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5收藏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素问》卷十一 21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的别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用药禁忌 28 各家论述 29 附注 1 拼音

sì wū zéi gǔ yī (cǎo lǜ )rú wán

2 《素问》卷十一 21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的别名

乌贼鱼骨丸、乌鱼骨丸、枯骨丸、乌贼丸、乌贼(艸虑)茹丸、乌鲗骨丸、女科乌贼丸、四乌贼一(艸虑)茹二妙丸

22 组成

乌贼骨4份,(艸虑)茹1份。

23 功效

通血脉,补肝,补奇经八脉。

24 主治

女子血枯经闭、赤白带下,男子阴痿精伤。

25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饭前以鲍鱼汁送下。

26 制备方法

二物并合,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

27 用药禁忌

惟金水二脏,阴虚阳扰,喘嗽失血,强中滑精者,禁用;以其专主温散,而无涵养真阴之泽也。

28 各家论述

1《素问》王冰注: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经》云:乌鲗鱼骨、(艸虑)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尔。夫醉劳力以入房,则肾中精气耗竭;月事衰少不至,则中有恶血淹留;精气耗竭,则阴萎不起而无精;恶血淹留,则血痹著中而不散,故先兹四药,用入房焉。古《本草经》曰:乌鲗鱼骨味咸,冷平无毒,主治女子血闭;(艸虑)茹味辛,寒平有小毒,主散恶血;雀卵味甘,温平无毒,主治男子阴萎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鲍鱼味辛臭,温平无毒,主治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寻文会意,方义如此而处治之也。

2《类经》:乌鲗,即乌贼也,骨名海螵蛸,其气味咸温下行,故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闭血枯,其性涩,故亦能令人有子。(艸虑)茹,亦名茹(艸虑),即茜草也。气味甘寒无毒,能止血治崩,又能益精气,活血通经脉。雀,即麻雀也。雀卵气味甘温,能补益精血,主男子阴萎不起,故可使多精有子,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鲍鱼,即今之淡干鱼也。诸鱼皆可为之,惟石首、鲫鱼者为胜,其气味辛温无毒。鱼本水中之物,故其性能入水脏,通血脉,益阴气,煮汁服之,能同诸药通女子血闭也。以上四药皆通血脉,血主于肝,故凡病伤肝者,亦皆可用之。

3《张氏医通》:《内经》之方不多见,仅仅数方,世都弃置不讲。尝考本草,乌鲗骨、(艸虑)茹并皆走血,故《内经》以之治气竭伤肝,血枯经闭等证;丸以雀卵,饮以鲍鱼汁者,取异类有情,以暖肾调肝,则虚中留结之干血,渐化黄水而下矣;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力下行也。又问:雀卵以时而生,急需未必可得,奈何?答曰:大匠在乎绳墨,不拘物料,皆可成器,雀卵功专暖肾,如无,雀肉煮捣可代;鸡卵及肝亦可代。鸡属粪而肝主血也。活法在人,可执一哉?

4《古方选注》:乌鲗骨丸,皆血肉之品。盖血枯气去,茍非有情之物,焉能留恋气血,而使之生长?乌鲗鱼骨咸温下行,性涩去脱,久服令人有子,可知其固气益精之功矣;茹(艸虑)咸酸入肝,活血通经,疏气行伤;丸以雀卵,壮阳益血;药后即饭,复饮鲍鱼汁,压其药性下行,利肠续绝。每用五丸者,经言:脱血入房肝伤,由于中气竭,故欲其留顿中宫,仍从脾胃转输于下也。

29 附注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3 《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4 《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5 《金匮》卷上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54 注意 55 各家论述 56 奔豚汤的临床应用 6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64 各家论述 7 《杏苑》卷六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奔豚汤 1 拼音

bēn tún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 21 处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6克 半夏12克 黄芩6克 生葛15克 芍药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

22 功能主治

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2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3 《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31 处方

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32 制法

上切。

33 功能主治

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3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35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

4 《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 41 处方

葛根8两(干者),生李根(切)1升,人参3两,半夏1升(洗),芍药3两,当归2两,桂心5两,生姜2斤,甘草(炙)2两。

42 制法

上切。

43 功能主治

虚劳五脏气乏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

4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得5升,温服8合,每日3次。不知稍增至1升。

45 注意

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5 《金匮》卷上 51 处方

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半夏4两,黄芩2两,生葛5两,芍药2两,生姜4两,甘李根白皮1升。

52 功能主治

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气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助疼痛,噫气呕呃。腹痛,往来寒热。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胸膈胀闷,时觉气上攻冲,或口苦咽干,舌苔由微黄,脉弦者。

5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煎取5升,温服1升,日3次,夜1次。

54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55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编注》: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芎、归、姜、芍疏养厥明、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②《古方选注》:君以芍药、甘草奠安中气,臣以生姜、半夏开其结气,当归、芎入血以和心气,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冲逆之气,杂以生葛者,寓将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③《金匮要略法释》:奔豚汤为小柴胡的变方。陈逊斋老师认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误。葛主汲升,水逆上犯,决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热性奔豚;归、芎、芍以和肝镇痛,黄芩清解肝胆之热;姜、夏和胃降水逆。

56 奔豚汤的临床应用

奔豚气《辽宁中医》(1978;4:36):潘某某,男,50岁,工人。八天前遇事突然惊恐,遂致阵发性气从少腹上攻心下,剧痛难忍,伴有腹胀,失眠,饮食不下,平均每二小时发作一次,一次持续530分钟,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心下闷乱,恶闻人声,时时欲呕,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则大汗出,神志蒙昧,但发作后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经用西药镇痛剂、解痉挛、输液等对症治疗无效。患者面色不华,舌苔白厚有裂纹,脉濡弱无力。诊断为奔豚气。症脉合参,治以疏肝解郁,下气缓急,和血调肝,清热平逆。以奔豚汤加减:葛根20g,半夏15g,生姜10g,当归15g,芍药15g,川芎15g,黄芩15g,甘草10g,牡蛎50g,苍术15g。服药三剂,发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胀,遵上方去生姜,加陈皮20g,厚朴20g,继服三剂,诸症悉退而愈。

6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61 处方

吴茱萸1升,桂心4分,芍药4分,生姜4分,石膏3分,人参3分,半夏3分,芎3分,生葛根6分,茯苓6分,当归4两,李根皮1斤。

62 功能主治

气奔急欲绝者。

6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清酒8升,煮取3升,分作3服。

6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以芎、归、芍药和其瘀积之血,半夏、生姜涤其坚积之痰,葛根以通津液,李根以降逆气,并未尝用少阴之药。设泥奔豚为肾积,而用伐肾之剂,谬之甚矣。嗣伯治风眩气奔欲绝,故以桂、苓祛风,人参壮气,茱萸降逆,石膏开泄旺气为之必需。

7 《杏苑》卷六 71 处方

当归1钱,官桂1钱,白术1钱,川芎8分,甘草(炙)5分,半夏1钱2分,白茯苓1钱5分,甘李根皮(焙)4分,干姜3分。

72 功能主治

肾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如奔豚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不愈,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

7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温服。

古籍中的奔豚汤 《小品方》:[卷第一]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

心法。决不可从。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徐〕此乃奔豚之气。与在表之外邪相当者也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一积聚门]贲豚(附论)

)三棱莪术(各三钱)荜澄茄良姜(用巴分。空心热奔豚汤疗虚痨五脏气乏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

《医学见能》:[卷一证治]大腹

腹中疼痛,有物自脐冲上者,肾气之奔豚也。宜肾气奔豚汤。桂枝(三钱)云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二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1《汤液本草》:赭石,《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

2《本草经疏》;赭石,其主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贼风及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皆肝、心二经血热所致,甘寒能凉血,故主如上诸证也。甘寒又能解毒,故主腹中毒也。《经》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火气太盛,则阴痿反不能起,苦寒泄有余之火,所以能起阴痿也。重而下坠,故又主产难胞不出及坠胎也。3《本经逢原》:赭石之重,以镇逆气。《本经》治贼风,赤沃漏下,取其能收敛血气也。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旋覆赭石汤,取重以降逆气,涤痰涎也。观《本经》所治,皆属实邪,即赤沃漏下,亦肝心二经瘀滞之患,其治难产胞衣不下及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取重以镇之也。阳虚阴痿、下部虚寒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也。

4《长沙药解》:赭石,《伤寒》旋覆花代赭汤用之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浊气也。滑石代赭汤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后者,以其降肺而清郁火者也。

5《本经疏证》:赭石,《别录》所谓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阴痿不起诸候,莫不在肝部分。血痹血瘀,又莫非肝之运量不灵。而其最要是除五脏血脉中热一语。是一语者,实赭石彻始彻终功能也。仲景用赭石二方,其一旋覆花赭石汤,是邪在未入血脉已前,其一滑石代赭汤,是邪入血脉已久,盖同为下后痞鞭于心下,则热虽在化血之所而未入脉,若入脉则其气散漫不能上为噫矣,惟其不见聚热之所而辗转不适焉,斯所以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玩百脉一宗悉致其病,除五藏血脉中热,可不谓若合符节也哉。

6《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力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蒌仁、白芍诸药佐之;其热而兼虚者,可兼佐以人参;有因凉者,宜降以赭石,而以干姜、白芍诸药佐之(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入肝胆也,然吐衄之证,由于胃气凉而不降者甚少);其凉而兼虚者,可兼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上冲、胃气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生山药、生芡实诸药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降以赭石,而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无论吐衄之证,种种病因不同,疏方皆以赭石为主,而随证制宜,佐以相当之药品,吐衄未有不愈者。

7《本经》: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8《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9《药性沦》: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10《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11《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

12《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

13《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雀卵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归经 26 功能主治 27 雀卵的用法用量 28 注意 29 附方 210 各家论述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雀卵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雀卵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雀卵 1 拼音

què luǎn

2 《辞典》:雀卵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Què Luǎn

23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蛋。

24 性味

甘咸,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温。"

25 归经

《会约医镜》:"入肾、命门二经。"

26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治男子阴痿,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①《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

②《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眼。"

③《会约医镜》:"补阳滋阴。"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27 雀卵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28 注意

《本草经疏》:"阴虚火盛者忌之。"

29 附方

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雀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食疗本草》)

②治男子阴痿:菟丝子末一斤,于春二、三月取麻禾雀卵五百个,去黄用白,和丸,梧于大。每八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本草述》雀卵丸)

210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②《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③《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而强,精自足而有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者,慎勿轻饵。"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雀卵的方剂 雀卵菟丝丸

wán《医统》卷四十八:方名:雀卵菟丝丸别名:雀卵丸、雀卵菟丝子丸组成:菟丝子2斤(重汤酒煮3日夜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

服5丸,饭前以鲍鱼汁送下。制备方法:二物并合,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用药禁忌:惟金水二脏,阴虚阳扰,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明论方》卷一)。处方:乌鲗骨四份芦茹一份制法: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益精补血,止血化瘀。治

正容散

六十三:组成:樱桃枝、紫萍、牙皂、白梅肉。主治:雀卵斑(黑干)。用法用量:日用洗面。制备方法:研和。

羊胆膏

,细辛1分。主治:面皯靤,及产妇黑(黑黾??)如雀卵色。用法用量:夜涂敷,早起以浆水洗去。制备方法:

更多用到中药雀卵的方剂

用到中药雀卵的中成药 海马多鞭丸

、咸。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单粒扁卵形、类圆形、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为8~35μ

龟龄集

雄性小鼠的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和睾丸重量增加(P<0.05~0.01),而对去势的成

海马巴戟胶囊

苦。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呈卵圆形或类圆形,直径8~35μm,清晰,点状、人字

桂心茯苓丸

拼音:guìxīnfúlíngwán英文:桂心茯苓丸出《张氏医通》,即《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

归参补血片

an标准编号:WS3B130493处方:羊睾丸浸膏12g枸杞子30g牛鞭胶粉50g当归30g牛

更多用到中药雀卵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雀卵 《普济方》:[卷五十一面门]面(附论)

钱。日三服。羊乳膏治面。羊胆膏治面。及产妇黑。如雀卵色。羊胆猪脂(三合)细辛(三分)上相和煎成膏。每

《成方切用》:[卷首方制总义]内经方

本草从新泽兰下。)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合并,丸以雀卵,饮以鲍鱼汁,治血枯,素问腹中论。帝曰∶有病胸胁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二下品]雀瓮

。唐本注云∶此物紫白间斑,状似砗磲纹可爱,大者如雀卵,在树间似螵蛸虫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雀好食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雀

梧桐子大。每温酒下二十丸,日二服。(《圣惠方》)雀卵气味酸,温,无毒。五月取之。主治下气,男

《证类本草》:[卷第十九禽中]雀卵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英文名 5 石南的别名 6 来源 7 原形态 8 生境分布 9 性状 10 化学成份 11 石南的药理作用 12 毒性 13 鉴别 14 炮制 15 性味 16 归经 17 功能主治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 19 附方 20 各家论述 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南 1 拼音

shí nán

2 出处

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

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

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

4《本草图经》:石南,株极有高大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有小

3 拼音名

Shí Nán

4 英文名

Chinese Photinia Leaf

5 石南的别名

风药、栾茶

6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或带叶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7 原形态

石楠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

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著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8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9 性状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近方形细胞,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状细胞34列,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中脉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内侧各有34列厚角细胞,壁角质化;维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纤维与含**物质的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继续的半球形。中脉部的厚角细胞、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叶肉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棱晶和簇晶。含**物质的细脉散在于海绵组织及中脉的薄壁组织中尤其是中脉维管束的周围为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质化,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气孔稠密,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

粉末特征:棕色。纤维众多,无色或淡**,多成束,破碎,直径约13μm,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易察见,直径733μm。草酸钙簇晶,多存于叶肉薄壁细胞内,直径1633μm。

10 化学成份

叶、枝含氰甙(Cyanophorie glycoside),根中不含。叶含游离的氢氰酸,其含量变化较大,约为0015%0120%;另含野樱皮甙(prunasin),水解后得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

11 药理作用

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有强心、利尿、抑菌作用。37%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12 毒性

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mg/kg,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Rhododendron metternichii S et Z,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13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1h,用滤液作下述试验:1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45滴,在水浴上加热,即显要橙红色。2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饮和硼酸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溶液各1ml,继续蒸干,将残渣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裂的黄绿光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之湿润。试管加塞,寒与管壁间悬挂一条用苦味酸盐溶液湿润过的滤纸,将试管置6070℃水浴中加热约15min,试纸显砖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14 炮制

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15 性味

味辛;苦;性平;小毒

16 归经

肝;肾经

17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19 附方

石南丸《圣济总录》:去风湿、活血脉。石南酒《圣济总录》:风疹不解;石南散《普济方》:息风定志。

20 各家论述

1《纲目》:石南,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2《本草从新》:石楠叶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21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通顶石南散

》卷六引《龙木论》:方名:通顶石南散别名:石南散组成:石南1两,藜芦3分,瓜蒂57个。功效:利膈

石斛苁蓉散

归半两,人参半两,杜仲半两,沉香半两,茯苓半两,石南半两,枳实半两,熟地黄半两,桂2两,磁石2两。功

南藤酒

gjiǔ《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南藤酒组成:石南藤(煎汁)。功效: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

疏风止痛散

麻1钱,僵蚕1钱,乌药1钱,牛膝1钱,独活1钱,石南藤1钱,乳香1钱,紫荆花1钱,骨碎补1钱,川芎

豆淋酒煎附子丸

去滓,煎令稠),附(侧)子2分(炮裂,去皮脐),石南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石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风湿止痛药酒

45g甘草(蜜炙)15g红花30g青风藤30g络石藤60g石南藤60g穿山龙45g乌梢蛇45g蜈蚣

风湿痛药酒

jiu标准编号:WS3B023090处方:石南藤2812g麻黄94g枳壳75g桂枝75g蚕砂

蕲蛇风湿酒

白芍50g当归50g大血藤32g麻口皮子药50g石南藤32g桂枝32g杜仲(盐水炒6g续断32g

三蛇药酒

陈皮50g寻骨风100g独活100g当归100g石南藤100g黄精(制)200g南蛇藤200g乌药

透骨镇风丸

50g广藿香450g连翘450g柏子仁450g滑石450g**壳450g乌药450g厚朴(姜炙)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南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石南

品)释名风药。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按∶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石南

石南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六脚气门]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恶疮痈疽。胫肿脚弱。偏枯百病。外台秘要云。一方有石南白芷为十六野葛(锉)蛇衔草(锉)防风(去芦各三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瘾疹

。或煮蒴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或煮石南汁拭之良。或水煮鸡屎汁拭之。余一切如治丹方法。俗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 21 来源及产地 22 性味归经 23 功能主治 24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25 化学成分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 31 拼音名 32 来源 33 性状 34 炮制 35 性味 36 功能主治 37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38 备注 39 摘录 4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性状 48 化学成份 49 鉴别 410 炮制 411 性味 412 归经 413 功能主治 414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415 注意 416 附方 417 各家论述 418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石英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石英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石英 1 拼音

bái shí yīng

2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

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21 来源及产地

氧化硅类矿物石英的纯白矿石[1]。产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陜西等地[1]。

22 性味归经

甘,温[1]。入肺、肾、心经[1]。

23 功能主治

功在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1]。主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惊悸,小便不利[1]。

24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1]。

25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二氧化硅,尚含铝、铁、钠、钾等杂质[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 31 拼音名

Bái Shí Yīnɡ

32 来源

为一种块状的二氧化硅矿石。全年可采挖,拣选纯白色的供用。

33 性状

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硬,体重,破而不平齐,边缘较锋利,可划刻玻璃。无臭,无味。

34 炮制

煅白石英:取净白石英,打碎,置坩锅或其他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反复2次,取出晾凉,用时捣碎即得(每100斤用醋20~30斤)。

35 性味

甘,微温。

36 功能主治

镇静安神,止咳,降逆。用于惊悸不安,咳嗽气逆。

37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3~4钱。

38 备注

(1)历代有紫石英入血份,白石英入气份之说。

3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 41 出处

出自1《本经》。

2《吴普本草》:白石英,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

3《别录》:白石英,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二月采,亦无时。

4陶弘景: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惟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

5《唐本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泽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

42 拼音名

Bái Shí Yīnɡ

43 英文名

Quartz

4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artz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

45 原形态

三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柱状,柱体晶面上有水平的条纹,也常呈晶簇状、粒状等集合体产出。颜色为无色或白色,由于所含杂质关系,晶体常呈各种不同的颜色,以浅红、烟色、紫色等为常见。条痕白色。结晶体显玻璃光泽,块状体呈油状光泽,光泽强度不一。透明至半透明,也有不透明者。断口贝壳状,或不平坦状参差状。硬度7。比重265。性脆。具焦热电性及压电性。

4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完整的晶体产于巖石晶洞中,块状的常产于热液矿脉中:也是花岗巖、片麻巖、砂巖等各种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分布:产江苏、广东、湖北、福建、陜西等地。

47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六方柱状或粗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多具棱角而锋利。白色或淡灰白色;条痕白色。表面不平坦,半透明至不透明,具脂肪样光泽。体重,质坚硬,可刻划玻璃成划痕;砸碎后,断面不平坦。气微,味淡。以色白、明洁、无杂色、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1)本品细碎屑白色。用水合氯醛装置,置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可见到断面以受力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波纹,似贝壳状,或不具同心圆纹呈次贝壳状。(2)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低正突起。表面光滑,无糙面现象。见不到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波状消光。一轴晶。正光性。折射率No=1544,Ne=1553。

品质标志 杂质检查限制 据《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①碳酸盐:本品细粉遇稀盐酸,不得发生二氧化碳气泡。②酸堿度:本品细粉加新沸过冷水振摇后的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显红色。

48 化学成份

主含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约占533%,氧约占467%;尚含微量铝、铁、钠、钾等。

49 鉴别

取本品细粉适量,加等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混合均匀,用铂金耳取小量,置火焰上灼烧,形成玻璃状透明体,有时内部含有气泡。(检查二氧化硅)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石英423(8),333(>10),245(2),223(1)。

410 炮制

1白石英:洗净,晒干,砸碎。

2煅白石英:取净白石英砸碎,入坩埚内,置无烟的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细。亦有醋煅者,将白石英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煅淬一次,晾干。(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3《医学入门》:白石英,火煅醋淬七次,水飞用。

411 性味

甘;辛;温;无毒

412 归经

肺;肾;心经

413 功能主治

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

414 白石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415 注意

《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则元气下陷。

416 附方

补肺汤《圣济总录》;白石英汤《鸡峰普济方》;白石英汤《圣济总录》;生地黄汤《圣济总录》

417 各家论述

1《药对》:湿可去枯,即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

2《本草衍义》:紫、白二石英,当攻疾,可暂煮汁用,未闻久服之益。张仲景(风引汤)之意,只令fu咀,不为细末者,岂无意焉。其久服,更宜详审。

3《本草备要》:按湿即润也。润药颇多,石药终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为润剂,存其意可也。

4《本经》: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一作呕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5《别录》: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

6《药性论》:能治肺痈吐脓,治嗽逆上气,疸黄。

7王好古:实大肠。

418 摘录

1中药基本知识介绍包括什么

中药——又称中草药,是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加工炮制后可直接供给药房配剂使用,或可提供给药厂作为制药原料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等。

成品药的剂型:丸、散、膏、丹、片、药酒等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疏散肌表,促使发汗——解表药:麻黄、桂枝、薄荷引起腹泻,润肠通便——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清解里热——清热药:石膏、栀子、丹皮芳香辟浊,化湿醒脾——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通利水道,渗除水湿——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祛除风湿之邪——祛风湿药:独活、五加皮温里祛寒——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镇静安神——安神药:朱砂、磁石、牡蛎调理气血——理气(血)药:橘皮、木香、丹参奸运脾胃,促进化——消导药:山楂、鸡内金、麦牙化痰止咳——止咳药:半夏、苏子、贝母补虚扶正——补虚药:人参、党参、鹿茸部分常用中成药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

2中药常识中哪些药材“先煎哪些药材后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 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 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 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 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 30,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 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 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 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度才能发挥效用。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 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 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人锅。

3中医药知识

呵呵,不要动不动就啃经典了。看中医古籍不似看文学作品。还需有深厚医学根底。

本人自命不凡,略作点自己的理解:锁阳,功能是:补阴助阳,善补阴血。能补阴血以助阳而治阴血亏虚所致之阳痿、尿血、腰膝酸冷、神经衰弱等。又能补阴血而通大便,用治阴血虚弱所致之便秘(多见于老年人)。

宜忌:1、《本草从新》:1、泄泻,好理解,本是通便,当然不好用于泄泻。2:"阳易举而精不固者" 从句子意思看,应该是早泄:阳易举(阳痿是阴痿不举),而精不固:从字面就可知其义。

2、《得配本草》:"火盛便秘"好理解,锁阳性温。“精不固,阳道易举”与前面解释同。

4中药知识

蝉花不是蝉蜕。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这限制了大量使用。蝉花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抗肿瘤、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神奇的古老中药。人工培养的蝉花含甘露醇218%、多糖2173%,氨基酸1976%,虫草素0005%,腺苷005%,这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但砷、汞、铅等有毒重金属没有检出,这比天然冬虫夏草安全。因此,蝉花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同样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绵陈也不是陈皮。绵陈是祛湿中药,能利胆、护肝、解毒、抗菌,如《本草正义》说它“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还可治黄疸、湿温、暑湿。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目录 1 拼音 2 鸡肝的营养价值 3 鸡肝适合的人群 4 鸡肝的食疗功效 5 鸡肝的食用建议 6 《辞典》:鸡肝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来源 64 化学成份 65 性味 66 归经 67 功能主治 68 鸡肝的用法用量 69 附方 610 各家论述 6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鸡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鸡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鸡肝 1 拼音

jī gān

鸡肝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脏。鸡杂之一。呈大小双叶,叶面有苦胆和筋络(加工时须摘去)。其色紫红,质细嫩。宜卤、炸。如:卤鸡肝,炸鸡肝。

因其分丰富的营养和特殊功效,使得鸡肝成为补血养生的最佳食物。

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

2 鸡肝的营养价值

鸡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动物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远远超过奶、蛋、肉、鱼等食品,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

经常食用动物肝还能补充维生素B2,这对补充机体重要的辅酶,维生素B2,是人体生化代谢中许多酶和辅酶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增殖及皮肤生长中发挥着间接作用,完成机体对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肝中还具有一般肉类食品不含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也可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动物肝脏含铁丰富,铁质是产生红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会感觉疲倦,面色青白。适量进食动物肝脏可使皮肤红润,所以常食动物肝脏还有益于皮肤健康生长。

3 鸡肝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贫血者和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尤为适合。

2 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4 鸡肝的食疗功效

中医认为鸡肝性味甘苦、微温、咸、无毒,归肝、入肾经;

可补肝益肾、安胎、止血补血;

主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治夜盲。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入丸剂。

选方:

1 治老人肝脏风虚,眼暗:乌雄鸡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寿亲养老新书》乌鸡肝粥)

2 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用牡蛎粉七分,加辰砂少许,水飞末,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良朋汇集》鸡肝散)

3 治睡中遗尿: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纲目》)

4 治阴痿:雄鸡肝二具(阴干百日),菟丝子一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千金方》)

5 鸡肝的食用建议

每餐50克

1 动物肝是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买回的鲜肝不要急于烹调。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

2 烹调时间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好。

3 治疗贫血配菠菜最好。

4 动物肝还是不宜食用过多,以免摄入太多的胆固醇。

6 《辞典》:鸡肝

61 出处

《别录》

62 拼音名

Jī Gān

63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

64 化学成份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毫克,铁82毫克;维生素A50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163毫克,尼克酸104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

关于维生素含率,另有谓每克含抗坏血酸总量028毫克,其中还元型的021毫克;胆堿每克含34毫克。

65 性味

甘,微温。

①《纲目》:"甘苦,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甘咸,温。"

66 归经

《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67 功能主治

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

①《别录》:"主起阴。"

②孟诜:"丹雄鸡肝补肾。"

③《纲目》:"疗风虚目暗。"

④《医林纂要》:"治小儿疳积,杀虫。"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痿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

68 鸡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粥或入丸剂。

69 附方

①治老人肝脏风虚,眼暗:乌雄鸡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寿亲养老新书》乌鸡肝粥)

②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用牡蛎粉七分,加辰砂少许,水飞末,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良朋汇集》鸡肝散)

③治睡中遗尿: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纲目》)

④治阴痿:雄鸡肝二具(阴干百日),菟丝子一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千金方》)

610 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鸡肝,补肾安胎,消疳明目之药也。王嘉生曰,目乃肝窍,疳本肝疾,小儿肝热致虚,故成疳疾,目暗者,以鸡肝和药服,取其导引入肝,气类相感之用也。妇人胎妊虽系胞中,而实厥阴肝藏主之,今胎妊有不安而欲堕者,以鸡肝入养荣诸丸,取其保固胞蒂,养肝以安藏血之脏也。"

6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鸡肝的方剂 鸡肝散

思。并治疳眼百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4分,用生鸡肝入药,再入米汤一酒盅调,饭上蒸熟,并汤与小儿服

鸡肝粥

网站载之鸡肝粥:鸡肝粥,养血补血制作方法:取新鲜鸡肝3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用。可治老年人肝

决明鸡肝散

处方:决明子(晒燥,为极细末,勿见火)、雄鸡肝(原方为骟鸡肝,生用,勿触水)。决明子(晒燥,为极细末

鸡肝药

。主小儿疳积攻眼,已成外障翳膜。用法用量:每用鸡肝1具,入药末5分,陈酒、米泔各半盏,饭上蒸熟食之

鸡肝丸

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五疳。用法用量:用10两重鸡肝1具,称药末5分涂肝上,蒸熟,与小儿食之;或作丸

更多用到中药鸡肝的方剂

用到中药鸡肝的中成药 芪枣冲剂

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肝脏亏损所致的免疫力下降等症。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

乌鸡丸

大麻子1升喂尽,宰,治去毛及嘴、爪并肚肠,留心、肝;将前药末入在鸡腹内,以麻线缠定,再用无灰酒1斗

鸡骨草胶囊

B342098处方: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

强力健身胶囊

(附录ⅠL)。功能与主治:益肾,养血,熄风。用于肝肾亏损,阴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健忘失眠,

维血宁冲剂

g白芍(炒)625g仙鹤草125g地黄100g鸡血藤125g熟地黄100g墨旱莲375g太子参

更多用到中药鸡肝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鸡肝 《张氏医通》:[卷十五痔门]目门

淬好酒六升。每用半盏。食前送下。盐汤亦可。或用生鸡肝捣烂为丸。尤妙。此即明目地黄丸加菊花、羌活。其间

《医述》:[卷十四·幼科集要]杂病

各随本脏,补益其母。总宜丸剂缓调,不能速功。或用鸡肝,纳入治疳药炖食,最为有效。(《临证指南》)凡疳

《针灸逢源》:[卷六论治补遗]小儿内外疳症

是疳眼乃食积发热既久致伤肝经竟治其疳目病自愈。用鸡肝。药忌食油面灸膊等物若疳眼声哑者将危矣。兰香散治

《文堂集验方》:[卷三]儿科

块〕肚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白芙蓉花阴干为末。用鸡肝破开。入花末在内。饭上蒸熟食之。至重者。用木鳖子

《普济方》:[卷二百十泄痢门]蛊痢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素问》卷十一 21 四乌鲗骨一(艸虑)茹丸的别名 22 组成 23 功效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