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菇的功效与作用,咖啡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咖啡菇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咖啡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茶菇有什么做法和功效?请教一下2、科普-蘑菇是“能量食物”8种菇类的功效3、蘑菇和什么不能一起吃牢记蘑菇的三大相克食物4、松茸咖啡有依赖性吗?5、白牛肝菌的功效与作用茶菇有什么做法和功效?请教一下茶薪菇学名:Agrocybeaegerita(Brig)Sing别名:茶菇、杨树菇、茶树菇。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
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进而呈浅土黄褐色,菌肉白色;菌褶成熟后变为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菌柄长3~8cm,直径3~15mm,中实,脆嫩;内菌幕膜质,开伞后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或自动脱落。
茶薪菇是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清香的食用菌,同时茶薪菇也是药用菌。
其食味独特,营养丰富,据陈士瑜《蕈菌医方集成》(2000)记载茶薪菇能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热平肝等功效其渗利功效不亚于茯苓。
闽西民间多用于小儿发冷、呕吐、腰痛、肾虚尿频、水肿气喘的防治,因而有“中华神菇”之称。
经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茶薪菇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每百克干品中含氨基酸8609mg,蛋氨酸2959mg,亮氨酸18445mg,每千克干品中含钙262mg,镁1948mg,铁423mg等。
茶薪菇自古以来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近几年开始人工栽培。
1998年我县引入茶薪菇人工栽培技术并试种成功,因其产品味美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菇农踊跃种植,发展迅速。
2001年全县种植茶薪菇达12亿袋,年产干品3600吨,成为我县继银耳、香菇、竹荪之后的又一个主要栽培菌类,为我国茶薪菇主产区,栽培技术处全国领先水平。
技术成果《茶薪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获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一等奖。
采纳哦
科普-蘑菇是“能量食物”8种菇类的功效蘑菇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在充满腐烂有机物的温暖潮湿的土壤中生长最好。
它们是自然界的回收者,分解已经死亡的东西,用来创造新的生命。
由于它们不含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因此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它们必须从土壤中获取所有养分。
栖息地决定了什么样的蘑菇种类可以在那里生长。
蘑菇发芽是通过孢子而不是种子进行的,它们的根被称为菌丝体。
科学家们尚不清楚世界上可能有多少种真菌。
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12万种真菌被赋予定义。
只有2%是有毒的,而许多其它种类则因其药用价值而被使用。
虽然大多数蘑菇是可食用的,但实际上只有很少物种被食用,因为大多数蘑菇可能是坚硬的、木质的或凝胶状的,气味难闻或味道不好。
只有大约20个品种是真正美味的。
蘑菇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特别是在东方,蘑菇被视为对长寿非常有价值的补品。
其中一些蘑菇由于其药用特性而在中国传统医学和阿育吠陀医学中广泛使用。
中国最古老的药典《神农本草经》,描述了365种药用物质,其中就包括几种药用蘑菇,最有名的要属灵芝了。
截至2015年,研究已发现850多种蘑菇的药用价值。
今天,最常食用的蘑菇品种是洋菇,约占世界各地种植的蘑菇的40%。
在药用蘑菇中,香菇是目前世界领先的栽培食用菌,约占世界供应量的22%。
食用蘑菇中的宝石是松露。
被称为“厨房的钻石”的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蘑菇。
它们生长在树根附近,人们通常训练狗或猪识别松露的独特气味,以摘采这种珍贵的蘑菇。
蘑菇还具有一种鲜味,这是一种在肉类中存在的味道。
这种鲜味使蘑菇成为令人满意的肉类替代品。
波多贝罗蘑菇(Portobello)是一种流行的“汉堡”肉饼和肉类替代品。
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对蘑菇的药用特性的兴趣激增。
蘑菇又被称为“能量食物”。
蘑菇通常含有有益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它主要由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
药用蘑菇具有独特的特性,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有益。
蘑菇还可以在身体排毒过程中帮助清除自由基。
研究表明,β-葡聚糖通过激活杀伤性T细胞来帮助对抗炎症,并增强免疫系统。
它们调节“适应性免疫”的多个方面,包括对细胞内病原体、过敏原和肿瘤的反应。
东方临床研究已经对药用蘑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们的许多健康益处已经得到证实。
然而,每种蘑菇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拥有自己独特的健康优势。
有关蘑菇的研究对西医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领域。
我们需要更多地在人类身上进行研究,以取得确凿证据,因为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在老鼠身上完成的。
1灵芝。
灵芝已被传统中医使用超过2000年,它能帮助对抗肥胖和炎症。
2015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灵芝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降低小鼠的肥胖程度。
2猴头菇。
这种蘑菇可提高思维清晰度。
它富含抗氧化剂,并有助增强免疫系统。
它可能有助于减缓失智症的发作,并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特性。
它还可以帮助病人从神经损伤中恢复过来。
3白桦茸。
它可对抗自由基、氧化应激和炎症。
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它可能对糖尿病,某些肿瘤和心脏疾病有帮助。
4香菇。
香菇从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被广泛种植。
对心脏特别有益。
它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并含有抑制肝脏中胆固醇吸收和产生的化合物。
5云芝。
它含有一种叫做多糖-k的物质,可以激发免疫系统。
6舞菇。
它在日本医学中很受欢迎。
舞菇通常能长到一百磅。
一些有限的临床证据表明,它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胆固醇水平,降低血糖。
7金针菇。
它味道鲜美。
在几乎没有其它蘑菇能够生长的冬季,金针菇依然可以生长。
它还有一系列药用益处,可以帮助治疗从肿瘤到失智症再到胃溃疡的各种疾病。
8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寄生真菌,生长在昆虫的幼虫身上。
它是中医中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最常用的蘑菇之一,许多人服用它来提高精力。
一些药用蘑菇,如香菇、金针菇、猴头菇和舞菇,可以通过简单烹饪来食用。
其它如灵芝或云芝,太硬、又苦涩,需要制成茶、汤、粉末或酊剂,可以添加到冰沙、茶、咖啡或撒在谷物上。
蘑菇和什么不能一起吃牢记蘑菇的三大相克食物相克
蘑菇与野鸡:会引发痔疮
蘑菇与鹌鹑蛋:令人面生黑斑或生痔疮(菌类)。
蘑菇与驴肉:易引起腹痛、腹泻。
扩展资料:
宜搭
蘑菇+葱:可降血脂
蘑菇+鲑鱼:可提高免疫力
蘑菇+青豆:可清热解毒
蘑菇+豆腐:可促进血液循环
蘑菇+荷兰豆:可开胃消食
蘑菇+三文鱼:可提高免疫力
蘑菇+鲫鱼:可利尿美容
鉴别蘑菇
可以在煮蘑菇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
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就是毒蘑菇,不可食用。
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也不一定不是无毒蘑菇,应谨慎食用。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
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
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
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闻气味:部分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
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红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大众养生网-蘑菇和什么食物相克
松茸咖啡有依赖性吗?我觉得还好吧,依赖肯定有点,戒掉也很容易,经常喝,然后突然不喝会觉得没精神,头沉沉的,犯困,想睡觉,也就一两天吧,就好了。
我从高中时就每天一杯咖啡,快二十年了,除了中间生孩子戒掉三年,一直保持每天一到两杯咖啡的习惯。
我之前准备怀孕,就把咖啡戒了,突然不喝,会没精神,然后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没精神就睡觉呗,也就一两天,最多三天,就好了。
所以戒咖啡的话找个假期,没精神就睡觉就好。
后来生完孩子,一直到孩子一岁多,是完全不喝咖啡的,孩子一岁快半的时候,吃奶吃的少了,开始喝低因咖啡。
两岁的时候孩子完全不吃奶了,就又开始每天一到两杯咖啡(如果以后想要二胎估计又得戒一次,目前没有生老二的想法,养个孩子太tm费神费钱了)
钙流失的问题,对我来说还好吧,我
白牛肝菌的功效与作用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
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属于真菌类。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白牛肝菌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白牛肝菌的功效和作用:
1增强免疫力:牛肝菌是珍稀菌类,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能
2抗菌抗癌: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是我国远销欧美的著名食用菌
3强筋:牛肝菌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4补血益气:中医认为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有功效
白牛肝菌的药用价值: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
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
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
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
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
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白牛肝菌的挑选方法: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
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
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
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
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红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另外,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蘑菇是无毒的,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呕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白牛肝菌的适宜人群:
职业人群,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
白牛肝菌的食用禁忌:
据古人的经验,菇为发物,故过敏的人要忌食;便泄者慎食。
关于咖啡菇的功效与作用和咖啡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何首乌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何首乌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何首乌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医略六书》卷二十:何首乌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摘录 6 《准绳·疡医》卷六:何首乌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十二:何首乌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圣惠》卷六十九:何首乌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何首乌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94 何首乌散的临床应用 95 摘录 10 《局方》卷八:何首乌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医学纲目》卷十引朱丹溪方:何首乌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普济方》卷二七二引《医方集成》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张氏医通》卷十三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34 加减 14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44 加减 15 《准绳·疡医》卷六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主治 15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圣惠》卷二十四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御药院方》卷八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续名家方选》 181 组成 182 主治 18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8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何首乌散 1 拼音
hé shǒu wū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何首乌散21 处方
荆芥穗、蔓荆子(去白皮)、蚵草(去土)、威灵仙(净洗)、何首乌、防风(去芦叉)、甘草(炙),各五斤。
22 炮制捣罗为末。
23 功能主治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癣疥瘙痒,或生瘾疹,搔之成疮,肩背拘倦,肌肉顽痹,手足皱裂,风气上攻,头面生疮,及治紫癜、白癜、顽麻等风。
2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食后,温酒调下,沸汤亦得。
2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何首乌散31 处方
荆芥穗 蔓荆子(去白皮)蚵蚾草(去土)威灵仙(净洗)何首乌 防风(去芦、叉)甘草(炙)各25千克
32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33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疥癣瘙痒,或生瘾疹,搔之成疮,肩背拘倦,肌肉顽痹,手足皴裂;并治紫癜、白癜。
3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用温酒或沸汤调下。
35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4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何首乌散41 处方
何首乌 当归 赤芍药 白芷 乌药 枳壳 防风 甘草 川芎 陈皮 香附 紫苏 羌活 独活 肉桂
42 功能主治治筋伤骨折初起。
4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药加薄荷、生地黄同煎,入酒和服。
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44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5 《医略六书》卷二十:何首乌散51 处方
首乌(生)5两,首乌(熟)5两,归身3两,青皮1两(炒),陈皮1两,甘草1两,生姜10片,大枣20个(炒)。
52 制法上为散。
53 功能主治养营化气。主疟久寒热夜甚,大便闭结,脉涩者。
5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水煎5钱,去滓温服。
55 各家论述久疟伤营,邪得深入而寒热夜甚,血耗津枯,大便燥结不通焉。制首乌益营补血,生首乌润燥滑肠,归身养血,合青皮平肝破滞以掌疏泄之令,甘草缓中,合陈皮利气和胃,得操输纳之权,更以姜、枣调和营卫以止疟也,为散、水煎,俾营血内充则胃气振发而疟邪目无容身之地,肝胃调和则输纳有权而大肠可无闭结之虞,无不金润木荣,寒热并解,何疟久夜甚之足患哉?
56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
6 《准绳·疡医》卷六:何首乌散61 处方
何首乌、当归、赤芍药、白芷、乌药、枳壳、防风、甘草、川芎、陈皮、香附、紫苏、羌活、独活、肉桂。
62 功能主治顺气疏风,活血定痛。主打折筋骨初期。
6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药用薄荷、生地黄煎,入酒和服。
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64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7 《圣济总录》卷十二:何首乌散71 处方
何首乌3两,蔓荆实1两,威灵仙(去土)1两,菖蒲(九节者)1两,苦参1两,荆芥穗1两,蒺藜子(炒,去尖)1两,甘草(炙)半两。
72 制法上为散。
73 功能主治体虚受风,侵伤气血,遍身刺痛,或因寒邪未解,食热物而致此者。
7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薄荷茶或酒调下,不拘时候。
75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8 《圣惠》卷六十九:何首乌散81 处方
何首乌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天麻半两,胡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茺蔚子半两,蔓荆子半两。
82 制法上为细散。
83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搔痒,心神烦闷,及血游风不定。
8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茵陈汤调下,不拘时候。
85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9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何首乌散91 处方
何首乌(水浸1日,切,厚半寸,黑豆水拌匀令湿,与何首乌重重相间,蒸豆烂,去豆,阴干)半斤,仙灵脾叶半斤,牛膝(以上各酒浸1宿)半斤,乌头(水浸7日,入盐2两半,炒**)半斤。
92 功能主治脚气流注,头目昏重,肢节痛,手足冷,重热拘挛,浮肿麻痹,目生黑花。
9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药每服2钱,空心、食前酒送下;或粥饮调下,每日3次。久患者半月效。
94 何首乌散的临床应用手足挛痛,先君同官王绰有女子病足挛痛2年,得此方,半月愈。予老姨亦病手足骨髓中痛,不能堪,久治不愈,亦得此愈。
95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10 《局方》卷八:何首乌散101 处方
荆芥穗5斤,蔓荆子(去白皮)5斤,蚵(??虫及)草(去土)5斤,威灵仙(净洗)5斤,何首乌5斤,防风(去芦叉)5斤,甘草(炙)5斤。
102 制法上为末。
103 功能主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癣疥瘙痒,或生瘾疹,搔之成疮,肩背拘倦,肌肉顽痹,手足皴裂,或风气上攻,头面生疮,及紫癜、白癜、顽麻等风。
10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温酒调下,沸汤亦得。
105 摘录《局方》卷八
11 《医学纲目》卷十引朱丹溪方:何首乌散111 处方
何首乌(盐炒)1两,天麻1两,枸杞1两,生地1两,熟地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薄荷半两,诃子半两,甘草半两。
112 制法上为末。
113 功能主治浑身风寒湿痒。
11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心温酒送服;温茶亦得。
115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引朱丹溪方
12 《普济方》卷二七二引《医方集成》 121 组成
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
122 主治遍身疮肿痒痛。
12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1斗6升,煎10沸,热洗。便于避风处睡一觉。其痛甚者,3日愈。
12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3 《张氏医通》卷十三 131 组成生何首乌5钱(碎),青皮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生姜7片,大枣3枚(擘)。
132 主治疟疾积滞去后,寒热不止,至夜尤甚。
13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药水煎,露1宿,侵晨热服。
134 加减多汗而渴,加知母、乌梅;虚人腹痛,加人参、厚朴、木香。
14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141 组成何首乌2两,威灵仙2两,苦参2两,荷叶2两,艾叶2两。
142 主治诸疮。
14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5升煎数沸,乘热熏病处,通手即渫洗。
144 加减如脚气、小肠气,去苦参,加蛇床子2两。
15 《准绳·疡医》卷六 151 组成何首乌、当归、赤芍药、白芷、乌药、枳壳、防风、甘草、川芎、陈皮、香附、紫苏、羌活、独活、肉桂。
152 功效顺气疏风,活血定痛。
153 主治打折筋骨初期。
154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上药用薄荷、生地黄煎,入酒和服。
155 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16 《圣惠》卷二十四 161 组成何首乌1斤(入白米泔浸7日,夏月逐日换水,用竹刀子刮令碎,9蒸9晒),胡麻子4两(9蒸9晒)。
162 主治大风癞恶疾。
16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前以温酒调下;荆芥、薄荷汤或茶调下亦得。
1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7 《御药院方》卷八 171 组成何首乌4两。
172 主治风痒疮,揉之汁出。
17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用水1大碗,入艾叶拌炒,煎至半碗,入药末1大匙,再煎23沸,去滓,热洗拭干。后敷贴艾煎膏。
17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8 《续名家方选》 181 组成威灵仙、蔓荆子、何首乌、苦参各等分。
182 主治通身疮疥,经年不止者。
183 何首乌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服,每日3次。
18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85 用药禁忌忌发风物。
古籍中的何首乌散 《疯门全书》:正治诸方下。令二三沸止。若大便洞泄。去硝黄。相证加减。何首乌散治疠疾。首乌(一斤米汁浸十日逐日换水竹刀切片九
《普济方》:[卷一百十二诸风门]紫白癜风(附论)穗菊花枸杞子苦参威灵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何首乌散治肌肉顽麻。紫癜白癜风。威灵仙何首乌防风荆芥穗
《仙传外科集验方》:[服药通变方第二]荣卫返魂汤(又名通顺散,又名何首乌散。)何首乌(不犯铁)当归木通(去皮节)赤芍药(炒)白芷茴香(炒)土乌药(炒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久者,二炒苍柏丸;湿胜,单苍术膏;脾肺风毒者,何首乌散。砂细作疼心血滞,砂疥,如砂子细个,或痛或痒,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瘾疹瘙痒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伤寒论》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76 加减 77 用药禁忌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79 各家论述 710 附注 8 《医统》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伤寒全生集》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通脉四逆汤 1 拼音
tōng mài sì nì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21 处方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半) 附子(一角生用)
22 功能主治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24 备注
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三根;腹痛者去葱加芍药二钱;呕者加生姜二钱半;咽痛者加桔梗二钱;下利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钱半。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31 处方
吴茱萸(炒)60克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 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 甘草(炙)各15克 当归(去声)9克
32 制法上药哎咀。
33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42 组成附子、干姜、广皮、甘草、葱白头。
43 主治真阳欲脱,腹痛,下利厥冷,脉伏。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通脉四逆汤
52 组成吴茱萸(炒)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桂心半两(去皮,不见火),细辛半两(洗,去叶土),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当归(去芦)3钱。
53 主治霍乱恶寒,腹痛身冷,自汗,脉沉微如欲绝。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酒半盏,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 附注《普济方》引《医方集成》有通草(一作木通)半两。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通脉四逆汤
62 组成甘草(去头尾,酒润,炙**)7钱,干姜(取如法修事白干姜,切)1两,葱白5茎,细辛(真北地者,瓜水浸1宿,晒干,锉碎)7钱。
63 主治肝疟。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分温再服。
65 加减其状若死,兼下利,脉绝者,加附子5钱(生用)。
7 《伤寒论》 71 方名通脉四逆汤
72 组成甘草2两(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干姜3两(强人可4两)。
73 功效回阳通脉,散阴胜寒。
74 主治少阴病,阴盛隔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76 加减面色赤者,加葱9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2两;呕者,加生姜2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1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
77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猪肉。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霍乱:田某儿媳患霍乱寒多,渴不欲饮,饮亦喜热,舌苔白,吐泻多清水,不太臭,惟耽搁时间过久,救治较迟,肢厥筋挛,皮瘪目陷,六脉全无,病已造极,拟大剂温肾以启下焦生气、温脾以扶中宫颓阳,作最后挽救,拟通脉四逆汤加重其剂,方用:甘草2钱,干姜6钱,乌附8钱。隔3时复诊,吐泻未止,厥逆未回,嘱照原方再进1剂;隔2时又再复诊,吐泻虽缓,微逆仍未回,俨似正气与邪气同归于尽状,细审细察,探其手心,微有温意。曰:生机在此。盖正气过伤,迟迟其复,兆端已见,稍候即当厥回向愈,嘱其续将三煎药服完,另用前方,姜、附各减为3钱,并加党参4钱,夜间作2次缓服。翌晨复诊,厥回脉出,已能起坐,特精力匮乏,为拟理中加知母、栝楼根善后。
79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通脉四逆是于水中温土。里寒外热,浑是肾中阴寒逼阳于外,故君以干姜,树帜中宫;臣以国老,主持中外;更以附子,大壮元阳,共招外热返之于内。盖此时生气已离,存亡俄顷,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何能疾呼外阳?故易以干姜,然必加甘草与干姜等分者,恐丧亡之余,姜、附之猛,不能安养夫元气,所谓有制之师也。其加减法内,面色赤者加葱,后人遂以葱白为通脉四逆,不知阳亡于外,更用葱以助其散,则气从汗出,而阳无由内返也,岂不误耶?盖白通立名,因下利脉微,用葱白以通上下之阳;此里寒外热,用通脉以通内外之阳,故主方不用葱也。宜详辨之。
2《古方选注》:通脉四逆,少阴格阳,面赤阳越欲亡,急用干姜、生附夺门而入,驱散阴霾,甘草监制姜附烈性,留顿中宫,扶持太和元气,藉葱白入营通脉,庶可迎阳内返。推仲景之心,只取其脉通阳返,了无余义矣。
3《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此方与四逆汤三药同,但加重干姜,方名通脉四逆汤,是其所以通,端在干姜,原无疑义。窃干姜守而不走,其何能通,而此能通者,盖谷入于胃,脉道乃行,中气鼓荡,是为行脉之本。若下焦脉绝,本为不治,但仅寒邪凝阻,而脉不通,则加干姜温暖中气,以鼓舞之,兴奋体工,由中以达四末,脉即可复,不通之通,乃妙于通,仲景用干姜之神化如此。脉资生于中焦谷气,此方已求到资生源头,是此方通脉,较强心以复脉,尤深一层。
710 附注通脉加减四逆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姜附汤(《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通脉四逆加减汤(《法律》卷二)。
8 《医统》卷十四 81 方名通脉四逆汤
82 组成四逆汤加甘草1倍。
83 主治厥逆,下利,脉不至。
9 《伤寒全生集》卷三 91 方名通脉四逆汤
92 组成干姜、附子、人参、炙甘草。
93 主治阴证发斑,身冷无脉,斑黑昏沉者。
9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入童便、猪胆汁;如烦躁,冷服。
古籍中的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辑义》:[卷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有外热。身反不恶寒。而面赤。其阳气未绝。故有通脉四逆汤之治。此则皆现阴极无阳之证。且不烦而躁。并虚
《伤寒溯源集》:[卷之九少阴篇]少阴前篇证治第十九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或腹痛。或干呕而用通脉四逆汤者。非呕而用附子耶。如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少阴病]下利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方(此方与四逆汤同但此倍干姜耳
《中寒论辩证广注》:[卷中辩太阴少阴厥阴病中寒脉证并治法]当归四逆汤方。○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郭白云云。宜通脉四逆汤。又仲景凡言攻表。是用桂枝汤。此言不可攻表。
《伤寒论辑义》:[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杨树菇成熟时,食物纤维在子实体中的含量以菌柄为最高,因而杨树菇的菌盖和菌柄能给人以不同的风味和质感,盖肥柄脆,口感极佳,营养丰富。据资料,菇体含还原糖2996%,总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175%。因此,杨树菇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
另据日本高马、佐佐木等(1978)在《杨树菇香味的组分》一文中指出,用气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对杨树菇的挥发性香味组分分析,已鉴定出其中含二种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九种醇(乙醇,2甲基二丁醇,3甲基二丁醇,1—乙醇,3—辛醇,1—辛烯三醇,1—辛醇,苯甲醇和2苯基乙醇),四种羰基化合物(3—辛酮,苯甲醛,苯乙醛和2—甲基玉桂醛),二种酸(醋酸和苯乙酸),三种化合物(甲苯,异丙基苯和氧芴)以及二种不稳定的化合物(n—丁基甲酯和2,3丁二醇)。文中指出杨树菇的主要香味组分是1—辛烯三醇;而苯甲醛则具有类似杏花的香味,苯乙醛也是已知的重要香味成分。口味纯正,味道极佳。
杨树菇又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性甘、淡,味平。功能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肺热,平肝明目。据清吴林《吴蕈谱》记载,可治“肺热面肿”;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可治“心痛”(胃炎、胃溃疡)。在福建的闽西北地区,民间有用风干保存的杨树菇治胃冷、胃炎水肿的传统,疗效甚佳。陈士瑜等在《蕈菌医方集成》(2000年)中记录了许多用杨树菇治病的民间单验方和食疗方。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许旭萍等(1998)对杨树菇的深层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皂苷、三萜皂苷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多糖的含量是香菇的115倍,具抗肿瘤活性,其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因此,杨树菇是一种兼有食、药用价值的菇菌。
茶薪菇学名:Agrocybe aegerita (Brig) Sing别名:茶菇、杨树菇、茶树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进而呈浅土黄褐色,菌肉白色;菌褶成熟后变为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菌柄长3~8cm,直径3~15mm,中实,脆嫩;内菌幕膜质,开伞后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或自动脱落。茶薪菇是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清香的食用菌,同时茶薪菇也是药用菌。其食味独特,营养丰富,据陈士瑜《蕈菌医方集成》(2000)记载茶薪菇能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热平肝等功效其渗利功效不亚于茯苓。闽西民间多用于小儿发冷、呕吐、腰痛、肾虚尿频、水肿气喘的防治,因而有“中华神菇”之称。 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茶薪菇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干品中含氨基酸8609mg,蛋氨酸2959mg,亮氨酸18445mg,每千克干品中含钙262mg,镁1948mg,铁423mg等。 茶薪菇自古以来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近几年开始人工栽培。1998年我县引入茶薪菇人工栽培技术并试种成功,因其产品味美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菇农踊跃种植,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种植茶薪菇达12亿袋,年产干品3600吨,成为我县继银耳、香菇、竹荪之后的又一个主要栽培菌类,为我国茶薪菇主产区,栽培技术处全国领先水平。技术成果《茶薪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获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一等奖。
采纳哦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六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普济方》卷二八八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二八三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魏氏家藏方》卷九 61 组成 62 功效 6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杨氏家藏方》卷十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六十一 91 内补散的别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附注 10 《圣惠》卷五十九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千金》卷二十二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各家论述 116 附注 12 《千金》卷十九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25 各家论述 13 《卫济宝书》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内补散 内补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nèi bǔ sǎn
2 《圣惠》卷六十 21 组成续断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芎1两,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白芷3分,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
22 主治肠风痔疾,失血过多,虚乏羸困,不欲饮食。
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24 制备方法上为散。
3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1 组成
人参、黄耆、白芷、当归、肉桂、桔梗(炒)、川芎、木香、甘草(炙)、防风、厚朴(姜制)、阿胶(炒)、橘皮(去白)各等分。
32 功效滋养血气,疮毒得出。
33 主治小儿正患疮疹中,或感外寒,或内伤生冷,或服冷药过多,因生吐泻,脾虚血涩,疮疹迟迟不出,肌肤瘦而无血色。
3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酒2匙,温汤浸调服之,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4 《普济方》卷二八八 41 组成附子(炮)1两,白姜1两,人参,甘草3钱,陈皮、麻黄,官桂半两。
42 功效去脓血、寒热,生肌。
43 主治癌已破,脓多疮烂,肉未生者。
4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葱煎,食前服。
45 制备方法上为末。
5 《普济方》卷二八三 51 组成白芷2两,官桂1两,香附子3两,甘草半两。
52 功效托脓败毒。
53 主治痈疽已破。
5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酒调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6 《魏氏家藏方》卷九 61 组成皂角(不蛀者,刮去皮子,以炭火烧为灰,略存性)1两,青盐(炒干,别研)1钱,北细辛(去梗叶)1钱,香附子(炒,去毛,用粗砖擦去粗皮,洗净)2两,舶上茴香2钱(炒)。
62 功效补肾去风,牢牙定疼。
6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用揩牙。
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调,以密器收贮。
7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 71 组成青皮(去瓤称)1两,破故纸(炒)1两,威灵仙(去芦,洗,烙)1两,黑牵牛3两。
72 主治远年近日腰疼,丈夫妇人肾脏久虚,腰疼不可忍者。
7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7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8 《杨氏家藏方》卷十 81 组成沉香2钱半,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安息香(酒化,去砂石)2钱半,麝香2钱半,鳖甲(酒炙**)1两,柴胡(去苗)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京三棱(炮,切)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槟榔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秦艽3分,知母3分,牛膝(酒浸1宿,焙干)3分,白术3分,地骨皮3分,大黄1分(湿纸裹煨),(一方减大黄、附子)。
82 主治五脏劳气,肌肉消瘦,发热盗汗,不进饮食。
8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至1盏,空心、食前温服。
8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9 《圣惠》卷六十一 91 内补散的别名麦门冬汤、麦冬汤
92 组成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芎1两,白茯苓1两,桂心半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
93 主治痈疽溃散,脓出太多,内虚少力,不食。
9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96 附注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麦冬汤(《疡科选粹》卷二)。
10 《圣惠》卷五十九 101 组成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紫笋茶半两(微炒)。
102 主治赤白痢。
10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1 《千金》卷二十二 111 组成蜀椒2分,干姜2分,白蔹1两,黄耆2分,人参2分,桂心1分,甘草1两,小豆1合半,附子1两,防风1两,芎2两。
112 主治痈疽发背。
11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2。
114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11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方治脾胃之惫,椒、姜、桂、附破结于内;芩、蔹、防、甘解散于外;人参、芎温补气血以排脓,小豆一味通调水道以泻火,合心包之毒从小肠、膀胱开泄也。
116 附注方中蜀椒,《外台》作“蜀升麻”。
12 《千金》卷十九 121 组成干地黄5分,巴戟天半两,甘草1两半,麦门冬1两半,人参1两半,苁蓉1两半,石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心1两半,茯苓1两半,附子1两半,菟丝子5分,山茱萸5分,远志半两,地麦5分。
122 主治男子五劳六绝。其心伤者。令人善惊,妄怒无常;其脾伤者,令人腹满喜噫,食竞欲卧,面目痿黄;其肺伤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伤者,令人少血面黑;其肾伤者,有积聚,少腹、腰背满痹,咳唾,小便难。六绝之为病,皆起于大劳脉虚,外受风邪,内受寒热,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鸣,时时泄痢,或闭或痢,面目肿,心下愦愦,不欲语,憎闻人声。
1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加至3匕。无所禁。
124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12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劳六绝,靡不因于大劳,而五劳之中,其房劳更为根柢。况堪六气乘虚,宁无六绝之患乎?所以《千金》急乘未绝之时,特立内补一方,以人参补心神,麦冬滋肺气,桂心调肝血,甘草温脾津,石斛清胃气,茯苓通气化,余皆温补肾脏之品,味虽兼走诸脏,而实归并于肾也。
13 《卫济宝书》 131 组成附子1两(炮),粉草3分(炙),茯苓半两,陈皮半两(去白),白姜1分,人参3分,麻黄半两,官桂1钱。
132 主治疮疡已破,而脓汁出多,疮坏烂,肌肉未生者。
13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葱白3寸,大枣1个,煎7分服。
134 制备方法上为末。
古籍中的内补散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十一·疮毒门]痈疽疖毒治法同前。若毒发于阴。而又未可用附桂诸药剂。外疼内寒。宜五香汤。毒之初发。并宜酒调复元。通气散。或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六痈疽门]肠痈。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小便利为度。内补散(出医方集成)治诸发已溃。去旧生新。老人血气虚
《杂病广要》:[脏腑类]肠痈科精要》,名神仙黄矾丸。)末治方法《究原》排脓内补散,治脓痈冷证及痈疽等患。人参当归浓朴(姜制)防
《集验背疽方》:痈久疮口不合论毒,活气血,生肌肉,排宿脓,去风邪,又合服洪氏内补散,多服为妙。立效散治发背及诸痈疽并瘰有效。皂角
《脉经》:[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正元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传家秘宝》卷下 41 组成 42 主治 43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三因》卷十 51 正元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附注 6 《博济》卷一 61 正元散的别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66 加减 67 制备方法 68 附注 7 《张氏医通》卷十四引《制药秘旨》 71 正元散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附注 8 《鸡峰》卷七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正元散 1 拼音
zhèng yuán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21 处方
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22 炮制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2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2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正元散31 处方
红豆(炒)千姜(炮)陈皮(去白)各9克 人参 白术 甘草(炙)茯苓(去皮)各60克 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15克 附子(去皮、尖,炮)山药(姜汁浸,炒)川芎 乌药(去木)干葛各30克 黄耆(炙)45克
32 制法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补元气,温脾胃。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3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35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4 《传家秘宝》卷下 41 组成
蓬莪术1两,金铃子(去核)1分。
42 主治气不接续,气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
43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盐汤或温酒调下。
44 制备方法上为末,更加硼砂1钱,炼过,研细和匀。
5 《三因》卷十 51 正元散的别名生料正元饮
52 组成人参3两,白茯苓3两,白术3两,黄耆1两半,甘草(炙)1两,乌药(去木)1两,山药(姜汁浸,炒)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川芎1两,干葛1两,桂心半两,乌头(炮,去皮尖)半两,红豆(炒)3钱,干姜(炮)3钱,橘皮3钱。
53 功效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54 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
55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7分,食前冷服。
56 制备方法上为末。
57 附注生料正元饮(《医碥》卷七)。
6 《博济》卷一 61 正元散的别名正元汤、正阳散
62 组成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7遍)。
63 功效解伤寒。
64 主治才觉伤寒,四肢头目骨节疼痛;或伤冷伤食,头昏气满,及心腹诸疾;伤寒阴证,脉候沉细。
65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覆。
66 加减若患阴毒伤寒,更入退阴散半钱同煎。
67 制备方法上十味,唯麻黄多于众药一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
68 附注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本事方释义》: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陈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足太阴;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缓诸药之性;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肉桂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白芍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手足少阴;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厥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生姜之辛温入卫;枣之甘平入荣。伤寒如觉风寒吹着,4肢头目骨节疼痛,或伤冷伤食,头昏气满及心腹诸疾,皆宜服之。此表里未清,阳气先伤,故以大辛热之药护其阳,虽有辛温之达表,苦寒之直下,皆不为害矣。
7 《张氏医通》卷十四引《制药秘旨》 71 正元散的别名正元汤
72 组成人参3两(用川乌1两,煮汁收入,去川乌),白术2两(用橘皮5钱,煮汁收入,去橘皮),茯苓2两(用肉桂6钱,酒煎收入,晒干,勿见火,去桂),甘草1两5钱(用乌药1两,煎汁收入,去乌药),黄耆1两5钱(用川芎1两,酒煎收入,去川芎),薯蓣1两(用干姜3钱,煎汁收入,去干姜)。
73 主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腹胀急。
74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红枣1枚(擘),煎数沸,入盐1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1杯,以助药力。
75 制备方法上六味,除茯苓,文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
76 附注正元汤(《血证论》卷七)。本方方名,《古今医方集成》引作“正元丹”。
8 《鸡峰》卷七 81 组成乌头4两,益智3两,干姜2两,青橘皮2两,茴香1两。
82 主治一切冷气。
83 正元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盐同煮至6分,食前服。
8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正元散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阴毒有此证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即安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阴散五胜散阴证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热未瘥者用
《伤寒证治准绳》:[卷四]阴毒有此证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即安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阴散五胜散阴证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热未瘥者用
《医宗金鉴》:[卷四症瘕□癖诸证门]积聚证治开郁正元散6积聚通用正元散,苓术青陈曲麦延,香砂海粉查甘桔,痰饮食积血气抟注五积六聚,乃痰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厥阴病]阴毒续法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即安,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阴散、五胜散。阴症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
《妇科心法要诀》:[卷二瘕癖诸证门]积聚证治咖啡菇的功效与作用,咖啡菇
本文2023-10-19 15:02: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