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历史年代排列顺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金庸小说历史年代排列顺序?,第1张

有人说看金庸的小说,表面上看的是武侠,背地里是人性,顺便还能学到历史知识。没错,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都脱离不了其特定时代背景,那么按照历史年代的话,应该如何排序?

(一)春秋战国-《越女剑》

毫无疑问,金庸的《越女剑》取材于先秦古籍《吴越春秋》、《艺文类聚》、古典小说《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其时代背景是在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之时。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

越女善剑之事,在历史上也却又其事,在金庸小说中这名越女名为阿青,而传她一手精妙绝伦的剑术师傅,竟是一头山中老白猿,而越国士兵得到了阿青指点剑术之后,战力大增,终于一举战胜了吴国。

对比其他金庸武侠世界的设定,《越女剑》无疑显得格外质朴,因为这里是没有内功的,而越女以一敌千的剑术,则完全是招式上的取胜。

(二)宋辽夏金-《天龙八部》

在跨越了周秦汉唐之后,金庸的笔锋一转直接来到了五国对峙的纷争之时,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辽国、北宋、西夏、大理、吐蕃五国之间轮番较量。而最有意思之处在于,此书的几个男主角也基本上分属五国重要势力:

乔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虚竹是西夏国的驸马、而段誉是大理国世子,甚至是大理国王、慕容复是鲜卑后裔。之所以采取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来才能为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儿女情长辗转腾挪。

这部书里,不乏很多经典的武功设定,内功成为武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尤其以虚竹为代表。

(三)南宋时期-《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南宋时期,宋金对峙的时候,蒙古国开始崛起,时间跨度从宋宁宗到成吉思汗去世。射雕中的主人公是郭靖和黄蓉,神雕中则是杨过和小龙女,将所有矛盾融入在南宋和蒙古征伐的历史背景中,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取舍,无疑使得两部作品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射雕的高手以五绝为代表,到了神雕时,郭靖和杨过也逐渐跻身于五绝行列,整体武力值水平很高。

(四)明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

倚天中,明教中有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家伙,将整部书定位到了明朝。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汉人、南人备受欺压与凌辱,故而天下豪杰奋起反抗。书中主角是张三丰、张翠山和张无忌,最终在明教教主张无忌手中,完成了反元大业的初创。

笑傲中,明教变成了日月神教,但显然时代还在明朝。此时的日月神教已经变成了地下反派势力,而武林正派则是以五座山为名的五岳剑派。《辟邪剑法》、《葵花宝典》、《独孤九剑》这几部武功典籍成为经典,至于高手,则以东方不败为尊。

侠客中,时代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关于石破天的设定很有意思,这是之前的主角完全不同。他看似痴傻,却练成了绝世武功,而且武功之高,几乎是已经到了玄幻的程度,这在金庸的书里是不多见的。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突然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五)清代康熙-《鹿鼎记》、《连城诀》、《鸳鸯刀》

鹿鼎记中的主角,突破了金庸以往的做法,韦小宝被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的小人物,清廷、天地会、藩王各方角力的同时,让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各大势力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不得不说很有深意。

连城诀时代稍后,大约是在韦小宝隐居以后。主要情节还是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所谓反清复明的宝藏。鸳鸯刀以两把宝刀为引,讲述了一个“仁者无敌”的故事,很是老套,是一篇挽救《明报》》之作。

(六)清代乾隆-《书剑恩仇录》、《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

书剑的主角是陈家洛,设定是乾隆的弟弟,却领导着反清的地下组织红花会,政治上的蹩脚,人品上的低劣,让人很难喜欢这个角色。白马的背景大体是在乾隆平定回疆时期,是一个寻宝的故事。雪山的主角之一福康安,也是乾隆有关,是其私生子。

这个时期,其实武功在武侠世界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毕竟“武功再高,也怕火枪”。热兵器的出现,让所谓的武林高手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就算是苗人凤、胡斐,也就是一枪毙命的节奏。

1、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2、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

3、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

4、2公元前后划分标准

5、公元前后是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

6、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如2x年为二十年代,9x年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

7、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

8、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中国历史年代表

  夏朝 (约公元前22世纪末、21世纪初-约公元前17世纪) 禹;

  商朝 (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11世纪) 汤;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 武王姬发;

  东周 (约公元前771-公元前256) 平王姬宜臼;

  秦朝 [秦帝国(约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泰昭襄王52年丙午,前 225)起至秦王政25年已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东汉 (公元前25-公元220) 光武帝刘秀;

  三国 (220年-280年):魏 220年-265年 文帝曹丕 ,蜀汉 221年-263年 昭烈帝刘备, 吴 222年-280年 大帝孙权 ;

  西晋 (265年-317年) 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 元帝司马睿;

  南北朝 (420年-589年):南朝: 宋 (420-479) 武帝刘裕,齐 (479-502) 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武帝萧衍,陈 (557-589) 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 (386-534) 道武帝拓跋珪,东魏 (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北齐 (550-577) 文宣帝高洋,西魏 (535-556) 文帝元宝炬,北周 (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年-618年)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

  唐朝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五代 (907年-960年):后梁 (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后唐 (923-936) 庄宗李存勖,后晋 (936-947) 高祖石敬瑭,后汉 (947-950) 高祖刘暠本,名知元,后周 (951-960)太祖郭威;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赵构;

  辽 (907-1125年)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国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1115年-1234年) 太祖完颜旻,本名阿骨打;

  元朝 (1206年-1368年)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明朝(1368-1644) 太祖朱元章;

  清朝 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中华民国(1912--1949 ) 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在位18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任国家主席毛泽东。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其实朝代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1、古代:19世纪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鸦片战争标志着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1840-1919(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3、 现代:1919-1949(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

4、当代:1949-今

年代的划分依据就是政治划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文学划分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商朝时,奴隶制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如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

中国朝代顺序: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

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皇帝

五帝的排顺序

第一种五帝之说:《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是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第二种五帝之说:《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 第三种五帝之说:《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第四种五帝之说:《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即: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第五种五帝之说:《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 。 但普遍来说,“五帝”的争议相对比“三皇”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史学泰斗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五帝本纪》。但是,自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 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所谓帝,只不过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天下炎黄子孙同宗同源。这种血脉亲情,世代相传,永无休止,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尽管“三皇”、“五帝”各有多种说法,但这些资料却有惊人的一致性:其一,伏羲大体上被排在“三皇五帝”之首(排除纬书中伏羲之前的燧人氏,则伏羲恒居首位),说明“伏羲”的重要性,“伏羲”的确被古人视为人文始祖。其二,“三皇”、“五帝”虽说法不一,但排序基本上不混乱,按太昊与伏羲合并、炎帝与神农合并(合并的原因应该是为了突出黄帝为中央天帝即《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四时纪》和《淮南子》所排五方天帝的需要)、少昊即帝挚,“三皇五帝”的总体排序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 少昊(帝挚)、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舜(女娲为伏羲妹或妻,同时代;共工、祝融总在伏羲、神农与尧、舜之间)。其三,尧、舜总排在“三皇五帝”之后,尧、舜之后为禹、启,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伏羲上承有巢氏、燧人氏,尧、舜下接禹、启。据此可知,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大体上是按时序进行排列的,而这个排序与《帝王世纪》、《尚书序》又完全吻合(实际上所有的排序都没有违背总体顺序)。虽然“三皇”、“五帝”各有多种说法,但这种排序上的惊人的一致性却表明古人在这一问题上可能是很严谨的,而不是随便凑合三位、五位就了事的。 “三皇”—— 1太昊伏羲氏、2炎帝神农氏、3黄帝轩辕氏 传说时代(正统)历史在夏商周时期记录下来,夏商周皆源于黄河流域远古文化,所以“三皇五帝”古史体系与渭水流域、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非常吻合。中国古人将天上与人间对应起来,人死后即上天(当然是统治者)成神,并照管后人,而天上的星象也与人间祸福相依,星(包括太阳)神即祖神。所以神即是祖先,祖先都是天神。神的历史即祖先的历史,神的关系即祖先的关系,中国神话就是中国的远古历史。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总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三皇的分名最早见于《史记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奏议,李斯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秦皇最贵。”而《春秋纬命历序》则以为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到了宋代,罗苹注《路史》引孔衍《春秋后语》力图调解这个矛盾,认为泰皇即人皇。那么,“三皇”究竟是谁呢? 仅汉代学者之间就有五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燧人、伏羲和神农——《尚书大传》。而《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但却以燧人居中;另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女娲和和神农——《春秋运斗枢》;第三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和祝融——《礼号谥记》;第四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白虎通》。最后一种意见则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 关于“三皇”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能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三皇无定说,自古如此。那么五帝的情况又怎样呢? 三皇五帝都是谁啊?说的具体点好嘛?按先后顺序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分别指:燧人(天皇),伏羲(人皇),神农(地皇);五帝分别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

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因为五氏是创世中最晚出现的神祇,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许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或首领称为“三皇五帝”,其中就包括五氏中的神祇。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扩展资料

皇五帝的说法,应该是后人对远古时期帝王朝代的概括,而非全指,是华夏文明对祖先的尊崇与追忆。由于上古文献大多失传,三皇五帝属于通常所说的神话传说范畴,但从传说的广泛性上和《史记》等描叙,三皇五帝的真实性应该是确切存在的。

三皇五帝的所指有不同的说法,不可苟全,应该是不同人士的不同分类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所指。

三皇是中国文明早期的三个帝王,中国文明早期有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其他如也曾被列入三皇之列的女娲氏,应该是上述六个朝代中的分支,普遍的看法三皇应该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中的三人,其中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由于在远古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应该更为合理。他们同时又是一个朝代的开始,分别代表中国远古文明的早中晚期。三皇时代的时间跨度较大,估计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时代在开朝的三皇之后,又有许多帝王。神农氏的开朝帝王和最后一个帝王都是炎帝。

五帝是轩辕时代的五个帝王。轩辕黄帝取代神农氏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黄帝王朝。五帝一说,指的是轩辕时期的五个帝王。由于黄帝是轩辕氏开朝之君,又在中华民族中具有伟大的地位,其成就远在其他五帝之上,不包括在五帝之列更为合理。

根据《史记》等史书记载,轩辕氏时期的帝王远不止五位,传说无可非议,所以五帝之说也各有不同,只是各人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三皇五帝

从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这样一个顺序歌谣说出来吗

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三皇五帝排序

三皇五帝,含义有二:

1指历史人物。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的速记口诀,你记住了吗?

从盘古三皇五帝各朝皇帝顺序书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人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极 百度网友,谢谢。 (传说的夏朝之前的虞朝,三皇五帝,炎黄二帝)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这个没必要深究了……虞朝是不是存在只是在史书上有提到过只言片语,证据不足,三皇五帝也不是真正的帝王,不过就是一些部落首领,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为三皇五帝,连三皇五帝的到底是哪些都有不同的说法,还有一些人的尊称有几个(比如神农氏有人称之为地皇有人称之为农皇),而且有人说黄帝活了一百多岁,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原始人……活一百多不太现实,从黄帝开始,到夏启中间有五六百年时间,怎么可能中间只有五帝……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怎么划分?最好能给个口诀。谢谢啦!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一: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二:

夏朝殷商与西周,东周列国分两段,

春秋战国烽火起,秦朝一统又两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西晋东晋前后传,

南朝北朝两并亡,随唐一统后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四: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各朝代灭亡原因

一、夏朝

时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灭亡原因:

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

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

3、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

4、夏“桀”的个人因素(重用奸臣,排挤贤臣)

二、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灭亡原因:

1、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3、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导致了大量的奴隶反水。

三、周朝

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灭亡原因: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4、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架空,加之周平王东迁后更加沦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坏,各地诸侯王的势力日渐增大;并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发展自己势力。

四、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灭亡原因:

1、统一后,没有给人民休养生息,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沉重。

2、政策律法没有做及时调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残酷。

3、 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陈胜吴广这样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泽乡。

4、原六国贵族后裔复辟势力过于强大,秦二世个人能力素质有限。

5、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斗争;最终导致秦朝内部统治四分五裂,完全丧失平叛的主动权。

五、汉朝

时间: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灭亡原因:

1、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无休止的争斗乱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依靠外戚掌权)。

3、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势力强大,后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5、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晋朝

时间: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灭亡原因:

1、新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

2、宗室权力被过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将领独大,夺权时曹魏皇室没有外援。

3、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

七、隋朝

时间: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灭亡原因: 

1、大一统表面下的各种割据势力暗流涌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

2、门阀对科举制度不满,与敌恶势力勾结,对抗皇权。

3、隋炀帝个人因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与滥用民力;但是,像搞科举、建东都、修驰道、凿运河、征高丽,都是苦在当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时间: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灭亡原因:

1、边患不断(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如李辅国等),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

3、长年战乱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阻碍了经济发展,引起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

九、五代十国

时间: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灭亡原因:  

1、藩镇势力依然强大,新生政权也无法控制,以致内乱战争不断。

2、不少君主昏庸 、残暴蛮横,军务松弛,贪官暴吏欺压百姓。

3、权臣勾结外族作乱,以及外族反扑中原掳掠杀伐。

4、政权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

十、宋朝

时间: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灭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针,造成了军队内相互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

2、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使汉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

3、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辽(金)的强大,没看到金(蒙)的危胁。

4、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导致了开封防御战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 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

十一、元朝

时间: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灭亡原因:

1、贵族生活糜烂,吏治腐败, 信用破产,土地兼并严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以及对人民压迫欺凌严重。

3、财政赤字高居不下,赋税过重,外加自然灾害严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学习,只会用武力打江山。

十二、明朝

时间:1368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灭亡原因:

1、文官集团膨胀,权力过大,以及后期阉党专政危害统治。

2、外敌袭扰不断, 添兵设饷,军费较大,造成财政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萌芽, 不注重工商业发展,大大限制商品货币的流通。

4、天灾人祸相继发生,造成流民数量大增,农民起义不断影响稳定。

5、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毁长城,帮助满清捡现成江山。

十三、清朝

时间:163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灭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统治者本身腐化(慈喜)、无能(皇帝)。

2、闭关锁国政策下,导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后。

3、清 弱软无能,面对列强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金庸小说历史年代排列顺序?

有人说看金庸的小说,表面上看的是武侠,背地里是人性,顺便还能学到历史知识。没错,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都脱离不了其特定时代背景,那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