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籍的成语有什么(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5收藏

关于古籍的成语有什么(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第1张

1、古籍的成语。

2、古籍中的词语。

3、古代典籍中的成语。

4、古书典籍成语。

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2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3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4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5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6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7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8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9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10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1)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11(2)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12(3)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13(4)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韩愈的《进学解》,短短千字文章,其中包含的为后世所用的成语竟能找出几十条之多

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 

“业经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投闲置散”。 

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 

“提要钩玄/钩玄提要”: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 

“跋前踬后”:语本于 《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 

“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 

愚公移山,画蛇添足。

1、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汤问》

2、 画蛇添足——源于《战国策》

3、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4、亡羊补牢——出自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 

5、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 

6、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

7、 杯弓蛇影——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8、不得要领——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传》 

9、抛砖引玉——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10、 尔虞我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11、班门弄斧——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12、 大笔如椽——出自《晋书·王珣传》 

13、打草惊蛇——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14、雕虫小技——出处《隋书·李德林传》

15、 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意义并由多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成语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是以四个字或更多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特定的词义和表达意思。成语通常概括了古代社会、人民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成语的来源多样,主要包括典故、历史事件、古籍文献、寓言故事等。许多成语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成语也会经历语义漂移和用法变化。例如,成语井井有条最初指的是水井整齐有序,后来引申为事物有条理、有秩序。

3成语的分类

成语可以按照语义、字数、用途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按照语义可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按照字数可分为四字成语、五字成语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常用成语、典故成语、俗语成语等。

4成语的应用和意义

成语在汉语中具有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日常口语交流,还广泛出现在文学、诗词、书信等文体中。成语所蕴含的意义丰富多样,能够精准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例如成语落地生根,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得很好,并在其中生根发展。

5学习和运用成语的重要性

学习和掌握成语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成语,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善于运用成语也能够使人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因此,学习和运用成语是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成语作为汉语的特色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和文化,也在现代生活和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2、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4、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1)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2)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3)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4)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关于古籍的成语有什么(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

1、古籍的成语。 2、古籍中的词语。 3、古代典籍中的成语。 4、古书典籍成语。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