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小人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历史中的小人物,第1张

   历史中的小人物

 

——从武松错杀的十二个人谈起

文/刘东[东北师大附中]

施耐庵是冷酷的,他用再杀十二个人来为武松的梁山之路祭血。但这几千年来,被送上祭坛的,还少吗?

鲁迅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兵被“挟诈而尽坑杀之”,四十万人的命一笔勾销。一将功成,万骨皆枯。中国史书的祭坛上,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小人物们前赴后继,最后凝成了书上的几笔墨迹“坑杀之”,历史听不到他们在沙场上最后的哭号,也看不见他们满面血渍被推搡着掉人大坑;它看不到士兵冲锋时颤抖的双手,它也听不见月圆之夜在兵营里响起的楚歌。历史不语,它知道史书上的每个字背后都有一条曾经鲜活的人命。

历史不语。历史早就被驯服得没了脾气。它麻木地走过,撇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辛酸回忆。几千年了,它撇下我们,告诉我们我们很卑微。中国古代少有对人本身的尊重,它是一个要求爱天子胜过爱大众的国度。它把千万农民囿在土地上,用陈腐的说教告诉他们他们很渺小。它创造了一个神乎其神的天子,又告诉他们千千万万的功劳全靠他的庇佑和领导。个人是工具,集体是手段,最后又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这是抢夺,是压迫。

启蒙使人自己摆脱自身的蒙昧,遗憾的是,从心到脑的过程,我们现在还在走。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借助尹天仇的嘴说出了心底最想说的话,“群众演员也是演员”。但历史上,这样的声音太少了。一代代人成了过客,或者草草留了一笔成了陪衬,或者连一点儿痕迹都没留下。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在历史中挣扎。历史是如此的势利。它只看到秦始皇一扫六合,却看不到马前士卒奋力的厮杀;它只看到霍去病北却匈奴,却看不到大漠里将士苦苦的思念。它听不到边关的胡笳,它看不见尘封的盔甲,小人物自顾不暇。

是时候了,是时候给小人物以尊重了。世界像是一个麻袋,人们囿于其中,只能无力地挣扎。有的人放弃了,浑浑噩噩;有的'人坚持,继续挣扎。即使不可能因为他的挣扎而冲破牢笼,但正是有这些跳动的心脏和梦想的挣脱,才让麻袋一点点悄然发生改变。许是有心,许是无意,个人的前行中伴随着世界的前进。这个世界不需要你,不需要我,但世界需 要每一个奋斗中的“你我”。没有这些所谓的小人物,历史就是一潭死水。

武松错杀了十二个人,施耐庵没有觉出端倪,他为武松叫好。时光走过了几百年,今天我们又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觉醒了吗?

这是一篇视角很独特的作文,作者并没有从故事的主角武松出发,而是以被杀的十二个小人物作为议论主题。从这十二个人出发,文章引经据典,从秦始皇到周星驰**,将这个话题扩大到中华文化缺乏关注普通个体的一面,最后直指当下社会上的问题,结尾收束有力,疑问中饱含思索与期待。其实我们相信,青年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本身已经是小人物有力的呼喊与挣扎了。

(孙立权 李思遐)

1 怎么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是“阴险的小人”

恼之厌之弃之,而其不自知。

解释是指 对某人或物烦恼、讨厌,想抛弃他(它),离他(它)远远的,但他(它)自己却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阴险狡诈yīn xiǎn jiǎo zhà解释:表面和善,暗地不怀好意的;阴险狡猾,诡计多端;“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惑小人”cái zhǎng bīng quán,biàn ěr jiāo zòng cǐ bèi yíng huò xiǎo rén 翻译:他才掌握了兵权,就这样的骄傲放纵,这一等人是智慧迷惑,不学无术的自私自利的小人。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jun zǐ hé ér bú tóng ,xiǎo rén tóng ér bú hé 翻译: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不恶小人,礼待君子bú è xiǎo rén ,lǐ dài jun1 zǐ 翻译: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 们真正有礼。

2 如今用古文怎么表达

如今、至今这两词就是古文说法。

至今:

《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王粲《咏史诗》::“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如今:

《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 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杜甫《泛江》:“故国流清 渭 ,如今花正多。”

《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

扩展资料

如今近反义词:

1、近义词

现在、而今、今朝、当前、方今、此刻、目前

2、反义词

往常、从前、以往

3 “你们”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你们”用文言文的表达有: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尔等等等。

列举如下:

1、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2、汝

汝 rǔ: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

3、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卿

①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②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③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④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⑤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⑥姓

⑦朋友之间亦能称 “卿”。

5、尔等

尔等,古代用语,直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你们”

4 小说里怎么形容一个小人物的

我啊,小人物一个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中学跟着一群狐朋狗友混所谓的江湖,结果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江湖,高考的时候在大家都瞅准我连专科也甭想上,只等着义务期满回家修地球的情况下发起了绝地反击,连抄带蒙一举成为班上最黑的一匹马杀上重点大学本以为祖国的二十一世纪又多了一位添砖加瓦的栋梁之才。撒泡尿的工夫,不停拱水灵白菜的精彩大学生活落幕猛回首老子才发现桃花依旧人事已非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玩意,至于现在你也看见了随便混日子,不饿死有床睡就成,我这人胸无大志

送你个笑话今天做公交车因为拥挤加上红绿灯和拐弯,车厢内叫苦声一片,一位手中拿着一瓶酸奶的女郎忽然叫了起来:“别挤啦!别挤啦!把人家的奶都挤出来啦!

5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怎么会”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此话怎讲。

’1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3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4 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6 主张这个词文言文怎么表达

主张文言文为:

说 (shuì,shuō,tuō,yuè,)shuō

①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如此。”

②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③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④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

shuì

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王万端。”

yuè

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7 怎么用高逼格的文言文表达以下内容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我:余。

常以:惯于。微笑:哂。

饰假面:扮。示众人:示人。

为了:以。是避免:躲。

更多的伤害:众之伤。和假装的成熟:与饰之熟。

如果:设。你看穿我:汝知余。

做好心理准备:须心备。来认识真正的我:以确晓余。

请:敬。亲手拿掉:亲撕。

我这:余此。伪装已久的面具:久饰之颜。

我一定:余定。毫不保留:尽。

以真诚待你:心纯于汝。“我常以微笑饰假面示众人,为了是避免更多的伤害和假装的成熟。

如果你看穿我,做好心理准备来认识真正的我,请亲手拿掉我这伪装已久的面具,我一定毫不保留的以真诚待你”可以这样用文言文表达:余惯以哂扮而示人,以躲众之伤与饰之熟也。设汝知余,须心备以确晓余。

敬亲撕余此久饰之颜,余定尽心纯于汝也。

8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全部”

1 在句子中做结构助词时,表达都这种情况。

俱读音j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劝学》

咸读音xián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出自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

皆读音jiē

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 在句子中做形容词时,表示所有的这种情况

众读音zhòng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之类——出自战国墨子《墨子•公输》

诸读音zhū

君子求诸己。——出自战国孔子《论语•卫灵公》:

3 在句子中做副词 表示时,表示全的这种情况

尽读音jìn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出自宋朝苏轼《赤壁赋》:“

穷 读音qióng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出自战国《列子•汤问》

极读音jí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蔡茂传》

  小人物不同于小人,他们或许不像小人那样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只是看起来人微言轻,无足轻重,但是手握乾坤的大人物们一旦忽视了他们的利益或作用,那后果就可能难以预料、不堪设想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领导好处多,怎么我就那么背呢!这不是诚心作践我吗?有仇不报非君子,羊斟暗暗打定了主意,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的好看。

  次日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晕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使几百年后的中山国的国君也重蹈了华元的覆辙。中山国国君某次设宴款待群臣的时候,上了一大锅羊汤,为了方便,国君让仆人把汤分到客人们各自的碗里。不过人多汤少,当轮到一个叫司马子期的大夫时,羊汤已经没了。司马子期当时没表示什么,但回到家后,越想越不对劲,认为这是国君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司马子期一怒之下叛逃到了楚国,并怂恿楚王攻打中山。楚王听了司马子期的一面之词,便把中山君当成了虐待臣下的暴君,派出军队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解放”了中山。中山君因一碗羊汤丢了王位,只能出逃外国、四海为家了。

  小人物也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不但部队人数远少于袁绍,而且更要命的是军粮奇缺。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今河南许昌)的荀彧写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曹操只好每天拿着荀彧的书信画饼充饥。功夫不负饿肚人,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原来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不过袁绍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主儿,许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于是袁绍就对许攸表现出一副爱搭不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态度。许攸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虚实。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袁绍在官渡输了老底,气得吐血而亡。没几年,曹操就击败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集团,在雄踞北方十几年后,被许攸的一张嘴吹得烟消云散了。

  历史总是喜欢让相似的情景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的苻坚把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他打算消灭这个苟延残喘的政权,以成就自己并吞八荒的伟业。苻坚为了让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上演得华丽一些,一口气征调了90万大军南下。他骑在马上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豪气冲天地对大臣们说道:“长江天堑算什么,我军将士把马鞭投到水里,长江恐怕就得断流了吧。”

  苻坚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现身说法,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主动向前秦军挑战。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前秦军应该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一块决战的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前秦军后撤。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立即阵势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煽风点火,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将士们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晋军趁势抢渡淝水,追赶溃不成军的前秦军,前秦军人马相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可遏制地一溃千里。苻坚本人也受伤挂彩,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洛阳。

  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他建立的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遭受重创而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中国统一的良机,被朱序的一声叫喊大大地推迟了。也许羊斟、司马子期、许攸、朱序等人在各自的主子眼里,都是无关痛痒之辈,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给了大人物们以当头棒喝。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那就是“建功立事,必靠于人”。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们固然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时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宋史

列传第一百三十

王伦,字正道,莘县人,文正公旦弟勖玄孙也。家贫无行,为任侠,往来京、洛间,数犯法,幸免。汴京失守,钦宗御宣德门,都人喧呼不已,伦乘势径造御前曰:“臣能弹压之。”钦宗解所佩夏国宝剑以赐,伦曰:“臣未有官,岂能弹压?”道自荐其才。钦宗取片纸书曰:“王伦可除兵部侍郎。”伦下楼,挟恶少数人,传旨抚定,都人乃息。宰相何以伦小人无功,除命太峻,奏补修职郎,斥不用。

建炎元年,选能专对者使金,问两宫起居,迁朝奉郎,假刑部侍郎。充大金通问使,阁门舍人朱弁副之,见金左副元帅宗维议事,金留不遣。

有商人陈忠,密告伦二帝在黄龙府,伦遂与弁及洪皓以金遗忠往黄龙府潜通意,由是两宫始知高宗已即位矣。久之,粘罕使乌陵思谋即驿见伦,语及契丹时事。伦曰:“海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万世无变。云中之役,我实馈师,赞成厥功。上国之臣,尝欲称兵南来,先大圣惠顾盟好,不许。厥后举兵以祸吾国,果先大圣意乎?况亘古自分南北,主上恭勤,英俊并用,期必复古。盍思久远之谋,归我二帝、太母,复我土疆,使南北赤子无致涂炭,亦足以慰先大圣之灵,幸执事者赞之。”思谋沉思曰:“君言是也,归当尽达之。”已而粘罕至,曰:“比上国遣使来,问

其意指,多不能对。思谋传侍郎语欲议和,决非江南情实,特侍郎自为此言耳。”伦曰:“使事有指,不然来何为哉?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惟元帅察之。”粘罕不答。是后,宇文虚中、魏行可、洪皓、崔纵、张邵相继入使,皆拘之。

绍兴二年,粘罕忽自至馆中与伦议和,纵之归报。是秋,伦至临安,入对,言金人情伪甚悉,帝优奖之。除右文殿修撰,主管万寿观,官其二弟一侄。时方用兵讨刘豫,和议中格。三年,韩肖胄使金还,金遣李永寿、王诩继至。二人骄倨,以伦充伴使,伦与道云中旧故,骄倨少损,遂拜诏。讫事,伦复请祠。刘光世求伦参议军事,辞。宰相赵鼎请召伦赴都堂禀议,伦陈进取之策,不合,复请祠。

七年春,徽宗及宁德后讣至,复以伦为徽猷阁待制,假直学士,充迎奉梓宫使,以朝请郎高公绘副之。入辞,帝使伦谓金左副元帅昌曰:“河南地,上国既不有,与其付刘豫,曷若见归?”伦奉诏以行,因附进太后、钦宗黄金各二百两,仍以金帛赐宇文虚中、朱弁、孙傅、张叔夜家属之在金国者。

伦至睢阳,刘豫馆之,疑有他谋,移文取国书。伦报曰:“国书须见金主面纳,若所衔命,则祈请梓宫也。”豫肋取不已。会迓者至,渡河见挞懒于涿州,具言豫邀索国书无状,且谓:“豫忍背本朝,他日安保其不背大国。”

是年冬,豫废。伦及高公绘还,左副元帅昌送伦等曰:“好报江南,自今道涂无壅,和议可以平达。”伦入对,言金人许还梓宫及太后,又许归河南地,且言废豫之谋由己发之。帝大喜,赐予特异。

初,伦既见昌,昌遣使偕伦入燕见金主亶,首谢废豫,次致使指。金主始密与群臣定议许和,遂遣伦还,且命太原少尹乌陵思谋、太常少卿石庆来议事。至行在,伦往来馆中计事。八年秋,以端明殿学士再使金国,知阁门事蓝公佐为之副,申问讳日,期还梓宫。伦辞,引至都堂授使指二十余事。既至金国,金主亶为设宴三日,遣签书宣徽院事萧哲、左司郎中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偕伦来。

朝论以金使肆嫚,抗论甚喧,多归罪伦。十一月,伦至行在,引疾请祠,不许,趣赴内殿奏事。时哲等骄倨,受书之礼未定。御史中丞勾龙如渊诣都堂与秦桧议,召伦责曰:“公为使通两国好,凡事当于彼中反复论定,安有同使至而后议者?”伦泣曰:“伦涉万死一生,往来虎口者数四,今日中丞乃责伦如此。”桧等共解之曰:“中丞无他,亦欲激公了此事耳。”伦曰:“此则不敢不勉。”伦见通古,以一二策动之。通古恐,遂议以桧见金使于其馆,受书以归。金许归梓宫、太母及河南地。

九年春,赐伦同进士出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充迎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既又以伦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尹。伦至东京,见金右副元帅兀术,交割地界,兀术还燕。五月,伦自汴京赴金国议事。初,兀术还,密言于金主曰:“河南地本挞懒、宗盘主谋割之与宋,二人必阴结彼国。今使已至汴,勿令逾境。”伦有云中故吏隶兀术者潜告伦,伦即遣介具言于朝,乞为备。兀术遂命中山府拘伦,杀宗盘及挞懒。

十月,伦始见金主于御子林,致使指。金主悉无所答,令其翰林待制耶律绍文为宣勘官,问伦:“知挞懒罪否?”伦对:“不知。”又问:“无一言及岁币,反来割地,汝但知有元帅,岂知有上国邪?”伦曰:“比萧哲以国书来,许归梓宫、太母及河南地,天下皆知上国寻海上之盟,与民休息,使人奉命通好两国耳。”既就馆,金主复遣绍文谕伦曰:“卿留云中已无还期,及贷之还,曾无以报,反间贰我君臣耶?”乃遣蓝公佐先归,论岁贡、正朔、誓表、册命等事,拘伦以俟报;已而迁之河间,遂不复遣。

十年,金渝盟,兀术等复取河南。伦居河间六载,至十四年,金欲以伦为平滦三路都转运使,伦曰:“奉命而来,非降也。”金益胁以威,遣使来趣,伦拒益力。金杖其使,俾缢杀之。伦厚赂使少缓,遂冠带南向,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遂就死,年六十一。于是河间地震,雨雹三日不止,人皆哀之。诏赠通议大夫,赐其家金千两、帛千匹。子述与从兄遵间入金境,至河间,得伦骨以归,官给葬事。后谥愍节。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都有记载。

19世纪初期,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在俄国文学史上开创了描写"小人物"的先河,即《驿站长》中的"驿站长"维林

然后我国作家比较著名描写小人物的是

鲁迅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等

我还记得

契诃夫也是比较擅长

有《套中人》,《小人物》等

历史中的小人物

   历史中的小人物 ——从武松错杀的十二个人谈起文/刘东[东北师大附中]施耐庵是冷酷的,他用再杀十二个人来为武松的梁山之路祭血。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