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是什么?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蒙顶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意义更大,也更为可靠。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已有饮茶习俗。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汉代。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
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尔雅·释木第十四》记载:“槚,苦荼”。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
至于“荼”字何时改写成“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描写茶的古诗词:
1、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2、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苏轼《汲江煎茶》
3、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5、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茶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悠远流长,《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开端,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石。古代茶的名称有苦莱,茶,荠,荼,槚,茗等它们不专指茶树上的茶。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于是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
茶还有很多别称,我们一一了解: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云雾草: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1《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著。
2《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3《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5《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6《续茶经》
《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1、荈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
出处:荈:茶叶老者。——南朝·顾野王《玉篇》
译文:粗茶是最早的茶叶。
2、余甘氏:[ yú gān shì ];茶的雅号。
出处:宋朝·李郛在《纬文琐语》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译文:人们经常成为橄榄的植物其实就是茶叶,茶叶也可以称作余甘子,因为一个字的改变,茶叶从此称为余甘氏,以免后人混淆的原因。
3、森伯:[ sēn bó ];茶的别名。
4、涤烦子:[ dí fán zǐ ];茶,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故称。
5、蔎:shè;茶的别称。
-荈
-余甘氏
-森伯
-涤烦子
-蔎
茶的起源是什么?
本文2023-10-19 17:16: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