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三焦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三焦经简介,第1张

三焦经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简称。手少阳三焦经我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颊痛,耳后、肩、臑、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上直,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图出自《中国针灸大辞典》)图33(出自《中医大辞典》)

详见百科词条:三焦经 [ 最后修订于2015/7/27 17:54:56 共56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 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 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阿弥陀经》、7《无量寿经》、8《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 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 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9《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 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五大译经师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

真谛三藏法师(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

玄奘三藏法师(公元600~ 664年),中国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义净三藏法师(635~713年)唐代僧人,译经家、旅行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

不空三藏法师(公元705~ 774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

参考资料:

:佛经

四库是指《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麻烦采纳,谢谢!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  《难经》简介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6�1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6�1经籍志》、《唐书�6�1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6�1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6�1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易类

周易(汉川草庐) 易传

周易正义 陆氏易解(明)姚士粦辑

子夏易传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易纬坤灵图 易纬是类谋

易纬辨终备

新本郑氏周易(清)恵栋编 周易郑康成注

易纬乾元序制记

 

书类

尚书(汉川草庐) 尚书正义

 

诗类

诗经(汉川草庐)

韩诗外传(汉)韩婴 毛诗正义

毛诗多识(清)多隆阿 正史类 二十五史在线全文检索(南京博物院 南开大学)

史记(汉)司马迁著(汉川草庐)(国学网彩图版) 汉书(国学网彩图版)

汉书(唐)颜师古注(汉川草庐) 后汉书(国学网彩图版)

後汉书(唐)李贤等注(汉川草庐)

三国志 裴松之注本(汉川草庐)(国学网彩图版) 晋书(汉川草庐)

宋书(汉川草庐) 南齐书(汉川草庐)

梁书(汉川草庐) 陈书(汉川草庐)

魏书(汉川草庐) 北齐书(汉川草庐)

周书(汉川草庐) 南史(汉川草庐)

北史(汉川草庐) 隋书(汉川草庐)

旧唐书(汉川草庐) 新唐书(汉川草庐)

旧五代史(汉川草庐) 新五代史(汉川草庐)

宋史(汉川草庐) 辽史(汉川草庐)

金史(汉川草庐) 元史(汉川草庐)

明史(汉川草庐) 清史稿(汉川草庐)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编撰

儒家类

帝范(唐)李世民 家范(宋)司马光

世范(宋)袁采 中论(东汉)徐干

荀子 申鉴(汉)荀悦

近思录(宋)朱熹 吕祖谦 盐铁论(西汉)桓宽

孔丛子(汉)孔鲋

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孔子家语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 孔子集语(清)孙星衍

法言义疏(西汉)杨雄

王守仁全集

读书分年日程(元)程端礼

文选(南朝梁)萧统 (唐)李善注 新论(孔子2000上、中、下)

全汉文(清)严可均辑 全唐诗

婉约词(品梅斋) 全宋词

全元曲

乐府诗集 搜玉小集

六朝文絜(百度国学) 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百度国学)

绝妙好词(百度国学) 全后汉文(清)严可均辑

香艳从书(清)虫天子

宋词三百首(百度国学)

皇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等 选辑

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清)严可均辑

问题一:儒家的五经是什么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问题二:想看四书五经之类都典籍,有什么好推荐么?如题 谢谢了 四书五经要带注解的,看来老兄的文言基础较弱。 建议你去读南怀瑾先生写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易经杂说》《白话易经》、《易经系传别讲》、《中 庸》、《原本大学微言》、《漫谈中国文化》。 看南师的讲解,对照原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问题三:五经是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问题四:“五经”是五种儒家经学典籍的合称,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其中? 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问题五:四书五经有哪些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耽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问题六: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问题七:五经里有什么内容 春秋左传是对春秋的注释

五经作者分别是

诗 西周至春秋的诗歌集

书 无名氏,孔子编订

礼 无名氏,周朝礼官

易 周公、

春秋 无名氏,孔子编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

春秋左传你是说《左氏春秋》吧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他们的作者分别是孔子、筮官、史官、戴德和左丘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问题八:五经是哪些 春秋左传是对春秋的注释

五经作者分别是

诗 西周至春秋的诗歌集

书 无名氏,孔子编订

礼 无名氏,周朝礼官

易 周公、

春秋 无名氏,孔子编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

春秋左传你是说《左氏春秋》吧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他们的作者分别是孔子、筮官、史官础戴德和左丘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籍中的三焦经简介

三焦经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简称。手少阳三焦经我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