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4收藏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有哪些?,第1张

国画中的勾皴染点擦是山水画中的基本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

一、勾。先以淡墨勾描出物象轮廓,然后着色,最后依形象需要用重墨或浓色。

通过对线条的起、行、收的练习,掌握线条运行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指、腕、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提案。用线勾出山体外形大体轮廓或山石主要脉络结构。

二、皴。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在确定山体岩石主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用干、湿、浓、淡、粗、细、长、短、不同笔法皴出凹凸、明暗、质感和立体感。

三、染。同时用色笔和水笔,先着色笔,再用水笔把颜色烘染开,使其色调渐淡或渐浓的笔法,一般有四种不同的染法:套染、点染、罩染、接染。

用淡墨分染山石明暗凹凸,以丰富其质感和立体感。为增强画面的气韵和整体效果,可将画稿喷湿,在用淡墨烘染,尤其烟云、恋、层次更适宜此法。

四、点。点用笔要轻灵,古人形容为“如蜻蜓点水”,在纸上轻轻一啄,迅速提起。用墨要富于变化,苔点密集的地方要浓浓淡淡,苍苍茫茫,表现出丰富的笔墨内容。

是墨稿将近完成时为丰富画面或弥补败笔之处。用重墨点苔,点“醒”和调整。点苔是用以展现树林苔草,点苔有重墨点苔和彩墨点苔。重墨点苔适宜点在岩面结构的暗凹处或突出山石的要害处,彩点苔多用于秋季和春季。

五、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

为增强山石浑厚、苍润之感,一般采用软、松、破、秃之笔。蘸干、淡墨擦山石的亮面,或蘸干淡墨擦山石的阴面。“擦”不用线而是用枯、破笔侧峰擦面。若从画面效果出发,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凹皱浮擦法”其效果既丰富又有质感。

扩展资料

国画即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有构思、构图、用笔、用墨、设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笔用墨为最基本的技法。

1、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

2、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3、用笔。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线描、勾勒、皴、擦、点染,笔用中锋、逆锋、藏锋、露锋、拖笔、 破点等。

4、用墨。经历代画家发展有:焦、浓、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种墨色,运用时须各得其所。又有泼墨、破墨(即浓淡相生)等具体技法。

5、设色。白描:不设色,全用线条表现,或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笔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绿等。淡彩:以墨色为主调,敷以淡彩色。没骨:纯用色彩画,并不勾线。(纯用墨点染,不沟勒的亦叫没骨。)

6、收拾。画成以后再作整体收拾,使全画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参考资料-国画技法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中国画技法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画的基本绘画技法。中国画技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用笔《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

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

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

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拇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中国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

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枯而能润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

有“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所以,必须学会运用枯、润这一对矛盾,使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哪么这种笔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李可染先生说得非常清楚:“笔内含水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挤出来,这样运笔铡润。”

刚柔相济是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刚和柔,又是用笔上的一对矛盾。不会运用这对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刚”,就是失之“柔”。执笔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

所以,中国画中怎样用笔是画好中国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绘画执笔同于书法,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法也无定式,但初学必须要掌握基本要领。拿毛笔时用大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

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笔锋转动才能灵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动转方能得力。

用笔“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的这个“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

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

另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中画画家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书法,真、篆行、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据各种用笔的技巧。

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这前做到胸有成竹。

用墨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泼墨法:用笔毛饱蘸浓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胆落于纸上。积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后)层层添加。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未干时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1、“s”线构图法

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图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成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摭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

2、自由式构图法

自由式构图法如同中国画里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

3、叠层式构图法

形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在视野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相互连接,互有穿插和对比。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

国画的基本技法如下:

执笔方式:

国画执笔同于书法。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笔方法也无定式,但初学者必须要掌握基本要领。拿毛笔时用拇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

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

2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要有力度,古人所称“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

3墨法:

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历来用墨方法很多,谈墨法离不开水。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墨分五彩”,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

国画简介:

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国画技法如下:

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国画中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线条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国画中描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为“用笔”;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为“用墨”。

1执笔。

国画执笔同于书法。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笔方法也无定式,但初学者必须要掌握基本要领。拿毛笔时用拇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

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笔锋转动才能灵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动转方能得力。

2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要有力度,古人所称“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国画笔法的骨。

(1)中锋: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2)侧锋: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3)逆锋:将笔头倒逆而行。顺锋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下而上,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4)拖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5)散锋: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3墨法。

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历来用墨方法很多,谈墨法离不开水。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

“墨分五彩”,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这里墨法主要介绍常用的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1)破墨法。破墨法分为浓破淡、淡破浓两种表现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必须趁湿进行,达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有一种丰富、自然的美感。

(2)积墨法。这是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积墨可湿积也可干积。湿积易显墨韵,干积易见墨骨。能做到积染千层,仍然元气淋漓为佳。

(3)焦墨法。用笔枯干、滞涩、凝重,极富表现力。焦墨运行中速度缓慢,故而老辣苍茫。但焦墨不宜多用,与湿笔对比使用方显焦墨的意韵。

(4)宿墨法。即以时隔一日或数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纸上所呈现出的一种脱胶墨韵用墨法。宿墨法在现代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比新墨渗化多了一种笔墨意味,具有空灵、简淡的美感。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有哪些?

国画中的勾皴染点擦是山水画中的基本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一、勾。先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