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1、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邈
4、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孙思邈
5、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孙思邈
11、治儿生落地不作声法:取暖水一盆灌浴之,须臾即作声。——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3、我为医者,须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剑侠情缘三》
14、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5、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孙思邈
1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8、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
20、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21、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2、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23、票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孙思邈
24、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5、畏于己者,不制于彼。——孙思邈《千金要方》
26、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7、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8、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孙思邈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支,德逾于此。——孙思邈
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名人名言李庆远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 据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李庆远名人名言: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清初文学家余怀经典诗词名句余怀
年代:清朝
余怀作品:《板桥杂记》
余怀简介:
余怀(1616~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晚年自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黄石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与杜浚、白梦鼎齐名,时称“余、杜、白”。
余怀才情艳逸,其诗词用笔较为深细,表现出悠情绵邈的意境。如《由画溪三箬至合溪》:“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将其怅惘之情,溶入苍凉寥落的画面之中。朱彝尊评此诗有“晚唐风格”,有一种“秋花”式的“幽艳晚香之韵”。尤其是明亡后,他对一代兴衰,发出千秋感慨,颇多凄丽之辞。他的六首感遇词,通过和王介甫、苏子瞻、陆放翁、刘后村等人的词作,形象地描写了在故国倾覆的情况下,一个“九分憔悴”、“心事成灰”的江南游子的悲哀。这些作品情感凄怆,词采清丽,颇为吴伟业、王士祯所称道。
此外,他的笔记《板桥杂记》记载狭邪之事,共分3卷,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轶事。其自序曾阐述了以狭邪、艳冶之事生发感慨的原因,认为:“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流,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复有过此者乎!”因此,极力渲染当年的繁华,以对照今日的凄凉,是这本笔记的写作上的特点。
清初文学家余怀经典诗词名句
1、每当夜凉人定,风清月朗,名士倾城,簪花约鬓,携手闲行,凭栏徙倚。忽遇彼姝,笑言宴宴,此吹洞箫,彼度妙曲,万籁皆寂,游鱼出听,洵太平盛事也。——余怀《板桥杂记》
2、六朝佳丽晚烟浮,擘阮弹筝上酒楼。小扇画鸾乘雾去,轻帆带雨入江流。山中梦冷依弘景,湖畔歌残倚莫愁。吴殿金钗梁院鼓,杨花燕子共悠悠。——余怀《金陵杂感》
3、"金陵古称佳丽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韵事。——余怀《板桥杂记》"
4、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流,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有过此者乎!——余怀《板桥杂记》
5、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乐,能饮一石。——余怀《板桥杂记》
6、昔宋徽宗在五国城,犹为李师师立传,盖恐佳人之湮灭不传,作此情痴狡狯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彼美人兮,巧笑情兮,美目盼兮。彼君子兮,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余怀《板桥杂记》
7、妓家分别门户,争妍献媚,斗胜夸奇,凌晨则卯饮**,兰汤滟滟,衣香一园;停午乃兰花茉莉,沉水甲煎,馨闻数里;入夜而擫笛搊筝,梨园搬演,声彻九霄。——余怀《板桥杂记》
8、"旧事南朝剧可怜,至今风俗斗婵娟。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钿。''——余怀《板桥杂记》
9、又,山东郯城县之李家庄,旗亭壁间题三绝句,云:“不扫双蛾问碧纱,谁从马上拨琵琶?驿亭空有归家梦,惊破啼声是夜笳。”“日日牛车道路赊,遍身尘土向天涯。不因薄命生多恨,青冢啼鹃怨汉家。”“惊传县吏点名频,一一分明汉语真。世上无如男子好,看他髡发也骄人。”末书云:“吴中羁妇赵雪华题。”——余怀《板桥杂记》
10、中山公子徐青君,魏国介弟也。家赀钜万,性华侈,自奉甚丰,广蓄姬妾。造园大功坊侧,树石亭台,拟于平泉、金谷。每当夏月,置宴河房,日选名妓四、五人,邀宾侑酒。木瓜、佛手,堆积如山;茉莉、珠兰,芳香似雪。夜以继日,恒酒酣歌,纶巾鹤氅,真神仙中人也。弘光朝加中府都督,前驱班剑,呵导入朝,愈荣显矣。乙酉鼎革,籍没田产,遂无立锥;群姬雨散,一身孑然;与佣、丐为伍,乃为人代杖。其居第易为兵道衙门。——余怀《板桥杂记》
11、……归寓,又诠误事:……李太白死当涂,族人李阳冰葬之,今谬用骑鲸捉月矣。谢安石赌墅与张玄围棋,今以为谢玄矣。徐夫人匕首,男子也,疑为妇人。陆令萱擅权,妇人也,疑为男子。惊帆,马名也,诗人用于舟船。风筝,檐铁也,文人注曰乐器。如此种类未易更。仆暇当辑成一书,以质闳览博物君子。——余怀《板桥杂记》
12、崇祯十五年五月,大盗张献忠破泸州府,知府郑履祥死节,香君被擒。搜其家,得月,留营中,宠压一寨。偶以事忤献忠,断其头,蒸置于盘,以享群贼。——余怀《板桥杂记》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
1、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这首小令写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深的爱。
2、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3、普天乐浙江秋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4、阳春曲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5、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1诗经中有关中药点句子
《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皂素、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鞣酸等药用和营养成分,多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病证。具有和胃止吐功效的传统中成药“木瓜丸”,至今仍受群众欢迎,而作为中药的木瓜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产于华南的以“岭南果王”著称的水果木瓜,实际上是“番木瓜”,其营养价值较高,而药用价值却低于药用木瓜。
《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桃也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其花、果、果仁都有药用价值。
先说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肾经,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桃花谢了以后便开始结果,而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叫“碧桃干”,是一种收涩类中药,味苦,性平,入肺、肝经,具有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病症。
桃的成熟果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却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药。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病症。
《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其药用成分主要是益母草碱等生物碱,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病症。
《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又是什么东西呢?告诉你,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2关于中医的古诗词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3有关中药的诗句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4描述中医的诗句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5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1、休闲之人
出处:无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出处:无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出处:无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处:无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6和中医有关的诗词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zhidao——谜底:酸枣仁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药版名) ——谜底:山慈姑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 ——谜底:草决明、石决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 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药名) ——谜底: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打一中医古籍) ——谜底:汤头歌决 6、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打一中医名词) ——谜底:阴阳俱虚 7、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 8、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 ——谜底:木通、白英权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 ——谜底:昆布。
7有关中医的诗句《题孙思邈真》作者:苏轼 年代:宋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
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8有关中医的诗句《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
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
后人无复见青囊!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6�1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6�1陈修园《医生实在易�6�1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6�1徐灵胎《慎疾刍言�6�1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6�1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6�1喻嘉言《寓意草�6�1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6�1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6�1周杓元《温证指归�6�1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6�1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6�1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 ——近代�6�1曹炳章《辨舌指南�6�1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6�1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6�1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6�1程钟龄《医学心悟�6�1医门八法�6�1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6�1吴鞠通《温病条辨�6�1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6�1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6�1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6�1明坚《医林掇英�6�1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6�1吴鞠通《温病条辨�6�1杂说�6�1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妇人规�6�1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6�1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6�1程钟龄《医学心悟�6�1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6�1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6�1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6�1王纶《明医杂著�6�1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6�1李用粹《证治汇补�6�1胸膈门�6�1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6�1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6�1诸窍门》 心肾�6�1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6�1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6�1王纶《明医杂著�6�1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6�1李用粹《证治汇补�6�1胸膈门�6�1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6�1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6�1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6�1汪石山《石山医案�6�1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6�1朱丹溪《丹溪心法�6�1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6�1唐容川《知证论�6�1吐血》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6�1徐灵胎《杂病源�6�1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6�1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6�1张仲景《金匮要略�6�1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6�1李宗梓《医案必读�6�1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张锡纯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 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 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__元�6�1朱丹溪《丹溪心法�6�1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 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6�1林佩琴《类证治裁�6�1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6�1程芝田《医法心传�6�1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6�1汪昂《汤头歌诀�6�1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6�1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6�1痰饮源流》 怪病是痰,十居。 ——清�6�1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6�1吴刊安《伤寒指掌�6�1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张子和《儒门事亲》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汇总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1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24、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25、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2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21、事贵预防,医治未病
别等渴了再去挖井,别等要上战场了才开始磨刀,也别等病了再去治疗,预防第一啊!
2、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水、脾土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犹如树根对于大树一样,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务必要把握这两个根本,养护好脾肾。
3、调养心神,宁静致远
养生要内外兼修,对外,顺应四时避开自然界致病邪气;对内,要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在此推荐两种活动,一是练书法,二是养花。
4、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忍受三分寒冷,吃饭只吃七分饱;经常揉腹;不宜常吃生冷、坚硬的食物。
5、一睡解百病
若要养生,应当以睡眠为先,只有睡眠才能使全身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恢复正常。
6、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冬季睡眠应将头部外露。即古人所说的“冻脑”,使呼吸通畅,脑补供氧充足。
7、疾病三分在治,七分调养
治疗疾病首先应当重视调养,包括饮食清淡、五味调和,使得阴阳调和,正气充盈。
8、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与人体脏腑器官联系密切,经常按摩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这四个防病保健要穴,能疏通径路、调和气血、扶正去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9、服药千裹,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
10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31、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2、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
6、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7、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8、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0、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11、气属阳而无形,血属有而有形。
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3、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4、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15、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16、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1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8、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9、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20、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21、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2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3、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2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25、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26、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27、肾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
28、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29、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30、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31、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
3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3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5、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36、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37、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
38、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9、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40、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
41、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42、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43、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44、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45、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46、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
4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4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49、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5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5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52、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41、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2、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3、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4、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6、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7、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8、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9、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10、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51、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2、多开窗,保健康。
3、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
4、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5、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6、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7、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8、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9、一夜好睡,精力百倍,彻夜难睡,浑身都累。要想好睡,遵守时规。
10、老醋花生天仙配,降压和血又开胃。
11、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
12、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医生治病有两件,一是用药,二是语言。
15、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身高。
16、大德必得其寿。(孔子)
17、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18、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19、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20、先睡心,后睡眼。
21、六不:手脑不闲,心情不烦,嘴巴不馋,烟酒不贪,生活不乱,煅炼不断。
22、笑一笑,十年少。一日三笑,人生青少;一日三脑,不老也老。
23、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24、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在胜于服药者矣。
25、节嗜欲者,治身之本。
26、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2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28、想长寿不求外,养心是统帅。
29、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30、欲求长生先戒性。
31、七十八十没大病,人活百岁不是梦!
32、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3、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34、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35、病多知药性。
36、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37、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8、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9、为人者心坦,算人者心悸。
40、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41、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42、病加于小愈。
43、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敞开自己的心。
44、性情宜怡养,乐观寿年长。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6、佳肴与美酒,都是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是伐命刀。
47、运动和节制是两个真正的医生。
48、长寿不神秘,九成靠自己。
49、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最难希腊泰勒答:“认识你自己”。你不认识你自己,谁也代替不了你;你不损伤自己,谁也残害不了你;你不珍爱自己,谁也保护不了你;你不战胜自己,谁也完善不了你。
50、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5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52、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5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54、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55、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56、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57、一个人内心宽阔明亮,热爱自然,顺应节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
58、关注健康,储蓄健康,健康保值。
59、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60、独抱浓愁无好梦。
61、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63、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
64、德高寿长。
65、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66、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
67、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68、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69、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70、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71、人生七十是赤子,万里长征才开始。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摇篮里,言老没来理。
72、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73、心主神,神者,五脏专精之本,为帝王监领四方。(孔)
74、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
75、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76、饭不香,吃生姜。姜能助阳御邪。家备小姜,小病不忙;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姜,百病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77、大贵之生常速尽。
78、饮食要简鲜,坚持十二点:数少点,质好点,菜多点,盐淡点,品杂点,味香点,煮烂点,热一点,稀一点,嚼慢点,早好点,晚早点。
79、百病从脚起。
80、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欲乎!
8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82、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
83、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8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85、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86、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87、合理膳食,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88、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8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生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0、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91、爽口物多终作疾。
92、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93、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94、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重要是为自己的心松绑;静心在退,洁心在空,宽心忘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
9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96、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97、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
98、世间万物米(五谷)称珍。
99、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
100、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逾百年。
101、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社会第一资源,国民第一素质。
102、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103、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陆游)
10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孙)
105、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106、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107、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108、体勤增寿。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本文2023-10-19 19:14: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