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最早源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紫苏叶最早源自,第1张

紫苏最早源自中国,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植物。紫苏在古代被称为荏,汉代的《七发》赋中就有“鲤鱼片缀紫苏”的记载,说明紫苏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为紫苏的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低,所以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栽培。除了我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紫苏可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目前常用的古籍分类法为四部分类法。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为例,主要类目如下:

1. 经部

总类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 杂礼书

乐类

春秋类

汇编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总义

孝经类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四书总义

群经总义类、小学类

汇编 训诂 字书 韵书

2. 史部:

纪传类

汇编 通代 断代

编年类

通代 断代

纪事本末类

通代 断代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 奏议

传记类

总传 别传 年谱 日记 家传 宗谱 杂录 贡举 职官录

史抄类

时令类

地理类

总志 方志 杂志 山水志 专志 游记 外纪

职官类

官制 官箴 政纪

政书类

通制 典礼 邦计 军政 法令 邦交 考工 科举 公牍 档册 杂录

目录类

汇编 公藏 家藏 知见 地方艺文 杂录

金石类

总类 金类 石类 玉类 陶类 钱币 玺印

史评类

3.子部

总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附兽医)

医家类

丛编 医经 本草 诊法 方论 针灸 养生 史传

天文算法类

天文 历法 算书

术数类

数学 占候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杂术

艺术类

书画 画谱 篆刻 乐谱 棋谱 杂技

谱录类

丛编 器物 食谱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

杂家类

杂学杂说 杂考 杂记 杂品 杂纂

小说类

笔记 短篇 长篇

类书类

释家类

大藏 译经 撰疏

道家类

4.集部:

楚辞类

汉魏六朝别集类

唐五代别集类

宋别集类

金别集类

元别集类

明别集类

清别集类

总集类

丛编、通代、断代、地方艺文、家集

诗文评类

词类

丛编、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

曲类

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俗曲、弹词、宝卷、曲选、曲谱、曲律、曲韵、曲评、曲话、曲目

5丛部

汇编丛书

地方丛书

家集丛书

自著丛书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

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这里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对烹调中的香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前两期关于香料的文章进行深入整理。

1八角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

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

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

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

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

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

其性温,味辛。

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使用小百科

①八角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②炖肉时,肉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④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八角性温,味甘辛。

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特别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现亮晶晶的东西,那种八角是硫磺熏干的,一种结晶体。

自然干八角颜色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纯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经过硫磺熏制上颜色,所以本站建议八角做菜前用开水煮3-5分钟,去掉苦味,去掉硫磺,还能增加香味。

2白豆蔻

白豆蔻又称白扣,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

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

常与砂仁同用。

古籍典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罗国,呼为多骨。

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 

烹饪指导

①白豆蔻忌见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⑤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

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

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3草果

草果又称草果仁、草果子。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

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使用禁忌:

①草果忌铁。

②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③用于疟疾,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4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

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

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国就已作为肉类的调味品与生姜齐名

5香叶

香叶又称月桂、甜月桂、月桂冠,是调味料月桂叶的来源。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灌木岩石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叶片深绿色,椭圆形,革质,味苦,清香。

干燥后,苦味减少,香气增强,可以用作调料,即“香叶”。

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

干叶亦可作罐头的矫味剂。

为西餐常用芳香调味料之一。

适合在烹调肉类的时候,或者是调制肉类的沾酱加一点进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则会盖住食物的原味:如果是用在酱料的调制,选小下点的叶子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整片叶子来算,一片叶子煮一锅肉就绰绰有余了;以磨成粉末的月桂叶来说,一般家庭煮一大锅肉,也只需要大约用小指甲挑一点点的分量就够了。

6甘松

甘松又名松香、香松。

近年来是新派火锅的宠儿,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根及根茎。

甘松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宽叶甘松生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等地。

秋末冬初茎叶将枯萎时挖根,抖净泥沙,不可水洗,除去残茎及须根,阴干或晒干。

甘松根茎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

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

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

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7公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丁香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群岛及非洲。

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植物园有少量栽培。

当花蕾由绿色转红色时采摘,晒干。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状,稍似丁字形,长1至2厘米。

花呈圆球形,直径03至05厘米,花辨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雄蕊多数,花丝弯曲,花柱直立,萼筒圆柱形,略扁稍弯曲,长07至14厘米,直径03至06厘米,红棕色或棕褐色,上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质坚实,富油性,入水则萼筒垂直下沉,芳香,味辛辣有有麻舌感。

以油性富、香气烈,入水下沉者为佳 。

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矫味增香。

常用于制作肉类卤菜,亦用于糕点、腌制食品、炒货、蜜饯、饮料的制作;亦为“五香粉”和“咖喱粉”原料之一。

8排草

排草为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

是近年来在麻辣火锅中运用普遍的一味香料。

其性味甘平。

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

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

9香砂

香砂又名川砂仁、阳春砂,用于烹调有增浓、增厚复合香味,压异之效。

系植物阳春砂的果实,气味辛凉,常被用作香料。

性温,味辛。

另外说明的是香砂和砂仁不是一种东西,外形很相似,只是香砂大一点,外皮薄。

而砂仁小,外皮厚、坚硬。

两种东西都是香料、中药,气味不同。

10小茴香

小茴香又名茴香、谷茴香、香子。

味辛,性温。

茴香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新鲜的茎叶具特殊香辛味,可作为蔬菜食用。

种子是重要的香料之一,也是常用的调料。

主治:中焦有寒,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含挥发油,主要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

小茴香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

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

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

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

果椭圆形,黄绿色。

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

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

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

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

(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

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

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

表面黄绿或淡**,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

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11孜然

学名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 小茴香,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原始产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孜然富有油性,气味芳香浓烈,油爆或火烤后的香气会更明显,遇热后的孜然味道稍微会有点改变;有除腥膻、增香味的作用。

孜然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佐料,主要用作解羊肉膻味,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也是配制咖哩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提示:用孜然调味,用量不宜过多。

孜然性热,所以夏季应少食。

便秘或患有痔疮者应少食或不食。

香料---烹饪常用香料的用途及简介(下)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

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本期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再介绍近20种香料。

1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别名:兴安白芷(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大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东北)

真品白芷:外观呈类圆锥形而无明显的棱骨,长约10~2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有时附有支根,顶端有凹洼的茎痕,也有多数同心环状的纹理。

表面**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分布有少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粉质,全部淡棕色,随处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层环为明显的棕色,木质部约占横断面的1/3以上,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幅射;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辛,微有苦味。

伪品岩白芷:外观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根头部有环纹,四周有少数呈毛状的基生叶柄残基;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有少数裂隙;闻之气微,无芳香味,口尝味淡而后口甜。

在烹饪中用于增香。

2老蔻

3、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烹饪中主要用于去腥。

4当归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如何鉴别当归:

①看:湿熏的当归颜色金黄,干熏的难辨认,但是仔细看,也有不均匀的**完全不熏的就是自然的土棕色或者是土**或者是土黑色;

②闻:熏过的当归仔细闻有刺鼻的硫磺味,特别是刚拆开密封包装的时候,但是时当归间长了的好话也不容易闻出来,无硫熏有股药香夹着土腥的味道;

③吃:都洗干净,然后吃表皮,硫熏的会有酸辣味,无硫熏的是辣甜麻苦但是不酸;

④时间检测:熏过的一般自然存放半年以内不会生虫,有的甚至能放2-3年也看不出是陈年旧货,无硫熏的就比较惨了,头部跟股子缝隙都能看到虫卵跟虫屎,内部已经有虫啦!

食谱:当归补血汤

原料:红蟹2只(约750克),当归10克,黄芪50克,枸杞子50克,杜仲50克,黑枣100克,米酒25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红蟹洗净、起壳、去鳃,切块备用。

2将切好的红蟹放入锅内,加入当归、黄芪、枸杞子、杜仲、黑枣及适量清水,再加入米酒,用文火焖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黑枣与红枣成分、功效类同,但黑枣补血的效果更佳。

几者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效。

应用:适用于气血不足之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等症。

桂圆菊花羊蹄汤

材料:羊蹄750克、枸杞子15克、桂圆肉10克,当归5克,陈皮3克,白菊花5克。

当归桂圆菊花羊蹄汤[4]

调料:料酒、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1、羊蹄处理干净,切块,焯后捞出;枸杞子、桂圆肉、当归、陈皮、白菊花分别洗净。

2、碗中放入羊蹄、枸杞子、桂圆肉、当归、陈皮、料酒、姜片,加适量水,盖上盖,放入沸水锅中,隔水炖2小时,至羊蹄熟烂。

3、打开盖,去掉姜片、陈皮,放入白菊花、盐,煲5分钟即可。

如果羊蹄用热油炸过后再煲汤,可以使用油脂减少,口感更加爽滑。

1、将当归洗净后放入沙锅内,用温水约600毫升浸泡10分钟,在火上煎熬两次当归粥,每次煮沸后再慢煎20至30分钟,共收汁150毫升。

2、红枣浸泡洗净。

3、粳米淘洗干净。

4、将粳米、红枣、白糖同入锅中,加入药汁,加水适量煮粥。

贝母苦参丸

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与用量: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痰、黄腻苔已除,上方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病告而愈。

疗效: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

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5党参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

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

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

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药膳

1、参苓粥:党参、茯苓、生姜各10克,粳米100克。

先将党参等三味煎水取汁,后下米煮成粥。

可加盐调味食。

源于《圣济总录》。

本方以党参、茯苓补脾益胃,生姜温中健胃、止呕,粳米益脾养胃。

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欲呕,消瘦乏力。

2、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10个,糯米150克。

先将参、枣洗净,煎水取汁,另将糯米隔水蒸熟后反扣于碗中,上浇参、枣及其汁液,放入适量白糖。

每日可食二次。

源于《醒园录》。

本方以党参补脾益气,大枣、糯米与党参协同奏效。

用于脾虚气弱。

3、参芪粳米粥:党参、黄芪各10克,粳米100克。

参、芪煎水取汁,下粳米煮成粥。

以白糖调味食。

本方取参、芪均能补益脾肺之气,黄芪又能固表止汗。

用于肺、脾气虚,体倦乏力,短气自汗,少食便溏。

4、两仪膏:党参、熟地黄各等分。

加水煎取浓汁,另加等量白糖再煎至浓稠。

每次吃1~2匙,或以温水冲化饮。

源于《景岳全书》。

本方以党参补气,熟地黄补血。

用于气血两虚,体倦乏力,头晕目眩。

5、花胶排骨:花胶150克、排骨400克、黄党( 党参)50克、杞子两汤匙、淮山5 片、姜5 片、葱1棵。

6、甘草

别名:生甘草、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美草、蜜草、国老、甜草、粉草、蜜甘。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

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

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

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甘草山楂茶

材料:山楂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所有茶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

2、然后转小火,继续煮巧分钟后即一可关火。

3、最后加适量冰糖煮化,滤去残渣即可。

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来源:伤寒论: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甘草在卤水中常用 ,起到回甜作用。

7广木香

8白胡椒

胡椒气味芳香,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之一。

胡椒大部分都生长于高温和长期湿润地区,性味辛热,因此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

生长地点越偏南方的胡椒,性越温热,因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阳热之气。

所以,海南胡椒温热力最强。

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淀粉及可溶性氮,具有祛腥、解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气味能令人们胃口大开,增进食欲;

②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

③有胡椒的菜肴不易变质,说明胡椒还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

9红豆蔻

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实。

大高良姜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旷野草地或灌丛中。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于果实刚呈红色时采收,将穗割,摊放阴凉通风处4至7日,待果皮变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杆,扬净,晒干。

红豆蔻成熟果实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至15厘米,直径05至1厘米。

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

果皮薄,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

气香,浓,味辛辣。

以粒大、饱满、香气浓者为佳。

10黄栀子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制作菜肴经常用它来上 **,是一种对人无害的天然**素。

11、良姜

基原物料的生态:多年生草本。

根茎圆柱形,具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花叶良姜生根。

叶二列,长披针状,无柄,叶鞘开放抱茎。

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轴标红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浅红色。

蒴果不开裂,球形,成熟时橘红色。

种子具有干燥的假种皮。

花期4~10月。

12罗汉果

止咳化痰、戒烟润肺、清热利咽、排毒保湿、润肠通便。

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优质的罗汉果外皮烤制过后非常的脆,运输过程容易破碎,果皮果肉都是上好的药材,不影响正常食用。

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生津、滑肠通便,清咽止咳之功效,也是饮料和调味佳果。

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纯蛋白、粗蛋白、多种维生素、果糖以及20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抗衰老,防肺结核作用。

如何区分罗汉果的好坏?

①外表:新鲜的罗汉果表面有绒毛,体积越大相对来说越好。

②摇一摇:不响最好。

③两个碰一碰,清脆响声,有弹性最好。

④泡一泡,甜为好,苦为差。

要综合运用上面四条来选择罗汉果,不能单凭一条决定好坏。

13千里香

千里香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

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石灰岩地区较常见,花岗岩地区也有,有时为小面积范围内的单优种。

根、叶用作草药。

味微辛,苦而麻辣。

主要用于麻辣火锅中。

14肉蔻

为四川菜常用调料,常用于配制卤汤、腌制食品或炖制肉类,有去异味、增香辛的作用。

作调味料,可 去异味、增辛香。

供制酱肉之用,亦为急汁(CatchuP)的原料之一。

豆蔻瓣粉末多用作制甜品,如布丁(Pudding)和巧克力(Chocolate)等。

15山奈

沙姜又称山萘,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

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

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沙姜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山奈在烹调中多用于烧菜、卤菜及麻辣火锅,在湘菜系中有“三奈菜”一说,此类菜肴用主料加大量的三奈和干红辣椒、干花椒烹制而成,其味芬香奇特,受人称道。

三奈药性温良,注重养生的广东人喜用它烹鸡,“沙姜鸡”因此得名。

用好用对了这味香料,能为菜肴添色不少!

16香果

香果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香果的功效与作用还自傲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疼,疏肝解郁的作用,并且香果能扩大头部毛细血管,增进血液循环,延缓白发生长,保持头发润泽。

香果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胁剌痛,跌扑肿疼,头疼,风湿痹痛。

17香茅草

生于印度的柠檬香茅草,是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料,现在主要被用来当茶饮用以帮助消化。

柠檬香茅草的外表平平无奇,如果是长在路边,你会将它当做普通的茅草而忽略掉。

但是只要你搓一搓它的叶子或茎,它就会散发出好象柠檬般怡人的清香。

这种香味来自柠檬醛,柠檬也因为同样的成分而拥有清香。

用柠檬香茅草冲泡茶,最好先用手轻揉那些切成1—2厘米的草段,使香味更易泡出来,在玻璃茶壶中好象水草般的草叶会映衬得整个壶像是一颗绿水晶,十分美丽。

柠檬香茅草也可以当做调料来用,在东南亚地区,人们拿它的根部的白色茎来煮菜,泰国菜中的酸辣汤就是用它调理的。

越南的风味食品中,它的用途更广泛,如将其切丝放于煮好的米粉、蔬菜或肉上,或与肉共煮作芳香调料。

18紫草

紫草又名山紫草、紫草根 。

有显著的祛痘和消炎的效果,有很大的美容价值。

19荜拨

荜拨分别是荜茇和假蒟的别名。

产地:印尼、越南、我我国云南亦有产。

性状鉴别:果穗呈圆柱状,有时稍弯曲,长约2~5厘米,直径5~8毫米,少数带有1~2厘米长的果柄。

外表面黄棕色或深棕色,由多数细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紧密整齐形成交错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质坚脆,断面稍发红或带白点。

清香,味辛辣。

以身干肥发色黑味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胡椒碱,另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镇痛、消肿。

性味:辛、大温。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散寒。

止痛。

  第一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班姓传说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鲁班祠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 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班姓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 公输班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 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明朝时期古里国回回舍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舍班,古里国回回,后随父亲经商至中国,入附明朝,被授予南京锦衣卫镇抚使。 古里国,即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科泽科德(马拉雅拉姆语为Kozhikode),又称卡利卡特(英文为Calicut),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国,是昔日的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科泽科德以为公元1406年明朝的郑和、公元1498年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这两位东西方航海家的共同登陆的地点和共同去世的地点而著名。特别有意思的是,英文单词“calico”(印花布、花斑动物、妙龄女学生)就来源于这个城市的名称。 古里国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朝典籍中被称为南毗国(婆罗门姓Namburi),元朝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朝古籍称为“古里”。伊本·白图泰游纪中称为为Kalicut(卡里卡特)。 古里国还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 Fort)。 古里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在桑伽姆(Sangam)时期(公元前三~公元三世纪),古里国就是以泰米尔语Kallikkottai作为名字的港口了。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在该地长期从事香料贸易,使得这座港口城市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古里国在后桑伽姆时期的历史没有被记载下来,那属于南部印度的黑暗时期。 公元九世纪时,古里国成为第二朱罗王朝(Chera)的一部分。朱罗王国又称Perumals王国。宋徽宗赵佶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这个王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区,称为Nadus,其中包括Ernad和Polanad。古里国开始时是处于Polanad的统治者Porlarthris的管辖之下。 公元十三世纪时,古里国是Polanad和Ernad的争夺的一个重要的城市。Ernad的总部在Nediyiruppu,它的统治者Udaiyavar想要得到一个出海口。经过四十八年的争斗,Ernad赢得了胜利,在Velapuram建立了城堡。 在Ernad占据了科泽科德后,统治者Udaiyavar的势力得到了增强,他被人们称为Swami Nambiyathiri Thirumulpad,后来又改称Samuri或Samuthiri,欧洲人称他为“扎莫林”(Zamorin,来源于马拉雅拉姆语Samuthri Raja,意思是统治大海和山川的人)。被城堡环绕的地带被称为Koyil(宫殿)和 Kodu(筑堡垒于)。据史定襄《班姓族谱》学家KVKrishnan Iyer的研究,就是今“科泽科德”名字的来源。 古里国以其在马拉巴尔海岸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扎莫林将古里国辟为一个自由港,任何船只都可以在古里国停泊,补充淡水和食物。这一举措使古里国成为马拉巴尔海岸最富庶的国家。胡椒和生姜是当时古里国主要的出口货物。穆斯林占据着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通过给予马拉巴尔海岸的阿拉伯人特殊照顾,确保了古里国在海上贸易的优势地位。很久以来,古里国就以它迷人的特征和繁荣的景象吸引着游客。公元十四世纪时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多次访问古里国。直到今天,古里国曾经拥有的荣耀仍未退色。 元朝时期航海家汪大渊曾访问过古里国,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有专篇纪述。从明朝洪武~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中国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国。根据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记载,古里国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国人多数信回教,国王南毗人(Namburi),信释教,掌管国事的大头目信回教。 古里国国王曾在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派遣使者去中国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等;其中的金腰带是国王令匠人用五十两黄金抽细丝编成片,镶嵌多色宝石、珍珠造成的一条宝带。其时明朝与古里国两国关系十分密切。 郑和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首次下西洋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冬到达古里,在之后每次都会访问古里。郑和的船队带来去瓷器和丝绸,古里国国王派掌管国家事务的大头目带领二头目、算手、中介人和明朝官员面对面议价,平等交易,击掌定价,书写两份合约,各收一份,此后无论货物价格升降,双方都信守合同无悔。古里国以六成金币“法南”(fanam)或银币“答儿”(tar)支付货款。随后古里国的富商带来宝石、珍珠、珊瑚等货物来议价,为期一到三个月。 郑和的船队还把古里国作为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向西进入阿拉伯海和非洲海岸的基地。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国后,古里国国王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诏封古里王的敕书和诰命银印,各头目接受升赏品级冠服;郑和还在古里立石碑亭纪念:“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根据史料记载郑下西洋队伍中还有两名古里国人沙班和沙孝祖,二人都是原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农历4月,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途中,就在古里国去世。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耶稣教传教士Godiho de Eredia曾看见郑和在古里所立的石碑,并予以记载。 古里国的政治历史也是西方大国策划的诡谲和怀有敌意的阴谋故事。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5月,瓦斯科·达·伽马带领一个葡萄牙贸易代表团在卡里卡特北部十八公里处的Kappad登陆。卡里卡特当地的统治者和达·伽马谈判从阿拉伯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扎莫林派出了一支由八十艘战船和一千五百人组成的舰队。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拟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达·伽马在卡里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三班故里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谋杀了。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2月12日,达·伽马率领二十艘军舰再度从葡萄牙出发,准备用葡萄牙的军事力量来巩固新开的航线。当达·伽马抵达卡里卡特时,他的船队已扩编到二十九艘,很快征服了该地,并掠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达·伽马在印度已有“武力至上的问题调停者”的称呼,他派遣了更多军舰到东非和西印度,年底的12月24日达·伽马在当地过逝,被火化后埋在印度柯钦的圣法兰西斯教堂,直到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才被运回葡萄牙,重葬在维第格拉(Vidiqueira)。 明嘉靖七~十七年(公元1528~1538年),古里国的统治者在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主导权的战争中连续两次战败,葡萄牙人在科泽科德修筑了堡垒。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葡萄牙人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得到最后承认。和平只持续了一阵子,在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当地国王破坏了葡萄牙人的堡垒。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葡萄牙人再次赢得了战争,重新获得了在科泽科德驻扎的权利。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葡萄牙人和国王的军队一起镇压了当地海军将领Kunjali的叛乱。 公元十七世纪的初期,荷兰人也开始在科泽科德发展贸易,葡萄牙力量和影响开始退色。古里国联合荷兰人在清康熙二~三年(公元1663~1664年)取得了对葡萄牙人的最后的胜利,从而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英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法国人也开了一个。 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印度迈索尔的穆斯林统治者海德尔·阿里率领军队攻占并破坏了科泽科德,古里国最后一代统治者在自己的宫殿内自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人赶走了迈索尔的统治者,从此开始直接统治科泽科德。 公元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科泽科德成为马德拉斯的第一个成员。1956年,印度政府将行政区划按照语言界限重新组织,科泽科德从此属于喀拉拉邦。 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舍班受命出使西域,招抚回回归附明朝,以功迁到千户,被明宣宗赐汉姓“沙”,名“班”,史称沙班。明宣宗当时给舍班赐姓为沙氏,其主要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此后,沙氏成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今回族沙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江浙地区。 在沙班的后裔子孙中,分衍有一支班氏,属于因故以先祖名字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班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门阀。

十三香有什么香辛料

一般(十三香)是指13种各有特色香气的中草药材,例如:甘松,白芍,八角茴香,茴香,茯苓,麻椒,三奈,毕拨,白蔻,肉蔻,炮姜,紫蔻,丁香花,肉桂粉等辛香料,以上秘方以100g测算。

13香尽管是食用香料制成的,应用的情况下还要掌握好使用量。由于香辛料也是中药材的一种,是药三分毒,我们要宁少勿多的标准。

不一样的香辛料,所主要表现出去主要用途就不一样,例如小茴,具备味儿浓厚鲜美,一般用以烹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甘松,一般用以汤类,可让汤味芳香爽口,而白芍,八角,肉豆蔻一般用以烹饪牛肉、羊肉,能够 除去牛肉、羊肉的羊膻味,做到提鲜的实际效果,肉桂粉,麻椒,茯苓,炮姜一般用于熏肠,能够 提鲜解腻,而肉豆蔻、丁香花用以熏鸡,熏鸭等,让口味更与众不同。

“十三香”的配制,一般应是:麻椒、八角茴香各5份,肉桂粉、三奈、茯苓、毕拨、白芍各2份,其他各1份,随后把他们合在一起,便是“十三香”。分离应用也可,如小茴香味道浓郁,用以制做荤菜及豆类食品最好是;做牛、牛肉用白芍,可除去膻气提升鲜香,使肉质地鲜嫩;熏肠、煮肠用肉桂粉,可让肉、肠香气浓厚,久食不油腻;氽汤用茯苓和甘松,可使味道素雅而芳香;做鱼用三奈和姜片,即能消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适宜,香味横益;熏烤鸡、鸭、鸭肉,用肉蔻和丁香花,可让熏味与众不同,嚼时鲜香盈口,满屋子清香。

制做“十三香”时原材料务必充足晾干或风干,破碎筛粉,并且越密就越好。每个原材料应当独立破碎,各自储放,最好是将其装在无毒性无臭味的服用包装袋内,防止香辛料“反潮”或走味儿。应用时并不是使用量愈多愈好,一定要适当,由于八角茴香、丁香花、小茴香、姜片及其胡椒粉等料,他们尽管归属于纯天然调味料,但假如使用量过多,一样具备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毒副作用和化学诱变性,因此 应用时要以“宁少勿多”为宜。

十三香调料的种类及应用

⑴辛温型:八角、肉桂粉、小茴、麻椒、丁香花称五香,一般合适家庭小吃、葵瓜子、制酱等用,应用领域普遍,合适大家口感。一般销售市场上商品流通的五香粉全是以小茴、碎八角茴香主导,八角、丁香花非常少,因此 没有味儿,真实制做起来,应当以八角、丁香花主导,其他的辅助才行。

⑵香辣型:在五香的基本上添青川椒、荜菠、胡椒粉、肉豆蔻、炮姜、砂仁、毕拨等,在烧造之中,要资金投入适度的朝天椒,以做到有辣、麻的口味。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在朝天椒和青川椒能用热油炒,做到香的觉得,也是有碾成粉末状,也是有所有投入锅中熬水用,那就是说每一个主厨他有他自己的观点和喜好,都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⑶浓香型白酒:在一般原材料的基本上添香砂、肉蔻、肉豆蔻、辛庚,进口良姜,做成独有的香气,如腊肠、烤鸭、卤鸡和高档的烤串。

⑷异味型:砂仁、草蔻、肉蔻、甘松、三奈、青川椒、千年健、五加皮、杜仲多加五香以熬水,这类口感给人一种清爽的觉得。

⑸滋补养生型:如天麻、罗汉果、当参、川芎蔓长、肉桂粉做为辅材,佐以野生甲鱼、老母鸡、羊肉这类,

紫苏叶最早源自

紫苏最早源自中国,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植物。紫苏在古代被称为荏,汉代的《七发》赋中就有“鲤鱼片缀紫苏”的记载,说明紫苏在我国至少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