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瘟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避瘟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避瘟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摘录 5 《济阳纲目》卷七:避瘟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摘录 6 《奇方类编》卷下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泻疫新论》卷下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避瘟丹 1 拼音

bì wēn dān

2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21 处方

乳香 苍术 细辛 甘松 川芎 降香各等分

22 制法

上药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23 功能主治

预防瘟疫。

2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

25 摘录

《医方易简》卷四

3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31 处方

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32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33 功能主治

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疟痢。

3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服半丸。

35 注意

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36 摘录

《医方易简》卷四

4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避瘟丹

41 处方

生甘草1两,南苍术1两,北细辛1两,黄乳香1两。

42 制法

上为细末,加红枣肉半斤为园饼,如桂圆大。

43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镇静。主瘟疫邪毒。

4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3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1两,入冬加朱砂5分,春、秋不加。

45 各家论述

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此药熏烟,配上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则瘟疫邪毒可止。

46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5 《济阳纲目》卷七:避瘟丹

51 处方

苍术1斤,台乌半斤,白术半斤,黄连半斤,羌活半斤,川乌4两,草乌4两,细辛4两,紫草4两,防风4两,独活4两,藁本4两,白芷4两,香附4两,当归4两,荆芥4两,天麻4两,官桂4两,甘松4两,三奈4两,干姜4两,麻黄4两,芍药4两,牙皂4两,甘草4两,麝香3分。

52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

除瘟疫,并散邪气。凡宫舍久无人到,积湿容易侵入,预制此烧之,可远此害。主

5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烧之。

55 注意

权宜于暑月。

56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七

6 《奇方类编》卷下 61 方名

避瘟丹

62 组成

乳香1两,苍术1两,细辛1两,甘松1两,川芎1两,真降香1两。

63 功效

瘟疫不能传染。

6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烧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7 《泻疫新论》卷下 71 方名

避瘟丹

72 组成

乳香、苍术、细辛、甘松、云香。

73 功效

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

74 避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75 制备方法

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古籍中的避瘟丹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

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日空心,温水下五丸。避瘟丹烧之能避一切秽恶邪气。苍术乳香甘松细辛芸香降真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门]药方

,令病患嚼吃,汤水任下。此三字鬼之祖名也。宣圣避瘟丹(孔平仲云∶邪气氤氲,未尝不流行而为病。故轸念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除瘟方

,和匀。每服一钱,用无根水调服,汗出即愈。灵宝避瘟丹苍术(一斤)降香(四两)雄黄(二两)硫黄(一两

《文堂集验方》:[卷一]泄泻

儿半丸。)外用靛青涂肿处。燥即再润之。亦效。〔避瘟丹〕苍术。(一斤)降香。(锉末八两)雄黄朱砂。大

《松峰说疫》:[卷之二·论治瘟疫统治八法]符咒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里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对烹调中的香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前两期关于香料的文章进行深入整理。

1八角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使用小百科

①八角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②炖肉时,肉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④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八角性温,味甘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特别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现亮晶晶的东西,那种八角是硫磺熏干的,一种结晶体。自然干八角颜色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纯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经过硫磺熏制上颜色,所以本站建议八角做菜前用开水煮3-5分钟,去掉苦味,去掉硫磺,还能增加香味。

2白豆蔻

白豆蔻又称白扣,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性味辛温。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常与砂仁同用。  

古籍典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烹饪指导

①白豆蔻忌见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⑤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3草果

草果又称草果仁、草果子。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使用禁忌:

①草果忌铁。

②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③用于疟疾,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4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5香叶

香叶又称月桂、甜月桂、月桂冠,是调味料月桂叶的来源。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灌木岩石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叶片深绿色,椭圆形,革质,味苦,清香。干燥后,苦味减少,香气增强,可以用作调料,即“香叶”。

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叶亦可作罐头的矫味剂。为西餐常用芳香调味料之一。适合在烹调肉类的时候,或者是调制肉类的沾酱加一点进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则会盖住食物的原味:如果是用在酱料的调制,选小下点的叶子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整片叶子来算,一片叶子煮一锅肉就绰绰有余了;以磨成粉末的月桂叶来说,一般家庭煮一大锅肉,也只需要大约用小指甲挑一点点的分量就够了。

6甘松

甘松又名松香、香松。近年来是新派火锅的宠儿,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根及根茎。甘松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宽叶甘松生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秋末冬初茎叶将枯萎时挖根,抖净泥沙,不可水洗,除去残茎及须根,阴干或晒干。

甘松根茎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7公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丁香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植物园有少量栽培。当花蕾由绿色转红色时采摘,晒干。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状,稍似丁字形,长1至2厘米。花呈圆球形,直径03至05厘米,花辨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雄蕊多数,花丝弯曲,花柱直立,萼筒圆柱形,略扁稍弯曲,长07至14厘米,直径03至06厘米,红棕色或棕褐色,上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入水则萼筒垂直下沉,芳香,味辛辣有有麻舌感。以油性富、香气烈,入水下沉者为佳 。

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矫味增香。常用于制作肉类卤菜,亦用于糕点、腌制食品、炒货、蜜饯、饮料的制作;亦为“五香粉”和“咖喱粉”原料之一。

8排草

排草为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是近年来在麻辣火锅中运用普遍的一味香料。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

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

9香砂

香砂又名川砂仁、阳春砂,用于烹调有增浓、增厚复合香味,压异之效。系植物阳春砂的果实,气味辛凉,常被用作香料。性温,味辛。另外说明的是香砂和砂仁不是一种东西,外形很相似,只是香砂大一点,外皮薄。而砂仁小,外皮厚、坚硬。两种东西都是香料、中药,气味不同。

10小茴香

小茴香又名茴香、谷茴香、香子。味辛,性温。茴香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新鲜的茎叶具特殊香辛味,可作为蔬菜食用。种子是重要的香料之一,也是常用的调料。主治:中焦有寒,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含挥发油,主要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

小茴香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11孜然

学名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阿拉伯小茴香,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产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孜然富有油性,气味芳香浓烈,油爆或火烤后的香气会更明显,遇热后的孜然味道稍微会有点改变;有除腥膻、增香味的作用。孜然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佐料,主要用作解羊肉膻味,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也是配制咖哩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提示:用孜然调味,用量不宜过多。孜然性热,所以夏季应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疮者应少食或不食。

香料---烹饪常用香料的用途及简介(下)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本期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再介绍近20种香料。

1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别名:兴安白芷(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大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东北)

真品白芷:外观呈类圆锥形而无明显的棱骨,长约10~2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有时附有支根,顶端有凹洼的茎痕,也有多数同心环状的纹理。表面**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分布有少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粉质,全部淡棕色,随处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层环为明显的棕色,木质部约占横断面的1/3以上,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幅射;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辛,微有苦味。

伪品岩白芷:外观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根头部有环纹,四周有少数呈毛状的基生叶柄残基;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有少数裂隙;闻之气微,无芳香味,口尝味淡而后口甜。

在烹饪中用于增香。

2老蔻

3、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烹饪中主要用于去腥。

4当归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如何鉴别当归:

①看:湿熏的当归颜色金黄,干熏的难辨认,但是仔细看,也有不均匀的**完全不熏的就是自然的土棕色或者是土**或者是土黑色;

②闻:熏过的当归仔细闻有刺鼻的硫磺味,特别是刚拆开密封包装的时候,但是时当归间长了的好话也不容易闻出来,无硫熏有股药香夹着土腥的味道;

③吃:都洗干净,然后吃表皮,硫熏的会有酸辣味,无硫熏的是辣甜麻苦但是不酸;

④时间检测:熏过的一般自然存放半年以内不会生虫,有的甚至能放2-3年也看不出是陈年旧货,无硫熏的就比较惨了,头部跟股子缝隙都能看到虫卵跟虫屎,内部已经有虫啦!

食谱:当归补血汤

原料:红蟹2只(约750克),当归10克,黄芪50克,枸杞子50克,杜仲50克,黑枣100克,米酒25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红蟹洗净、起壳、去鳃,切块备用。

2将切好的红蟹放入锅内,加入当归、黄芪、枸杞子、杜仲、黑枣及适量清水,再加入米酒,用文火焖煮约1小时即可。功效: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黑枣与红枣成分、功效类同,但黑枣补血的效果更佳。几者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效。

应用:适用于气血不足之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等症。

桂圆菊花羊蹄汤

材料:羊蹄750克、枸杞子15克、桂圆肉10克,当归5克,陈皮3克,白菊花5克。当归桂圆菊花羊蹄汤[4]

调料:料酒、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1、羊蹄处理干净,切块,焯后捞出;枸杞子、桂圆肉、当归、陈皮、白菊花分别洗净。

2、碗中放入羊蹄、枸杞子、桂圆肉、当归、陈皮、料酒、姜片,加适量水,盖上盖,放入沸水锅中,隔水炖2小时,至羊蹄熟烂。

3、打开盖,去掉姜片、陈皮,放入白菊花、盐,煲5分钟即可。

如果羊蹄用热油炸过后再煲汤,可以使用油脂减少,口感更加爽滑。

1、将当归洗净后放入沙锅内,用温水约600毫升浸泡10分钟,在火上煎熬两次当归粥,每次煮沸后再慢煎20至30分钟,共收汁150毫升。

2、红枣浸泡洗净。

3、粳米淘洗干净。

4、将粳米、红枣、白糖同入锅中,加入药汁,加水适量煮粥。

贝母苦参丸

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与用量: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痰、黄腻苔已除,上方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病告而愈。

疗效: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5党参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药膳

1、参苓粥:党参、茯苓、生姜各10克,粳米100克。先将党参等三味煎水取汁,后下米煮成粥。可加盐调味食。

源于《圣济总录》。本方以党参、茯苓补脾益胃,生姜温中健胃、止呕,粳米益脾养胃。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欲呕,消瘦乏力。

2、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10个,糯米150克。先将参、枣洗净,煎水取汁,另将糯米隔水蒸熟后反扣于碗中,上浇参、枣及其汁液,放入适量白糖。每日可食二次。

源于《醒园录》。本方以党参补脾益气,大枣、糯米与党参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

3、参芪粳米粥:党参、黄芪各10克,粳米100克。参、芪煎水取汁,下粳米煮成粥。以白糖调味食。

本方取参、芪均能补益脾肺之气,黄芪又能固表止汗。用于肺、脾气虚,体倦乏力,短气自汗,少食便溏。

4、两仪膏:党参、熟地黄各等分。加水煎取浓汁,另加等量白糖再煎至浓稠。每次吃1~2匙,或以温水冲化饮。

源于《景岳全书》。本方以党参补气,熟地黄补血。用于气血两虚,体倦乏力,头晕目眩。

5、花胶排骨:花胶150克、排骨400克、黄党( 党参)50克、杞子两汤匙、淮山5 片、姜5 片、葱1棵。

6、甘草

别名:生甘草、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美草、蜜草、国老、甜草、粉草、蜜甘。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

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甘草山楂茶

材料:山楂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所有茶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

2、然后转小火,继续煮巧分钟后即一可关火。

3、最后加适量冰糖煮化,滤去残渣即可。

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来源:伤寒论: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甘草在卤水中常用 ,起到回甜作用。 

7广木香

8白胡椒

胡椒气味芳香,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之一。胡椒大部分都生长于高温和长期湿润地区,性味辛热,因此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生长地点越偏南方的胡椒,性越温热,因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阳热之气。所以,海南胡椒温热力最强。

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淀粉及可溶性氮,具有祛腥、解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气味能令人们胃口大开,增进食欲;

②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

③有胡椒的菜肴不易变质,说明胡椒还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 

9红豆蔻

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实。大高良姜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旷野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于果实刚呈红色时采收,将穗割,摊放阴凉通风处4至7日,待果皮变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杆,扬净,晒干。

红豆蔻成熟果实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至15厘米,直径05至1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浓,味辛辣。以粒大、饱满、香气浓者为佳。

10黄栀子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制作菜肴经常用它来上 **,是一种对人无害的天然**素。

11、良姜

基原物料的生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具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花叶良姜生根。叶二列,长披针状,无柄,叶鞘开放抱茎。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轴标红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浅红色。蒴果不开裂,球形,成熟时橘红色。种子具有干燥的假种皮。花期4~10月。

12罗汉果

止咳化痰、戒烟润肺、清热利咽、排毒保湿、润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优质的罗汉果外皮烤制过后非常的脆,运输过程容易破碎,果皮果肉都是上好的药材,不影响正常食用。 

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生津、滑肠通便,清咽止咳之功效,也是饮料和调味佳果。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纯蛋白、粗蛋白、多种维生素、果糖以及20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抗衰老,防肺结核作用。

如何区分罗汉果的好坏?

①外表:新鲜的罗汉果表面有绒毛,体积越大相对来说越好。

②摇一摇:不响最好。

③两个碰一碰,清脆响声,有弹性最好。

④泡一泡,甜为好,苦为差。

要综合运用上面四条来选择罗汉果,不能单凭一条决定好坏。

13千里香

千里香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石灰岩地区较常见,花岗岩地区也有,有时为小面积范围内的单优种。根、叶用作草药。味微辛,苦而麻辣。主要用于麻辣火锅中。

14肉蔻

为四川菜常用调料,常用于配制卤汤、腌制食品或炖制肉类,有去异味、增香辛的作用。作调味料,可 去异味、增辛香。供制酱肉之用,亦为急汁(CatchuP)的原料之一。豆蔻瓣粉末多用作制甜品,如布丁(Pudding)和巧克力(Chocolate)等。

15山奈

沙姜又称山萘,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沙姜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山奈在烹调中多用于烧菜、卤菜及麻辣火锅,在湘菜系中有“三奈菜”一说,此类菜肴用主料加大量的三奈和干红辣椒、干花椒烹制而成,其味芬香奇特,受人称道。三奈药性温良,注重养生的广东人喜用它烹鸡,“沙姜鸡”因此得名。用好用对了这味香料,能为菜肴添色不少!

16香果

香果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香果的功效与作用还自傲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疼,疏肝解郁的作用,并且香果能扩大头部毛细血管,增进血液循环,延缓白发生长,保持头发润泽。香果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胁剌痛,跌扑肿疼,头疼,风湿痹痛。

17香茅草

生于印度的柠檬香茅草,是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料,现在主要被用来当茶饮用以帮助消化。

柠檬香茅草的外表平平无奇,如果是长在路边,你会将它当做普通的茅草而忽略掉。但是只要你搓一搓它的叶子或茎,它就会散发出好象柠檬般怡人的清香。这种香味来自柠檬醛,柠檬也因为同样的成分而拥有清香。用柠檬香茅草冲泡茶,最好先用手轻揉那些切成1—2厘米的草段,使香味更易泡出来,在玻璃茶壶中好象水草般的草叶会映衬得整个壶像是一颗绿水晶,十分美丽。柠檬香茅草也可以当做调料来用,在东南亚地区,人们拿它的根部的白色茎来煮菜,泰国菜中的酸辣汤就是用它调理的。越南的风味食品中,它的用途更广泛,如将其切丝放于煮好的米粉、蔬菜或肉上,或与肉共煮作芳香调料。

18紫草

紫草又名山紫草、紫草根 。有显著的祛痘和消炎的效果,有很大的美容价值。

19荜拨

荜拨分别是荜茇和假蒟的别名。

产地:印尼、越南、我我国云南亦有产。

性状鉴别:果穗呈圆柱状,有时稍弯曲,长约2~5厘米,直径5~8毫米,少数带有1~2厘米长的果柄。外表面黄棕色或深棕色,由多数细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紧密整齐形成交错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质坚脆,断面稍发红或带白点。清香,味辛辣。

以身干肥发色黑味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胡椒碱,另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镇痛、消肿。

性味:辛、大温。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散寒。止痛。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1 拼音

fēng shāng zhǐ tò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ang Zhito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22790

23 处方

桂皮 45g 八角茴香 24g 丁香 12g 苍耳子 30g 桂子 17g 蓖麻子 90g 甘松 17g 生天南星 90g 白芷 30g 海风藤 90g 大黄 30g 生半夏 90g 羌活 60g 生川乌 90g 独活 60g 生草乌 90g 细辛 30g 莶草 90g 桂枝 90g 当归 30g 麻黄 90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取桂皮、丁香、桂子、甘松、八角茴香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其余苍耳子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48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 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2400g,加入油内搅匀再加松香 480g 熔化,搅匀,收 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溶化,将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色膏药;气微。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用于新、久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每隔 3~ 5日换药一次。

29 注意

孕妇忌贴腰腹部。

210 规格

每张净重 10g

21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折淋熨诸方

。并四向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之。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折骨碎。即先须依法度。排正碎骨。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喝住散搜山虎(即闹羊花根)人参三七川乌草乌八仙止痛膏川乌(五钱)草乌(五钱)附子(一两)肉桂(一钱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痛上。并四面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挫骨碎。即先须根据法度排正碎骨。及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汤火疮(灸疮)

研,各一分)上为细末。凡用之时,切护爪甲,勿令中风,仍须洗疮令净,然后掺药,薄薄令遍,以软绵帛系之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茅香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茅香的用法用量 8 备注 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茅香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茅香 1 拼音

máo xiāng

2 拼音名

Máo Xiānɡ

3 茅香的别名

香草

4 来源

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Hierochloe odorata (L)Beauv,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收,切段晒干。

5 性味

甘,寒。

6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吐血,尿血,急、慢性肾炎浮肿,热淋。

7 茅香的用法用量

1~2两。

8 备注

(1)本品之变种毛鞘茅香Hier ochloe odorata (L)Beauv var pubescens Kryl亦同供药用。

(2)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中,即发现有大量的茅香根状茎,可见本品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就有应用。

(3)茅香根状茎干燥后具香气,有用来防衣料虫蛀。

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茅香的方剂 茅香花散

nghuāsǎn《圣惠》卷七十:茅香花散:处方:茅香花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洗面沤子

nōuzǐ《鲁府禁方》卷四:方名:洗面沤子组成:茅香、藿香、零陵香、朝脑(以上为细末,小袋盛之)、加

茅香花丸

拼音:máoxiānghuāwán处方:茅香花1两,艾叶1两(并烧为灰)。制法:上为细末,以粟米饭为

集香散

:jíxiāngsǎn处方:白芷2钱,藿香2钱,茅香2钱,香附2钱,防风2钱,木香1钱,甘草1钱。功

洗澡药

(三两)威灵川(三两)蒿本(三两)陵零香(四两)茅香(四两)香白芷(二两)甘松(二两)功能主治:治一

更多用到中药茅香的方剂

古籍中的茅香 《证类本草》:[卷第九]茅香花

茅香花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七诸汤香煎门]诸香

取用火佳。衣香丁子香(一两)苜蓿香(二两)甘松香茅香(各三两)藿香零陵香(各四两)上各捣。又方(出海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茅香

茅也,闽人呼茅如麻故尔。今并为一。集解志曰∶茅香生剑南道诸州,其茎叶黑褐色,花白色,即非白茅香也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白茅香

(《拾遗》)集解藏器曰∶白茅香生安南,如茅根,道家用作浴汤。曰∶《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合诸名香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治妇人呕吐诸方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里面的香料

买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薄荷8克、冰片2克,先将前四味中药捣碎成绿豆大的颗粒,再与冰片混匀,装入1个或两个小的绸缎或布袋中。也可选择其它的中药,如藿香、菊花、桂皮、辛夷、佩兰、橘皮等。

扩展资料: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这种温馨的习俗,在现代就比较少见了。

一来因为如今医药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经消失,再则在工商社会,人们的生活步调紧张,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她们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因此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有大量制作的香包在市面上出售,虽然图案也绣得相当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气,而且采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学物质,不但香味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制造,已经失去了传统香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和其中的温馨。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雄松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雄松散 1 拼音

xióng sōng sǎn

2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 21 方名

雄松散

22 组成

雄黄2钱,甘草2钱,甘松2钱,木香2钱,大黄2钱,丁香10个,巴豆12个(去皮出油,另研入)。

23 主治

酒积,酒疸,虚劳危困。

24 雄松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至1钱,清茶调下。临卧微利,米粥将理。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雄松散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五积聚门]酒癖

分)木香末丹砂末(各二钱匕)腻粉礞石(末各三钱雄松散治酒积疸。雄黄甘草甘松木香大黄(各二钱)丁香(

《普济方》:[卷六十七牙齿门]风疳

皮(末)干虾蟆灰(各半钱)上细研。以皂荚五梃。甘松散(出圣济总录)治风疳虫蚀肉尽。甘松(一分)猪肾(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风疳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调气养神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调气养神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调气养神汤的用法用量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调气养神汤 1 拼音

tiáo qì yǎng shén tāng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调气养神汤

21 处方

龙眼肉24克 柏子仁15克 生龙骨(捣碎)15克 生牡蛎(捣碎)15克 远志(不炙)6克生地黄18克 天门冬12克 甘松6克 生麦芽9克 菖蒲6克 甘草45克 镜面朱砂0,9克(研细,用头次煎药汤两次送服)

22 功能主治

滋血养神,清心调肝。主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因思虑过度,暗生内热,消耗心肝之血,以致心火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至于疯狂过甚者。

23 调气养神汤的用法用量

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24 备注

此乃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之方也。龙眼肉色赤人心,且多津液,最能滋补血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散,故以之为主药。柏子仁善养肝,兼能镇肝(水能养木,兼能镇木),又与龙骨、牡蛎之善于敛戢肝火、肝气者同用,则肝火、肝气自然不挟心火上升,以扰乱神经。用生地黄者,取其能泻上焦之虚热,更能助龙眼肉生血。用天门冬者,取其凉润之性,能清心宁棹,即以开燥痰。用远志、菖蒲者,取共能开心窍,利痰涎,且能通神明。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共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心平肝。用生麦芽者,诚以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敛之镇之,或激动共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芽,以将顺其性。盖麦芽炒用能消食,生用则替舒肝气。至子甘松,中医用之以清热、开瘀,逐痹;西医则推为安养神经之妙药,而兼能治霍乱转筋。盖神经不失其所司,则筋可不转,此亦足见安养神经之效。

25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调气养神汤

32 组成

龙眼肉8钱,柏子仁5钱,生龙骨(捣碎)5钱,生牡蛎(捣碎)5钱,远志(不炙)2钱,生地黄6钱,天门冬4钱,甘松2钱,生麦芽3钱,菖蒲2钱,甘草1钱半,镜面朱砂(研细,用头次煎药汤2次送服)3分。

33 功效

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

34 主治

其人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更因思虑过度,暗生内热,其心肝之血,消耗日甚,以致心火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致神经失其所司,知觉错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不致于疯狂过甚者。

35 调气养神汤的用法用量

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36 各家论述

龙眼肉色赤入心,且多津液,最能滋补血分,兼能保和心气之耗散,故以之为主药;柏树杪向西北,禀金水之精气,其实采于仲冬,饱受霜露,且多含油质,故善养肝,兼能镇肝(水能养木,金能镇木),又与龙骨,牡蛎之善于敛戢肝火、肝气者同用,则肝火肝气自不挟心火上升,以扰乱神经也;用生地黄者,取其能泻上焦之虚热,更能助龙眼肉生血也;用天门冬者,取其凉润之性,能清心宁神,即以开燥痰也;用远志、菖蒲者,取其能开心窍,利痰涎,且能通神明也;用朱砂、铁锈水者,以其皆能镇安神经,又能定心平肝也;用生麦芽者,诚以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若但知敏之镇之,或激动其反应之力,故又加生麦芽,以将顺其性,盖麦芽炒用能消食,生用则善舒肝气也。至于甘松,用之以清热、开瘀、逐痹,兼有安养神经之效。

古籍中的调气养神汤 《医方集宜》:[卷之一附类狂心风]治法

狂笑多言此因积想以动心火而生热热盛生痰宜用清心养神汤追风祛痰丸一狂风形实叫骂奔走不识亲疏形体不避宜

《医方集宜》:[卷之一附类狂心风]治法

黄瓜蒂上为细末水调服三圣散吐药方见前中风门清心养神汤治心风精神昏乱狂笑多言黄连郁金南星生地黄天麻茯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三颈项强痛(与伤寒项强条参治)]药方

。盖肾气上攻不得通,用椒下达以归经,自能安矣。养神汤治精神短少不得卧,项筋肿急腹难伸。黄(一钱)人

《景岳全书》:[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不寐]论外备用方

(补九十血虚)酸枣仁汤(补八六虚热)琥珀多寐丸(补百十九清心养神)《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640年

《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兼症]筋惕肉

避瘟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