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罗盘起源及各层用途 ? ( 请解说较少人懂的层数, 例 24 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风水罗盘起源及各层用途 ? ( 请解说较少人懂的层数, 例 24 山......,第1张

罗盘,又称罗经、罗庚、罗经盘等,是风水师从事风水活动不可没有的重要工具。 罗盘是现代指南针的前身。罗盘以“卯”代表东方,以“午”代表南方,以“酉”代表西方,以“子”代表北方,以“巽”代表正东南,以“坤”代表正西南,以“干”代表正西北,以“艮”代表正东北。 除了八宫方位之外,还会以二十四个方位去断吉凶的,每个方位占十五度水上称为二十四山。它们是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干、亥;壬、子、癸;丑、艮、寅。罗盘有天地人三盘,为立向、消砂、纳水之用,每盘的用法,都有一定之理与一定之法,各有其妙。然而每盘之中,皆有六十花甲,而十二支中,每向水火木金土之五行全备。 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理论,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如果你有一个指南针,你可以发觉罗盘与指针相对的度数如下: 方位 卦位 二十四山角度 二十四山角度 二十四山角度 1 正北 坎 (kǎn) 壬(3375 - 3525) 子(3525 - 75) 癸(75 - 225) 2 东北 艮 (gn) 丑(225 - 375) 艮(375 - 525) 寅(525 - 675) 3 正东 震 (zhn) 甲(675 - 825) 卯(825 - 975) 乙(975 - 1125) 4 东南 巽 (xn) 辰(1125 - 1275) 巽(1275 - 1425 ) 巳(1425 - 1575) 5 正南 离 (l) 丙(1575 - 1725) 午(1725 - 1875 ) 丁(1875 - 2025) 6 西南 坤 (kūn) 未(2025 - 2175) 坤(2175 - 2325) 申(2325 - 2475) 7 正西 兑 (du) 庚(2475 - 2625) 酉(2625 - 2775) 辛(2775 - 2925) 8 西北 干 (qin) 戌(2925 - 3075) 干(3075 - 3225) 亥(3225 - 3375)

天文航海技术

天文航海技术主要是指在海上观测天体来决定船舶位置的各种方法。我国古代出航海上,很早就知道观看天体来辨明方向。西汉时代《淮南子》就说过,如在大海中乘船而不知东方或西方,那观看北极星便明白了。(《齐俗训》:“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嘉遯》上也说,如在云梦(古地名)中迷失了方向,必须靠指南车来引路;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必须观看北极星来辨明航向。(“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东晋法显从印度搭船回国的时候说,当时在海上见“大海弥漫,无边无际,不知东西,只有观看太阳、月亮和星辰而进。”一直到北宋以前,航海中还是“夜间看星星,白天看太阳”。只是到北宋才加了一条“在阴天看指南针”。

大约到了元明时期,我国天文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观测星的高度来定地理纬度。这是我国古代航海天文学的先驱。这种方法当时叫“牵星术”。牵星术的工具叫牵星板。

牵星板用优质的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块递减二厘米,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厘米。另有用象牙制成一小方块,四角缺刻,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上面所举最小一块边长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比如用牵星板观测北极星,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这样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北极星距水平的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块木板和象牙块四缺刻替换调整使用。求得北极星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元代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由陆路来我国,在我国耽了二十多年后由海路回去。海路航线是经我国南海进入印度洋折而往西。马可波罗当时是搭乘我国航海家驾驶的我国船舶回去的。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当时我国海船和航海的情况。据游记记载,海船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后,便有北极星高度的记录,可见那时我国航海家已经掌握了牵星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往返牵星为记”。可知当时航行在印度洋中的我国航海家已经十分熟悉牵星术了。明代牵星,一般都是牵北极星,但在低纬度(北纬六度)下北极星看不见时,改牵华盖星(北极星是小熊座α星,华盖星是小熊座β、γ双星)。

明代在航海中还定出了方位星进行观测,以方位星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来决定船舶夜间航行的位置。当时叫观星法,观星法也属牵星术范围之内。

明代牵星术的航海记录,例如从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的科泽科德)到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海岸阿曼的佐法尔)航路,在古里开船,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二十四分(折合今度,下同)。船向西北,船行九百公里到莽角奴儿(今印度西海岸的门格洛尔),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八度。后船向西北偏西,航行一千五百公里,在大海中,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十度。又船向正西稍偏北,航行二千一百公里,到祖法儿,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十二度四十八分。把北极星高度用当时的算法折算地理纬度,和现在各地的地理纬度基本相合。又从航路来看,航向和航程也和现在的航路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明代天文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先进。

关于求天象出没时间,明代航海家也有些规定。流传下来的明末抄本航路专书中有太阳月亮的出没时间表,还有“定太阳出没歌”和“定太阴出没歌”。“定太阳出没歌”文是:

“正九出乙没庚方;二八出兔没鸡场;

三七出甲从辛没;四六生寅没犬藏;

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

惟有十月十二月,出辰入申仔细详。”

这是把十二个月的太阳出没时辰用一首歌诀来概括。正月、九月太阳出在乙时没在庚时,乙时在卯时和辰时之间,庚时在申时和酉时之间。又兔指卯时,鸡指酉时。甲时在寅时和卯时之间,辛时在酉时和戌时之间。犬指戌时。艮时在丑时和寅时之间,乾时在戌时和亥时之间。巽时在辰时和巳时之间,坤时在未时和申时之间。五月是夏至所在的月份,所以太阳出的时间要早,没的时间要晚。仲冬是十一月,是冬至所在的月份,所以太阳出的时间要晚,没的时间要早。这样计时和天象实际相比是有些误差的,但大致还适用。

据明代一些航海书籍记载,远洋海船上各色人员俱备,其中阴阳官、阴阳生专管观测天象。明末流传的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记载,“观星斗阴阳官十员”。又说:“每一号船上面有三层天盘,每一层天盘里面摆着二十四名官军,日上看风看云,夜来观星观斗。”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多少也反映了明代航海中一些实际情况。

地文航海技术

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航海罗盘是我国发明的。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使用到航海上。北宋时的指南浮针,也就是后来的水罗盘。宋代朱彧叙述宋哲宗元符二年到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099年到1102年)间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兢到朝鲜去回国后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描写这次航海过程说:晚上在海洋中不可停留,注意看星斗而前进,如果天黑可用指南浮针,来决定南北方向。这是目前世界上用指南针航海的两条最早记录,比公元1180年英国的奈开姆记载要早七八十年。

航海罗盘上定二十四向,二十四向我国汉代早有记载。北宋沈括的地理图上也用到这二十四向。把罗盘三百六十度分做二十四等分,相隔十五度为一向,也叫正针。但在使用时还有缝针,缝针是两正针夹缝间的一向,因此航海罗盘就有四十八向。大约南宋时已有这四十八向的发明了。四十八向每向间隔是七度三十分,这要比西方的三十二向罗盘在定向时精确得多。所以三十二向的罗盘知识在明末虽从西方传进来,但是我国航海家一直用我国固有的航海罗盘。

古时船上放罗盘的场所叫针房,针房一般人员不能随便进去。掌管罗盘的人叫火长。明代《西洋番国志》中说:要选取驾驶人员中有下海经验的人做火长,用作船师,方可把针经图式叫他掌握管理。“事大责重,岂容怠忽。”可见航海罗盘是海船上的一个重要设备。

计程仪又叫测程仪。三国时期吴国海船航行到南海一带去,有人写过《南州异物志》一书,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船头上把一木片投入海中,然后从船首向船尾快跑,看木片是否同时到达,来测算航速航程。这是计程仪的雏型。一直到明代还是用这个方法,不过规定更具体些,就是以一天一夜分为十更,用点燃香的枝数来计算时间,把木片投入海中,人从船首到船尾,如果人和木片同时到,计算的更数才标准,如人先到叫不上更,木片先到叫过更。一更是三十公里航程。这样便可算出航速和航程。

我国古代这种计程的方法,和近代航海中扇形计程仪构造很相近似。扇形计程仪也是用一块木板(扇形),不过用和全船等长的游线系住投入海中,然后用沙时计计算时间。沙时计一倒转是十四秒。在游线上有记号,从游线长度算出航速和航程。我国古代用香枝(也叫香漏),西方近代用沙时计(也叫沙漏),两者实在是异曲同工。

我国至迟在唐代末年已有测深的设备。一种是“下钩”测深,一种是“以绳结铁”测深。深度达到六十多尺,这还是浅水测深。再稍晚一些,有记载说用纲下水测深,“纲长五十余丈,才及水底。”纲是大绳,五十多丈,在已是深水测深了。

南宋末年吴自牧的《梦粱录》上说:如果航海到外国做买卖,从泉州便可出洋。经过七洲洋,“船上测水深约有七十余丈”。当时测水这样深,可见我国宋代已经有比较熟练的深水测深技术了。

宋代已经有针路的设计。航海中主要是用指南针引路,所以叫做“针路”。记载针路有专书,这是航海中日积月累而成。这些专书后来有叫“针经”,有叫“针谱”,也有叫“针簿”的。

凡是针路一般都必写明:某地开船,航向,航程,船到某地。航向的名称有下列各种:单向的,叫单针(也有叫丹针的),或叫正针。双向的,以相邻两向并称,就是上文提到的缝针。两个航向合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先单向后双向;第二,先双向后单向;第三,两个都是单向;第四,两个都是双向。还有超过两个航向合称的。航程都用更计算。船到某地,就用四种不同称号:第一,平,并靠的意思;第二,取,经过的意思;第三,见,望见的意思;第四,收,到达的意思。船舶在晚间航行时,要把牵星记录写入针路里。又在航行过程中还要不断测量水深,也要写入针路。

现在把明代《筹海图编》记载由太仓到日本的针路举例摘录如下:“太仓港口开船,用单乙针,一更,船平吴淞江。用单乙针及乙卯针,一更,平宝山,到南汇嘴。用乙辰针出港口,打水①六七丈,沙泥地是正路,三更,见茶山。自此用坤申及丁未针,行三更,船直至大小七山,滩山在东北边。滩山下水深七八托①,用单丁针及丁午针,三更,船至霍山。……”这段文字不算难懂。现在已经发现好几种针路抄本,包括东洋和西洋的,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航行于东南亚时,袭用了我国航海家所用的针路。

至于海图,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上已有海道图,这是我国航海海图最早的记载,可惜原图已失传。我国现存最早的海道图是明初《海道经》里附刻的“海道指南图”。

明茅元仪辑《武备志》二百四十卷,卷末附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这就是著名的“郑和航海图”。图上的航程地理,和明代祝允明(1460—1526)《前闻记》所记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末一次下“西洋”相合,推测这图大概是十五世纪中叶的作品。“郑和航海图”已蜚声中外,研究十五世纪中外交通史和航海技术史,都把这幅海图作为重要的依据。

明末有些古籍记有“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礁石之图”,“灵山往爪哇山形水势法图”,“新村爪哇至瞒剌加山形水势之图”,“彭坑山形水势之图”等,这些图都只保留了文字记载,原图都失传了。从这些海图的文字说明看,当时海图上都注明海上危险物(比如“有草屿”、“有芦荻”等),浅滩(比如“湾内浅可防”、“有泥浅”等),暗礁(比如“有沉礁在港口不可近”、“有沉礁打浪”等),沙州(比如“有沙礁”)以及岩石(比如“有老古石”、“有古老石岸”等)。这些和近代海图上的要求大致符合。

清代前期保存下来的海图,有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一幅,彩绘纸本,时代大约在康熙五十年到五十四年(公元1711年到1715年)间;有东洋南洋海道图一幅,也是彩绘纸本,时代大约在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公元1712年到1722年)间。这两幅海图现在都保存在北京故宫。

罗盘“三盘三针”的应用。

1、地盘——用于立向——在太极点上置“指南针或罗盘”测出四面八方,阳宅太极点在宅中;阴宅太极点在坟顶中央。

2、人盘——用于消砂——看山峰、楼、树、墙、堆砌物、塔、烟囱等。

解读一

先贤制三盘三针以应天地人三才,地盘正针用以格龙,人盘中针用以拨砂,天盘缝针用以纳水。为何天盘缝针比地盘向前半位(七度半),因为天盘应天气,天气左旋,当先前半月,然后地物始应,因此,天盘缝针比地盘正针向前半位。人盘中针为何比地盘正针向后半位(七度半),人居天地之中,不能超越于前,因此,人盘中针比地盘正针向后半位。

内陆盘正针取法先天八卦,静而不动为地、为阴、为妇、为体,山为龙,也是静止之象,群龙须向地中行,故以内盘正针格龙通窍,以应地体之静。

外盘缝针取法后天八卦,行动而不静,为天、为阳、为夫、为用,万水尽从天上去,以此收水来相应天体运转,水神的变化,古人有认水立朝之法,因此,以外盘的变动来相应于水神的千变万化,变动不居。外天盘消纳水神,上应天星吉凶祸福之机。

内盘收龙属阴为妇,外盘立向属阳为夫,才合阴阳夫妇配合之道,如果用内盘立向为纯阴不长,纯阳不化。因为天地万物皆有阴阳龙,左旋者为阳,右旋者为阴,阴穴阳朝阳用阴应相见,正合于夫妇配合之道,如右旋乙辛丁癸为阴龙,当配立左旋甲庚丙壬阳水旺向,为自然之理也。

用人盘来消砂的原理是依据赖公所制创立的天星派风水,根据天星派的说法,五行之气,在天成象,而日月星辰见,五行之气,在地成形,山岗平原现。皆是一气所化,同时相互对应。因此地下的砂就与天上的二十八宿相对应,所以消砂所用的即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人盘中针所用的五行也是根据二十八宿宫度演化而来的。

风歌观点:此解读将内外盘取法硬套上先后八天卦,并以此定阴阳亳无根据。天气左旋,先前半个月,地始物应的说法,也以自然生态规律相反,故不予认同。仅认同其人盘对应廿八星宿用于消砂之法。

解读二

地盘正针反映磁极子午(跟指南针一致);天盘缝针,为杨公所创,反映的是日影子午(也有说是磁偏角问题),也就是地理子午;人盘中针,为赖公所创,这个中针是根据开禧宿度之天星二十八宿所创,人盘中针五行与开禧宿度一一对应,作为消砂之用。

格龙、立向用地盘正针,消砂用人盘中针,纳水用天盘缝针。如,明代十三陵,廖均卿使用三元理论为长陵立向,立癸山丁向,也是地盘正针立向。

解读三

正针二十四山盘,也叫地盘。则为二十四山的子午方向,是正南正北方向,正针盘的作用是定方位的。一般峦头派风水师只用正针。

中针二十四山盘即人盘,是用于消砂和拔砂的,自然就应逆旋半卦山了。这是由于古人从阴阳来分的认为山属阴,水属阳,所以就增设了中针二十四山盘。

缝针二十四山盘,即天盘,按正针二十四山盘顺旋半个卦山即是。它的作用是用来纳水的,即测定来去水的吉凶方位。

风歌观点:解读二、三应用方法基本一致,但对三盘的起源和理论不同,也说不清楚人、天盘理论及应用依据,唐代杨公创立罗盘,宋代赖公创人盘的说法也依据不足,罗盘的起源应追索至周文王时代,经后世不断改进完善,才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各种罗盘。

解释四

罗盘就是古人发明的气象生态仪。地盘是以地球磁力定子午线(即指南针),古人通过定时观测日照,刻划地球公转、自转日照角度而立字向,各字均代表相应日照下之气象生态(节气、时辰)。其气象生态以后天八卦对应。如坎卦(冬至季),管壬子癸三字,壬对应大雪节气,23~24时;子对应冬至节气,0-1时。依次类推。到乾卦(立冬季),管戌、乾、亥三字,戌对应霜降,20-21时;乾对应立冬,21-22时;亥对应小雪,22-23时,完成一个闭环。

人盘,早地盘75度(半个节气),应为古代资讯落后,官府须提前半个节气通知指导百姓农业生产而配。

天盘,迟地盘75度(半个节气),应为地盘字所到节气的气象生成,通常会慢半个节气才表现于地上,故设天盘(例如太阳正向12:00,但最酷热时应该是12:30)。

风歌认同此种解读,但至于格龙、立向用地盘,纳水纳气用天盘,拔消沙用廿八星宿(与人盘大致吻合,但有区别),则只根据部分古籍及应用验证,尚未找到更多理论依据。

风水罗盘起源及各层用途 ? ( 请解说较少人懂的层数, 例 24 山......

罗盘,又称罗经、罗庚、罗经盘等,是风水师从事风水活动不可没有的重要工具。 罗盘是现代指南针的前身。罗盘以“卯”代表东方,以“午”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