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其实这些都是有对应的神兽坐镇的。那么关于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什么
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
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的说法。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传说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灵兽是区别于普通兽类的动物。
世人关于灵兽与普通兽类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与众不同,能力特殊,具备灵性的兽类,皆可称为灵兽。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认为的灵兽,我国的灵兽有如下几种: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俗称"四不像",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饕餮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毕方
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招财神兽 貔貅、金蟾、旺才
镇宅神兽麒麟、龙、风、龟、狮子、大象、金蟾、貔貅
四灵 龙、凤、龟、麟
其他 独角兽(獬豸) 、雷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梼杌
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夔
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
乘黄
骑它的人可以活3000岁也
犀渠
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
马腹
出于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声有如婴儿啼哭,性情凶残。
蜚
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兽。
雍和
红眼红嘴,黄毛,样子有点象猿,上古的恐慌之神,传说它一出现必有大灾荒伴随。
狍茑
出于钩吾山,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爪子象人手人脚,又名饕餮。
化蛇
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
玄蜂
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
山臊
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火鼠
又名火光兽。重百斤,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民鸟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蛰兽兽死,蛰树树枯。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小车,日驰千里。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
幽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
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
横公鱼
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
角圭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契俞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鼠勺
类狗,能飞,食虎豹。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
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鬼母
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
神鸟帝江
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恒山神鸟
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
海中大蟹
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龙鱼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犼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异草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我国古籍之中对于灵兽和神兽的称呼在不同时代都不尽相同,但是一般四灵兽是指麒麟,凤,龙,龟;四神兽是指青龙,保护,朱雀和玄武。
关于四大神兽的历史起源
在商朝,古人就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俞),其形如龟,称玄武。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宫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
道教为什么以四象为守护神
因为四象本来就是四方的守护之神,《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兽镇守东西南北四宫,辟邪恶、调阴阳,为四方之神。
后来,四象因被道教吸收随着道教的流变而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道士行法,有四象护卫,《道藏》有《北斗七元紫庭延生秘诀》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古代的四海龙王的女儿叫什么?海底有哪些神仙?
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Sagara-nagaraja)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逐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
四海龙王:
南海广利王——敖钦
东海广德王——敖广
北海广泽王——敖顺
西海广顺王——敖闰
1搜神传中的人物
水族朝阳谷天吴的妹妹,东海雨师国国主,芳名雨师妾,善御龙,故号龙女,“大荒十大妖女”之首,又有“大荒第一美女”之称。
2神话传说——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大士的塑像两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佛经记述她是婆竭罗龙王的小女儿,是法华会上的有名人物。龙女自幼智慧通达,八岁时已善根成熟,在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为辅助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又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
善财与龙女出现在四川大足石窟的以观音为主像的雕刻群组之中,有纪年的共有三处:石门山第六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北塔第八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及北山第一三六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 )。
有关四海龙王的神话故事第一代的四海龙王是四兄弟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四兄弟 以后的只能算是同宗吧龙凤初劫中祖龙殒,祖龙遗留下九个儿子也就是龙之九子,后被大禹帝炼入神州九鼎永震神州,龙族中祖龙血脉没了,于是在金龙中选了四兄弟统领四海,龙族寿命很长,四海龙王从龙凤劫后接掌四海一直过了巫妖劫封神劫,到西游劫时四海龙族已经破败手下的血统不纯的龙反叛而出,于是有了很多的河龙王湖龙王井龙王,西游后西海归附佛教,明朝刘伯温斩龙,断了人间灵脉,从此人间没了龙族和练气士
中国古代四海龙王中四海是如今中国哪四海这里的四海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特指某个海,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正方形的陆地周边被海包围,当然也就衍生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海。
四海龙王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弟兄四个中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四海龙王的职责是管理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统帅无数虾兵蟹将。唐僧西天取经,四海龙王曾多次帮忙,或去兴风作雨,或率兵助阵,自己的外甥小鼍龙触犯了圣僧,他们也不徇私情,逮捕归案。
中国古代神话四海龙王中的四海是具体是哪?四海龙王是奉女娲之命管理九州四大海洋的四位龙神,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和现代地理的概念不能重合。
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广德王敖广、南海广利王敖钦、西海广顺王敖闰、北海广泽王敖顺。
为什么说四海龙王是神仙圈里的受气包
四海龙王是汉族民间所敬之神。即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之总称。龙王信仰起源较早,后渐遍及中土。早期的龙神,虽有降雨等神性,却无守土之责。如汉代祈雨时则祭土龙。
龙王奉女娲娘娘之命管理海洋及人间气候风雨的龙神,龙王为上古之神,屈原楚辞九歌当中对其有描述记载。
龙由九种动物融合而成,能上天下海,呼风唤雨。所以龙为灵兽之首,又是炎黄华夏归一的见证。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
女娲一共册封了九位龙王,使其泽瑞下界,滋养下界生灵。九位龙王为:五帝龙王陆地、天一共五位,记载于《龙王品》。四海龙王海洋一共四位,记载《太上洞渊神咒经》。
由于四海龙王为女娲册封,在神灵中身份崇高特殊,保持着较大的自治性,天宫对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龙王育有龙子龙孙,安居下界,这在神灵中又是一特权体现。
为什么神话中四海龙王姓敖《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敖 字作为龙王的姓氏 有可能是作者吴承恩根据自己理解加上去的
敖〈动〉
(会意。从也,从出,俗字作遨。本义:漫游;闲游)
同本义
敖,出游也。――《说文》
敖不可长。――《礼记·曲礼》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民不敖,则业不败。――《商君书·垦令》
邑亡敖民。――《汉书·食货志》
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汉书·丙吉传》
又如:敖民(游民);敖翔(遨游飞翔)
哪吒为啥不和四海龙王拼了拼不过。哪吒再厉害,那会也只是小孩子一个,四海龙王是有神位的,再者,陈塘关百姓的生死不顾了?
传说中四海龙王及其儿女的名字叫什么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
儿女说不上来,小龙女?
谁能告诉我四海龙王的家族谱?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引李东阳《怀麓堂集》载:
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噬口是其遗像。
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负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
蛮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载:
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一曰赑屭,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
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六曰朳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
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故立于香炉。
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为什么神话中的四海龙王都姓敖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何谓青龙(转载)
关於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著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朱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於夏朝是属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於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於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又有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於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贔屭,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屭: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何谓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D
左右转为刺法术语。指针刺操作时的捻转方向。《针经指南·气血问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即右手持针,当大指向前、食指退后,称为左转或外转;大指向后,食指向前,称为右转或内转。后世根据捻转提出补泻手法多种。左右转参见捻转补泻:捻转补泻为针刺补泻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是运用左转右转等捻转动作以行补泻的一种方法。所谓左转,是指术者右手拇指前进,食指后退,针身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谓右转,是指术者右手拇指后退,食指前进,针身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般以左转顺阳为补法,右转逆阳为泻法。《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医学入门》:“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又有根据经脉走向不同而分左右转。手三阳、足三阴、任脉,右转顺经为补;左转逆经为泻。手三阴、足三阳、督脉,左转顺经为补;右转逆经为泻。《问对》:“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手之三阳,从手上走至头;手之三阴,从胸下走至手。捻针逆其经为迎,顺其经为随。”在《金针赋》《神应经》等书中还有按男女、左右侧、上下肢、阴阳经的不同而区分捻转补泻。
详见百科词条:左右转 [ 最后修订于2015/5/23 10:52:58 共48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特点包括:
1、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扩展资料: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秋分
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什么
本文2023-10-20 01:31: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