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彗星有什么记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史记》中对彗星有什么记录?,第1张

世界上对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古籍《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里面所写的:“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公羊传》里也写道:“孛者何?彗星也。”在《史记·六国年表》秦厉共公十年(前467)里写到:“彗星见”,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对哈雷彗星的第二次记录,但由于文字太简单,没有被世界公认。世界上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前240)里所记载的:“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中国人。中国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曾经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跟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对照结果都比较符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

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断定说:"彗星记载最好的(除极少数例外),当推中国的记载。"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 由于中国彗星史料丰富、连续和较精确可靠,所以在近现代的天体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现代科学价值。

扩展资料: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

——哈雷彗星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慧星的书是中国的《春秋》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慧星的书是中国的《春秋》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英国,,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太空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一,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二,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三,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秦始皇七年为公元前240年从那次起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29次,在我国史记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有关“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的记录,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4000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变化,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因此,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又往前推了400多年

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完备的哈雷彗星记录被国际上许多研究者利用,成为研究彗星演化绝无仅有的宝贵资料

也许有人觉得,哈雷彗星是我们中国人最先看到的,为什么不叫它“中国彗星”呢科学不仅需要罗列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规律,上升为理论我国虽然有悠久而系统的哈雷彗星记录,但没有人进行整理研究,只是一些原始材料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就像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给历王的那块璞玉,要成器还要有一番精心的雕琢而哈雷正是做了这样的工作,因此,哈雷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天文记载之最

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之一我国的天文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我国天象观测的数量和质量,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我国古代大量的天象记录,年代连续,详细完备,准确性高,而且时间大都早于世界各国这些,反映出我们祖先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聪明和智慧

中国史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 前613 《春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秦厉共公十年 前467 《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秦始皇七年 前240 5月15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汉文帝后元二年 前163 5月12日 《汉书·天文志》

汉文帝后元二年正月壬寅,天 夕出西南。

◆汉昭帝始元二年 前87 7月10日 《汉书·天文志》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

◆汉成帝元延元年 前12 10月9日 《汉书·五行志》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明帝永平八年 66 2月2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

◆汉顺帝永和六年 141 4月1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毕昴。甲申在东井,遂历舆贵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218 5月28日 《后汉书·天文志》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

◆晋惠帝元康五年 295 4月23日 《晋书·天文志》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史记》中对彗星有什么记录?

世界上对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古籍《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里面所写的:“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公羊传》里也写道:“孛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