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衣治什么病
蝉蜕 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等的若虫羽化时脱落下来的皮壳。蜕有退之音,脱之意,所以这种药材叫做蝉蜕。在我国,黑蚱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多栖息在柳、杨、枫杨等树上,吸食树木中的汁液。蝉蜕略呈椭圆形并弯曲,长约35 cm,宽约2 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体轻,中空,易碎,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痛、麻疹不透和惊风抽搐等症。
药用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脱落的皮壳。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工笔宣纸蝉翼和蝉衣的区别如下:
工笔宣纸蝉翼指的是一种非常薄的宣纸,其纤维细,可以做成生宣,也可以做成半生熟宣。这种宣纸因为薄,所以一般以半生熟的蝉翼用处较大,可以覆盖临摹之类的。
如果您想问的是工笔宣纸蝉衣的话,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 “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痫,寒热。”
《名医别录》: “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药性本草》 :“小儿壮热。”
《药性论》 :“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本草衍义 》:“除目昏障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痘疹出不快。”
《本草纲目》 :“治头风,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李中梓:“味咸、甘,性寒,无毒,不载经络。主催生,下胎衣,通乳汁,止夜啼,定惊痫,逐邪热,杀疳蛊,亦能止渴。”
蝉有五种,陈藏器辨之悉,今以形极大而声极高,一鸣而无所停断者,入药最良。
《玉楸药解》 黄元御:“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驱风,退消肿。”
蝉蜕轻浮发散,专治皮毛,退膜,消肿毒。治大人失音,小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意。
《本草蒙筌 》:“去翳膜侵睛,胬肉满眦,眼科诚奇。”
《本草拾遗 》:“研,一钱七,井花水服,主哑病。”
《本草经疏》 : “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本草新编》 “ : 蝉蜕去目内翳膜、并侵睛胬肉。小儿痘疮,用之以护目,断不可少之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蝉蜕无气味,性微凉。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若为末单服,又善治疮中生蛆,连服数次其蛆自化。为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为其为蝉之蜕,故又能脱目翳也。
蝉亦止小儿夜啼,又善医音哑。
《本草备要》: “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为末,酒调服)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
现代研究:
1、成分: 主含甲壳质、壳聚糖,并含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
2、作用: 本品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还能使心率减慢。
3、药理: 其煎剂能对抗小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并能抑制小鼠的自由活动,证明蝉蜕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而起到解痉、镇静功效。实验表明,本品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出高度抗肿瘤活性。
4、临床报导: 治疗破伤风,用蝉衣去头足,焙干研末,每次3钱,日服3次,黄酒冲服,并配合针灸、镇静剂和抗菌素。共观察29例,仅1例死亡。
5、典型案例: 蝉蜕祛风止痒案。冯某某,女,48岁,1988年10月15日就诊。近两年来躯干、臀部及双下肢出现蚕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纺锤形丘疹,反复发作,奇痒难忍,诊为顽固性荨麻疹。经服西药,效果甚微。服蝉蜕丸(蝉蜕去头足,粉碎过筛,炼蜜为丸,每丸约重9g),每天3次,每次1丸,1周后症状基本控制,继服3周,追访至今,未再发作〔基层中医药杂志,1992,(1):47〕。
目录 1 拼音 2 赵炳南方:荆防方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荆防方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加减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荆防方 1 拼音
jīng fáng fāng
2 赵炳南方:荆防方21 处方
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黄芩9克,薄荷45克,蝉蜕45克。
22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主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23 荆防方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4 摘录
赵炳南方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荆防方
32 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33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34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5 加减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兼吐泻、腹痛者,加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
36 各家论述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药。荆芥驱散气分风邪;防风散骨肉之风;薄荷清轻凉散,解风热之邪,又可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升散开窍;僵蚕祛风散结;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古籍中的荆防方 《痘疹心法要诀》:[卷四痘中杂证(下)]夹痧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痘疹心法要诀》清吴谦等公元1742年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夹痧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痘中杂证《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外科证治全书》:[卷一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治目大要则患眼丹,红肿胀痛。风盛者肿软下垂,不能视物,用荆防败毒散散之。热欲溃者,按阳痈则例治之。然须速愈,
《痘疹心法要诀》:[卷四痘中杂证(下)]夹草川芎枳壳(麸炒)桔梗赤茯苓引用生姜,水煎服。方歌夹宜用疏解剂,荆防败毒进莫迟,羌独柴前荆防草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夹疲□蝉衣治什么病
本文2023-10-19 23:44: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