐初十三经的石刻;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城墙;这里有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汉武大帝墓;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墓地的无字碑……。在这片土地上产生过太多的第一,秦腔则是这无数第一中的一个,它当之无愧是中国戏剧的鼻祖,并覆盖了陕,甘,宁,青,晋,豫,川等广大地区。它以其原始,古朴,浑厚,高亢,委婉,细腻,苍凉,豪放等诸多境界,征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西安是历史名城,上古时期就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这里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而这些古迹,上上下下都重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若想了解中国,看深圳是三十年,看北京是三百年,看西安则是三千年。关中平原是古华夏文化的集中地,华夏的文明,是以关中平原为圆心向四方传播,同时吸收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绵延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民族文明。如今的考古发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有黄河文化,在远古时期还存在着长江流域文化等,但是,其他地区的文化都如昙花一现,仅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永久的流传下来。因为它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还有接受外来文化的可溶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多少英雄豪杰指点江山,有多少帝王将相演绎了改朝换代的历史,有多少文人骚客开创了文化的先河,有多少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的奇迹。关中平原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当你翻开任何一页,都会为祖先的创举而惊叹。走入关中平原犹如走入了历史,溶入关中平原犹如溶入了历史,你会在这历史的长廊中留连忘返,你会在这灿烂的文明面前感受到历史的悠长和人类的渺小。面对茫茫苍天,关中平原呈现着永恒的过去,面对现时的发展,关中平原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所在,面对未来的不定性,关中平原以它宽容博大的胸怀,发扬沉淀五千年的精华,展现出刚正纯真渴求进取的本性,在未来华夏民族崛起兴旺的大潮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文2023-08-04 21:55: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