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的作者简介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 和《黄石公三略》二书,盖为后人托名所作。
《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老子》主张尚无为、法自然的思想,与黄石公讲的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即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灵活应用。这种思 想仍是“无为”、“自然”之意。老子对理民统众的指导思想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黄石公是说:“略己而责人者不治。”“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以上二者都认识到,先求诸己的自我建立,是为理民统众的首要条件。老子对待下属的态度是:“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黄石公对下属的戒慎是:“薄施厚望”、“自厚薄人”、“贵而忘贱”。老子对事物变化的认识方法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黄石公是说:“推古验今,所以不惑。”老子在横向交接上,主张“柔弱”、“谦下”黄石公简介,黄石公主张的则是“恭俭谦约”、“近恕笃行”。老子唯一的治国要领是:“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黄石公主张的是:“德足以怀远”、“先莫先于修德”。所以黄石公在治国统军取众时首先对修身及自我要求特别严格,同时对其理家、理国的方略能高瞻远瞩。欲得齐家、治国,成就伟大的功业,须先绝禁自身的嗜欲,减损过恶,断绝酒色,远避嫌疑,使自身成为一个洁白无污的清廉者。其二,要博学切问,增广知见,高行微言,修身建德,使自身有高尚的德行,以恭俭谦约处人,亲近仁人,和正直的君子交友,斥责为非作歹及尚谗言的小人。不可轻上,戒于侮下。
对自己的立身要求,应是橛橛梗梗,坚定不移,孜孜淑淑,始终如一,戒慎笃行,忍辱好善,至诚体物,知足知止黄石公简介,精诚纯一,不苟得,不贪鄙,戒自恃与多私。
任材使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发号施令的原则是:存心与政令一致,不可后令谬前,对部下要宽宏大量,不能以过弃功,要恩厚待人,不可薄施厚望,不可贵而忘贱,不可凌下取胜,不可自厚薄人。
奖赏要慷慨,赏罚要分明,不可贪人之有,不可美谗仇谏。
处世理国,要体道建德,审权变,察安危,追本溯源,观察现象,度测将来,防患于未然,戒祸于始萌,以此明辩盛衰之道,通晓成败之数,审辨治乱之势,或就或去而顺理。
《老子》论的是道之宏观整体,《素书》是将道的整体与作用及表现形式(夫道、德、仁、义、礼五着一体也)统为一贯,集为一体,同时《素书》有因时势而应变的特点。《素书》不仅是一部修身处事的格言集,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
《史记.留侯世家》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 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二书,盖为后人托名所作。
其中三试张良就是那个提鞋的故事:
张良隐藏于下邳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经给他捡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敬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也。”张良很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的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又过了五日,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瞩他:“后五日,复早来”。又过了五日,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者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十三年后,张良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当作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
中国的: 《孙子兵法》 孙武[春秋] 《登坛必究》 王鸣鹤[明朝] 《投笔肤谈》 西湖逸士[明朝] 《兵垒》 尹宾商[明朝] 《广名将传》 黄道周[明朝] 《兵法》辑佚 诸葛亮[三国] 《战略》辑佚 司马彪[西晋]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春秋] 《黄帝阴符经》 黄帝[上古] 《握奇经》 风后[上古] 《太公阴谋》 姜尚[西周] 《盖庐》 伍员[春秋] 《范子计然》 范蠡[春秋] 《鬼谷子兵法》 鬼谷子[战国] 《孙膑兵法》 孙膑[战国] 《鹖冠子》 鹖冠子[战国] 《墨子》 墨翟[战国] 《潜夫论》 王符[东汉] 《言兵事书》 晁错[西汉]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三国] 《将苑》 诸葛亮[三国] 《阴符经》 诸葛亮[三国] 《八阵总述》 马隆[西晋]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南朝] 《孙子略解》 曹操[三国] 《心书》 诸葛亮[三国] 《三十六计》 檀道济[南朝] 《卫公兵法辑本》 李靖[唐朝]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阴符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孙子兵法》 李筌[唐朝] 《儒门经济长短经》 赵蕤[唐朝] 《射经》 王璩[唐朝] 《阃外春秋》 李筌[唐朝] 《兵典》 杜佑[唐朝] 《策林》 白居易[唐朝]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王真[唐朝] 《刘子》 刘昼[北齐] 《兵要望江南》 易静[唐朝] 《权书》 苏洵[宋朝] 《衡论》 苏洵[宋朝] 《几策》 苏洵[宋朝] 《守城录》 陈规[宋朝] 《虎钤经》 许洞[宋朝] 《历代兵制》 陈傅良[宋朝] 《行军须知》 [宋朝] 《兵法心要》 刘基[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火龙神器阵法》 焦玉[明朝] 《间书》 朱逢甲[清朝] 《兵经百言》 揭暄[清朝]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清朝] 《黄帝问玄女兵法》 佚名[唐朝] 《九议》 辛弃疾[宋朝] 《武经总要》 曾公亮、丁度[宋朝] 《酌古论》 陈亮[宋朝] 《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辛弃疾[宋朝] 《武编》 唐顺之[明朝]
《吴子兵法》 吴起[战国]
《司马法》 司马穰苴[春秋]
《尉缭子》 尉缭[战国]
《六韬》 姜尚[西周]
《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秦朝]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靖[唐朝]
《百战奇略》 刘基[明朝]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清朝]
《商君书》 商鞅[战国]
《太公兵法》 姜尚[西周]
《黄石公素书》 黄石公[秦朝]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宋朝]
《美芹十论》 辛弃疾[宋朝]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宋朝]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宋朝]
《乾坤大略》 王余佑[明朝]
《练兵实纪》 戚继光[明朝]
《江南经略》 郑若曾[明朝]
《筹海图编》 郑若曾[明朝]
《纪效新书》 戚继光[明朝]
《阵纪》 何良臣[明朝]
《耕余剩技》 程冲斗[明朝]
《兵法百战经》 王鸣鹤[明朝]
《兵制》 [明朝]
《闲暇清论》 唐万龄[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救命书》 吕坤[明朝]
《武备志》 茅元仪[明朝]
《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茅元仪[明朝]
《论持久战》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策略的哲学》 朔雪寒[民国]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 曾中生[] 《游击战争的要诀》 曾中生[] 《与川军作战要点》 曾中生[] 《追击要点》 舒玉璋[] 《军事知识研究》 舒玉璋[] 《连、排、班长须知》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
国外的:
《注意!坦克!》 古德里安[德国] 《装甲战》 富勒[英国]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马汉[美国] 《制空权》 杜黑[意大利] 《间接路线战略》 哈特[英国] 《战略入门》 博福尔[法国] 《总体战》 鲁登道夫[德国] 《大棋局》 布热津斯基[美国] 《沙漠战争规律》 隆美尔[德国] 《长征记》 色诺芬[古希腊] 《制胜的科学》 苏沃洛夫[俄国] 《谋略》 弗龙蒂努斯[古罗马]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德国] 《高卢战记》 凯撒[古罗马] 《战争艺术概论》 若米尼[瑞士] 《暴力论》 恩格斯[德国] 《亚历山大远征记》 阿里安[古希腊]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孙武
《吴子》 旧题:吴起 [注]
《六韬》 旧题:姜尚 [注]
《司马法》 田和 [注]
《三略》 旧题:黄石公 [注]
《尉缭子》 尉缭
《唐李问对》 阮逸 [注]
其他著作
《孙膑兵法》 孙膑
《百战奇略》 刘基
《握奇经》 旧题:风后氏
《鬼谷子》 王诩
《将苑》 旧题:诸葛亮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纪效新书》 戚继光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孙子兵法》 孙武[春秋] 《登坛必究》 王鸣鹤[明朝] 《投笔肤谈》 西湖逸士[明朝] 《兵垒》 尹宾商[明朝] 《广名将传》 黄道周[明朝] 《兵法》辑佚 诸葛亮[三国] 《战略》辑佚 司马彪[西晋]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春秋] 《黄帝阴符经》 黄帝[上古] 《握奇经》 风后[上古] 《太公阴谋》 姜尚[西周] 《盖庐》 伍员[春秋] 《范子计然》 范蠡[春秋] 《鬼谷子兵法》 鬼谷子[战国] 《孙膑兵法》 孙膑[战国] 《鹖冠子》 鹖冠子[战国] 《墨子》 墨翟[战国] 《潜夫论》 王符[东汉] 《言兵事书》 晁错[西汉]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三国] 《将苑》 诸葛亮[三国] 《阴符经》 诸葛亮[三国] 《八阵总述》 马隆[西晋]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南朝] 《孙子略解》 曹操[三国] 《心书》 诸葛亮[三国] 《三十六计》 檀道济[南朝] 《卫公兵法辑本》 李靖[唐朝]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阴符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孙子兵法》 李筌[唐朝] 《儒门经济长短经》 赵蕤[唐朝] 《射经》 王璩[唐朝] 《阃外春秋》 李筌[唐朝] 《兵典》 杜佑[唐朝] 《策林》 白居易[唐朝]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王真[唐朝] 《刘子》 刘昼[北齐] 《兵要望江南》 易静[唐朝] 《权书》 苏洵[宋朝] 《衡论》 苏洵[宋朝] 《几策》 苏洵[宋朝] 《守城录》 陈规[宋朝] 《虎钤经》 许洞[宋朝] 《历代兵制》 陈傅良[宋朝] 《行军须知》 [宋朝] 《兵法心要》 刘基[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火龙神器阵法》 焦玉[明朝] 《间书》 朱逢甲[清朝] 《兵经百言》 揭暄[清朝]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清朝] 《黄帝问玄女兵法》 佚名[唐朝] 《九议》 辛弃疾[宋朝] 《武经总要》 曾公亮、丁度[宋朝] 《酌古论》 陈亮[宋朝] 《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辛弃疾[宋朝] 《武编》 唐顺之[明朝]
《吴子兵法》 吴起[战国]
《司马法》 司马穰苴[春秋]
《尉缭子》 尉缭[战国]
《六韬》 姜尚[西周]
《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秦朝]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靖[唐朝]
《百战奇略》 刘基[明朝]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清朝]
《商君书》 商鞅[战国]
《太公兵法》 姜尚[西周]
《黄石公素书》 黄石公[秦朝]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宋朝]
《美芹十论》 辛弃疾[宋朝]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宋朝]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宋朝]
《乾坤大略》 王余佑[明朝]
《练兵实纪》 戚继光[明朝]
《江南经略》 郑若曾[明朝]
《筹海图编》 郑若曾[明朝]
《纪效新书》 戚继光[明朝]
《阵纪》 何良臣[明朝]
《耕余剩技》 程冲斗[明朝]
《兵法百战经》 王鸣鹤[明朝]
《兵制》 [明朝]
《闲暇清论》 唐万龄[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救命书》 吕坤[明朝]
《武备志》 茅元仪[明朝]
《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茅元仪[明朝]
《论持久战》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策略的哲学》 朔雪寒[民国]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 曾中生[] 《游击战争的要诀》 曾中生[] 《与川军作战要点》 曾中生[] 《追击要点》 舒玉璋[] 《军事知识研究》 舒玉璋[] 《连、排、班长须知》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孙武
《吴子》 旧题:吴起 [注]
《六韬》 旧题:姜尚 [注]
《司马法》 田和 [注]
《三略》 旧题:黄石公 [注]
《尉缭子》 尉缭
《唐李问对》 阮逸 [注]
其他著作
《孙膑兵法》 孙膑
《百战奇略》 刘基
《握奇经》 旧题:风后氏
《鬼谷子》 王诩
《将苑》 旧题:诸葛亮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纪效新书》 戚继光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中国的: 《孙子兵法》 孙武[春秋] 《登坛必究》 王鸣鹤[明朝] 《投笔肤谈》 西湖逸士[明朝] 《兵垒》 尹宾商[明朝] 《广名将传》 黄道周[明朝] 《兵法》辑佚 诸葛亮[三国] 《战略》辑佚 司马彪[西晋]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春秋] 《黄帝阴符经》 黄帝[上古] 《握奇经》 风后[上古] 《太公阴谋》 姜尚[西周] 《盖庐》 伍员[春秋] 《范子计然》 范蠡[春秋] 《鬼谷子兵法》 鬼谷子[战国] 《孙膑兵法》 孙膑[战国] 《鹖冠子》 鹖冠子[战国] 《墨子》 墨翟[战国] 《潜夫论》 王符[东汉] 《言兵事书》 晁错[西汉]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三国] 《将苑》 诸葛亮[三国] 《阴符经》 诸葛亮[三国] 《八阵总述》 马隆[西晋]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南朝] 《孙子略解》 曹操[三国] 《心书》 诸葛亮[三国] 《三十六计》 檀道济[南朝] 《卫公兵法辑本》 李靖[唐朝]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阴符经》 李筌[唐朝] 《李筌注孙子兵法》 李筌[唐朝] 《儒门经济长短经》 赵蕤[唐朝] 《射经》 王璩[唐朝] 《阃外春秋》 李筌[唐朝] 《兵典》 杜佑[唐朝] 《策林》 白居易[唐朝]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王真[唐朝] 《刘子》 刘昼[北齐] 《兵要望江南》 易静[唐朝] 《权书》 苏洵[宋朝] 《衡论》 苏洵[宋朝] 《几策》 苏洵[宋朝] 《守城录》 陈规[宋朝] 《虎钤经》 许洞[宋朝] 《历代兵制》 陈傅良[宋朝] 《行军须知》 [宋朝] 《兵法心要》 刘基[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火龙神器阵法》 焦玉[明朝] 《间书》 朱逢甲[清朝] 《兵经百言》 揭暄[清朝]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清朝] 《黄帝问玄女兵法》 佚名[唐朝] 《九议》 辛弃疾[宋朝] 《武经总要》 曾公亮、丁度[宋朝] 《酌古论》 陈亮[宋朝] 《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辛弃疾[宋朝] 《武编》 唐顺之[明朝]
《吴子兵法》 吴起[战国]
《司马法》 司马穰苴[春秋]
《尉缭子》 尉缭[战国]
《六韬》 姜尚[西周]
《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秦朝]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靖[唐朝]
《百战奇略》 刘基[明朝]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清朝]
《商君书》 商鞅[战国]
《太公兵法》 姜尚[西周]
《黄石公素书》 黄石公[秦朝]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宋朝]
《美芹十论》 辛弃疾[宋朝]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宋朝]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宋朝]
《乾坤大略》 王余佑[明朝]
《练兵实纪》 戚继光[明朝]
《江南经略》 郑若曾[明朝]
《筹海图编》 郑若曾[明朝]
《纪效新书》 戚继光[明朝]
《阵纪》 何良臣[明朝]
《耕余剩技》 程冲斗[明朝]
《兵法百战经》 王鸣鹤[明朝]
《兵制》 [明朝]
《闲暇清论》 唐万龄[明朝]
《战略》 胡宗宪[明朝]
《救命书》 吕坤[明朝]
《武备志》 茅元仪[明朝]
《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茅元仪[明朝]
《论持久战》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策略的哲学》 朔雪寒[民国]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 曾中生[] 《游击战争的要诀》 曾中生[] 《与川军作战要点》 曾中生[] 《追击要点》 舒玉璋[] 《军事知识研究》 舒玉璋[] 《连、排、班长须知》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
国外的:
《注意!坦克!》 古德里安[德国] 《装甲战》 富勒[英国]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马汉[美国] 《制空权》 杜黑[意大利] 《间接路线战略》 哈特[英国] 《战略入门》 博福尔[法国] 《总体战》 鲁登道夫[德国] 《大棋局》 布热津斯基[美国] 《沙漠战争规律》 隆美尔[德国] 《长征记》 色诺芬[古希腊] 《制胜的科学》 苏沃洛夫[俄国] 《谋略》 弗龙蒂努斯[古罗马]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德国] 《高卢战记》 凯撒[古罗马] 《战争艺术概论》 若米尼[瑞士] 《暴力论》 恩格斯[德国] 《亚历山大远征记》 阿里安[古希腊]
还有一些失传的
《孟德新书》 曹操
《续孙子兵法二篇》 曹操
《六军镜》 李靖
黄石公素书的作者简介
本文2023-10-19 21:39: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