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神话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嫦娥奔月故事的出现,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不见于先秦的任何古文献!
意思是说:《淮南子》之前没有“奔月说”?
应该是这样!
事实是:
孔子及其儒家后辈的确没有过记录。
是不是他们遵照孔子的教导:“不语怪、力、乱、神”?
可是,法家、阴阳家、其他学派,也没有过记录过。
就连最喜欢讲古灵精怪故事的庄子,也只字未提到呢!
先秦古籍没有记载嫦娥奔月!
为什么诸子百家没有一个人提到过嫦娥奔月事件呢?
最早的时候,这个疑问天下无人能解,大约悬疑了几千年。
因为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可得翻遍西汉以前的古文献,还得翻遍西汉之后的史料。
中国人这方面的功夫下得颇深,且真有人翻遍了,结论是2个字:没有。
结论复杂点表述是:嫦娥奔月在古籍之中,貌似首次出现在《淮南子》之中!
《淮南子》是在西汉成书。西汉离战国较近,而战国流传下来的古籍最为丰富,里面却根本就找不到相应的文献来呼应。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刘安等人编造的故事。或者换句话说,在流传下来的先秦文献之中,原本并没有嫦娥奔月的记载,到了西汉,忽然就从《淮南子》里冒出来了一个“嫦娥奔月”。
九人雕塑:刘安与八位作者:苏飞、李尚、左吴、田由、吉被、毛被、伍被、晋昌
那么说来,是《淮南子》开创先河,首次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后来的高诱,给淮南子作注,他的注可能参考了张衡的《灵宪》。是《灵宪》最先确立了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和羿的夫妻关系。高诱的注和张衡的《灵宪》,成书皆在西汉之后的东汉。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难道,真的就没有别的古籍有相关记录么?
如果不翻遍中国历史上的古籍,肯定是不敢说这个话的。
估计是到了清朝,知识分子被禁锢,将精力转移到了故纸堆。
于是,终于有了经过“翻遍”后的答案,回答只一个字:有。
而且,不是一部,是有两部。
有2部古籍,记录了嫦娥奔月的事迹?
是的!
当然,要把话先说清楚——在《淮南子》之后,提到嫦娥奔月事件的古籍多得很,或者换句话说,从西汉到清朝的书籍虽然都可以称为古籍,可是对于这个时间段的古籍,它们提到的嫦娥奔月,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都是依据的《淮南子》而来的。
淮南子书籍
但是,从中发现两部书,它们的成书虽然晚于西汉,也就是晚于《淮南子》,但其引书却早于西汉,早于《淮南子》。
这话有点儿别扭,什么“成书”,什么“引书”的?
对此,我们得说慢一点儿,说具体一点——
我国两晋之后的南北朝期间,南朝有一个“梁朝”(公元502-557年),梁朝开国皇帝是梁武帝萧衍,他的长子名字叫萧统(公元501~531年),字德施,在梁的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立为皇太子,但是,还没有即位就英年早逝了,谥号昭明。就是这位死时才30岁的皇太子,却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件大事,他主持编撰了一部书《文选》,后人也有称《昭明文选》的。全书编选了先秦至梁的各体文章,分为三十八类,共七百余首。在现代中国如今挂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
这部《文选》的成书年代,显然比西汉《淮南子》晚了近500年。
在《文选》里面的〈祭颜光禄文〉注所引言:“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这里面具体提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它并不是引自《淮南子》,而是引自比《淮南子》早的另一部真正的远古的古籍。
这就是说,《文选》虽然成书晚于《淮南子》;但是,它所引用来说明嫦娥奔月事件的史料,并不是来自《淮南子》,而是一部要早于《淮南子》的其他古籍。
换句话说,梁朝《文选》的作者,阅读到的嫦娥奔月故事,不是来源于《淮南子》,而是来源于别的古籍。作者写下的嫦娥奔月故事,所依据的亦是别的古籍。
无独有偶,还有一部中国历史名著,有同样的情况——
学文科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经典之作是《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书籍
这部书的作者叫做刘勰,其生存的年代跟前面说到得萧统差不多,在齐梁之际,也就是公元5~6世纪的南北朝。该书所写比《文选》明确,直接就写道:“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
这个时代的人,已经觉得嫦娥奔月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称其为“迂怪”。
重点不在这儿,而是作者对于其资料来源,明确的说了,摘取自一部更早的远古的古籍,而不是西汉的《淮南子》。
根据《文选》和《文心雕龙》中透露的信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的出现,不是在西汉的《淮南子》,而是在更远的远古时代。但是,后人能够翻阅到的古籍,除了《淮南子》之外,没有别的古籍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同时,从先秦著作之中,也没有发现《文选》和《文心雕龙》提到的那部古籍。
于是,开始争论。有人说这部古籍存在,有人说不存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
争论
这部古籍叫什么名字呢?
两个字:《归藏》。
在《文选》里面的〈祭颜光禄文〉注所引言:“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文选》虽然成书晚于《淮南子》,但它引用来说明嫦娥奔月事件的史料,却是早于《淮南子》的。它说的嫦娥奔月,引自一部叫做《归藏》的古老典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的说,嫦娥奔月的史料引用于《归藏》。
有先秦史料记载,春秋时孔子所得的《坤乾》卦书(见《礼记》有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有研究者认为“归藏”是“坤乾”的音转,所以前者(《周礼》所称的《归藏》)很可能是后者(《坤乾》)的祖本。
意思是说:《归藏》又名《坤乾》,它是很古老的……
限于史料,后人们只能够从《文心雕龙》和《文选》注中,发现嫦娥奔月的记载,并不只是出于西汉的《淮南子》,应该要早得多。可是,这只能够说明《归藏》的亡佚时间可能很早,早于战国,或者早于春秋时代。
那么,它应该是一部非常古老的书。
这部古老的书,它在哪儿有呢?
在好长的历史时段中,这是一个古老的悬案
关于月亮的神话
本文2023-10-19 22:3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