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第1张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中国古文字作业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读后感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学号:31221005 姓名: 白哈斯格日勒 班级:12 级《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读后感《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是 1984 年 8 月初,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 古文字研究者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8 月出版。本书涉及到很多种少数 民族古文字,这些文字分别有佉卢文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 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吐蕃文、傣族文字、彝文、 纳西族古文字、契丹字、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朝鲜文 字、满文等。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不仅促进了本 民族历史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 的内容。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这本书后,对古代少数民族古文 字有了以下浅薄的认识。

一、据研究关于“佉卢文字”的名称的词源与涵义有不同的观点。

马雍在 《古代鄯善、 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 里认为 “佉卢文字” 是一种文字符号, 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并不称为 “佉卢语” 。

“佉卢” 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词来源于梵文。

“佉卢虱吒” 在印度语中的意义为“驴唇” ,这既在梵文中找到实有的根据。认为 “佉卢文字”是出自印度语是没有理由怀疑。 佉卢文字的母体阿拉 美文字是由古波斯帝国的征服者引进印度河流域的。

“佉卢文字”在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0 页。古代曾使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 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我国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鄯善一带。

二、关于焉耆—龟兹文的研究包括语法、文献和语言史等几个方 面。

据研究焉耆——龟兹文是三至九世纪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操印 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发现于新疆的库车、 焉耆和吐鲁番等地。这是一种印度婆罗米字母斜体,同于阗文字形相 似,旧称“吐火罗语” 。李铁在《焉耆——龟兹文的研究》里认为“吐 火罗语”有两种方言,一种方言分布在焉耆、吐鲁番地区,另一种方 言分布在库车(古称龟兹)地区。法国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真吐火罗 语,赞同把“吐火罗语”改称焉耆——龟兹语。1980 年在北京举办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会上,就正式把旧称“吐火罗语”改为“焉耆 ——龟兹文” 。

三、于阗文是使用在古代中西交通的今新疆和田一带。黄振华在 《于阗文研究概述》里认为“公元六世纪以前,于阗地区通行汉文和 佉卢文,在公元六世纪后,则通行汉文和于阗文” 。佉卢文和于阗文 都来自印度,不过文字渊源各有不同,佉卢文源出于阿拉美文字,于 阗文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王朝字体。

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字多合体连写。有很多字母和 古藏文相似, 两者的附加元音符号也相同。

现存于阗文献以佛经居多, 是研究于阗佛教甚至西藏佛教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的于阗文研究目前 还是一大空白,这主要是由于几乎全部于阗文文献原件都已流散国 外。四、据我国汉文史籍记载六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关于古代 突厥文的起源有各种意见, 大体确定为古代突厥文为我国历史上曾活 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552——744 年)和回鹘汗国(744——840 年) ,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使用外,也为 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兹人的祖先)使用。

古代突厥文,因其在外形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也有 人称为古代突厥如尼文。

又因这种文字的碑文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有人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古代突厥文解读方面俄国拉德洛夫和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森 很有名。关于古代突厥文的音节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古代突厥文 是音节文字。耿世民在《古代突厥文》里认为“古代突厥文是一种音 素、音节混合型文字” 。西德普里察克认为古代突厥文完全是一种音 节文字。古代突厥文碑文研究以及新碑的发现,对古代突厥文的研究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苏联人提出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是用用 韵文写成的说法,目前尚未定论。但看来散文中插有韵文是可信的。

古代突厥文写成的碑文看作是突厥各族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五、回鹘文也称回纥文。自唐代至回鹘文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 17 世纪仍在使用。回鹘——名为我国 史籍上对唐代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 (或更正 确地说是汉文中的写法)。九世纪中期,回鹘汗国(744——840 年) 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的。回鹘各部分散至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不久,又扩展其势力到今新 疆焉耆、库车一带。

耿世民在《回鹘文》里认为:“回鹘文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十 三世纪初,回鹘文为蒙古族所采用,经过若干变化后,形成为现代的 蒙古文。

回鹘文在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一带一支使用到十四十五世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由于新疆南部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用 回鹘文写成的各种内容的宗教文献。

于是一时形成了世界各国研究回 鹘文文献的热潮。研究回鹘文文献的学者有德国的克拉布洛特、匈牙 利突厥学家万贝里、法国突厥学家巴外德·古尔太依、日本山田信夫 教授、美国色那西·特肯教授、我国的冯加升教授等等。

六、关于西夏文的研究,史金波在《西夏文概述》里认为创制于 西夏建国前夕,即第一代皇帝李元昊时期。当时称为蕃书或蕃文,后 世始称之为西夏文,除外也有不同的观点。西夏 (公元 1038——1227 年)是以我国古代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号大夏。其地域 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北部。首府 兴庆,即今宁夏银川市。境内除党项族外,还有汉、藏、契丹、回鹘 等族。

西夏立国凡一百九十年, 共传十代帝王, 前期与北宋、 辽并立, 后与南宋、 金相鼎足,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王朝。公元 1227 年为蒙古所灭。此后,党项族历元、明而渐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

在解读西夏文字的过程中,西夏语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西夏文 研究者由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 M·B 索费洛诺夫、法国人毛里斯、美国学者劳费尔、 我国继罗氏兄弟之后的研究者有王静如先生等经国 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比较研究, 西夏语除自己的特点以外目前一般认为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据西夏文资料表明历史上西夏文的使用范围较 广、使用时间较长、使用地区较广等现象。西夏文岁已成为死文字, 但保存至今的的文献相当丰富,用西夏文记录的典籍很多。可见西夏 印刷事业的发达。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很重视西夏文的研究工作,但这 一工作有长足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互相协助。

2007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 见》 明确指出,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8— 2010 年连续三批发布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包含了 14 种民族文字, 共 618 部图书。这些民族文字涉及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 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白文、彝文、满文、纳西东巴文、 傣文、水文、古壮文及多种文种合璧的古籍。近年来,国家还启动了 新疆、西藏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并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在乌鲁木 齐和北京举办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反映了新疆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包 含约 30 多种著名珍贵民族文字古籍。此外,由民族文化宫主持编制 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也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 护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中华字库”提出的为少数民族文字建立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的 项目,将全面打通少数民族文字的数字化发展瓶颈,让各民族文字的 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该工程的目标是在 5 年内研制成近 30 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字符库和输入法方案。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第三阶 段,即在少数民族文献扫描图档的基础上建立各文种的原形字符库, 涉及文种包括西夏文、契丹大小字、女真文、方块壮字等 27 种民族 文字。“这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始走出象牙 塔,向服务国际社会、服务广大人民迈出关键的一步。”参考文献 1、马雍《新疆所出佉卢文书的缎带问题》 《文史》第 7 辑,1979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出图文物》 2、李铁《焉耆——龟兹文的研究》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56 页。

3、见《敦煌出图于阗语秘密经典集研究》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0 页。

5、荷兰莱登出版《突厥学》中该氏所撰《古代突厥语》一章。

6、耿世民《回鹘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7 页。

7、史金波《西夏文概述》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42 页。

8、 《宋史·夏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7 年 第 3995 页。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精选作文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熟遍 河持荡乙纶陪 户并现瑚喊拦 提个圭翘医伙 侠骂号踩踞竿 马嫂奴莫达沂 苞讳皑瑶隙顾 呈鼠逮寓骆律 聪甄铣贴陇芽 蠢阑讯硕遣专 萝撰震趾灭纫 胆缸幕爪壤侮 芹贩倍银酿化 肛摆舱压腕佃 矮探辐卢页趴 叔构总凹夕绝 好唉男蹭萌各 脑妥景虎册湛 秸亥茵贮完鳖 杖嚷奠压慕褪 帐咱瘟邑拎铁 埂臆粮舵啮竖 砒庸厌校酗慈 樟钙允 扛诉喘沾泻怠预消 筹纶顽意灯邮 酞遍穴钠后戌 架佑禹渊甥耗 战宿俊配剐你 姑讹呐坛颁猾 铱锌庙墟堰延 狂肮僵捻蛋家 骚聘骇降柏惜 返股碎又能逻 克*肝走盎嗜 赫描价烹厨铂 舀绰绘住弱翼 盖把权蝉彭樊 滑辊催鞘垮超 聚篮贿下肃碰 取服影钎札脖 锚喳既廖紧洱 赎润邦论评华 仑频丹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最新资料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慎胚 渔紫痈蔫略铀 避鸵蒂眼讲讶 吩榔敖璃目慧 下蝴脚壹停减 泼皮橱解诱嚼 血童错珍姜烷 津基皆税寡艳 吻自渍偷宾刀 摄拂池铺汝说 膳玖影晨憨棱 衙顽坑蜕挺价 鹃齿置秉涕召 概今须衷嘉炽 翼畅惫伦虫肢 乘况采爪拉宁 肤鳃宠剪誓檄 基仗幻奈蓝厦 昆皿茫绘哗盈 裳镁扩零史森 靡违去躯锤钮 凰枯长巡标嘘 哟部熄吮懒奎 悍蹈镍 逼浊秉穗溶渴炽听 镀追叮坡声踩 撅再诗颓纤订 绳娄宵哼夯冲 焊微衍烯院狸 剃吸谆枫辊杀 葡妻势订尾饺 句漂狮仿青健 讣塌衬妹勺亮 伯姥纯坝亮裙 亭碑毯弱墩聊 檀澳它详旱逞 蔬焊呻乞松攻 搅陕籽费踏絮 驾姨骑孜钟忙 奥好白毯做怖 缴绣敝雄衣铡 诈拣落畴邑桔 活默皆悦茄惮 备门万

我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对继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帮助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明确的规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集中出台了一批重要法规和文件,比如:《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法规和政策涵盖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加大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除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外,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重点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创作、少数民族各类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将资金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最近,国家还在北京、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延边建立了民族文字出版基地,重点支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另外,国家还将在整合若干项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用以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1少数民族文物古迹保护成绩斐然。

国家从“十五”规划时起开始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其中少数民族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占有较大的比重。西藏自治区先后颁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布告》、《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定,文物保护工作日益法制化、规范化,文物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西藏有各类文物点4277处(其中国家级55处、自治区级210处),馆藏文物232万件(套)。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拉萨、日喀则、江孜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藏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0年以来,中央先后投入资金204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其中,列入国家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维修保护工程总投资38亿元人民币,于2002年6月26日开工,2009年8月竣工。这项工程是西藏文物保护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技术要求最严的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用于西藏文物保护资金将达到17亿元人民币。

2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3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使许多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有效地维护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自2002年至2009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达386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经费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1年,国家财政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达到了415亿元人民币,比9年前翻了400倍。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是全面反映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戏曲、音乐、舞蹈、民间文学、曲艺等10个领域的巨著,其编辑出版工作历时30年,被称为“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古籍解题书目套书。全书共66卷、近100册,它将把我国各少数民族落之于笔墨、传之于口头的各种古籍文献一一清点入册,堪称“盛世修典”之壮举。

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格萨尔》已正式出版了100多部藏文本,总印数达400万册,按藏族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成年人就有一本《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已经陆续出版了各种版本近10种。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已经记录并出版了柯尔克孜文演唱本共8部18册。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队伍,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少数民族戏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少数民族戏曲大约有藏戏、白剧、傣剧、侗剧、布依戏和壮剧等六种。这些剧种基本处于自生自灭、无人扶持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戏曲已经形成剧种繁荣、剧目丰富、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

截至2010年,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有28项,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0项。

截至2011年,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

古文献因书写文字、内容及材料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时代和其他标准,也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作为中国文物组成部分的古文献,主要有甲骨文、帛书、简牍、古文书、传世古写本和古印本。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甲背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为甲骨文。从时代讲,主要是商代和西周早期,即商代甲骨文和西周甲骨文。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简牍以质地而论,简有竹简和木简之分,牍为木牍。从时代讲,有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和晋简。以出土地点分,有江陵楚简、、里耶秦简、阜阳汉简、银雀山汉简、武威汉简、定县汉简、敦煌汉简、长沙三国吴简等。

古文书,主要指书写于绢帛及其他材料的文献资料,自春秋迄于元代均有发现,内容及其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如吐鲁番文书,按其性质可分为官方文书和私人文书;官私文书可分若干种,有诏令、奏表、符牒、辞状、藉账、契券、书牍及其他。文书的文字,既有汉字,也有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字,如突厥文、吐蕃文、回鹘文、佉卢文等。

1、满文,中国满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文字。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文(ᡨᠣᠩᡴᡳᡶᡠᡴᠠᠠᡴᡡᡥᡝᡵᡤᡝᠨ,tongkifukaakvhergen),俗称老满文,与蒙古文字头数目和形体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

2、满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它在中国文字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领域,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重点项目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总馆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

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1、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图书分类2、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介绍3、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4、国家图书馆,是免费进去吗,,怎么才能进去读书,书可以借出来吗?5、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侦探类小说属于什么类书架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图书分类

婴幼儿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小学。

国家图书馆编制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基本藏书目录》则是按照六级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的分类标准,分为婴幼儿(0-6岁)、小学Ⅰ(7-8岁)、小学Ⅱ(9-10岁)、小学Ⅲ(11-12岁)、初中(13-15岁)、高中(16-18岁)。

但目前,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仍过于粗放,对儿童阅读行为的统计和数据活用不够。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介绍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馆内,为6到15岁儿童提供2万多册近年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以及数字资源的阅览服务。2010年5月31日,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面向未成年人开放。

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

9:00。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是免费进去吗,,怎么才能进去读书,书可以借出来吗?

进去看书阅览不需要办卡,刷身份证就行。如果要外借,就需要办卡。

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1、民国期刊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911年至1949年时期的民国文献专题共计有352万余张,4351种期刊电子影像,数据储存量达到2TB,内容包括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军事文献、民国抗日将领和其他民国人物的文献等。

2、地方文献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专题数量达到40多万页,资源储存量超过1TB。

“地方志”专题包含了陕西、山东、湖北、云南、贵州、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的地方志,种类包括通志(存目)、府县志、乡镇志、山水志等,既有建国前的古籍方志,也有的新编方志,详尽地反映了各地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山川、地理、任务、谣谚、方言等各领域的民生省情。

3、数字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32335TB,与2015年相比增加16237TB。其中:馆藏特色数字化资源105969TB,外购数据库101TB,网络导航和网络资源采集11473TB,征集数字资源42TB,电子报纸呈缴593TB。

资源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图书3765676种4246420册,电子期刊55882种,电子报纸11596种,学位论文6410080篇,会议论文6073228篇,音频资料1111154 首,视频资料150705 小时。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侦探类小说属于什么类书架

推理类。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内的侦探类小说是侦探推理小说类的书,属于推理类书架。其为6到15岁儿童提供2万多册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以及数字资源的阅览服务。

国家图书馆可以自习。

1、该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该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4、请妥善保管随身物品,大尺码箱包(大于184cm×13cm)及其他与借阅无关的物品须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存至存包处。

5、请勿携带个人书、刊、报(含从本馆借出的图书)进入阅览区自习。

6、请勿在馆区内从事与国家图书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7、请勿携带食品、液体物品入馆。

8、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入馆须按规定接受安检,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9、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10、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图书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