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经络养生 方法 有很多种,拍打养生法就是其中一种,经络拍打养生方法方便、简单、效果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希望对你有用!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法
1、拍打头部
拍打方法:双脚分立,与肩宽。用两手掌心轻拍头部,从头顶中央开始,一手向前拍至前额,另一手向后拍至大椎穴(颈后平肩第一大椎骨)。然后,再从头顶中央起向头部两侧拍至太阳穴,反复9次,最后用左手掌心拍打"百会穴"81次。
功效:拍打头部可提神醒脑,舒缓头痛、脑胀、眩晕等,同时还可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 增强 记忆力 ;中午或晚上临睡前拍打头部,则可健脑,防治高血压、脑栓塞及失眠等病症,老年人坚持拍打头部还可防治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等。
2、拍打颈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右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9次。
功效:防治颈椎病、落枕等,头部不适时,拍打后立即会感到轻松,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3、拍打肩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正坐于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张等。拍打双上肢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时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侧拍打100~200次,
功效: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绀及半身不遂等。
4、拍打胸背部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后用左手伸到头后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侧各拍打100次。
功效:胸背部有丰富的胸壁神经和脊神经,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刺激胸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促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快,通过神经传导,增强内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及肌肉发育不良。
5、拍打腹部
拍打方法: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先向左侧旋转摆动,两手顺势摆动,右手掌轻拍腹部左侧,左手背则轻打腰后部右侧,拍打81次。身体向右侧旋转摆动,两手也同样顺势摆动,拍打腰侧部位,拍打81次。拍打力度根据自己的承受情况而定。
功效:腹部最容易出现大肚腩,这个拍打手法对减掉大肚腩和肥腰都有作用。更佳。
6、拍打臀部
拍打方法:站立,先用双手掌心轻拍打整个臀部9次,再用双手空拳叩击”环跳”穴36-81次。
功效:可强腰健肾,舒筋活络,防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坐骨神经痛等。
7、拍打双下肢
拍打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脚放在矮凳上,使整个下肢放松。用双手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到上、从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进行拍打,然后再换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
功效: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强新陈代谢,对偏瘫的肢体有一定治疗作用。拍打双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紧张,使局部关节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放松。由拍打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可传导至肌肉的深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柔韧性,有利于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的防治。
8、拍打双脚
拍打方法:坐姿,先用双手掌心同时拍打双脚内侧三阴交、外侧三阳交、各81次,然后拍打双脚脚"涌泉"穴81次。
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偏瘫、失眠及下肢麻木。
9、拍打手掌
拍打方法:手指分别相对,类似鼓掌,连续拍打6分钟;拍手背,先左手拍右手背3分钟,后右手拍左手背3分钟,反复轮换做3-6次;拍打时间根据承受自定。
功效:手掌、手背分别有心经、肺经和心包经三大经络、大肠、小肠和三焦三大经络,拍打之可以调理五脏,增强心肺的活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保证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统通畅。
经络拍打注意事项
1、拍打时用力要适当。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有病变的关节肌肉处用力可稍大些,节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时动作要稍轻,不要重拍重捶,防损伤内脏。
2、拍打时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紧张,颈直胸挺,呼吸平稳,排除杂念。
3、拍打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周到全面,不可东一下西一下地胡乱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后进行。
老年人经络拍打养生
1、起势
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
2、拍打头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头顶百会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额头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正面,即额头至头顶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双手同时从头部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头顶拍打至头后风府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结束后进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热两手,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两手四指并拢沿鼻梁两侧向上推,经双眼到上额时,一直推到前额,两掌左右分开,然后顺着两侧眉横骨,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拍打头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双手手指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摩擦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二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摩擦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头部,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掐揉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四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掐揉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
3、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
经络拍打养生法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4、拍打大椎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单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轮流拍打,拍打时,头部略微前倾低头,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两侧膀胱经。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7、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8、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9、拍打肩部四周和手臂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
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即从手背,手腕外侧、大小臂外侧、肘部外侧,回到肩部,手臂一般来回拍打2-3遍。
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右臂,方法同上。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阴经后阳经,即先拍打手臂内侧后拍打手臂外侧。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10、拍打尾椎骨、腰骶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轮流反复拍打尾椎骨,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双掌掌背轮流拍打腰骶部(即八髎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11、拍打臀部和腿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或掌心轮流反复拍打臀部后侧,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双掌同时拍打臀部两侧以及双腿外侧,从环跳穴起拍,沿着腿部外侧(包括风市穴、阳陵泉穴)、膝盖外侧至脚踝部。
第三步,拍打双腿内侧,双脚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于拍打,接着上面第二步从脚踝部拍起,沿着双腿内侧(包括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
第四步,拍打双腿前面(侧),此时,双脚外八字再转回来,接着上面第三步从大腿根拍打至脚面处,包括髀关、膝盖前面。
第五步,拍打双腿后面(侧),接着上面第四步从脚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盖后面的腘窝,以及大腿与臀部之间的承扶穴,总之,双腿的外内侧前部、双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双腿的外内侧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来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阳经后阴经,即先拍打腿部外侧,后拍打腿部内侧,臀部、腿部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六条经络。
12、摩擦腰骶部
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肾,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3、双拳按摩腰眼
双手轻握拳,用拳眼紧贴腰部旋转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一般1分钟或120下左右。
颈椎病 多发群体,貌似总是与中老年人不期而遇,但是,我亲爱的TA,前几天就颈椎痛,话说TA在我心里永远18,正是一枝花的年纪,怎么就颈椎痛,简直就是苦恼了我,或许引起颈椎病的病因是睡眠体位不佳者或长期坐姿不当,特别现在的人整天坐在电脑面前,时时刻刻把手机抱在怀里,看手机低头导致的颈椎痛,此时我也好像做你的手机,可以把我抱在怀里,温暖!
颈椎病处方:
大椎穴、肩井穴、天柱穴、后溪穴、合谷穴、外关穴
一、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之穴, 为手足六阳经交会之处, 乃养生保健之要穴。而且大椎穴具有振奋人体阳气、 强身保健、 通阳解表、 疏风散寒、 退热镇静等作用,被称为诸阳之会。
大椎穴
位置:
该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下头,颈背部有一个高突的骨节,此为第七颈椎,其下就是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可以调节身体阴阳,祛寒除湿,对颈椎部位的经络寒湿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疗颈椎问题的必灸穴位。
二、艾灸肩井穴
中医古籍上对肩井穴有这样的记载:“主肩背痹痛,臂不举。”所以,捏拿、艾灸肩井穴治肩痛、颈椎问题就不难被人理解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井底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肩井穴
位置: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
三、艾灸天柱穴
天柱穴是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特效穴位,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艾灸天柱穴对充盈颈肩部的气血效果甚佳。
天柱穴
位置:
天柱穴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四、艾灸后溪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属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后溪穴
位置: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艾灸后溪穴和天柱穴是治疗颈肩问题的绝配。
五、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艾灸合谷穴可以调理周身之气。
六、艾灸外关穴
外关穴是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位置:
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穴相对。即: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导读 :十术是我国方法之一。是通过对身体各处的轻柔,来达到行气活血、祛强身的目的,十术一直沿用至今。
,是指通过对身体各部位 ,可达到行气活血、舒经活络、祛强体的一种,其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下面介绍下常用的十术。
1、明堂 。
从胸骨剑突下胃脘部到脐上为明堂。两手掌一上一下,旋转按揉心胃部36次。再两手于胸前交叉, 两乳36次,然后用手按揉后背脊柱两侧由上至下36次。最后,两手回到明堂处,再按揉36次。
扶膂 2、扶膂(脊柱)。
两手掌先在两后腰处环摩次。然后空拳叩打腰臀部。将两手在胸前交叉,点按双侧肩井穴(两手从胸前交叉搭肩,中指尖下处),再点按大椎(颈后第七颈椎棘突下)以及由上至下的督脉经穴,如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等,一直做到尾骨尖下的长强穴(在尾骨尖端与 连线的中点)。每个椎体下都要点按,要默默记数。
3、运元 。
右手按囱门,左手按枕骨,各做旋转 36次。然后两手搓热,环摩两眼角36次。
4、驻颜 。
两手掌心在颧骨处环摩36次。再从前额向下轻推至下巴处36次。
十术驻颜 5、启
两手掌轻压外耳道36次。再以手掩耳,手指敲枕部,做鸣天鼓36次,同时上下齿相叩36次。
6、嗽泉
两手在脸上轻按上下牙龈, 齿根36次。再用舌尖顺、逆时针方向在口内旋转搅动各36次。最后做叩齿36次,待津液满口时缓缓咽下,用意念导入丹田。
7、舒臂
将两臂向前伸直,做旋转手臂36次。然后两手交叉,互抱肩部,按揉肩部36次,最后两手互抱肘部,做按揉活动36次。
8、息踵
两手掌分别按揉膝部36次。再互搓捉心、膕窝、内外踝等处各次。最后轻搓会 36次。
舒臂 9、补脑
两手掌放在脑门(前额)处,做旋转环摩次。
10、拭目
用手指指腹 两眼眶四周各36次。再用手指在眼球上轻轻按压36次。 至微有泪出为度。久久行之,则古稀之年眼仍不花,可以在灯下看书。
、十术、
1 小胆经大作用
小小的胆相比起肝肾脾胃这些大佬,总是易被我们忽视。除非是听到胆囊炎、胆结石这些陌生的病名,大伙一般都不会想到去伺候它。然而殊不知,胆经上有44个穴位,特效穴多的是群英荟萃。它对人的健康太重要了,使用得当就会立竿见影。
刺激胆经不但有助于消化排毒,还是肝的执行官,能够直接舒解肝脏的郁结,调节心理平衡,更主要的是,它还是养生长寿的重要诀窍。
2 胆经不通的症状
第一,关节屈伸不利。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会让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之感。
第二,两肋闷痛。肝胆同源。胆经郁阻,肝经会受影响。肝气不疏,必然引起两肋闷胀,患者更可出现口苦咽干等症状。
第三,多发乳腺疾病。胆经郁阻,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影响肝经的通常,会让乳房疾病丛生。
第四,易患高血压。胆经郁阻,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第五,降低免疫力。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此时一阳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万物。如果胆经气血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体正气,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第六,出现烦躁、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胆主决断。当胆经气血出现了问题,影响清阳之气对头的濡养,会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总而言之,作为主疏泄的经脉,胆经和身体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让胆经通畅起来,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就得说到肩井穴了。
3 肩井穴调节胆经气血肩井穴的作用,就在于以一两拨千斤的姿态来调节胆经气血。对此,《幼科铁镜》中说得好:“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令全身的疏泄顺畅平缓。它仿佛人体气血的一个盖子,提起来,郁闷之气就会宣解。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处。
4 肩井穴人的生命之井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井底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也就是说,涌泉穴生出的“生命之水”必须从人体的最底部传输到最顶部,如果肩上的肩井穴堵塞了,生命之水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所以,我们需要经 常按揉一下肩井穴,让生命之水畅通无阻。
此穴最善通经活络,鼓舞气血运行周身的作用,有歌诀:“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经常敲打肩井穴,解除疲劳,放松肌肉,也有助于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病引起的颈项肌肉痉挛、疼痛、上肢酸胀麻木。
注意,肩井穴只可揉按,非专业人士绝不能针刺。每次揉按要配合均匀呼吸,身体坐直,心无杂念,每次揉按36下,每天可以操作多次。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科普行动之 养生 穴位合集
按摩穴位缓解病状可以说是中医特有的日常保健方式,除了可以缓解各类疼痛外,降压、美容也能靠按摩穴位收获效果!
那么,到底每个穴位的位置在哪儿?它们各针对哪些症状呢?我汇总了一篇超级实用的常用 养生 保健穴合集,阿姨爷叔们一定要记得收藏转发哦~
百会穴
位置: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
功能:
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将我们人体大部分的经络以及穴位都带动起来。
想要滋补大脑,不用花钱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个滋补大脑的穴位,就是百会。
如果有大小便憋不住的情况,按压百会穴,同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风池穴
位置:
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后发际的凹陷处。
功能:
按压风池穴,可以增加颈部、脑部的血流量,缓解颈部僵硬,增强有关大脑功能,如记忆力等。
血压高了、感冒了、落枕了、记不住东西了……一个风池穴就可以负责这么多问题!
肩井穴
位置:
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功能:
肩周炎、五十肩……想要缓解肩颈方面的疾病,按压肩井穴必定可以手到病除。
除此之外,头部的酸痛、眼睛疲劳、耳鸣、落枕等问题,也可按压肩井穴来缓解。
曲池穴
位置:
肘部,屈肘最高点凹陷处。
功能:
降火:因上火引起的喉咙发炎、疼痛,只需要按按曲池穴,就能达到清热祛火的目的。
降压:降压效果最好的就是曲池穴,若血压居高不下,除药物调理外,赶紧试试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压降下来吧~
此外,按摩这个穴位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膻中穴
位置:
人的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的的正中位置。
功能: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捶胸顿足动作确实是对胸闷的一种治疗。因为捶的那个地方就是膻中穴。
通过刺激调节膻中穴,可以调理气机,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从而缓解因为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
内关穴
位置:
内关穴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
晕车:因为晕车,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试一试内关穴,对于晕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胃疼:一般有胃病的人胃气就会上逆,胃气升起来,浊气就会上泛,因此引起胃疼、恶心或者呕吐。所以,一旦感觉胃不舒服,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合谷穴
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将大拇指与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点便是合谷穴。
功能:
治疗面部疾病:如头面汗出、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迎风流泪等症。
各类镇痛:合谷还是镇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例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腹痛、手臂疼痛等疼痛。
委中穴
位置:
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
功能:
中医上有个说法是“腰背委中求”,所以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对缓解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膝盖疼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侧,将大拇指卡在膝盖处,中指自然往下,中指的指尖就是足三里。
功能:
它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经常按压或艾灸,可以调和肠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
理上: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
理中: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
理下: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三阴交
位置:
小腿内侧,脚踝突出的骨头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位置。
功能:
女性想要美容,不妨按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阴交,就可以起到保护女性的子宫,减缓皱纹发生的效果。
涌泉穴
位置:
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功能:
常按摩足心能够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强肾固腰的作用,还能促进足部血脉通畅,改善局部营养,通畅全身气血,从而解除肢体疲劳,达到抗防老、助长寿的目的。
太冲穴
位置: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功能:
太冲穴有个俗名,叫“出气包”,顾名思义,生气的时候,就拿它出出气,按、压、揉,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畅通气血的目的,避免生气伤了身。
本文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综合整理自网络
胆结石,胆囊炎这些疾病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想要预防这些疾病出现,大家就需要经常按揉肩井穴,肩井穴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胆经气血,只有刺激胆经才能把身体里面的有害物质排除,才能调节心理平衡,达到养生保健功效。
胆经不通的人就可以经常敲打肩井穴,这样可以达到放松肌肉以及解除疲劳效果,还可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及落枕,颈椎疾病等各种肩颈不舒服的症状。肩井穴只可揉按,非专业人士绝不能针刺。每次揉按要配合均匀呼吸,身体坐直,心无杂念,每次揉按36下,每天可以操作多次。
除了进行按揉,大家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就是用艾叶制作成艾灸,然后再刺激特定穴位,这样可以调节身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作用,大家可以把艾卷点燃,用右手拿艾卷,然后温和的艾灸左边肩井穴。灸10~15分钟,感觉热力渗人皮肤后,换另一侧继续灸。
在艾灸肩井穴的时候大家需要特别注意艾条用完后一定要放在密封的铁罐子里面,让它彻底灭掉,当然放在水里面也是非常安全的,或者用水把艾条浇灭。因为艾条不像香烟,烟如果不抽,放着它会逐渐熄灭,艾条如果你放着不管它,它会一直燃烧,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最好用完把它放在水里给熄灭,然后晾干再用。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胆经不通应该怎么按揉肩井穴,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胆经不通的人除了按揉肩井穴还可以刺激胆经,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胆经不通的人特别容易出现乳腺疾病,关节伸展不顺畅,免疫力下降,所以经常按揉肩井穴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肩膀是人体重要的部位,肩膀上也有很多穴位。大家都知道,穴位是在中医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问,通过按摩穴位,不仅可以调理身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缓解身体劳累的现象,让人体变得更轻松,更有活力。肩膀上的主要穴位有风府穴、风池穴、中渚穴、阳池穴、关冲穴、合谷穴、肩痛穴、肩井穴、中府穴等。肩膀上有哪些穴位
一、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按摩肩井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
3、提高性功能
温馨提示:
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
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
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
特别注意: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产的
穴位位置:肩部最高处,或两手交叉搭肩,中指尖下处。
保健作用:具有疏导水液的功效。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瘰疬等。
按摩方法:将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5分钟,再将右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左侧肩井穴5分钟,力量要适中,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日早晚各做1次。
二、肩_三焦经
[定位]在肩部,肩_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三、肩外俞小肠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四、肩中俞小肠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五、肩_大肠经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六、肩贞小肠经
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瘰疬。
能缓解肩痛的几个穴位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脊柱的颈部周围,轻轻按压穴位。穴位的位置在头部的后部,背部的中部向上,头发的边缘在边缘。如果头部的背部疼痛和麻木,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你可以多按摩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寻找这个穴位。
3、中渚穴
中柱位于小指和无名指的指间位置,在下方2厘米处。当你触摸你的手指时,它是指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凹地方。
4、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手腕的中心,靠近小指的一侧。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5、关冲穴
关冲位于无名指的下端,在小指的一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它应该在无名指的左边,画一条直线,在指甲的底部画一条水平线,这两条线相交,即关冲。
6、合谷穴
用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对准另一只手的虎口边,然后拇指屈曲按下去,指尖指向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在久坐的办公室里按压合谷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痛。
7、肩痛穴
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8、肩井穴
肩井是治疗肩痛和肌肉缠结的典型穴位。肩部肌肉越僵硬,疼痛就越剧烈。其位置在低头时,颈部后方会突出一块骨头,肩井穴在这块骨头与肩膀末端连接线的中间点。中指按压法,手心朝向肩膀,拇指或者中指放在肩井穴上轻轻按压。
9、中府穴
中府穴位是缓解肩部疼痛的重要部位。主要治疗由上身前弓或者长时间穿高跟鞋走路导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锁骨末端向下约两指宽的地方。按压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将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轻轻按压。
八段锦,最早见于《道法会元》卷六十九《王侍宸八段锦》,为道教传统 养生 功法之一。“八段”,是指此功法共八节,也就是八个动作。
“锦”,是指其姿势动作柔和优美,或“集锦”之意。八段锦分“文八段”和“武八段”,即坐着练的是文八段,站着练的是武八段。
八段锦的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如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1、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
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
“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2、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
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3、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
4、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5、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6、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
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
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7、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8、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实际速度2倍慢)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
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
“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本文2023-10-19 21:30: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