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水穴简介
水穴为经穴别名。即扶突穴。出《外台秘要》。
扶突为经穴名(Fútū LI18)。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水穴、水泉。属手阳明大肠经。扶指旁边,突即隆起,指喉结,此穴在喉结旁,故名扶突。
详见百科词条:水穴 [ 最后修订于2016/5/10 15:23:48 共243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就背针灸大成里面的每一条经的穴位歌诀就可以了啊。
经穴歌——————(12经络经穴歌)记忆用
我从《针灸大成》整理下来的经穴歌,没事背着玩的。有喜欢的朋友,抄下来,每天背一条。
我还有几张高清晰的标准格式经络图,可惜太大了,600多k,超出论坛上传标准,有喜欢的,论坛短信我吧。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
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
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
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
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
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
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七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
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
足少阴穴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盲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虚。
神藏彧中彧府毕。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有常。(到耳门截止)
足少阳胆经穴歌
少阳足经童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窍阴毕。
足厥阴肝经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
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
督脉经穴歌
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脊中,筋缩至阳灵台逸。
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
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卤会上星圆,神庭素髎水沟窟。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
1、孙思邈原文,表述并不清晰,是否有“阙文”,有待考证。
2、之所以说,表述不清晰,是指原文并未明确指出,是“中指”的第几指节。也未指出,是“中指”的手掌一面,还是手背一面。
3、“延外宛中”,这几个字并不难理解,应结合前文看。原文的直译就是—————— 灸左右手 中指 距离指节的边缘 外侧的小凹陷中(的穴位) 共三壮。
“中指节”,指中指的指节。中指共有三个指节,原文未明确指出 这是是说哪一个。
“去延外宛中”,去,指距离某处。延,指边缘。外,指外侧。宛中,指凹陷中,在针灸古籍中,时常有“宛中”或“宛宛中”的表述,意思是一样的。
4、该处所指的穴位,目前有这样的说法,如下:位于手中指掌侧,第三节指缝之中点稍前方(中冲穴后方)。左右手各1穴。————这里的第三节,指靠近指尖的那个指节。
5、该穴灸治白癜风的疗效如何,目前并无公认的医学统计数据。患者,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头部穴位 5 腹部胸部穴位 6 腰背部穴位 7 上肢穴位 8 下肢穴位 9 足部穴位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穴位 1 拼音
xué wèi
2 英文参考acupuncture point
3 概述穴位俗称穴道[1]。《内经》名腧(俞、输)、气穴[1]。《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1]。即腧穴[1]。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1]。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1]。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 (如针、灸、 、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穴位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1]。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称阿是穴[1]。
穴位为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 点[2]。古代文献有称作“气穴”“孔穴”“空”“输(通俞、腧)”“节”“会”等,通俗还称作“穴道”[2]。《神灸经纶》始提出“穴位”这个名称[2]。意指这些部位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内部与经络、脏腑相通[2]。不少穴位就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而被发现[2]。随着针灸等医疗实践的发展,穴位从少到多,对它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和深化[2]。
目前将穴位分成三大类:归属于一定经络的穴位,称为十四经穴位(经穴);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奇穴);解放后新增加的穴位,一般称为新穴(或并入经外奇穴)[2]。此外,按局部压痛点所取之穴,一般称阿是穴[2]。
4 头部穴位
头正面穴位图
头背面穴位图
头侧面穴位图
百会穴、印堂穴、四白穴、阳白穴、承泣穴、瞳子髎、发际点、睛明穴、水沟穴(人中穴)、头维穴、攒竹穴、迎香穴、下关穴、耳门穴、颊车穴、大迎穴、听宫穴、太阳穴。
补充:上星穴、神庭穴、五处穴、眉冲穴、曲差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本神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耳和髎穴、上关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球 、听会穴、颧髎穴、巨髎穴、地仓穴、承浆穴、兑端穴、素髎穴、鼻通、(龈交穴、上迎香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人体经络上。
5 腹部胸部穴位
腹胸部穴位图
天突穴、中脘穴、中极穴、期门穴、大巨穴膻中穴、水分穴、气舍穴、日月穴、鸠尾穴、气海穴、俞府穴、天枢穴、巨阙穴、关元穴、或中穴、气穴、大赫穴
6 腰背部穴位
腰背部穴位图一
腰背部穴位图二
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上仙点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六华灸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腰眼穴
7 上肢穴位上肢内侧 上肢外侧
上肢穴位图 内关穴、治痒穴、神门穴、落枕穴、胃肠点外关穴、孔最穴、合谷穴、指间穴、曲池穴、列缺穴、中渚穴、太渊穴、尺泽穴、阳池穴、少冲穴、口内点、手三里
8 下肢穴位
下肢内侧 下肢外侧
下肢穴位图 膝眼穴、血海穴、足三里、百里穴梁丘穴、承山穴、阳陵泉、复溜穴、解溪穴、阴陵泉、阴谷穴、委中穴、三阴交
9 足部穴位
足部穴位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一个穴道,四总穴之一,天星十二穴之一。在宋元战乱年间,道人马丹阳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他将自己的针灸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针刺激,也不会出现危险,所以自古不少人都在使用它。这部歌诀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来形容治病收效之快是正确的。天星十二穴,也是后世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穴位,表示十二个穴位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犹如天空星罗棋布的排列。
“腰背委中求”这句话出自“四总穴歌”,最早见于明代针灸大家徐凤编著的《针灸大全》一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腰背部的疾患,在针灸和按摩治疗时通常会选用委中穴作为治疗要穴,也就在临床上,遇到腰背部疼痛的患者,一般都会针刺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疾效果显著。
委中: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的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可能看到“腘横纹”大家觉得很陌生,其实“腘横纹”十分容易找到,它就在膝部的后方,当我们屈膝时可以在大腿和小腿连接部的后方能够摸到一个凹陷,正因为它是一个凹陷,我们习惯上又把它叫作“腘窝”,而委中穴,就在腘窝的正中间。如下图所示意。
委中穴在治疗腰痛确实有奇效。名著医家上记载的古人前辈们选用委中的精妙神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就是最好的实证。下面介绍的都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在半个月前,我大姐所在工厂的电工,搬东西时闪到了腰,腰痛得直不起身来。姐姐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最近正在跟着山东滨州的一位专项医治筋骨疾患的老师学习。姐姐即对电工施予按摩穴道。当时她选用了委中和曲池两组穴位。固名思议, 腰背委中求 ,急性腰肌劳损找它就对了。选配穴曲池是根据人体全息对称的医学原理,曲池是大肠经上的合穴,两大穴位强强联合,按揉几分钟后,电工师傅的腰痛症状即刻缓解,能站直腰身来,自己活动了一会麻利的干活去了。
还有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天提了两桶水淋菜,不小心扭伤了腰,当天晚上让家人帮忙走罐,腰痛稍微缓解了下。睡到半夜腰痛醒来,叫醒先生,帮忙按住双腿的委中穴,自己趴位,同时按摩曲池穴,我加了一个手三里穴(是手扭伤、落枕的急救穴),10分钟左右,腰部的刺痛牵拉消除,只有酸胀的感觉。后来在肾俞穴和腰阳关穴各拔罐10分钟,不适症状全消。
先生觉得难以置信,说他的腰也有些不舒服,让我帮他也按按。同样的方法操作一遍,他直叹中医的神奇,就这样按捏按捏竟然治好了腰痛腰的不适。还直言讲每天都要按按,巩固疗效。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一般按摩或刺血较为理想,故《针灸大成》又称委中为血郄穴。
委中穴作为膀胱经排毒要穴,相当于人体的下水道排污口,原则上只可泻不可补。可以采用针灸、刮痧、按摩等泻法,不可采用艾灸等补法。
委中穴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需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可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建议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平时保健委中穴的具体方法一般如下: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3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委中穴,连做30-6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搓热双手,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委中穴,连做30次。
中医认为,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到5点,因此,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穴生穴为子午流注用语。每天开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的所开之穴,即可按穴生穴的原则推算。如甲日戌时开窍阴,窍阴在胆经五输穴中属井金,下一个开穴应该是小肠经的荥(水)穴前谷,因为金能生水之故。再下一个开穴应是胃经的俞(木)穴陷谷,因为水能生木。余此类推。参见经生经:经生经为子午流注用语。每天开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开何经之穴,即可按经生经的原则推算。如甲日戌时开窍阴之后,下一个开穴应是小肠经的穴位。因为甲属胆木,木生火,小肠属火。再下一个开穴应为胃经的穴位,因为火能生土,土属胃经。余此类推。
详见百科词条:穴生穴 [ 最后修订于2015/5/28 16:11:27 共2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主穴指针灸处方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其中以大椎为主穴,余穴为配穴,共同起和解少阳、祛邪截疟的作用。
详见百科词条:主穴 [ 最后修订于2015/5/28 9:25:15 共9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古籍中的水穴简介
本文2023-10-20 01:31: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743.html