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吊死在什么树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吊死在什么树上?,第1张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上吊的那颗歪脖子树,也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这棵树一直完整存在,清朝统治者都乐于将其保护起来、保存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清朝走向强大的象征,是前朝屈辱的象征。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非常勤于朝政,从不沉迷于美色后宫佳丽三千,崇祯皇帝平时的生活也很是朴素,他自己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

在明王朝的危亡之际,耿直的他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君王死社稷”。他跑到了北京的煤山,吊死在了一颗歪脖树上。

扩展资料:

崇祯皇帝死了,他的死让这棵树赋予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因为它跟一位皇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时这棵树就不仅仅是一棵树,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人们的焦点自然会关注它。

崇祯死后,北京城几经易主,但这棵歪脖树始终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不过,为防止前朝余孽死灰复燃,清顺治帝却将这棵树定为“罪树”。就这样,这颗无辜的歪脖树,无端背上了一个罪恶之名数百年。

不幸的是这颗歪脖子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当成“四旧”不祥之物,被直接砍掉了。至此,这颗极富神秘感的歪脖树,结束了它的一生。

它本来是一课很普通的树,只是因为崇祯在上面上吊而亡,所以历史赋予了它太多的意义。

参考资料:

-煤山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17年,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的帝国,虽然他在继位之初也想励精图治,也想重振大明江山,但无奈他本身能力有限,折腾了17年,最后把大明王朝送进了坟墓。

崇祯皇帝,绝对是一个勤勉的皇帝,虽然他自身的性格方面有一些缺陷,但与明后期其它的皇帝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位圣君。像是万历皇帝,极其贪财,近三十年不理朝政。还有木匠皇帝,险些被宫女勒死的嘉靖帝。明朝这艘船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千疮百孔,各种弊端早就积重难返。任凭他在怎么努力,在内忧外患面前,也无能为力。崇祯一共有7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4个儿子和1个女儿早夭,在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候,有3个儿子和2个女儿,分别为太子朱慈烺、悼王朱慈炤和定王朱慈炯。两个女儿一个是长平公主朱媺娖,另一个是昭仁公主。

李自成快要闯进北京的时候,崇祯便唤来了大太监王承恩,主仆两人在宫里宫外转了一圈,来到后花园的煤山,两人十分狼狈,半路上崇祯的一只鞋都丢掉了。到了山上,一看李自成的部队打进来了,崇祯最后便在煤山上的一颗大槐树下上吊自杀,随后王承恩也跟着崇祯上吊自杀了。崇祯帝是可以逃走的。可是他没有逃,他也可以选择投降,可他也没有投降。而是自缢于煤山。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也是在北京找了一圈,最后在煤山上找到了崇祯和王承恩的尸首,将两人的尸首放了下来,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首送到了田贵妃的墓地,三人一起埋了,明朝的末代皇帝也就这样交代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即景山,终年三十四。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是殉国而亡,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是国破家亡之时的无奈选择,也是一种比较有尊严的死法。

虽然崇祯皇帝非常想要有所作为,但是明朝的积弊太深了,崇祯皇帝的能力不足以改变整个的朝局,最终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攻击之下,北京城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在能够出逃的时候没有出逃,后来再想要出逃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崇祯皇帝在处理好一切善后事宜的情况下,与贴身太监王承恩来到了北京的煤山上,看着大顺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城,哀叹一声,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上吊而亡。

扩展资料:

崇祯皇帝生于1611年,1627年登上皇位,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就开始了大力的整顿朝局,首先剪除了魏忠贤阉党,其果断和雷厉风行令人拍手称快。并且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特别的勤政,真的可以说的上是“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崇祯皇帝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

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同时整饬边政,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并且在个人生活上崇祯皇帝崇尚节俭,也不好女色,几乎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从崇祯皇帝的所有行为来看,实在是不能说崇祯皇帝是一个昏君。

崇祯皇帝死后,后人在他的蓝色袍服上发现了他的遗书原文:“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大意是说,我在位十七年,虽然德行浅薄但也尽心尽力,然而大臣们误我,致使逆贼造反直逼皇宫!我死后没有颜面面对祖宗,自愿去掉任何荣誉,任凭逆贼屠戮我的尸体,但是不要去伤害任何有一个百姓!

——朱由检

1、张廷玉等编纂·《明史》卷三百九《流贼传》云;“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党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2、见于清·张廷玉等编纂·《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有: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

以下节自·清·张廷玉·《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 :

烈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

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九月甲申,追谥生母贤妃曰孝纯皇后。丁亥,停刑。庚寅,册妃周氏为皇后。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庙。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己巳,魏忠贤缢死。癸酉,免天启时逮死诸臣赃,释其家属。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俱伏诛。

崇祯崇祯元年春正月辛巳,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壬午,尊熹宗后为懿安皇后。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三月己巳,葬悊皇帝于德陵。乙酉,赠恤冤陷诸臣。甲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庚午,毁《三朝要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癸未,海寇郑芝龙降。九月丁卯,京师地震。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

二年,皇长子慈烺生,赦天下。六月戊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九月乙酉,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没于遵化。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十二月辛亥朔,袁崇焕下锦衣卫狱。甲寅,总兵官祖大寿兵溃。

三年春正月甲申,大清兵克永平。二月庚申,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大赦。是年,乌斯藏入贡。

四年。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十月己巳,大寿自大凌脱归,入锦州。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次吴桥反,陷陵县,连陷临邑、商河、齐东,屠新城。

六年孔有德遁入海,山东平。孔有德及其党耿仲明等航海降于满清。周延儒致仕。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顺。

七年春正月己丑,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于满清。七月壬辰,大清兵入上方堡,至宣府。辛丑,京师戒严。庚戌,大清兵克保安,沿边诸城堡多不守。洪承畴兼摄五省军务。是年,暹罗入贡。

八年春正月己未,洪承畴出关讨贼。辛酉,张献忠陷颍州。丙寅,陷凤阳,焚皇陵楼殿。八月,李自成陷咸阳。辛丑,卢象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是年,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九年山西大饥,人相食。夏饥,兵变。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陕西,余贼自光化走湖广。秋七月,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壬戌,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击擒贼首高迎祥于盩厔,送京师伏诛。是月,大清兵入宝坻,连下近畿州县。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鲜。暹罗入贡。

十年。朝鲜降于大清。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岛。是夏,两畿、山西大旱。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是年,安南、琉球入贡。

十一年。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蝗。八月戊戌,以灾异屡见,斋居永寿宫,谕廷臣修省。戊午,停刑。九月,陕西、山西旱饥。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癸未,京师戒严。冬十月,洪承畴、曹变蛟大破贼于潼关南原,李自成以数骑遁。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戊子,罢卢象升,戴罪立功。是月,罗汝才降。是年,土鲁番、琉球入贡。

十二年春正庚申,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戊辰,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二月,大清兵北归。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丙子,加上孝纯皇太后谥,诏天下。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冬十月丙申,《钦定保民四事全书》成,颁布天下。是年,琉球入贡。

十三年。十一月,南京地震。十二月,李自成自湖广走河南,饥民附之,连陷宜阳、永宁,杀万安王采崿,陷偃师,势大炽。是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

十四年春正月,李自成陷河南,福王朱常洵死。二月,张献忠陷襄阳,襄阳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死。李自成攻开封。三月,杨嗣昌自四川还,至荆州卒。洪承畴会八镇兵于宁远。夏四月,大清兵攻锦州,祖大寿拒守。洪承畴援锦州,驻师松山。临清运河涸,京师大疫。八月,援兵战于松山。总兵官吴三桂、王朴自松山遁,诸军夜溃。封皇子慈炯为定王。

十五年春正月,免天下十二年以前逋赋。二月,大清兵克松山,洪承畴降,巡抚都御史丘民仰,总兵官曹变蛟、王廷臣,副总兵江翥、饶勋等死之。孙传庭总督三边军务。三月,祖大寿以锦州降于大清。封皇子慈炤为永王。六月,诏天下停刑三年。九月,贼决河灌开封,城圮,士民溺死者数十万人。十一月,大清兵分道入塞,京师戒严。命勋臣分守九门,太监王承恩督察城守。大清兵克蓟州。下诏罪己,求直言。大清兵南下,畿南郡邑多不守。起废将。十二月,大清兵趋曹、濮,山东州县相继下,鲁王以派自杀。李自成陷襄阳,据之。贼分兵下德安、彝陵、荆门,遂陷荆州。焚献陵。

十六年。三月,李自成杀罗汝才,并其众。夏四月,大清兵北归,战于螺山,总兵官张登科、和应荐败没,八镇兵皆溃。五月,周延儒罢。京师自二月至于是月大疫,诏释轻犯,发帑疗治,瘗五城暴骸。凤阳地屡震。冬十月,李自成陷潼关,督师尚书孙传庭死之。李自成屠商州。李自成陷西安,秦王存枢降。十一月,李自成陷延安,寻屠凤翔。十二月,周延儒有罪赐死。贼渡河,陷平阳,山西州县相继溃降。暹罗,琉球、哈密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大风霾,凤阳地震。南京地震。张献忠入四川。二月,李自成陷汾州,别贼陷怀庆。陷太原,执晋王求桂。下诏罪己。议京师城守。李自成攻代州,总兵官周遇吉力战,食尽,退守宁武关。贼别将陷固关,犯畿南。遣内臣高起潜、杜勋等十人监视诸边及近畿要害。真定知府丘茂华杀总督侍郎徐标,檄所属降贼。贼至彰德,赵王朱常氵臾降。诏天下勤王。命廷臣上战守事宜。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请南迁及太子抚军江南,皆不许。三月,贼至大同,总兵官姜瑰降贼,代王传�齐遇害。李建泰疏请南迁。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不听。封总兵官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俱为伯。征诸镇兵入援。总兵官唐通入卫,命偕内臣杜之秩守居庸关。太监王承恩提督城守。李自成至宣府,监视太监杜勋降,巡抚都御史朱之冯等死之。唐通、杜之秩降于自成,贼遂入关。陷昌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

丙午,日晡,外城陷。

是夕,皇后周氏崩。

丁未,昧爽,内城陷。

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

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

明亡······

是年夏四月,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3、浙江富商庄廷鑨购得明末宰相朱国桢所著的《明史》遗稿,聘请当地名士一起修撰,并补上了明末崇祯一朝的历史,如实记录了清朝入关之前的史事,为《明史辑略》。此书肯定是有记载的。

崇祯皇帝,明朝朱由检皇帝,汉族,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光宗第五子朱常洛,天启二年,被封为信仰之王。七年,他的弟弟西朱总尤肖因病去世,使他没有子嗣,他的遗诏就传给了他。八月是帝位,明年是崇祯元年。

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彻底腐朽,社会生产下降,满洲金政权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四宗即位时,明朝正面临着两面作战、腐朽没落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明朝的灭亡,他努力振作起来。先后用袁崇焕、孙承宗督辽东,用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镇压农民起义。

提高三率和土地税来提高军饷,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危机。朱由检多疑、任性、苛刻且忘恩负义。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他频繁更换内阁大臣筹款人员和杀害省长和官员。崇祯三年,著名反清皇帝袁崇焕因叛国罪被杀后,越来越倚重宦官,政治更加腐败。

此后,满清贵族军队多次越过边墙,深入河北、山东等地,以李自成、张为主力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1977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朱由检在景山公园自缢,明朝灭亡。南明以后,朝廷去谥号为思宗,不久改为;吴龙朝廷又改卫诗为宗;清朝时,怀宗、庄烈帝被封为怀宗。

在十三陵的西南面的鹿马山脚下有一座非常荒凉的陵墓。除了一块即将坍塌的石碑,什么都没有。陵墓的古朴,让前来参观定陵地宫的人很难相信这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陵墓,年的四灵。作为统治中国的皇帝,他应该高高在上。但是,崇祯还没有自从他称帝以来,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从崇祯元年开始,陕北就发生了农民起义,这让崇祯皇帝如坐针毡,吃不下饭,没有一天不在想怎么杀土匪。然而,十多年后剿匪,庄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日益壮大。1644年,李自成统率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渡过黄河,下到太原。部队兵分两路,如黄河奔袭首都。

惊慌失措的崇祯赶紧召集重臣,询问对付李自成叛军的方案。但大臣们只是低头不语。这时的崇祯仿佛在发泄胸中的怒火,说:我不是亡国之君,我的大臣都是亡国之臣。然后他回到了内宫。其实明朝也不是没有他,袁崇焕就是其中之一。但崇祯生性多疑,在袁崇焕案中被处死屡建战功。这样,他身边就不会有忠臣了。

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叛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更加紧急地攻城。当晚,监城太监打开门向城内投降,叛军入侵外城。讽刺的是,这个太监竟然是崇祯最值得信赖的礼仪。24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崇祯让和两位太子乔装平民,逃出紫禁城,命周皇后自杀。

然后,他冲进宁寿宫,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在漆黑的夜里,他机智地冲出了皇宫大门

崇祯真的是吊死在树上的。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扩展资料: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参考资料:

—朱由检

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进入京城,已经存在了276年的明王朝,正式宣布灭亡。

而作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入城之后,也自缢于景山之上,成了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亡国皇帝之一。

但是,今天我们去京城的明十三陵参观的时候,却能看到一座属于崇祯皇帝的明思陵。虽然比起其他明朝皇帝的帝陵来说,要小了很多,但确实是有崇祯皇帝的帝陵存在的。

所以,很多朋友就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是怎么葬入皇陵的呢?

其实,崇祯皇帝的埋葬,得分成三个阶段来说。

首先是入殡。

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之上,同时李自成率军入城。史书记载,李自成入城后,派人找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停尸于东华门内侧。因为崇祯皇帝死的太过仓促,直到第二天才找到合适的棺材。

最终,李自成以红漆棺殡崇祯帝,以黝漆棺殡周皇后。两人入殡的时候,所穿衣物皆是以皇帝皇后的规制来进行的。可以说,在入殡这件事上,是由李自成来完成,而且非常尊重崇祯皇帝。

但是,在停灵期间,发生了非常令人心寒的一幕。

当时明王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自缢而死,但当时京城内的大臣们,却几乎完好无损。在崇祯皇帝停灵期间,这些原本立于君侧的明朝大臣,前来祭拜的人竟然寥寥无几。

按照李自成的意思,虽然崇祯皇帝已经殡天,但还是要按照天子礼仪,完成身后事的。然而可惜的是,熟悉明末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李自成虽然打下了京城,但当时李自成实在也没机会去替崇祯皇帝风风光光搞一个下葬的仪式。因为当时他面对的,是山海关外随时可能打进来的后金军队,还有风雨飘摇的中原局势。

所以,李自成只能下令,让昌平地方官赵一桂,负责崇祯皇帝的下葬一事。

崇祯皇帝的下葬,可谓是寒酸至极。

因为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当时明朝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财政极其拮据。内有天灾为祸,又有流民作乱,再加上北方的后金虎视眈眈,所以崇祯皇帝也实在是拿不出银子,去给自己修一个像样的陵寝。

而且,崇祯皇帝一直也觉得自己年富力强,还没到修陵寝的时候。再加上当时的崇祯皇帝,本就不想葬于之前几位明朝皇帝入葬的天寿山,而想葬于旁边的马兰峪。这样一来,一旦修陵寝的话,肯定会花费更多的银子。因此,崇祯皇帝修陵寝一事,也就一直这样耽搁了下来。

直到李自成打进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尽,陵寝依然还是没有影的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李自成当时其实也很为难。毕竟,他已经承诺了要厚葬崇祯皇帝,但又不可能拿大量的银子去给崇祯皇帝修陵寝。所以最终,李自成只能下令,将当年崇祯皇帝的田贵妃的陵墓打开,然后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葬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到的明思陵,会比其他明代皇陵都小的原因。因为思陵原本就不是一座皇陵,而是一座贵妃陵。

非但陵墓没有,银子也没有。

当时李自成把崇祯皇帝下葬的任务,交给了昌平地方官赵一桂。但是当时刚刚经过战乱的昌平,手里也拿不出钱来。最后实在没法子,赵一桂只能找当地的乡绅募捐,最后大概募捐到230两银子,用这笔银子给崇祯皇帝下葬。

是的,没看错,是230两银子。

相比历代明朝先帝,崇祯皇帝既没有自己的陵墓,下葬的时候更是只花了二百多两银子,而且这银子还是募捐来的!

整个中国历史上,大概没有比崇祯皇帝下葬更寒酸的帝王了。

下葬之后,照理来说,崇祯皇帝的身后事也就算办完了。但在历史上,随着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当中失败,清军入主中原。崇祯皇帝的身后事,再次出现了一些转折。

这就是第三个阶段,重修。

因为清军当时刚入关的时候,其实是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替明朝清理匪患的旗号。所以,清朝当时对于崇祯皇帝,还是相当尊重的。当时顺治特遣工部,将崇祯陵寝修建香殿三间,群墙一周。也就是说,明思陵的地上建筑,大多是后来清朝给修的。后来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明思陵又不断进行修缮。可以说,崇祯皇帝死后的荣耀,是清朝皇帝给的。

当然,清朝皇帝这么做,绝不是发善心什么的。只不过是当时满人要实行异族统治,必须笼络住大量汉人的人心。为崇祯皇帝修陵,恰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已。

至此,崇祯皇帝的下葬过程,彻底结束。

当然,要说彻底结束,好像也不太正确。因为自乾隆年间之后,崇祯皇帝也就在地底下消停了一百多年,就到了民国。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盗墓的行为更是极为猖獗。崇祯皇帝的这座明思陵,很快就被盗墓者盯上。思陵的地宫,至少两次被当地土匪盗掘。崇祯皇帝的尸骨,也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北京景山公园东麓。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之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次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可惜朱由检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景山的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

扩展资料: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最终大清入关自缢身亡。

明思宗出生于1611年,朱由检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因为明嘉宗朱由校年少早殇,朱由检临危受命登基即位。

朱由检称帝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大明朝中的昏聩气息,很多的宦官得到了报复,但是与此同时,关外的大清也开始觊觎明朝的江山,后来朱由检刺死袁崇焕之后,大明江山不日而亡,明思宗朱由检身为亡国之君,无颜苟活于世,于是煤山上自缢而亡。

明思宗朱由检的生母是刘氏,其父亲是朱常洛,朱常洛由于不受万历帝的重视,但是朱由检却十分刻苦学习,一直隐忍于皇宫之中。

朱由检起初并没有登基即位的可能,但是朱由校因为受到了宦官的蛊惑,后来又溺水病重,不得已而服用丹药,最终中毒身亡。

在朱由校临死之前,张嫣据理力争,帮助朱由检成功登上了皇位。朱由检深知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因而在其登基即位初年,就开始致力于国家的整顿工作,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明思宗朱由检却依旧未能够保住大明江山。

明思宗朱由检一生都是无比悲惨的,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却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但是最终却导致了国内的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关外的大清也对明朝虎视眈眈,最终明军大败,明思宗朱由检于1644年自缢殉国。

——景山公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