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黄柏的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管黄柏的功效?,第1张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生于山地杂林中或山谷溪边,喜凉爽气候,抗风力强,怕干旱、怕涝,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最宜生长。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临床用名有黄柏、盐炙黄柏、酒炙黄柏、黄柏炭。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药性论》:使,平。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傅之。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开宝本草》: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

起,目热赤痛,口疮。

《药类法象》: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脚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足膝中气力如涌出,痿软即时去也。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瘫痪必用之药也。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五: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焦虚哕之蛔虫,脐下痛单制而能除,肾不足生用而能补,痿厥除湿药中不可缺。

《本草纲目》:古书言黄柏佐知母,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为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说。

《本草思辨录》:黄柏为五脏肠胃清湿热之药,表里上下俱到。表有热可治,表不热而里热亦可治。色黄入肠胃,皮入肺,微辛亦入肺,气味俱厚,性寒而沉入肝肾,入胃则亦入脾,入肾则亦入心。《本经》所以主五脏肠胃中结热也。性寒已热,燥则除湿,故《本经》所列黄疸、肠痔、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属湿热之疴。《别录》又补出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则所谓五脏肠胃者悉备矣。大抵湿下溜而火上出,《别录》所主虽不属湿,而其因未始非湿。观仲圣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治黄疸,为阳明病。白头翁汤治热痢,乌梅丸治呕吐久痢,为阳明兼厥阴病。《外台》大黄汤,更治天行壮热,黄柏一味,实赅五脏肠胃,故其用颇广。若以治少阴与萸地知母为伍,则肾中不必有湿,否则如其分以施之,必得如二妙散为当。盖苦燥之物,无不劫阴,以黄柏为滋阴之剂者非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黄柏煎剂、醇浸剂对多种球菌、杆菌、霍乱弧菌、皮肤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柏水煎剂在体外可以杀死钩端螺旋体,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对阴道滴虫、乙肝表面抗原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黄柏有抗炎作用。

3  黄柏有降血压作用。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4  黄柏可影响乙酰胆碱的作用,对在体及离体的动物心脏,小剂量小檗碱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蛙腹直肌的收缩,可被黄柏素所抑制。

5  黄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6  黄柏有降血糖作用。

7  黄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可使心肌缺血和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推迟,降低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死亡率。

8  黄柏对平滑肌有作用。黄柏所含的黄柏酮可使动物肠管张力和收缩振幅增强。黄柏粉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能增强振幅,黄柏内酯能使肠管抑制。

9  黄柏还有抗溃疡、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川黄柏的别名 5 来源及产地 6 性味归经 7 功能主治 8 运用 9 化学成分 10 川黄柏的药理作用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川黄柏 1 拼音

chuān huáng bǎi

2 英文参考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川黄柏为中药名,出自《得配本草》。为《本草纲目》记载的黄柏药材之一种[1]。

4 川黄柏的别名

黄檗、檗皮、檗木[2]

5 来源及产地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树皮。习称川黄柏,主产四川[2]。

6 性味归经

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2]。

7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2]。

1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痔疮,足膝肿痛,湿热痿痹,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梦遗滑精。煎服:45~9g[2]。

2浸液滴眼治目赤肿痛;研末调敷治湿疹、黄水疮、口疮、痈疖、烫伤[2]。

8 运用

黄柏果实名黄波罗果,有止咳祛痰作用[2]。

9 化学成分

黄皮树树皮含小檗堿、黄柏堿等生物堿及甾醇、内脂、黏液质等。黄柏树皮含小檗堿、黄柏堿、药根堿、掌叶防己堿、蝙蝠葛壬堿等生物堿,并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β谷甾醇等。另含柠檬苦素、黄柏酮、牛奶树醇等[2]。

10 川黄柏的药理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抑阳酒连散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抑阳酒连散 1 拼音

yì yáng jiǔ lián sǎn

2 处方

生地黄 独活 黄柏 防风 知母各09克 蔓荆子 前胡 羌活 白芷 生草各12克 黄芩(酒制)寒水石 栀子 黄连(酒制)各15克 防己09克

3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祛风除湿。治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

4 抑阳酒连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大热服。

5 备注

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抑阳;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苦寒泻火,芩、连用酒制,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防风、蔓荆子、白芷、羌活、独括、防己祛风除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清热,散风除湿之功。

6 摘录

《原机启微》卷下

古籍中的抑阳酒连散 《审视瑶函》:[卷二]强阳抟实阴之病

抑。以其实耶。惟可缓。而不宜助。助之则反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入。故以酒为之导引。欲其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瞳神紧小

抑阳酒连散治神水紧小,渐如菜子许,及神水外围相类虫蚀者,然皆能睹物不昏,微有羞涩之证。生地黄独活黄

《证治准绳·杂病》:[第七册七窍门上]目

可抑,以其实耶惟可缓,而弗宜助,助之则反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入,故以酒为之导引,欲其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原机启微论

可抑;以其实耶,惟可缓而弗宜助,助之则反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入,故以酒为之导引,欲其

《原机启微》:[卷之下]附方

在传统中医里面,黄柏是一味常用的“清热燥湿”类中药材,它可以帮助人们清解体内的热毒、湿气等外邪,所以它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今天就和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中药材黄柏的具体应用。

黄柏的主要功效

中医里面认为,黄柏的味道极为苦涩,药效偏于寒凉,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对于各种湿热、热毒之症,黄柏入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黄柏的功效应用

1、黄柏清热燥湿的应用

黄柏的属于苦寒类中药材,其药效偏于下行,所以对于下焦的湿热外邪,黄柏入药最为对症。

比如夏秋之季肠胃内湿热蕴结导致的热毒痢疾等症,中医里面就经常会使用黄柏同黄连、白头翁等药材配伍入药,有明显的清热止痢之效。

而对于下焦肾及膀胱湿热蕴结引起的结石淋症、腰腹疼痛、小便淋漓、短赤涩痛等情况,黄柏入药也是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此时则可以将黄柏和车前草、滑石等药材配伍使用,有较好的清热通淋之效。

还有当湿热之邪下行于足膝的时间,还经常会出现足膝红肿、下肢关节肿痛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中医里面有一个良方叫做“二秒散”,正是以黄柏和苍术配伍,现在一些医者在应对此类疾病的时间,常会以此方为基础,再加一些牛膝、当归等药材,效果更佳。

此外,一些女士下焦湿热较重的时间还常会伴有一些妇科隐疾,比如湿热带下、有异味等情况,中医里面也会使用黄柏入药。此时可以将黄柏和山药、芡实等药材配伍,煎汤内服,另外再将黄柏和金银花、苦参、蛇床子、白鲜皮等一起煎汤外洗,可有效缓解此类女科疾病。

2、黄柏泻火解毒的应用

苦寒类中药材一般都具有很好的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黄柏自然也有很好的泻火解毒之功,对于各种常见的热毒火邪之症,黄柏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材。

比如当我们体内热毒较重,壅滞于肌肤腠理不能外散的时间,皮肤上面就会出现一些无名的肿毒、疮痈,这时间就可以使用黄柏来缓解,此时还可以再加一些金银花、连翘、黄连、蒲公英等药材同用,其清热解毒、消肿疗疮的效果更好。

有时间体内的热毒火邪也会上冲至咽喉、口舌,这时候还会导致人们出现一些咽干喉痛、口舌生疮之症,也是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来缓解的。

若是热毒旺盛,火邪上炎至头目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情况,中医里面说到使用黄柏和菊花煎汤熏洗眼部,并内服药汤,可以有效缓解目赤肿痛之症。

当然,黄柏入药清热泻火的功效虽好,但是它的药效过于苦寒,对于日常养生来说是不适合使用的。尤其是一些本身脾胃功能较弱、体质虚寒的人群,更是不适宜使用此类苦寒的药材。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秘要》卷二引《集验方》:柏皮汤 21 柏皮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26 注意 27 摘录 3 《直指》卷十三:柏皮汤 31 柏皮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圣惠》卷三十二:柏皮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外台》卷二(注文)引《范汪方》:柏皮汤 51 柏皮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56 注意 57 摘录 6 《元戎》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7 《全生指迷方》卷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柏皮汤 1 拼音

bǎi pí tāng

2 《外台秘要》卷二引《集验方》:柏皮汤

21 柏皮汤的别名

黄连阿胶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阿胶汤(《洁古家珍》)。

22 处方

黄柏6克 黄连12克 栀子仁9克(擘)阿胶3克(炙)

23 制法

上四味,切。

24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

2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煮前三味,取200毫升,去滓,纳胶令烊,温分再服。

26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27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二引《集验方》

3 《直指》卷十三:柏皮汤

31 柏皮汤的别名

黄连柏皮汤

32 处方

柏皮3两,黄芩2两,黄连1两。

33 制法

上锉。

34 功能主治

协热泄泻,亦治血痢;热毒吐血。

3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黄连柏皮汤(《医学入门》卷四)。

36 摘录

《直指》卷十三

4 《圣惠》卷三十二:柏皮汤

41 处方

柏白皮1两,黄柏1两,蕤仁1两,黄连3分(去须),苦竹叶2握。

42 制法

上锉细。

43 功能主治

眼赤烂,痒痛不止。

4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煎取2升,去滓,稍热淋洗,冷即重暖用之。

4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5 《外台》卷二(注文)引《范汪方》:柏皮汤

51 柏皮汤的别名

黄连阿胶汤、阿胶汤

52 处方

黄柏2两,黄连4两,栀子仁14个(擘),阿胶1两(炙)。

53 制法

上切。

54 功能主治

伤寒后下利脓血。

55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黄连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阿胶汤(《此事难知》)。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连阿胶丸”(见《杏苑》)。

56 注意

忌猪肉、冷水。

57 摘录

《外台》卷二(注文)引《范汪方》

6 《元戎》卷四 61 方名

柏皮汤

62 组成

生地黄1两,甘草1两,黄柏1两,白芍药1两。

63 主治

衄血、吐血、呕血等失血虚损,形气不理,羸瘦不能食,心忪少气,燥渴发热。

6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醇酒3升,渍之1宿,以铜器盛,米饮下蒸1炊时久,渍汁半升,食后服。

7 《全生指迷方》卷三 71 方名

柏皮汤

72 组成

黄柏、黄连、黄芩各等分。

73 主治

黄疸。瘀热在里,或湿热相搏,一身面目悉黄如橘。

7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81 方名

柏皮汤

82 组成

黄柏3两,黄连5两,人参3两,茯苓4两,厚朴4两(炙),艾叶1升,地榆3两(炙),榉皮4两(炙),阿胶3两。

83 主治

下焦虚寒,大便洞泄不止。

84 柏皮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胶,煎取2升,分3服。

85 制备方法

上切。

86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醋等。

古籍中的柏皮汤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太阴病]黄

客气动膈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详头汗)太阳中风以火劫汗两阳相熏其身发黄阳盛欲

《伤寒论辑义》:[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黄。〔柯〕口不渴。腹不满。非茵陈汤所宜。与栀子柏皮汤。黄自解矣。案金鉴云。心中懊。湿瘀热郁于里也。

《伤寒论注》:[卷三]栀子豉汤证

义。旧本两方后概云得吐止后服,岂不谬哉?观栀子柏皮汤与茵陈汤中俱有栀子,俱不言吐,又病患旧微溏者不

《伤寒证治准绳》:[卷四太阴病]黄

客气动膈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详头汗)太阳中风以火劫汗两阳相熏其身发黄阳盛欲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

管黄柏的功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