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确立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最早确立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是,第1张

辩证:是讲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过程一般分为一下步骤:1因证立法;2随法选方;3据方施治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辨证要点

主要应分清本虚标实的主次,本虚主要是脾肾阴阳衰惫,标实主要是湿浊毒邪。若以本虚为主者,又应分清是脾肾阳虚还是肝肾阴虚;以标实为主者,应区分寒湿与湿热的不同。

若由水肿发展而来,症见面色苍白或晦滞,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尿清,舌质淡胖,伴有齿印者,多偏脾肾阳虚;若由淋证发展而来,症见头晕眼花,肌肤干燥或抽筋,牙宣,鼻衄,肌衄,狂躁不安,舌质偏红而干燥,或花剥,脉细数者,多偏肝肾阴虚。阳虚易致湿浊毒邪从寒化,因而湿浊毒邪伴有阳虚证者常属寒湿;阴虚易致湿浊毒邪从热化,因而湿浊毒邪伴有阴虚证者常属湿热。

治疗原则

关格的治疗应遵循《证治准绳,关格》提出的“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原则。所谓主,是指关格之本,即脾肾阴阳衰惫。治主当缓,也就是治疗关格之脾肾阴阳衰惫,应坚持长期调理,缓缓调补脾肾之阴阳。所谓客,是指关格之标,即湿浊毒邪。治客当急,也就是对于关格的湿浊毒邪,要尽快祛除。祛浊分化浊和降浊,湿热浊邪,当清热化浊;寒湿浊邪,当温阳散寒化浊;湿浊毒邪上犯中上二焦者,则宜降浊,使其从大便降泄而去。

分证论治

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症状:小便量极少,其色黄赤,腰酸膝软,倦怠乏力,不思饮食,晨起恶心,偶有呕吐,头痛少寐,苔薄黄腻而干燥,脉细数或濡数。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化浊。

方药: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方用山药、茯苓、泽泻以健脾利湿,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以益肾固涩,半夏、陈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消痰而使痰随气下,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除烦。方中赤石脂有酸涩作用,于此证不利,可去之。

脾肾阳虚,寒浊上犯

症状: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而色清,面色苍白或晦滞,畏寒怕冷,下肢欠温,泄泻或大便稀溏,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温脾汤合吴莱萸汤。

方用附子、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甘草、大枣补脾益气,反佐大黄苦寒降浊,吴茱萸温胃散寒又具下气降浊之功,生姜温胃散寒,和胃止呕。若嗜睡,神识昏迷,可加菖蒲、远志、郁金芳化开窍,甚则可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开窍。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症状:小便量极少,呕恶频作,面部烘热,牙宜鼻衄,头晕头痛,目眩,手足搐搦,或抽筋,舌暗红有裂纹,苔黄腻或焦黑而干,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前方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茯苓、泽泻渗湿降浊,丹皮引血中之浊下行。后方用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配桑叶、菊花以加强平肝熄风之效,白芍、生地养阴增液以柔肝舒筋,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安抻,生甘草调和诸药。甘草与白芍配伍,又能酸甘化阴,舒筋缓急。

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症状:小便量极少,甚至无尿,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神识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面白唇暗,四肢欠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涤痰汤以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燥湿化痰祛浊,生姜和胃降逆,菖蒲、制南星豁痰开窍,枳实下气以利降浊,人参、甘草扶助已虚之正气。苏合香丸芳香开窍,可用温开水化开灌服,昏迷者,也可用鼻饲管灌入。

若躁狂痉厥,可改服紫雪丹;若症见汗多,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舌质淡,脉细微,为阳虚欲脱,急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若汗多面色潮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液耗竭,应重用生脉散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敛阴固脱。

治疗关格病尚可应用灌肠疗法,常用的灌肠方药有:

1降浊灌肠方: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浓煎120mi,高位保留灌肠,约2—3小时后,应用300-500ml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休息5日后,可继续下一个疗程。

2降氮汤:大黄30g,桂枝30g,煎成200ral,保留灌肠。

最近遇到好几个打鼾很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带呼吸机睡觉才行,那中医对这个病症有没好的方法呢?二羊我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但是可以学吗,查找资料。那我将我学习整理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打鼾,又称打呼噜,鼾眠。

鼾,俗称打呼或打呼噜,是指人在“熟睡时发生的鼻息声”。严重的有鼾声如雷之称。

查古书:

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将鼾释义为“卧息也”。

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第六条》中,“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 多睡眠,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明代张景岳在他的《景岳全书》中论阳虚喉闭时曰:“因喉痹而过于攻击致伤胃气者,有艰于食饮仓禀空虚亦伤胃气者,……以至声如鼾睡,痰如拽锯者。” 

导致打鼾的原因是什么呢?

《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专门讲许多病史怎么得来的,从这本古籍中二羊查到有这样的记载:

另外,中医界的“九阴真经”黄帝内经也有记载,

黄帝内经就说,有的人气上逆不能平卧,呼吸有声音。有的人起居如正常人,却又呼吸声音很大。有的人平卧或者行走都喘气大口呼吸。这里边讲的有一种类似打呼噜,就是起居如常“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解释说,这是 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

什么意思呢?这个肺本来气是要肃降的,肺呼吸的气要吸到肾里边去,到丹田的地方去才行。这个叫肾纳气。 有的人呼吸很表浅,气只是吸到胸口就下不去了。气不能正常的上下,停在那,络脉不行,也就是毛细血管循环不好了。这其实也就是是有淤血了。

参考以上两点可以总结得出。导致打呼噜的原因有两点:

1、 气血有不调和,

2、肥人气血沉厚。

当然,上面总结的是功能为主的,另外还有一些器质性病变,特别是鼻子和咽喉有问题的也容易引起打呼噜。

例如先天因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鼻咽有问题的。

如先天性鼻中隔偏曲、下颌后缩、小颌畸形、巨舌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气道不畅而出现鼾声,呼吸不利而出现暂停。这种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史,也就是说是祖辈遗传下来的。什么好的不传,你看这个病给完整的传下来了。害得子孙后代也跟着有这个病,没办法。 

那治疗怎么办呢?打呼噜有得治吗?

如果是遗传导致的器质性的病变就不好办了,有得可以借助手术来治疗。这种情况,中医效果也不是太好。

那对于上面总结那种功能上引起的打呼噜,中医还是有办法的。

按中医辨证来治疗。一般分虚实两种

实证的主要病机为 痰瘀互结 。第一祸首就是 痰 。大写黑体的偌大一个 “痰”,肥人胖子就属于这一类。再一个就是有淤血,很多瘦子也打呼噜这类常见。

金元四大中医的李东垣在他的书《脾胃论》记载:

吃太多肥腻的食物,体内容易差生痰湿。这个痰湿是什么东西呢?不仅仅是肺器官中的那个痰啊。这个痰湿是体内代谢不了的废水、垃圾等。停留在人体内,代谢不了,日积月累,导致体态臃肿。

所以肥人,哪里都是肥的,咽喉部自然也是,这样最容易导致气道狭窄,壅滞不畅。

所以呢。治疗打呼噜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掉这个“痰湿”。

治疗打鼾的秘诀就是:减肥

减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难题,也是女性同胞们一个永恒的命题。

中医来治,还得看什么人,用什么药,和方法。

下面提供几个配合减肥方一起调治的方子,你看看中医治疗打鼾,顺便把肥胖也治了:

1、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通过减肥,把体重减下来,鼾症就会减轻至消失。

治疗方药 畅通散 ,

基本组成: 桔梗,杏仁,茯苓,炒莱菔子 。根据个性化身况加减,配合物理运动减肥即可治愈。

2、复合型肥胖

这类人单靠减肥能减轻鼾症,但不能治愈。因为复合肥胖是痰加瘀型肥胖。减肥治痰不能消去咽部充血水肿局面,甚之有“痰加瘀血,遂成巢囊”现象。这类人需要 治痰同时化瘀 。

可以用 畅降散 ,参考上方。

加上活血化瘀的方药。

具体操作,用 畅降散的药物煮好水后, 用药水送 化瘀丸 。这个化瘀丸是一条活血化瘀的方子做成的丸药。可以买同仁堂的。

3、瘦子打呼噜

这个世界就是很公平的,打呼噜不能你肥胖人全占了,很多瘦子一样的打呼噜。

这种叫瘦人鼾症

这类人体瘦不肥,睡觉却打鼾,甚至酒后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主要是血瘀体质引起咽部充血炎症。

也就是黄帝内经里边说的,肺络脉不得上下。

当然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最最常见的有两个: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中医说气为血之帅,气是血运动的动力啊。这个气堵了或者不够了,也也就停住了。最容易导致瘀血的产生。

治疗呢,当然也得分情况。

属气虚血瘀者,可服 补阳还五汤 加减,

属气滞血瘀者,可服血府逐瘀汤加减

总之以活血化瘀为主才有可能可治愈。

4、微胖界人士

这世界除了瘦子、胖子之外,还有这么一类人。就是正在去往胖子的路上的人。

这类人,其实有一定的体质特点。俗称的“微胖界人士”,这类人肌肉特别松软,颈短,脖子粗,下巴后缩。天生父母给的,就这副五短身材。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变成胖子。

如果加上后天不注意,特别是损伤脾胃之后,中医说的有气虚、脾虚、心阳虚等,这类体质舌体肥大,带有齿痕,睡觉时,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这类人通过上面说的减肥,除痰化瘀,能减轻打呼噜症状,但是很难治的一种。先天条件摆在那,也是最难治的一类人。除非体质改善,解决舌体肥大,要不只能打呼噜‘酣睡’了。

中医有得治吗?应该有,只是比较困难些。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脾阳虚最容易导致齿痕胖大舌。

要治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减肥,除痰化瘀,把这个“标实”,体内的垃圾排掉。第二步补脾阳、温通心阳。把根本补起来。

方药可以用温阳的四逆汤、理中汤打底:

附子,茯苓,甘草,桂枝加减治疗, 其中桂枝、甘草量要大。这个两味药是一个小方子,医圣张仲景的桂枝甘草汤用来温补、温通心阳。

同时,平时生活一定要注意,要不然,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一杯啤酒、一盘水果、都有可能导致复发。导致脾胃损伤的食物尽量少吃,例如生冷蔬菜水果、冰冻饮料、你看冰冻啤酒就最伤,男人一吃肚子就大起来。

另外,对于严重器质性病变成形者,如鼻息,咽喉息肉,囊肿,肿瘤等造成的鼾症可行西医手术治疗。

当然,手术后改善后,也得治疗本。如果痰湿瘀血的体质没有改变,这些有形的东西还会涨起来的。

讲了那么多,打呼噜中医能治吗?

我想应该可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临床上小试牛刀了。如果你或者家人恰巧也有这个问题,不妨试一试。当然最好有医生指导为好。

最后。中医都是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上面总结的内容只是代表一个方向,具体用药得看个人。例如药量的把握,还有其他症状要不要加减等。

附录验方:

验方一、宣肺消鼾汤

组成: 麻黄8克,半边莲15克,桔梗10克,红茶10克,银杏叶15克,苎麻根15克,甘草8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功能: 通利咽喉,宣畅肺气,针对合并鼻炎不通畅,体表有寒气的。

验方二、消鼾灵

组成: 苎麻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法: 水煎2次,将两次煎取的药液合并,浓缩至50毫升,加60%酒精沉淀,滤取上清液,回收酒精后,浓缩至30毫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用以漱口,可将30毫升药液分作2~3次含漱后咽下。含漱时应尽量将头向后仰,以使药液达到咽喉部位。14天为1疗程。

功能: 宣肺利咽,消肿解毒。一般针对咽喉容易红肿热证为主。

验方三、止鼾汤

处方

炒杜仲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焦神曲30克,竹茹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6克,辛夷花10克(包煎),丹参20克,合欢皮15克。

功效益肾健脾、化湿和胃、涤痰降脂、宣通鼻窍、安神止鼾。

适应症适用于久治不愈,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

用法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毫升,每次100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例一疗程即可,极少部分人需要2~3个疗程。

福利减肥方剂:

1、 实证: 大柴胡汤、

2、虚症:补气消痰饮

2、虚实夹杂:五通汤

 麻黄l0g,桂枝l0g, 干姜l0g,半夏15g,细辛6g, 白芍l0g,甘草l0g, 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 白术20g,茯苓20g, 泽泻30g,人参l0~20g, 当归15g,川芎15g。

小贴士

睡眠占生命的1/3的时间,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要。打鼾影响自己,同时也影响别人,应该高度重视,及早治疗。

1.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枕头高度,就可减轻症状。

2.对于中、重度者则应减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解除阻塞,进行颈部按摩等。

3.此方不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的打鼾。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中医综合性著作 。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代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医学文献。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剂,共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方论结合颇切实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医学文献。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辨证论治等均有参考价值。现存宋刻配补本、元刻本及多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546/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indexs

详见百科词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最后修订于2015/11/6 15:49:48 共49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最早确立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是

辩证:是讲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