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徐福真的是借寻求长生不老药东渡到日本吗 ?
我觉得秦朝徐福是在寻求长生不老药东渡到日本的,因为古今历史上都对于此有明确的记载,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我们要先了解徐福的那个时代,当时的秦朝刚刚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沉迷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为了保证自己的长久的统治,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他就下令天下的术士寻找,徐福就是其中一员, 于是胆大的徐福来到秦王的宫廷,他声称根据《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始皇帝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他就请求秦始皇出钱出力支持他的出行,但是第一次他空手而回,回来后他告诉始皇帝,东方海上确实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以及各种人间礼物作为交换,他还要秦始皇给予他强弓利弩来射杀海上的鲸鱼,被长生不老鬼迷了心窍的始皇帝全盘答应了。史书上记载了徐福再度出海携带了谷种,并有百工随行。这次出海后,徐福到“平原广泽”,大概就是日本如今的九州岛,他觉得当地气候温暖适宜,人民友善,于是他就定居在了那里。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而他带去的三千童男童女也成为了如今的日本的祖先,如果他再无功而返的话就会被始皇帝杀掉,于是他就没有再会回到秦朝。我们根据日本当地的民间传言,也确有其事。徐福的欺骗导致了始皇帝的愤怒,就引发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所杀的儒士其实就是当时的江湖骗子的术士,并不是真的儒生。
于此看来徐福东渡到日本的记载也确有其事。
四大名著及作者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代)。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
1、《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2、《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3、《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4、《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一种历史假说,认为殷人曾东渡至美洲,成为当地文明的祖先。该假说多有争议。学界有关“殷人东渡美洲”的假说和推断大多都将发现于墨西哥东海岸的美洲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和商代末年武王伐纣后,原属商朝的殷人渡海远逃联系起来。早在1590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亚洲人。1752年,法国学者歧尼的进一步推进,提出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的说法。随后引发了西方学术界关于谁先发现新大陆的广泛讨论。1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假说的是英国学者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献《尚书》时,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的说法。美国学者迈克·周1967年发表的论文指,在墨西哥东海岸的拉本塔发现的美洲最早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后来,旅居美国的许辉博士提出,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史记中称作禄父)等王室成员在周初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失败后,逃亡到了美洲大陆繁衍生息留下文化遗存。他认为: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和中国商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一意见传出后,新华社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朝著名诗人和画家、文学家。
扩展资料:
一、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二、墨竹图题诗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2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秦朝徐福真的是借寻求长生不老药东渡到日本吗 ?
本文2023-10-19 15:08: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