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有什么功效?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母又名“浙贝”,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部分,主要产于浙江一带,因此称为浙贝母,浙贝母是一种中药名,也是植物名,而这里指的是中药名,浙贝母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炎等,那么下面就一起看看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现在的临床应用。
1、散结解毒
浙贝母具有散结解毒,消痈的功效,能够用于痰火郁结多导致瘰疬之症;热毒壅结所导致的疮疡、乳痈之症以及治疗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之症。
2、清热止咳
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且含有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所导致的咳嗽等症。
3、清肺化痰
浙贝母能开宣降泄肺气,清化热痰,用于风热咳嗽,咳嗽有痰者、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肺痈吐脓血。
4、降血压
浙贝母中含有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均能降低麻醉动物血压,抑制呼吸,浙贝母碱苷的降压作用更强。
5、抗溃疡
浙贝母中所含的贝母总碱能起到抗溃疡的作用,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与海螵蛸、珍珠粉搭配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6、能治疗哪些病症
浙贝母与海螵蛸、珍珠粉搭配使用能帮助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将胃中的红肿消除,缓解病情;浙贝母因其化痰散结的功效,能起到治疗前列腺肥大的作用;浙贝母与大荒、吴茱萸、胆南星等药搭配,磨成粉和与醋调和涂抹于患处,能治疗腮腺炎。
7、临床应用
1、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有临床报道称,用浙贝母分别与海螵蛸、珍珠粉配伍组成的“胃可宁1号”、“Ⅱ号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病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胃镜下表观以红、肿多,经中医辨证多属痰热内盛之象。一般治疗宜“标本兼顾”。是方用浙贝母为君,意在清热化痰,开郁消肿,以治其本;所配的海螵蛸或珍珠粉均有制酸止痛之功,以治其标。目前的药理学研究亦证实,浙贝母中所含的贝母总碱确有抗溃疡作用。
2、前列腺肥大
有临床报道称,以浙贝母配苦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的功效与作用等药制方,水煎服,共治疗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困难、急性尿储留患者35例。结果:症状缓解的有27例。
前列腺肥大为中、老年男性多发的慢性难治疾患。在其病理发展过程中极易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或急性尿储留。中医外科诊断认为,此病多属“痰病”,病机以痰湿积聚,阻滞下焦为关键。浙贝母有较强的化痰散结,消肿通关之功能。此方所以能奏效,与其不无关系。
3、腮腺炎
有人曾用浙贝母与大黄、吴茱萸、胆南星等药配伍,共研为细末,用醋的功效与作用调敷脚心,共治疗腮腺炎患儿100余例。结果:大部分患者在1~3日内痊愈。
西医认为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腮腺炎症,病灶处红、肿、热、痛,一般属中医的“热毒疮疡”。浙贝母不仅具有化痰热,消肿胀之功,而且亦有解热毒之功。如《本草求原》中记载:浙贝母“功专解毒,兼散痰滞”。是方以之外用,调理经络的气血运行,可奏引热毒下泄,化痰滞于上之效,又避免了药物内服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贝母有几个产品,因为产地不同,而药效方面也是有些差别的,贝母止咳,润肺,化痰的功效非常好,大家也可以自己购买一些贝母回家做药膳,尤其是秋冬季节,不同类型贝母怎么用?不同类型贝母有什么区别?来看看。
1、贝母的区别和用法
贝母据产地不同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两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为分为两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另有一种土贝母亦入药。
川贝母最早载《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名医别录》云:“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淅淅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浙贝母载于《本草正义》,“大治肺痈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土贝母载于《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陕西中草药》云:“治淋巴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
药理证实川贝母和浙贝母均有镇咳、降压作用,川贝母尚有祛痰、解痉、升高血糖、抑菌等作用;浙贝母尚有镇静、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
三种贝母的区别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乌花、棱砂川贝母的鳞茎。其性味苦、甘,微寒。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热燥咳,痰黄咳喘,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其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其性味苦、凉。能解毒散结,消除痈肿。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咬伤等,近年用于治疗肿瘤。
川贝母长于清热润肺;浙贝母长于宣肺清热;土贝母长于散结消肿。临床使用时应予区别。
2、贝母的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厚朴及自薇为之使。《本草经集注》:“厚朴,白薇为之使。”
2、川贝反乌头。《本草经集注》:“反乌头。”
3、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主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配伍应用
1、配杏仁,川贝母润肺化痰,清肺止咳;杏仁降气祛痰,宣肺平喘,润肠通便。川贝突出于润,杏仁侧重于洚。二药伍用,一润一降,润降合法,化痰止咳甚效。主治肺虚之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邪、痰热郁肺、咳嗽不已、咯吐黄痰等症。
2、配知母,知母苦寒,气味俱厚,上行入肺,中行归胃,下行走肾,功专滋阴降火,消痰止咳,润燥滑肠;川贝母苦甘而凉,气味俱清,走上焦,入心肺,能润肺散心胸郁结,且化痰止嗽。二药伍用,并走上焦,清气滋阴,降气润燥,化痰止咳之力倍增。可治阴虚燥咳,水亏火旺,肺脏受累,以致咳嗽痰少,久久不愈。口干舌红,细数;或肺热咳嗽诸症。
3、配浙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润肺止咳,消热化痰,主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咳;浙贝母苦寒,开泄力胜,化痰止咳,清火散结,主治感冒风热,痰热郁肺之咳嗽,咳痰黄稠,瘰疬,疮痈肿毒,乳痈等。川贝母润肺力强,偏治虚症;浙贝母散结力大,偏治实症。两药合用,可治虚实相兼之肺热咳痰粘,咽燥痰少,瘰疬,乳痈,瘿瘤等证。
4、配苏子,贝母味甘苦而性偏凉,其甘以润燥,苦以化痰,凉以清金降热,其治重在化痰兼清痰热,化痰则平喘咳。热清则宁肺金;苏子性味辛温,质重主降,能利膈消痰。降气定喘,偏润而滑肠,专降上逆之气,化痰饮,止喘嗽。两者皆为肺经专药,寒温并用,相使配伍,降气消痰,润肺滑肠及止咳平喘力增。宜治燥邪伤肺,肺气不利,痰壅气逆之咳喘,尤兼大便不通者,用之施以上下并治之妙。
作者: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欧阳芬子
春末夏初, 风雨较多,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及胃肠疾病。
人们常用川贝炖雪梨治疗咳嗽;菊花、决明子泡茶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窗口也时常会有患者咨询“贝母怎么比我上次开的大一些?“我家里有菊花可以代替这张处方中的野菊花么?”
川贝母和浙贝母、决明子和石决明、菊花和野菊花 这3对名称相似的中药,你在生活中真的用对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1、川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主要含有生物碱。
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
应用 :
① 虚劳咳嗽,肺热咳嗽。
② 瘰疬(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肺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解痉、降压、止泻、增加子宫张力、抗溃疡、镇静、催眠的作用。
2、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主要含有生物碱。
药性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
应用 :
① 风热、痰热咳嗽。
② 瘰疬,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甲状腺炎),乳痈疮毒,肺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浙贝母具有明显镇咳作用,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有镇静、镇痛、降压作用;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区别: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通称贝母。明《本草汇言》载贝母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崎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浙二贝之 功效基本相同。
川贝母 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浙贝母 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1、决明子
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含有蒽醌类物质。
药性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
应用 :
① 目赤肿痛,羞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畏光)多泪,目暗不明。
② 头痛,眩晕。
③ 肠燥便秘。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抑菌、保肝、肾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活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
2、石决明
为鲍科动物鲍鱼的贝壳,主要含碳酸钙、有机质等。
药性 :咸、寒。归肝经。
功效 :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
①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② 目赤,翳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内障),视物昏花。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决明具有镇静、解痉、降血压、止痛、止血、解热、消炎、抗菌、抗凝、保肝、降脂等作用。
决明子与石决明的区别:
石决明与决明子 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皆可用治目赤肿痛、翳障等偏于肝热者。
石决明 咸寒质重,凉肝镇肝,滋养肝阴,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多用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等;
决明子 苦寒,功偏清泻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
1、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主要含有挥发油。
药性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
应用 :
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 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③ 目赤昏花。
④ 疮痈肿毒。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具有降压、缩短凝血时间、解热、抗炎、镇静作用。
2、野菊花
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黄酮类成分。
药性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
应用 :
① 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②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野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菊花与野菊花的区别:
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 清热解毒 之功。
野菊花 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
菊花 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审稿专家: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童绥菊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浙贝母可以泡茶,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做养生粥等,也称浙贝片,可以用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咳,还能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浙贝母质地比较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人们身体上火的话,还可以用浙贝母泡茶喝,能很好的调理身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浙贝母的做法:
1、本品多与清肺化痰之桑白皮、全瓜蒌、海浮石同用;
2、若治肺痈咳吐脓血得,可与鱼腥草、金荞麦、冬瓜子、桃仁等相配,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3、若与苏子、前胡、玄参、桔梗、甘草等合用,亦治风热喉痹、痰壅气急;
4、若治瘿瘤,可与化痰软坚之海藻、昆布等配伍,以加强散结消肿之功;
5、治痈疮肿毒,可配金银花、乳香、没药等品,以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6、另外,以本品与海螵蛸、象皮等配伍,尚可用于消化性溃疡。
扩展资料:
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按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渐贝母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浙贝母的植物形态 8 浙贝母的生长繁育 9 浙贝母的病虫害 10 浙贝母的采收加工 11 浙贝母的用途 12 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来源 123 性状 1231 大贝 1232 珠贝 1233 浙贝片 124 鉴别 125 检查 1251 水分 1252 总灰分 126 浸出物 127 含量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74 测定法 128 浙贝母饮片 1281 炮制 1282 性味与归经 1283 功能与主治 1284 用法与用量 1285 注意 1286 贮藏 129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浙贝母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浙贝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浙贝母 1 拼音
zhè bèi mǔ
2 英文参考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朗道汉英字典]
Willdvarthumbergii Bak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浙贝母为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干燥鳞茎[1]。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象贝、大贝或珠贝。鳞茎及花供药用。主产中国浙江省鄞县樟村,有数百年种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浙贝母的植物形态浙贝母的株高80cm左右。鳞茎扁球形,由23片肥厚的鳞片组成,内有23个芽。茎直立。叶条状披针形,茎下部叶宽,对生;上中部叶长,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一至数朵。生于茎顶或上部叶腋,淡**或黄绿色,雄蕊6枚。蒴果卵圆形,具有6条宽翅。种子多数,扁平。花期3月至4月。果期4月至5月。
8 浙贝母的生长繁育喜温暖气候,根的生长要求725℃,地上部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430℃,超过30℃植株顶部枯萎,喜土壤湿润,阳光充足。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整地时,施足基肥,作为高畦或高垄;雨水少的地区作为平畦或半高垄。
主要用鳞茎繁殖,要求较严格,一般选具两个芽、直径45cm者,当地称为二号鳞茎。栽种宜深,约1416cm,利于越夏,且长成的鳞片抱紧,适宜做种栽用。商品田栽种宜浅,深约610cm,有利于鳞片膨大,且长成的鳞茎张口,便于加工。栽后一周开始发根,飞扬年2月初出苗,10天左右出齐,先抽出两个主茎,俗称“头秆”。要早中耕除草,宜在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结合施肥。施肥特点是前期重施,后期轻施。注意排水灌溉。及时摘花打顶,利于鳞茎增产。也可采用种子繁殖,虽繁殖系数高,但从种子萌发到收获约需5年时间,其保留与越夏仍存在问题。种子有胚后熟阶段,需要510℃低温条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播深152cm,畦面需加覆盖物。
9 浙贝母的病虫害浙贝母的病虫害有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干腐病Fusarium avenaceum、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蛴螬等。
10 浙贝母的采收加工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商品田于5月中旬采挖,洗净后分级加工,鳞茎直径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分瓣的鳞片,加工品称大贝;直径35cm以下者,不摘心芽,加工品称珠贝。将分级后的鳞茎,撞破表皮至渗出浆液时,每100kg加贝壳灰或熟石灰34kg,继续撞匀,灰附着在鳞片上吸收浆液,晒干即成商品。
11 浙贝母的用途鳞茎含甾醇类生物堿,如贝母堿(贝母素甲Peimine Verticine)约01%、去氢贝母堿(贝母素乙Peiminine Verticinone)。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功能。主治外感风邪,痰热郁肺,咳嗽等症。
12 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浙贝母
Zhebeimu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122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123 性状 1231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1232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1233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l~2cm,边缘表面淡**,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124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层纹不明显。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不得过180%(附录Ⅸ H第一法)。
1252 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Ⅸ K)。
12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2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2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贝母素甲(C27H45NO3)和贝母素乙(C27H4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128 浙贝母饮片 128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1282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1283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1284 用法与用量5~10g。
1285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1286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129 出处贝母的诗词有:《贝母》。
贝母的诗词有:《贝母》。注音是:ㄅㄟ_ㄇㄨˇ。拼音是:bèimǔ。词性是:名词。结构是:贝(独体结构)母(独体结构)。
贝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贝母bèimǔ。(1)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二、引证解释
⒈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形,似韭,花黄绿色,下垂像钟。鳞茎入药有止咳祛痰等作用。引《诗·_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_。”毛传:“_,贝母也。”宋张载《贝母》诗:“贝母阶前梦百寻,双桐盘_叶森森。”阿英《许穆夫人》:“上山岗采贝母为的是治病。”
三、国语词典
植物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一尺左右,叶狭长。花盖六片,色淡黄微绿。地下茎白色,可以入药,因其形状如集贝子,故称为「贝母」。
四、网络解释
贝母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关于贝母的诗句
贝母阶前蔓百寻囊中贝母烦分惠
关于贝母的成语
孟母三迁束贝含犀漂母进饭恩逾慈母水母目虾梵册贝叶
关于贝母的词语
萋菲贝锦母夜叉严母扫墓母老虎孤儿寡母恩逾慈母齿如含贝梵册贝叶孟母三迁珠宫贝阙
关于贝母的造句
1、胸痛咳嗽痰多加瓜蒌皮、黛蛤散、浙贝母,或服鲜竹沥、猴枣散。
2、目的以镇咳、祛痰、平喘为药效学指标,跟踪湖北贝母活性部位。
3、得到的聚类图基本上反映了这些贝母的亲缘关系,由此表明,的方法可进行川贝母药材的评价与鉴定。
4、目的建立利用原子吸收鉴别中药材贝母的方法。
5、保护川贝母野生资源,提高川贝母质量和产量,野生抚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贝母的详细信息
浙贝母有什么功效?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2023-10-19 21:11: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