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似牛毛”说的是哪个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似牛毛”说的是哪个地方?,第1张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及南方一些地方称“弄”。网络词条里解释:胡同,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

北京因为是古都,历史厚重悠久,胡同是城市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甚至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

胡同的称谓古时候一直都只是人们口头相传,而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则是民国后才有的。

史料记载,北京的胡同起源于元代。京城人习惯上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形容北京胡同的数量。

初来来到北京的游人,经常会打听“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实际上,在北京随处可见胡同。北京的上千条胡同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老北京人会告诉你,这座古都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行人为主。

如果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朝廷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老北京的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

在历史进程中,每条胡同在形成后,人们都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旅游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

老北京的胡同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名称。其中有许多一直沿用至今。如司礼监胡同、恭俭胡同、织染局胡同、酒醋局胡同、钟鼓司胡同、惜薪司胡同、蜡库胡同、瓷器库胡同等,都是历代内府的监、局、司、库,各衙门所在地,显示了当时皇城的范围。

还有如东厂胡同是明代有名的锦衣卫所在地。南、北太常胡同,是以太常寺而取名。贡院胡同,为明清的考场。同时,手艺好的手工业者、买卖公道的商贩,也因居所被人叫熟,慢慢形成了胡同。如刘兰塑胡同、磨刀儿胡同、粉房刘胡同、豆腐陈胡同、沙锅刘胡同等。

甚至一般老百姓名字也成了胡同的名称,如王老胡同、石老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等等。据说这类以贫贱者命名的胡同数量大大超过权贵者命名的胡同,这是北京胡同名称一直值得称道的地方。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宽度只有八十厘米,两个人相遇时只有同时侧着身子才能过去。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的长安街主街短一点五里。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一条九道弯胡同,实际有二十多道弯。在前门外也有个九道弯胡同,实则要拐十三个弯。辈分最大的胡同应该是三庙街。从宣武门往西,过国华商场,就会看到这条古老的胡同。九百多年前它叫“檀州街”,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几经沧海,而它终始是一条胡同。

北京的胡同名称,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来命名。也有不少胡同虽没以人名来命名,但其中却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谭嗣同故居等。明永乐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西四北八条。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红星胡同,是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吴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将。

北京有的胡同名称从元朝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如砖塔胡同。从明朝叫到如今没有什么变化的还有门楼胡同、罗儿胡同、翠花胡同、绒线胡同、头发胡同、松树胡同、史家胡同、灯草胡同等三十多条。

也有的胡同的名称随着改朝换代,而一再变更,如菜市口胡同,明朝时本叫绳匠胡同,清朝乾隆年间讹传为神仙胡同了,后又讹传为丞相胡同。也有些胡同名称,本来取得比较粗俗,后来一点点逐渐改文雅了,如驴市胡同改成了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鸡爪胡同改成了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成了寿刘胡同、屎壳郎胡同改成了时刻亮胡同、臭皮胡同改成了寿比胡同、牛血胡同改成了留学胡同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不好听的字。

也有些胡同名称,其历史沿革的关系意义实际上已经失去,如琉璃厂已不再烧琉璃瓦而变成书业文物集中的文化街、煤市街也已不卖煤、菜市口已不卖菜、米市胡同已找不到米市了、鸦鸽市也已不见鸿鸽了,但其旧名称却一直到如今还在这么叫着。

老北京胡同的数量也是一直变化的。《析津志辑佚》中记载元朝:“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说当时都城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条,其中二十九条直接称为胡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 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七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为九百七十八条之多。民国时期北京的胡同大约为三千三百多条。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胡同随着人的增加又在增加,有史料统计,1980年北京街巷胡同总数为六千零二十九条,其中胡同为一千三百二十条。

为保护古都风貌,北京城区先后划定了三批,共三十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南闹市口、东四头条至八条、西四北头条至八条等。2003年,皇城整体被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有人估算,要是把北京的胡同连在一起,长度不比万里长城差多少。

北京胡同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沧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更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不仅传遍了全国,而且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完)

东城区

北京大学红楼 | 天安门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故宫 | 智化寺 | 国子监 | 雍和宫 | 皇史宬 | 古观象台 | 正阳门 | 太庙 | 社稷坛 | 北京孔庙 | 崇礼住宅 | 北京鼓楼、钟楼 | 可园 | 孚王府 |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 地坛 | 柏林寺 |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 亚斯立堂 | 协和医学院旧址 | 孙中山行馆

西城区

妙应寺白塔 | 北海及团城 | 北京宋庆龄故居 | 恭王府及花园 | 郭沫若故居 | 大高玄殿 | 历代帝王庙 | 南堂 | 景山| 白云观 |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 德胜门箭楼 | 月坛| 中南海 | 关岳庙 | 醇亲王府 | 广济寺 |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 | 西什库教堂 |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 北京国会旧址 |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 北平图书馆旧址 | 北京鲁迅故居

崇文区

天坛 | 北京城东南角楼 | 袁崇焕墓和祠

宣武区

牛街礼拜寺 | 天宁寺塔 | 法源寺 | 先农坛 | 安徽会馆 | 报国寺 |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 大栅栏商业建筑

朝阳区

北京东岳庙 | 清净化城塔 | 元大都城墙遗址 | 日坛

海淀区

真觉寺金刚宝座 | 颐和园| 圆明园遗址| 觉生寺 | 景泰陵 | 碧云寺 | 大慧寺 | 十方普觉寺 | 未名湖燕园建筑 |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 元大都城墙遗址 | 大觉寺 | 静明园 | 健锐营演武厅 | 万寿寺 |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丰台区

卢沟桥 | 金中都水关遗址

石景山区

法海寺 | 承恩寺

房山区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 周口店遗址 | 琉璃河遗址 |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 十字寺遗址 | 金陵

昌平区

居庸关云台 | 十三陵 | 银山塔林

门头沟区

戒台寺 | 潭柘寺 |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

延庆县

万里长城—八达岭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似牛毛”说的是哪个地方?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及南方一些地方称“弄”。网络词条里解释:胡同,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