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书画方面的文章、故事!来几个,谢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谁有关于书画方面的文章、故事!来几个,谢啦!,第1张

饿死蔡京

2002年的4月份,文物拍卖爆出特大新闻,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真迹,以2350万人民币的天价,被一位不知名的收藏家拍走。据说,这是中国画有史以来售出的最高价。

中国的帝王,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有水平的,没水平的,都有附庸风雅的毛病。从刘邦《大风起兮》起,到只做几天皇帝的黄巢、李自成,都能绉出几句打油诗来。画画比写诗难,所以皇帝为画家者极少,但也怪,一旦南面为王,字就值钱了,哪怕是信笔涂鸦,也有马屁精为之勒石铭碑,遂制造许多文化垃圾,大煞风景,很讨人厌的。

宋徽宗的这幅画,货真价实,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还没有一个中国皇帝画得比他好的。与他命运相同的李后主,也善丹青,可惜作品湮没无传。赵佶的这幅五米长卷,真下了功夫,他的好,不是倚势吓人的,也不是哥儿们姐儿们哄抬物价架上去的,九五之尊能够如此痴醉于自然界禽鸟的描摹,弥足珍贵。而且,九百年过去,他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一说只有12件,一说只有19件,物以稀为贵,才卖出这份好价钱。不过,相比之西洋画,如梵高的作品,能卖到上千万美元,我认为宋徽宗的这幅杰作,还是卖得太便宜了。

作为文人的宋徽宗,诗词一流,绘画一流,连他的书法,所创造出来的“瘦金体”,也是一流。然而,作为皇帝的宋徽宗,对不起,却是末流,而且是末流中的末流。

因为他是一个亡国之君。

亡国奴不好当,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被金人俘虏,从开封一路北上,押到黑龙江的依兰,也就是五国城,关在地坑中,饱受非人之虐待,最后,死于非命,连个葬身之地也没有,真是蛮可怜的。

然而,这也是活该,谁让他眼瞎,用蔡京来做他的宰相,弄得国破家亡呢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帝和相,犹如一块硬币的两面。帝好,相不好,不至于亡国;帝不好,相好,也不至于亡国;但是,帝不好,相也不好,那这个国家就非完蛋不可。

北宋之亡,固然亡在赵佶手里,何尝不是在蔡京手里

蔡京的知名度很高,至少在三部古典文学中提到了他,一,《水浒传》,二,《金瓶梅》,三,《大宋宣和遗事》。一提起蔡京,就涉及赵佶,只要说到道君皇帝,就不能不连带着蔡太师,一个昏君,一个奸臣,像暹逻双胞一样难诉难分。

据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蔡京库中,点检蜂儿见在数目,得三十七秤。黄雀�自地积至栋者满三楹。他物称是。童贯既败,藉没家赀,得剂成理中圆几千斤。‘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今古所记一律。”像这样一个五毒俱全的奸臣,宋徽宗视为政治上的知己,艺术上的知音,吃喝玩乐的知友,荒*无耻的知心,任由他指点江山,任由他为非作歹,任由他疯狂聚敛,任由他操纵朝廷,这政权要不垮的话,也事无天理,即使金人不虏他走,后方腊、后宋江之流也会将他推翻,那是早晚的事。

现在看宋徽宗这个昏君,最没救的一点,就是他像吃了迷魂药似地对这个蔡京,多少年如一日地信任,执迷不悟。人非圣贤,肉眼凡胎,有可能被一个人的表象迷惑,谁都可能有看走眼的时候。譬如在大家都厮混的这个文坛上,把泥胎当作佛爷,把垃圾当作宝贝,把瘪三当作大师,把六国贩骆驼的假洋鬼子当作万能的上帝,磕头膜拜。有的新进的女作家,还要向这些有话语霸权的老枪、小枪,玉体横陈,全方位做出奉献。

想想我们这些阿乡,如同旧时在上海滩,经常被那些虎牌万金油,唬得一楞一楞,上当受骗,还要被人家骂着“屈死”一样。但通常,人犯错误,可一,可二,绝不可三,但赵佶甚至于四,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就莫明其妙了。他四次罢免蔡京,四次起用蔡京,最后,此人年已八十,双目昏●,两耳失聪,步履蹒跚,枪都举不起来,基本上成了老年痴呆症和半个植物人,赵佶还全方位地相信他,倚重他,足以说明这位昏君,已经昏到何等程度。

这个权臣,重臣,奸臣,窃国之臣,也真是了不起,多才多艺,无论谄媚逢迎,溜须拍马,无论吹拉弹唱,吟诗唱和,无论风花雪月,逢场作戏,无论九浅一深,床上功夫,都能把宋徽宗玩得滴溜溜转,就是不失手。这是一个绝非草包,挺够水准,很有两把刷子的坏人,比上述混迹文坛的小痞子、老甲鱼,不知强多少倍

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品中,有一幅《听零图》,是赵佶的自画像,他坐在树下弹琴,有点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架势。听众有两位,一位灰衣人,带个小僮,一个红衣人,正襟危坐,据说,这就是蔡京,在那儿装孙子,表示被音乐陶醉,魂梦不知所依的样子。画的上方,还有“臣蔡京谨题”的一首诗,其中两句,“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雅得那么俗,可又俗得那么雅,真他妈的会吹捧。帝将相入画,相为帝题诗,这对暹逻胞胎,称得上珠联璧合,臭味相投。

大宋王朝,本来只有半璧江山,被这两位帝相糟蹋下来,更加国将不国了。

北宋之亡的根本原因,宋人无名氏著的《大宋宣和遗事》,虽是民间文本,倒是高屋建瓴,说得一清二楚。“这位官家(也就是宋徽宗),才俊过人,口赓诗韵,目数群羊,善画墨君竹,能挥薛稷书,能三教之书,晓九流之法。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论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遇花朝月夜,宣童贯、蔡京;值好景良辰,命高俅、杨戬。向九里十三步皇城,无日不歌欢作乐。盖宝�诸宫,起寿山艮岳,异花奇兽,怪石珍禽,充满其间;画栋雕梁,高楼邃阁,不可胜记。役民夫千万汴梁直至苏杭,尾尾相含,人民劳苦,相枕而亡。加以岁岁灾蝗,年年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斗,或削树皮而食者,或易子而飨者。宋江三十六人,哄州劫县,方腊一十三冠,放火杀人。天子全无忧问,与臣蔡京、童贯、杨戬、高俅、朱�、王黼、梁师成、李彦等,取乐追欢,朝纲不理。”

从当时御史孙觌劾奏蔡京的上书,也能看出这位相爷是怎样的作恶多端。

“自古书传所记,巨奸好恶未有如京之甚者。太上皇屡因人言,灼见奸欺,凡四罢免,而近幸小人,相为唇齿,惟恐失去凭依,故营护壅蔽,即去复用,京益蹇然。自谓羽翼已成,根深蒂固,是以凶焰益张,复出为恶。倡导边隙,挑拨兵端,连起大狱,报以睚眦。怨气充塞,上干阴阳,水旱连年,赤地千里,盗贼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解体,敌人乘虚鼓行,如入无人之境。”(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

因为北方的金兵,节节进犯,眼看直逼汴梁而来,赵佶显然听了蔡京的话,马上逊位,让他儿子赵桓,也就是钦宗,接班上台,他当太上皇。由于他交了权,御史们才敢弹劾蔡京,可是作为暹逻双胞胎,赵佶能辞其咎乎

赵佶,艺术智商极高,政治智商极低,大致与白痴相等。

但中国老百姓也总结出来,皇帝太能干了,未必是好事,因为太能干的皇帝,就要建功立业,往往不恤民力而穷折腾,老百姓难免要付出代价。相反,皇帝窝囊,庸懦,无大志向,吃喝玩乐,也许不是什么坏事,由于没什么本事,自然也就少生事,少生事,老百姓至少能落个安生。不求其事,但求其无,这是中国人的现实主义。

我们从《水浒传》第二回,那段对于宋徽宗还在作端王的时介绍:“乃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施耐庵的话语中,虽有贬义,并没把赵佶描写成一个反面人物,只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

然而,老百姓不怕皇帝一个人混账,即使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顶多增加一百个讨不到老婆的光棍而已,对偌大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可以承受得了的。但是,最害怕的,是个皇帝重用一群虎狼来管理国家,渔肉百姓,那就比天灾还要恐怖,天灾的周期短,一年两年,人祸的周期,有时是一辈子,必须等到那个灾难制造者去见上帝时才告终止,这可就太痛苦了。

金圣叹批《水浒》,当赵佶一眼看到“气●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两人一拍即合,只是相见恨晚,马上引为知己。于是,把惊堂木一拍,看,小人和小人相遇,天下还有不完蛋的道理

孔夫子对于小人的许多经典见解,实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周而不和”、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而小人“君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等等,证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百分百的真理。

什么人跟什么人在一起,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赵佶,才有蔡京、高俅,而有了蔡京、高俅,就必然会有赵佶。这些年来,凡被双规,凡被法办,甚至最后处以极刑的党政要员,从来没有一个是独行侠,只他一个人干坏事。只要提溜出一个,必然像挖土豆似的,总是一窝或一串给端出来,总是一群趋利忘义者的自然组合。

像高俅这样一个球痞,仅凭击鞠一技之长,在端王时为亲信,在徽宗时为殿帅府太尉,一个混混儿,位列中枢,这个政权还有什么指望当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出身低未必无英雄豪杰,但赵佶合着一句民谚所云,“鲇鱼找鲇鱼,嘎鱼找嘎鱼”,他就专门挑选这些歪五溜子,乌七八糟,不走正路,邪门歪道的人物,正好证明他也不是一个好东西。

世道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独木不成林,也许作不了大乱,两个小人,双木就成林,很可能犯奸作乱,而赵佶为首加上蔡京、高俅,再加上一群无耻宵小,大宋江山不完蛋,焉有他哉!

原来,我一直以写小说人物的思路,在悬想,当那些贪官污吏,最初扯开脸上蒙着的那张一本正经的皮,大家彼此彼此从事违法乱纪行为,与卖*女第一次脱掉裤子,把身体摊在嫖客面前,这突破廉耻界线,开始堕落的第一句话,该怎么开口那规定场景,语言环境,着实难以下笔。

再读《水浒传》我明白了,小人与小人的苟合,是不需要台词的。赵佶看高俅,高俅看赵佶,王八看绿豆,对眼就行。官场中,凡腐败、贪污,不法,堕落等等分子,与其上下级,与其左右手,与其同道、同僚、同事、同好者进行勾搭时,其间必然有一种不言自明,互相感应的磁场,无须认知,无须交流,无须中间人,无须语言交流,只要身处磁场之中,立刻就能相知相契的本能,很快像暹逻双胞胎联成一体。据科学家实验,某间房子里存有一块蛋糕,500米方圆街区里的老鼠,在第一时间内,就会得到这个食物信息,而且,相互策应的鼠眼,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协同动作的四肢,在地沟中蠢蠢欲动,一齐向这块香喷喷的蛋糕游走接近。

这种觅食趋饵的动物本能,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好的原始动力。

不过,那时,赵佶还在他的潜邸作端王,再混账,再败家,再不成器,也只是牵涉到他个人,和以他为首的小集团,影响也只是事关区区局部而已,何况他是王子,一个有太多条件,足可以优哉游哉的花花公子,他为什么不享受,不快活当代的年青男女作家,狗屁不是,才写了几篇根本不成样子的东西,不照样风花雪月,颠凤倒鸾,往死里快活。甚至,还把这些快活写成鲜血淋漓,令人惨不忍睹的*秽小说呢!

再说,一个在文学艺术领域探索追求,多方涉猎,兴趣广泛,学有所成的作家诗人,浪漫得过头,风流得过分,即或击鞠投壶,日御一姬,也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一个小员司,小役吏,小官人,小文秘,只有唯唯诺诺,等因奉此,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要想写出才气横溢,纵横捭阖的大文章也难。因此,他写诗、作画、学道、性放纵,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他的荒唐。

然而,赵佶十八岁那年,他的兄长,宋哲宗驾崩,无子嗣。一顶御轿,将他抬进宫里,即帝位。是好还是坏,是走正路还是入邪道,是兢兢业业还是吊儿浪当,是正经八百还是荒*无耻,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和大宋江山息息相关了。事实证明,他只能当端王,不能当皇帝,他一坐在金銮殿上,凡中国庸之君的所有毛病,他都具备,凡中国英明之主的应有优点,他全没有。而且,昏君中最没救,最完蛋,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弊端,就是远君子,近小人,宠奸邪,用坏人,他当上皇帝以后,朝廷立成觅食趋饵的鼠类天下。《七侠五义》有所谓的“五鼠闹东京”一说,在开封城里,最大只的鼠,数来数去,应该就是这个蔡京。

其实,画出价值两千万元的《写生珍禽图》的赵佶。严格地讲,就他害民误国这一点讲,他倘不是鼠,难道会是猫吗

据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这幅画是他登基之前,为端王时期的作品。从这幅画中,对作为艺术家的赵佶,将大自然中的飞禽,那灵动翔飞的神韵,描摹得如此维妙维肖,让我们惊讶。看得出这位年青王子,至少在投身于艺术创作之中时,观察事物的敏锐,感受生活的深刻。以及他的倾其全力,认真其事。他一笔一画勾勒羽毛的精细,精心,精到,和精致,也表现出他艺术上的才能、天分、热忱。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他当了皇帝以后,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除了以文取士的手段外,同时也实行以画取士的君主,我不知道在世界历史上,是否也为绝无仅有的个例他的皇家画院里所网罗到的杰出画师,他的《宣和画谱》所涉及到画家与画作,他交往的如李玮、王诜、赵令穰、赵士雷、以及李公麟,米芾等,在绘画艺术上的拓展和成就,与他提倡有关的诸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游图》这些不朽之作的出现,我认为,宋代文学艺术的成就,是与这位昏君提倡关注分不开的。

但是,此人在政治上一塌胡涂,在经济上一塌胡涂。在军事上,抵抗外侮上,尤其一塌胡涂,在私生活的荒*无耻上,最为一塌胡涂。尤其,对于他身边的这样大只的鼠,信,疑,复信,复疑,到最后深信不疑,终于,国破家亡,他成了金兵的俘虏,被押北上,死在五国城的冰天雪地之中。

我想这类政治上的糊涂虫,死到临头,大概也不明白究竟因为什么死在了异国他乡

所以,当蔡京等“六贼”猖獗之时,也是正人君子销声匿迹之日。整个朝廷,成了小人得势,奸佞当道,正不压邪,劣胜优汰的局面,结果,当时中国所有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都不请自到,甚至你下请帖也未必请得这么周全,统统蚁附明聚于这位混账帝王的身边。

北宋完了!

一个政权内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逐渐腐败起来,那么就只有等着丧钟敲响的那一刻。北宋未亡于辽,因为那时的宋王朝还没有全部烂掉,而到了的岳飞所写“靖廉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徽钦二帝被俘之时,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兵败于汴梁城下,说到根底上,是这个政权的肌体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已经无药可治了。

所以,对统治者而言,腐败堕落之可怕,不在于吏治松弛,法纪懈怠,而是一旦成为社会风气,无法遏制,就像加速度下降的物体,最后会完全失控,直到这个政权的毁灭。同样,贪污渎职之可怕,并不在于官员道德沦丧,纲纪不张,而是国家经济命脉上那血流不止的创口,是会要了这个政权的命的。北宋王朝的覆灭,就覆灭在窃居要位的官员,无一不是贪污腐败分子,无一不是只谋私利的小人。试想,大宋江山这块蛋糕落到这群觊觎的红眼耗子嘴下,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这些捞取名位,盗窃国家,疯狂搜括,贪得无厌的“官”,这些作威作福,道德败坏,胡作非为,祸国殃民的“僚”,这些狐假虎威,上串下跳,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吏”,这些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寻衅找碴,敲诈勒索的“役”,在得意风光时,有后台支撑时,老百姓也许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这些人渣在弹冠相庆,在飞扬跋扈,在得志猖狂,在不可一世。可是,凡作恶,必自毙,凡害人,必害己,凡跳得高,必跌得重,能逃过初一,必逃不脱十五,这种生活的辨证法,虽然有时并不百分之百的兑现,但大体上八九不离十的,也还是有一份天地间的公平在的。

现在,蔡京终于走到头了,老百姓等到了他失败的这一天。

人民群众虽然不能打他一巴掌,以泄心头之恨,更不能绳之以法,以吐多少的积怨,但是,有一条是可以做到,那就是在蔡京发配的一路上,商家不卖他一粒粮,百姓不赊他一滴油,农人不给他一根菜,更甭说想乞讨一块烙饼,祈求一个馒头了。王明清《挥尘后录》:“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

最后,《宣和遗事》载:蔡京“至潭州,作词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遂穷饿而死。”

这就是饿死蔡京的故事。

北宋的大奸臣虽然饿死了,但不等于此后所有奸臣都会饿死。因此,这个陈旧的故事,或许还能读出一点新意来。

人类“满级幼崽”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黑龙江的一个3岁萌娃高宇博写书法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

受孩子妈妈影响,小宇博1岁多就能“照书画字”,3岁多开始正式学习书法,现在已经能写上百个字。一手漂亮的软笔字行云流水,让很多成年网友看了都自叹不如:

很多人一说起书法,首先就开始痛苦面具了:枯燥又无趣,回忆起来全是满心不情愿、哭着练字的“悲惨 ” 童年经历。但是这则新闻又让很多家长眼前一亮——

像小宇博这样,在家庭的熏陶中主动产生对书法的兴趣,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随着识字越来越多,就能更加理解汉字,更容易有成就感,写起书法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练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是世界上流传最久的文字;而书法作为一门汉字书写艺术,最大程度上表现了汉字的形体美韵。

让孩子从小练习写书法、学习欣赏书法,将这门古老又历久弥新的艺术拉近到孩子面前,磨练的是不骄不躁的心性,承载的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而从课内学习的角度来说,书法早就成为了孩子们不可忽视的一项学习任务,从小就应当打造基础。

比如上海自2018年开始就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必须参加写字等级测评,由原来的“自愿”变成现在的“必须”。

许多家长都觉得,书法太难讲了,练字又太枯燥了,怎么能让小朋友们亲近书法、爱上书法呢?

最近,“上海博物馆文物 游戏 绘本”系列又出新作 《寻踪书法国》 。这是 首本上海博物馆书法故事绘本 ,将汉字演变、书法知识、名家故事、 游戏 互动巧妙融合,是向3-6岁的孩子普及书法艺术的良好文化载体。

通过上海博物馆专家们的专业审定,以书法为切口,引导孩子爱上书法,爱上写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好读易懂、故事性强

沉浸式经历一场书法世界的探险

一说到书法就是严肃传统、沉心静气?还在这样想的话,就会让孩子预设“练书法=无聊”,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书法的兴趣。

《寻踪书法国》让孩子和 小男孩跳跳 一起,在充满神秘之美和文化之美的书法国,经历一场意想不到的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打开了解书法的大门!

书中的主人公跳跳是个调皮的小男孩,练书法总是不好好写。一次偶然,他认识了毛笔精灵小竹子。小竹子说,只要跳跳把他送回书圣爷爷那里,就可以不用学书法了。于是,这对小伙伴沿着书法国的墨河,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之旅……

一路上,他们见识了汉字的演变,看了拓碑的过程:

认识了大书法家唐伯虎和文徵明等人:

遭遇风浪时,帮助赵孟坚抢救回了他拼命保护的《兰亭序》拓本:

期间,小竹子还被蔡京抓走献给了宋徽宗,真是十万火急!

在一路寻找书圣的过程中,跳跳和小竹子偶遇了众多 历史 上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一边欣赏他们的书法名作,一边围观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有趣故事。

而小朋友们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和跳跳一起,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美妙和无穷趣味。

在视觉风格上,《寻踪书法国》的绘画 以墨色和朱色为主色调,既具有中国风,又童趣活泼 ,兼顾了文化性与儿童性。

详解孩子最应知道的书法知识

足不出户欣赏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

小男孩跳跳和毛笔精灵小竹子的探险过程,也是学习书法基础知识的过程。

书中特别设置了“书法知识” ,与书法有关的十余个知识点巧妙地穿插在主线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对书法艺术和著名的书法家们都能建立基础的认知。

不仅如此,在全书的最后,还 介绍了一些上海博物馆中所藏书法珍品 :怀素的《苦笋帖》、王羲之的《上虞帖》、黄庭坚的《华严疏》、苏轼的《祭黄几道文》……

对这些国宝级的书法珍品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展示,就像是身临其境地站在上海博物馆的书法展厅中,一幅接一幅地观赏名家们的书法杰作,感受专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好读又好玩的互动小 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寻踪书法国》不同于普通绘本,它在书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 “书法 游戏 ” 环节,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享受更多乐趣。

孩子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一边跟着跳跳和小竹子在“书法国”进行冒险,一边学习书法知识,同时通过贴纸等方式进行书法小 游戏 ,既增加了故事阅读的沉浸感,又及时复习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书法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又遥不可及的的事物,也不再是让孩子叫苦不迭的每日任务,而是能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用轻松有趣、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寻踪书法国》延续了“上海博物馆文物 游戏 绘本”系列的一贯特征。 由上海博物馆编著,上博书画领域研究专家作为编审团队 ,每一个故事情节、每一处知识科普、每一项 游戏 互动,都是专家们精心推敲、量身打造的。

翻开这本《寻踪书法国》,走进上海博物馆书法珍品,与历代书法名家名作相遇;鲜活的书法知识从墨河深处浮现,引导孩子沉浸于书法世界, 探索 中国书法之美。

用这本趣味与知识兼备的书法美育绘本,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书法“启蒙课”!

同系列图书推荐

《探秘古画国》 收录了 上海博物馆19幅珍藏古画 ,是“上海博物馆文物 游戏 绘本”系列作品之一。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 探索 “博物馆奇妙夜”,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穿插上博古画藏品和国画知识,带领小读者遨游中国画世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开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说:这是一本好看、好听、好动的书。

好看 ,是作者巧妙地将19幅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古画珍品贯穿和仿画在绘本故事和画面中,创意趣致,插画可爱童趣,又带着中国画的审美和气质; 好听 ,是书里增加了听书功能,每一个典故的旁边都放了音频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收听,让阅读方式更多元; 好动 ,是让小读者在了解国画后能够通过描画、补画等有趣的互动 游戏 来动手实践。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河东地区地处天津市,它是中国山东的所在地,也是黄河的出海口。在这个地方,有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果让它们说话,它们一定能够讲出许多河东的故事。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河东的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它们都有一个不为外人知的故事。比如,那一件非常漂亮的陶器,它可能是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口中的餐具,而那一张古老的图画,它们当年或许是帝王画的光辉时刻。

除了博物馆里的文物,河东地区还有许多寺庙、古建筑、园林、名胜等地方,那里也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颜真卿的碑,它告诉我们了颜真卿的治病往事;比如二十四桥粉漆铜照壁,它是明代艺术精品。

许多文物,都蕴藏着河东的故事,我们只需要仔细观察和品味,就能发现这些故事。在文物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曾经的辉煌,还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不管是长城、九华山、汉上山,还是五**宫、九女峰、风雨亭,它们都是河东的历史见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好好保护、传承和发扬。

通过文物,我们不仅了解了河东的历史和文化,也能够深入了解到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成果。让我们一起珍惜、保护并发扬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说下去河东的故事。

他曾经亲手修补过残损的长城,以驴赶路,以羊驮砖;他几乎走遍了我国主要的古建筑遗址,参与鉴定与保护。

他是文物研究者,是建筑大师,更是一个长年与大自然接触的“户外跋涉者”:用脚丈量土地,亲临文物古迹现场。

在整整80岁那年,他健步走在楼兰的苍茫沙地上,了却了几十年的心愿。

走进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的家中,简直就像进入了书的海洋,门厅里、书房中、过道里,到处摞满了齐腰高的书籍,每一本都渗透着罗老对古建筑、古遗址的研究心血;而当聆听了罗老在长城遗址上奔波劳作,在野外考察中的惊险故事后,我们佩服地发现,这位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依旧有着矫健的身手和徒步现场的心境,而2003年6月那次沿着丝绸之路寻访汉长城和楼兰遗址,不过是他传奇的健步经历中很普通的一次。

从古旧长城到楼兰遗址

在人们的印象中,楼兰总是与遥远、神秘、荒芜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

然而东汉以后,河流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楼兰逐渐成为大漠中的遗址,被风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如今,楼兰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这座在大漠中矗立的古城遗址一直牵动着罗哲文的心,原因仍是老人爬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保护了一辈子的古长城。

“40多年前,我从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记》中知道,库尔勒一带的长城和玉门关以东的长城大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很好奇,心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去亲眼看一看。”罗老介绍说,三年前的这次考察汇集了著名学者、作家、画家、记者以及奥运冠军,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沿着丝绸之路,寻访了汉长城遗址和楼兰古国遗址。

那年正好赶上老人的八十大寿,亲眼看到了楼兰,也算圆了心中的梦。

“当时我们一共有20多辆汽车,浩浩荡荡组成车队,行驶在湖水干涸之后留下的盐地上。

盐地看起来很壮观,如同波涛一样滚滚而来,可走进去却非常危险,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出来。”罗老说自己非常幸运,他后面有七八辆车都陷了进去,最终没能进入罗布泊腹地,而他不但有幸见到了楼兰古城,成为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最高龄的穿越者,而且还犹如老顽童一般,一鼓作气爬上了高高的沙山,把一帮小字辈的同行者远远甩在山脚下。

“很多人爬沙山都是走一步、退两步,脚陷几次进去人就被折腾得没力气了。

这里面有个窍门,千万不能脱鞋,光脚的面积更小,一下子就陷到沙子里去了,另外就要步子快,脚伸进沙子里要迅速 。”罗老很有经验地讲述着,他说许多年前自己在敦煌进行文物考察时,再高再大的沙山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长城爬了不下几百次

1940年,只有17岁的罗哲文考入了当时中国惟一的古建筑调查研究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

1948年,在八达岭罗哲文第一次见到了长城,虽然笼罩在战争烽火之中,但长城依稀可辨的雄伟气势却深深地打动了他。

此后,检修、测量、拍照,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老者,罗哲文上上下下长城数百次,直到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每个月还要去爬好几次。

年轻时有一次,罗哲文在嘉峪关烽火台上考察拍照太专心,一步步往后退时,脚下一滑,掉了下去。

幸好下面是草地,让大家虚惊一场。

而20多年前考察司马台长城,两座山峰之间仅靠40厘米宽的破旧城墙相连,底下就是悬崖峭壁,60多岁的罗老如履平地一般健步走过,更是让同行的年轻人佩服不已。

“建国初期接受修复长城的任务,那时通向长城的山路异常崎岖,我们只能从老乡家借来毛驴,冒着随时可能掉下山谷的危险,走大半天才能到山顶。

修补长城更危险,山路太陡只能用山羊驮砖,一只羊一次只能驮两块砖。”提起这些往事,罗老不无感慨地说,从17岁起干上了文物这一行,就在每天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身体,80岁时去楼兰也完全能适应,一点也不辛苦。

如今,罗老外出仍然保持着身背三个相机的习惯,能走路绝不坐车,更不喜欢让别人搀扶。

走进户外莫忘保护文物

今年5月中旬,罗哲文又要踏上远征的路途,这一次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做考察,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

罗老感叹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到户外,去接触大自然,尤其愿意避开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到保留原始风格的大山大水之中去,像四川的九寨沟、黄龙,云南的三江并流地区、西北的丝绸之路,从敦煌到新疆,都是很好的徒步路线。

而在参与户外运动的同时,作为文物古迹研究的专家,罗老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首先,要增强在户外运动中随时学习知识的意识,通过对自然、地理、历史等知识的了解会加深对风景的认识,旅途也会变得更有意义;其次是要特别注意安全,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能一味猎奇而忽视了自身安全;最后,是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罗老做了这样一个对比,我国的古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易潮、易燃、易损坏,而国外的很多历史古迹都是石制的,即使在露天环境中也能历经风霜,千百年不变。

“所以,中国的古迹相对更加脆弱,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护,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户外爱好者的支持。”(中国体育报)

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mr699/story//6839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万年的大溪人已坚实的迈开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于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众多原始文化中。代表着人类文化叫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等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的证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画即已诞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得到发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

所以,将我国书画发展概括、中国书画史,必从六千多年前讲起。漫漫历史长河,渊源流长,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关书画史志的文献,车载斗量,难以计数,仅现在读者们较易见到的近代学者所著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亦不胜枚举,且大多数为数十万计上百万言的“大部头”。

如前所述,中国文字产生于六千年前。那时,仰韶文化的人们已在陶器上刻划文字,是为“书”。既有文字刻写,就已有一定的“点横撇捺”之幸运顿挫的方法艺术,是为“法”。书法之艺术,从诞生起。各种彩陶文化的精美绘画,众多的岩画,已用当时的艺术观点,记叙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绘画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讲求中国书画史,本应从这里开篇。但这样讲来,一是时间跨度太长,即使略而又略的讲下了,也万言难止,非所能容许。二是这些资料史实,需要我们来鉴定的彩陶绘画、岩画难得进入寻常读者家和文物市场。

为了便于叙述,书与画分开介绍。先讲书法。我国文字发展到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即已相当成熟了,完全具备了汉字形、音、义诸要素,龟甲兽骨上那些细小刚健文字,就是当时的书法作品。大批从事巫术占卜的知识分子—贞人,就是那时的书法家,有许多还留下了姓名。上周时期我国的奴隶制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字及书法亦进入一个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刻写、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所谓“金文”,书体是大篆,古拙苍劲,气势雄浑。这种书体,至今还为书法爱好者所钟爱,不少书家还竭力追慕临学,亦饶有情趣。秦汉时代,以小篆和隶书的形成最为重要。小篆相传为秦相李斯所创,实际上是秦代为了统一文字达到“书同文”,将商周以来的各国流行之不同体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较大篆笔画简约,笔法自如,书法仍具苍劲雄浑之美。相传撰写小篆的书法家有李斯、赵高等。隶书也产生于秦代,相传为狱吏程邈所创,亦是将大篆增减损益而成,便于人们易学易写快写。隶书字体规整,笔划点捺横竖分明,工稳沉静,历代至今不少书家功隶书者众,是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种类。汉代还有一种“解散隶体”草草而成字体,即汉代古草(草书之初始者,又称章草),不过远不如小篆隶书重要。

到后来,把写字这件事,不单是作为记事行文的工具,而当成了一门艺术潜心研究,经年累月挥毫不辍,又上升为哲理进行探讨,有一大批把字写得来极具时代精神和个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质,可称为“书法”作品的,当代魏晋时期。所以有人说危机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首次成熟的时期,更有人说它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这时期书法艺术的显著特色,一是书体有了很大变化,逐步从篆、隶、章草中脱变出来,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书。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到这一时期,真、草、篆、隶、行五种书体已经全部具备。此后时代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均是在此五种书体上发挥而已。特色之二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书艺超群,其书法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学书者楷模范本的大书法家,如三国时期的钟繇、皇象,两晋时期的卫夫人,东晋时的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人即“书圣”。他的书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贵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后竟将王书《兰亭序》殉葬。王羲之《兰亭序》唐代大书法家几乎都有临本。北宋晚期宣和内府所藏临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见世人珍爱之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理论业已形成体系,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家和书学著作。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宋梁代虞龢的《论书表》,售肩吾的《书品论》,袁昂的《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论书启》。《论书启》是陶弘景宇梁武帝君臣之间就书法艺术问题的奏折、批答,由后人汇编而成的书法论著,从中可见当时书法风气之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巨大成就,还体现在这时期留给我们一大批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珍品,许多皆为我国艺术瑰宝,价值连城。兹列其重者略举如下:

钟繇《贺克捷表》(唐代拓本),《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还示帖》、《调元帖》等,均为拓本或后人摹写本。钟氏真迹,早在南朝已渺难寻觅了。

皇象《天发神苙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

陆机的《平复帖》、《望想贴》,均为墨迹。

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以叙及,均为唐宋名家摹本或勾填本。然个大名家摹本,书法艺术本身藻丽多姿,极为珍贵。《快雪时晴帖》(唐人勾填本),《行书千字文》(有人认为乃唐人集王羲之之字本),《万岁通天帖》等。

王献之《鸭头九帖》(真伪无定论)、《中秋帖》(宋代米芾临摹)、《二十九日帖》。

王珣《伯远帖》真迹,任晋代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无争论的晋人真迹。

具陈重远著《古玩指南与鉴赏》记,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这两件国宝,为现存仅有的两件晋人墨迹,宋以来一直收藏宫中,清末流入民间,明国初被古玩店学徒出身的袁世凯大总管郭世五收购,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落入宋子文之手。后因朱敏该国民主人士张伯驹在报上揭露此事,宋只得将其退还郭世后人。其后于50年代初,被人典当给香港一家英国银行。张伯驹激昂此事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十分重视保护文物,迅速派专人赴香港在典当期满前,用重金将两件国赎回。

唐代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巨大发展的时代,文化艺术中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均放射出辉煌的光彩。书法艺术在唐代发展到又一个高峰,主要特点是真、草、隶、篆、行个体书法均得到发展,又以行书与草书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影响我国书法艺术极为深远;各种书体都涌现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他们的书法作品无论碑帖均有无可争议的真迹传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宝库;各种书体的体书风格,体现出“盛唐气象”。“真书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秉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渐从萧散妍丽的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劲,法度森严。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亦渐有步大、小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趋于飞动纵逸。虽篆书无多大发展,亦能述秦汉遗法,星辰或严谨紧劲,或遒劲圆活的新风”。杨仁恺先生主编的《中国书画》中这段话,较好的概括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隋唐五代主要书家和重要碑帖墨迹有

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藏日本小川简斋家。

唐代欧阳询的隶书《宗圣观记》,真书《化度寺衪禅师舍利塔铭》,真书《九成宫醴泉铭》等碑刻;墨迹有草书《千字文》,行书《千字文》和《史事帖》。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元重刻),《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省教序》、《房玄龄碑》、《通州圣教序》等碑刻,还有传世墨迹《枯树赋》、《倪宽赞》等,多为后人所作。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等,以上四人,号称“欧、虞、褚、薛初唐四大家”。

唐代最著名的草书书法家有张旭和怀素。张旭的代表作为传世墨迹《古诗四贴》。怀素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著名的墨迹有《自叙帖》、《苦芦帖》、《小千字文》等。

真书在唐代得到空前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对后世真书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尤其初学书法的人,必从真书学起,而学真书必临习“颜、柳”。颜即颜真卿,其存世主要作品有碑刻《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中心颂》、《元次山碑》、《送璟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墨迹《自告身书》,《竹山堂联句》等。柳公权的碑刻主要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及《李晟碑》等。传世墨迹有《蒙招贴》历代有名。

唐、五代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书作名品还有很多,如孙过庭及其《书谱》,陆柬之及其《陆机文赋》,钟绍京及其《转轮王经》,李邕及其《云麾将军碑》,徐浩及其《不空和尚碑》,贺知章及其《孝经》,李阳冰及其《城隍庙碑》,史惟及其《大智禅师碑》,蔡友邻及其《尉迟回庙碑》,韩择木及其《告华狱文》。

宋代社会城市经济发达,士人阶级队伍庞大,文化艺术十分繁荣,抒发竟有一些帝王后妃倡导乃至身体力行(如北宋太宗赵光义、徽宗赵佶,南宋高宗赵构,北宋仁宗曹皇后,南宋宁宗杨皇后等,尤赵佶的瘦金体独具特色,造诣很高,对元明清书法有一定的影响)教隋唐五代有新的发展。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宋代书法艺术,真、草、隶、篆、行五体书中,真书、篆书成就不大,草书、隶书较前人亦少有较大发展。宋代书法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是以“宋四家”即“苏黄米蔡”为代表的行书。宋代行书,不仅突破“二王”风格,亦越出唐代“颜柳”规范,形成一种潇洒纵逸、轻快活泼,恣肆放达,以意为书的全新书风,可称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豪放派”,对清以至近现代书坛影响极为深远。

“宋四家”中的苏即著名文学家苏轼,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行书《黄州寒食诗》,《洞庭春色赋》,楷书《赤壁赋》等。黄即黄庭坚,代表作品有《草书诸座上贴》,行书《松风阁诗》、《诗送四十九侄贴》等。米即米芾,更是一位留下大量墨宝的书法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苕溪贴》,《向太后挽词》,《行书三扎》、《蜀素帖》等等。蔡,从书法艺术功力上讲,应为蔡京,因他为恶名昭著的佞臣,人品为世人不齿,而以北宋名臣蔡襄代之。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自书诗卷》,行书《南都贴》、《十扎卷》等。这里所列,仅是他们流传至今的大量墨宝中的点滴。由于它们均善书而又勤奋,当时之时名气已经很大,一些人有四海为官,时人求其书作者众,请其书写碑石者亦多,故他们的书法作品的墨迹碑刻相当丰富,全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也有收藏。

宋代文风很盛,士人物不能书,且书法艺术水平均很见功力,即使当时一些无名小卒缩写应酬文字,其书法艺术水平,即可令今天一些刚学了几年字能涂鸦几笔便自命不凡的“书法家”们汗颜。宋代那些明载青史的书法家的成就更应一提。李建中及其《行书同年贴》、《土母贴》,欧阳修及其《行书爱贴》、《自书诗》,文彦博及其《行书三扎卷》,司马光及其《中和贴》,范仲淹及其《行书二扎》,《道服赞》,陆游及其《自书诗卷》朱熹及其《行草书诗扎》,魏了翁及其《文向贴》,文天祥及其《谢诸无座右辞》,等等。这些人虽然素以文章气节或高官经世重于世,其书法艺术也是造诣很高,其书法作品无不珍同拱璧。

宋代书法留给后世的还有一项重要遗产,就是宋代官私所刻的各种帖书。前文已述,宋代文风盛,帝王后妃喜爱书法者众,他们的爱好影响士大夫,进而形成全社会的时尚。从太宗赵光义集古圣贤书法名家墨迹刻成《淳化阁帖》始,整个宋代公私刻帖不断,最著名的有徽宗赵佶临刻《大观帖》,米芾刻《宝晋斋法帖》,。由于宋代以来历史变迁,这次峨帖本千余年天灾人祸,损失几尽,残存的原刻拓本以稀少如凤毛麟角。

宋代书法艺术不如晋唐那样光耀夺目已如上述。到南宋时法艺术更不引人注目,显一种衰退之势,没有产生如苏黄米蔡那样的能彪炳书史的大书法家。我国书法艺术大展到了元代,又才有所起色。以赵孟頫、鲜于枢等为代表的元代书法家,对晋唐书法进行认真严肃的研究,艰苦的探索,竭力追摹晋、唐志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不过由于元代历史不长,统治者的文化倡导不如唐宋,所以书法成就不及唐宋巨大,书体以行、楷书、草书有较大发展,水平亦高。

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的书法家,其书法以行楷为主,亦有部分草书,代表作有:楷书《丹巴碑》、《神福观记》,行书《洛神赋》,《前、后赤壁赋》,草书《千字文》,等等。赵孟頫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师商承前启后,对明清书坛影响巨大,名望极高追随者众。

鲜于枢时名仅次于赵孟頫的元代书法家,亦以行书,楷书为主,草书也精。主要作品有:楷书《老枝道德经》卷,行草书《王荆公杂诗》卷,楷书《御史箴》卷,《草书千字文》卷,等等。元代其他重要书法家还有:邓文原,其代表作章草书《急就章》卷等;康里夔夔及其草书《颜鲁公述张旭法记》、《渔父辞》等;张雨及其《唐人绝句》等,郭昪及其行书《咏青玉荷盘诗》卷,杨维桢及其行书《鬻字窝铭》轴、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吴睿及其《离骚经、千字文》全卷,以及大批能画亦善书而以画名重的艺术家,如王蒙、倪瓒、黄公望、吴镇所谓“元四家”等等。

明代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真、草、隶、篆、行个体均有一定成就。从风格流派讲,上学魏晋碑体、二王、颜柳,几近学谦超长孟頫的都有,形成一些艺术流派。大画家又是书法家的现象,比元朝更盛。明代书坛也出了一些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成就的书法家,更留下远较前代丰富的书法艺术珍品。

同前代不同的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性较鲜明,各种书体各有自身的发展脉络和杰出代表。

明代前期的书法,以真书的成就最大,其次为草书,代表人物有所谓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以宋克名望最大。这时的真书,有一种圆润平生,主要流行在翰林、中书舍人中,多用作奏章、行文中的书法,称为“台阁体”,由于皇室提倡,盛行一时,并影响到整个清代书坛。其代表人物是沈度、姜立纲等人。这时期的草书也各有成就,以宋广、解缙为代表。

明代中期书法,以行书成就较大,楷书以承前期余势,有些发展,主要是矫正了曾经盛行的'“台阁体”那种比较呆滞的书法。行、楷书的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以沈周、唐寅等。他们都是声名赫赫的大画家,又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我国书画艺术本来同出一源,许多理论、方法相同,艺术规律一致,所以从来习画者大多善书,习书法者又有不少能画。在他们那里,书画集于一身了。也因如此,人们在讨论书、画,往往同时进行,各种辞书介绍人物技艺等,也书画并称。此期草书亦有成就,风格狂纵,以张弼、张俊、祝允明为代表。

明代晚起书法,以出现了多种书体各领风骚,均有重大成就又有杰出代表书家这种现象为特点行书楷书以董其昌为代表,草书以刑侗、傅山、为代表,篆书以赵宦光为代表。还有张瑞图的行草书,倪元路、黄道周似草似隶的隶书等等,以董其昌的影响最大。

明代书法家数量众多,出前文一提到的一些流派及时代的著名这而外,还应提到的书法家有:钱溥、钱博、陈献章、程南云、李东阳、吴宽、文彭、徐谓、米万钟等。由于明朝较今较近,才不过五六百年,传世书法作品很丰富,不胜枚举,只能从略了。

清代是具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时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书法艺术对今天的人说来,不很算古,流传至今的情人书法作品,易于寻觅。清代书法的重要特征是:中期以前帖字占优,中晚期碑学流行,书法艺术有重振雄风之势,涌现了一大批名垂书史的书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纵逸狂放的草书或行草书,极有时代烙印,极有个性。

乾隆、嘉庆时期,因乾隆帝的影响,赵书书法有一度成为官僚士大夫临摹的样本,其主要代表又张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时除赵字外,以“钟王”、“颜柳”、“苏米”为师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纲、刘墉、铁宝、梁同文、王文治、钱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称“扬州八怪”的一笔书画家,不满当时统治书坛的赵、董贴学,大胆创新,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书法作品。如黄慎的草书,汪士慎的隶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

从清初傅山开始“反贴倡碑”,直到清中叶嘉庆时碑学芳形成阵势,晚清书法更是碑学的天下,一大批书法家,从传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汉碑版书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日已精进,书坛逐渐充满活力。这是其重要的书法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丁敬、黄易、桂馥、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吴熙载、吴昌硕等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邓石如,他真、草、隶、篆无不精绝,书法艺术成就,人称“清代第一”。何绍基、赵之谦也是清代书坛很有地位的书法大师。

谁有关于书画方面的文章、故事!来几个,谢啦!

饿死蔡京 2002年的4月份,文物拍卖爆出特大新闻,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真迹,以2350万人民币的天价,被一位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