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 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化学价升高,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被氧化;化学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被还原。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 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 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 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 HNO3>稀 HNO3>浓 H2SO4>Br2>Fe3+>Cu2+>I2>H+>Fe2+ F —<Mn2+ <Cl—<NO2 <NO <SO2 <Br—<Fe2+<Cu <I—<H2<Fe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 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 AgBr , AgCl , AgI , CaCO3 , BaCO3 , CaSO3 , BaSO3 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 NH3 、CO2 、SO2 、HCl 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 S2- 、ClO—与 S2-等 第二部分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反应规律等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要求概念 清楚,认真审题,注意解题的灵活性。会考中涉及的化学计算有以下四方面。 一、有关化学量的计算 包括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及微粒数等的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这类计算要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中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有关计算公式有: 物质的量(摩)= 物质的量(摩)= 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还可以计算反应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还可以与溶解度及质量分数互相换算。因此物质 的量的计算是这类计算的中心,也是解题的关键。 2、元素的原子量和近似原子量的计算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因此某元素的原子量是通过天然同位素原子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 值,也称为平均原子量。其计算方法如下:Aa%+Bb%+Cc%+… ,其中 A、B、C 是元素同位素的原子量,a%、b%、 c%分别表示上述各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 A、B、C,则算出的为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 子量。 3、有关分子量的计算 (1)根据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分子量 主要依据是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分子量的数值相同,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M=224 升/摩 d 克/升 ,式中 d 是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值。摩尔质量去掉单位就是分子量。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分子量 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 A、B 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密度之比的关系: WA/WB=MA/MB=dA/dB ,其中 W 为质量,M 为分子量,d 为密度。若气体 A 对气体 B 的密度之比用 DB 表示,则: MA/MB=DB , 称为气体 A 对气体 B 的相对密度, DB 根据相对密度和某气体的分子量, 就可以求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 表达式为:MA=MB DB ,如气体 A 以空气或氢气为标准,则: MA=29D 空 或 MA=2D 氢气 二、有关分子式的计算 这里包括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百分组成或质量比、分子量求出较简单化合物分子式的基本方法。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 路是:首先确定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根据元素间的质量比或百分组成,通过分子量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 三、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1、有关溶液解度的计算 这里只要求溶质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量的计算,以及求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个数的计算。根据饱和溶液由于温度 变化形成的溶液度差,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主要包括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 的换算;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及稀释的计算。常用的公式如下: (1)、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克)/ 溶液质量(克) (2)、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 (3)、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3、溶液的稀释 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若加稀溶液稀释,则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等于混和后溶液中溶质的量。 计算时要注意:稀释时,溶液的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加和,因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体积不等于两者体积之和。 设溶液的体积为 V,物质的量浓度为 M,质量分数为 a%,溶液质量为 W。则有如下关系: W 浓 a 浓% + W 稀 a 稀% = W 混 a 混% M 浓 V 浓 + M 稀 V 稀 = M 混 V 混 气态物质的量(摩)=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 金属的物理通性 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保存 化性 与 O2 Na 煤油(或石蜡油)中 常温下氧化成 Na2O: 4Na + O2 = 2Na2O 点燃生成 Na2O2 2Na + O2 点燃 Na2O2 == 2Na+Cl2 == 2NaCl 与 Cl2 点燃 Al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点燃 4Al + 3O2 == 2Al2O3 == 2Al+3Cl2 点燃2AlCl3 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2S3 △ 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沸水微弱 2Al+6H2O==2Al(OH)3↓+3H2↑ △ Fe 直接在试剂瓶中 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 纯氧中点燃生成: 点燃 3Fe+2O2 == Fe3O4 2Fe+3Cl2== 2FeCl3 点燃 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 FeS 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高温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 Fe3O4+4H2 △ 与S 与水 (产生大量白烟) 常温下即可反应: 2Na + S = Na2S (发生爆炸) 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 2Na+2H2O=2NaOH+H2↑ (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 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 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2Na+2HCl=2NaCl+H2↑ 与水反应,不与碱反应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2O+CuSO4=Cu(OH)2 ↓+Na2SO4+H2↑ 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2Fe(OH )3↓+6NaCl+3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 其他金属 --------------------- 与 溶 与 溶 酸 液 碱 液 2Al+6HCl==2AlCl3+ 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Fe+2HCl=FeCl2+H2↑ --------------------- 与 盐 溶 液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与 氧 化 物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点燃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 补充1 、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 9781℃,沸点 8829℃ 补充 2、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 表面变暗(生成 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 变成粘稠状(NaOH 潮解) 白色块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3、 钠的保存: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 O2 和 H2O 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 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再和强碱反应生成 偏铝酸盐: 2Al+6H2O=2Al(OH)3+3H2↑ 总反应: (标电子转移时就必须清楚地理解铝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实质) 简写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Na2O 性质 颜色状态 与水反应 与酸溶液 碱性氧化物 白色固体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 +H2O(溶液无色) ---------------Na2O+CO2=Na2CO3 Na2O2 Al2O3 Al(OH)3+NaOH=NaAlO2+2H2O 非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淡**固体 2Na2O2+2H2O=4NaOH +O2↑ 2Na2O2+4HCl=4NaCl+2H2O+ O 2↑ ---------------2Na2O2+2CO2=2Na2CO3+O2 白色固体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 2NaAlO2+H2O ---------------- 与碱溶液 其他 补充1、Na2O2 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有漂白作用。 2、氧化铝(Al2O3)白色难熔固体、不溶于水。用途:耐火材料、制取铝的原料 铁的氧化物 俗 称 化学式 色 态 化合价 水溶性 氧化亚铁 ———— FeO 黑色粉末 + 2 还原性为 主 不 溶 氧化铁 铁 红 Fe2O3 红棕色粉末 + 3 只有氧化性 不 溶 四氧化三铁 磁性氧化铁 Fe3O4 黑色晶体 + 2,+ 3 不 溶 共 性 2、氢氧化物 与酸 都能与酸反应 如 Fe2O3 + 6H+=2Fe3+ + 3H2O 与还原剂 都能被还原 如 Fe2O3 + 3CO=2Fe + 3CO2(高温条件下反应) 化性 属性 与酸溶液 与碱溶液 稳定性 其他 NaOH 碱性氢氧化物 NaOH+HCl=NaCl+H2O ---------------稳定 2NaOH+CO2 =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金属钠与水即可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 Fe(OH)2 白色固体 碱性氢氧化物 Fe(OH)2+2HCl=FeCl2+2H2O ---------------4Fe(OH)2+O2+2H2O=4Fe(OH)3 ---------------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 液(液面下) Fe(OH)3 红褐色固体 碱性氢氧化物 Fe(OH)3+3HCl= FeCl3+3H2O ---------------△ 2Al(OH)3==Al2O3+3H2O ---------------- 2Fe(OH)3==Fe2O3+3H2O ---------------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 制备 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 补充 1、Al(OH)3 的物理性质:Al(OH)3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 补充 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2、Al(OH)3 的两性: H++AlO2-+H2O=Al(OH)3=Al3++3OH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当与强酸反应:Al(OH)3+3H+=Al3++3H2O 当与强碱溶液作用:Al(OH)3+OH-=AlO2-+2H2O 3、Al(OH)3 的制取: (1)铝盐与碱反应: 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 Al(OH)3:Al3++3NH3·H2O=Al(OH)3↓+3NH4+ 说明:制取 Al(OH)3 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 Al(OH)3 转化 为偏铝酸盐:Al(OH)3+OH-=AlO2-+2H2O。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 Al(OH)3。 4、Al(OH)3 的用途:净水。 Al(OH)3 胶体中胶粒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作用,使其质量增大,沉降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5、Fe(OH)2 不溶于水 3、 盐 Na2CO3 溶解度 溶液碱性 与酸 与碱 较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 反应迅速 Na2CO3+2HCl=2NaCl+2H2O+CO2↑ Na2CO3+Ca(OH)2 = 2NaOH+CaCO3↓ NaHCO3 较小 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 反应更迅速 NaHCO3+HCl=NaCl+H2O+CO2↑ 溶 液 中 : NaHCO3+Ca(OH)2 = NaOH+CaCO3 ↓ +H2O Fe(OH)3 不溶于水 与 NaOH 不反应 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Na2CO3 溶液中通入大量 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 用途 工业原料等 NaHCO3+NaOH=Na2CO3+H2O 固体 NaHCO3 : 2NaHCO3 == Na2CO3+H2O+CO2↑ 固体 NaHCO3 :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中和胃酸、制糕点等 △ △ 相互转化 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 补充1、分类 正盐 酸式盐 补充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2、与酸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开始无外观现象(因为首先生成 HCO3-) ,随后出现气泡。 (若向足量 HCl 中分别滴入 Na2CO3 或 NaHCO3,则均会立刻出现气泡。 NaHCO3+HCl=NaCl+H2O+CO2↑ ) (HCO3-+H+=H2O+CO2↑) 滴入盐酸后,即刻出现气泡。 3、与碱反应 NaOH 不反应 NaHCO3+ NaOH=H2O+ Na2CO3 Ca(OH)2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反应的本质是: CO32- + Ca2+= CaCO3↓ NaHCO3 与少量石灰水的反应为: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若石灰水过量,则新生成的 Na2CO3 可与 Ca(OH)2 继续反应,即: Ca(OH)2+Na2CO3=CaCO3↓+2NaOH ∴过量石灰水中 NaHCO3 与 Ca(OH)2 的反应为: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HCO3-+Ca2++OH-=CaCO3↓+H2O 4、热稳定性 Na2CO3 很稳定受热不分解(分解温度 851℃,酒精灯温度达不到) NaHCO3 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分解温度 150℃) FeCl2 颜色 与碱溶液 相互转化 浅绿色 FeCl2+2NaOH = Fe(OH)2↓+2NaCl 2FeCl2+Cl2 = 2FeCl3 Fe2++Zn==Zn2++Fe 主要表现: 检验 用途 性(还原性) 2FeBr2+Br2 = 2FeBr3 ** FeCl3+3NaOH= Fe(OH)3↓+3NaCl 2FeCl3+Fe = 3FeCl2 2FeBr3+Fe = 3FeBr2 表现: 性(氧化性) 遇 KSCN 显血红色 印刷线路板等 FeCl3 遇 KSCN 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净水剂等 补充Fe2+、Fe3+的其他检验方法 补充 直 接 观 色 淡 绿 色 黄 色 与 OH- 作用 白色↓→灰绿↓→红褐色↓ 红褐色沉淀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⑩NaAlO2+HCl+H2O=Al(OH)3↓+NaCl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补充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 补充 锂 紫红色 钠 ** 钾 紫色 钙 砖红色 锶 洋红色 钡 黄绿色 铜 蓝绿色 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 2、碳酸钠、碳酸氢钠:Na2CO3 又叫纯碱,俗称苏打。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NaHCO3 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钠。 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NaHCO3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 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将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 CO2 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 (1)Al2O3 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 2000 度。 (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氢氧化铝可 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过多等。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第四章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 硅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二氧化硅 类别 晶体结构 熔沸点 与水反应方程式 高 不反应 4HF==SiF +2H SiO2 + 4HF==SiF4↑+2H2O 与酸反应方程式 不能用玻璃瓶装 HF,装碱性溶液的 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与 CaO 反应方程式 存在状态 SiO2+2NaOH == Na2SiO3+H2O 高温 二氧化碳 _酸性氧化物 酸 分子晶体 分子 低 CO2+H2O H2CO3 酸性氧化物 原子晶体 原子 不反应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 CaO+CO2==CaCO3 人和动物排放 SiO2+CaO CaSiO3 水晶、 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 石英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 物质 硅单质 SiO2 硅酸钠 SiC 用途 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 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 矿物胶 砂纸、砂轮的磨料 补充1、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 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 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 90%以上。位于第 3 周期,第ⅣA 族碳的下方。 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2、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 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 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 SiO2 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 HF 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 碱性氧化物反应 。 3、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 SiO2 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 K2SiO3 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 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 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5、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 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二 ) 氯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液氯、 液氯 分类 颜色 纯净物 黄绿色 新制氯水 混合物 黄绿色 + 久置氯水 混合物 无色 + ― + ― H 、Cl 、H2O、 ― 极少量的 OH ― ― 成分 Cl2 HClO、 Cl2、H2O、HClO、H 、Cl 、 ― ― ClO 、极少量的为 OH ― ― 稀盐酸 酸性 性质 2、氯气的性质 氧化性 氧化性、酸性、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与水反应方程式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 实验室制法 H2+Cl2 2Na+Cl2 2Fe+3Cl2 Cu+Cl2 点燃 2NaCl 2FeCl3 CuCl2 2HCl 点燃 点燃 2HCl; 2HCl;H2+Cl2 H2O +Cl2 ==HCl+HClO +2NaOH==NaCl+NaClO+H Cl2+2NaOH==NaCl+NaClO+H2O +2C +2H 2Cl2 +2C a ( O H ) 2 ==CaCl2 +C a ( C l O ) 2 +2H2O 4HCl( MnO2+4HCl(浓) △ +2H MnCl2 +Cl2 ↑+2H2O +2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 程式 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AgNO3 溶液 Ag +Cl ==AgCl + ― 补充1、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 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 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2、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3、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 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4、Cl2 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 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 体积的水溶解 2 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 HClO 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 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 其有效成分 NaClO 比 HClO 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 35%)和漂 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 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 Si、Ge、Ti 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三 ) 硫 、 氮 1、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 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 密度 比空气___大 _ 毒性 有毒 SO2+H2O H2SO3 与水反应方程式 酸 性 化 学 漂 性 白 质 性 还 原 性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2NaOH==Na SO2+2NaOH==Na2SO3 +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 无色物质 曾学过的具有漂白 性的物质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与氯水反应方程式 吸附漂白: 吸附漂白:活性炭 氧化漂白:HClO、 氧化漂白:HClO、O3、Na2O2 2SO2 + O2 === 2SO3 +2H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氧 化 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 式 3S↓+2 +2H SO2+2H2S == 3S +2H2O 补充1、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粉末) 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体积比) 3、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 因为 H2SO3 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 SO2 SO2+H2O=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 箭头符号连接。 4、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 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 NO 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如果要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我认识采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推荐的检视阅读是比较好的方式。这本书里,说到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如果是要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的话,其实用检视阅读的方式,结合目录来快速搜索关键词就可以狠快的组建好这本书的知识框架了。
这其实其实就运用到了检视阅读中快速阅读。我们都知道其实一本书的系统性其实是从目录就可以知道找到,不过也需要做下整理,目前的梳理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去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书的主题、目录线索、关键篇章,还有作者的构思意图来去提前去掌握整本书的线索,然后再梳理书自己的理解框架,这个理解框架其实也是知识框架。比如拿我最近在阅读的一本书,《QCC语文课堂里的全课程》这本书来说,其实这本书属于工具书类型,就比较适合做检视阅读。那么当我要去梳理这本书的知识框架的时候,我就是先从目录来是去梳理和掌握,从目录的章节当中内容做下简要的整理,梳理成思维导图之后就能很快的一本书的知识框架了。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工具书,因为工具书是可以直接用检视阅读来去查阅,快速找到自己的答案。而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也是可以用检视阅读来进行的。
实际上,归纳知识体系是我们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学科的课本容量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就是再有水平,记忆力再好,也未必能记住课
本中的每一句话1、掌握知识的需要\x0d我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备考语录: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评判你每天的复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
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如果没有,今天就是复习一百个小时,那也是白搭;如果今天掌握了一两个知识点,做对了一两类题目,就算今天只复习了一个小时,那
也是有效的掌握知识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条件而课本上那么多知识点,完全靠背诵是很难掌握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2、掌握重点的需要\x0d课本上虽然
知识点众多,比如思想政治学科中经济学部分洋洋洒洒几万言,其实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这几个点归纳整理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
做到突出重点3、知识提取的需要\x0d实际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
判断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4、一定要自己归纳\x0d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
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有同学说,自己归纳能力不够,担心归纳不全面已经有现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那我问你,听别人说长城和自己登上长城的感
受能一样吗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比如,我对三角函数部分的归纳就是三大板块:三角变换;三角图像、性质及平移;解三角形非常
简单明了这些都是得益于大量题目训练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5、迅速形成知识框架\x0d不同水平的同学,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同学水平越
高,归纳整理起来越简单,越轻松\x0d我们先来讲讲都要归纳些什么东西很多同学以为,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来其实这是及其初
级的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
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第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
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第三,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
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
到高分甚至满分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纳出来提醒自己的话\x0d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
下看,看能不能回忆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
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就已经很厉害了2、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归
纳\x0d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这个学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
白比如数学,我就有这么几句话:“任何一道题就是依据条件,往所求(目标)逐渐推进的过程”;“简单题就是一眼能看出条件与所求之间逻辑联系的题,难题
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题”;“难题往往是简单题的叠加”;“数学题就是列出题目中等与不等关系,加上公式定理,弄复杂,变简单,得答案的过程”如果到了这个
阶段,那就比较厉害了\x0d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x0d,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方式,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
体系2、题+题的归纳\x0d比如我们把数列这一个章节历次考试的题目找出来,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就能归纳出很多东西这对于重点章节
进行重点突破非常有效以后,遇到这些章节的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3、试卷归纳\x0d我们通过分析
所在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我有一篇文章,叫《巧用高考题,力争考高分》在这篇文章中,我统计出2004-2011年重庆文科数学高
考题解答题的试题分布并成功预测了2012年重庆高考题的分布情况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
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成绩4、灵感性的归纳\x0d由于语文、英语学科属于
语言学科,体系性不强但并不是说不归纳语言学科的归纳,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多做试卷归纳是非常必要的\x0d最后,我们谈谈归纳的误区1、
很多同学认为归纳是考前才做的工作,实际不然,\x0d每一个阶段都要归纳,归纳是随时随地的\x0d有想法就是一种归纳2、归纳也不是只做一次,有
同学以为,我做了一次归纳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能这么想\x0d要经常、反复归纳,有空就归纳3、有同学担心自己一次归纳不全面\x0d我觉得归纳
永远都不可能穷尽,绝对不能因为怕不全面就不去动手,多次归纳,就相对能够抓住学科的主干,相对能够归纳出学科的核心灵魂而且,我们要求越归纳越少才
对,别越归纳越多
九年级的化学知识点很多,建议同学们的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接下来分享我归纳总结的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供参考。
氧气的相关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S + O2=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②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作钻头、装饰品等。
2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石墨很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3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状分子,可用于超导体,新材料等。
4这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高温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⑴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注意:碳在空气中燃烧常同时发生上述两个反应,由于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很不充分,放热少,且生成有毒的CO气体,所以应保持空气流通,让碳充分燃烧。
⑵还原性:
①碳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氧化剂:氧化铜,还原剂:C。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②碳还原CO2:CO2+C高温2CO氧化剂:CO2,还原剂:C。
有关散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
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
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
正确答案:A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2023-10-19 20:45: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